查看原文
其他

杨振宁翁帆做客《杨澜访谈录》 畅谈心路历程

杨澜访谈录 老知青家园 2023-02-21



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1]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澜访谈录》

杨振宁、翁帆分享生活趣事 畅谈心路历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016rj4pc3&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为最早获得诺贝奖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被称为是继爱因斯坦和迪拉克之后,当代最重要的物理学大师之一。他的物理学理论非常深奥,不是常人都能够理解的。然而他在2004年的一个举动,让全世界的人似乎都有了评判的权利,那就是当年已经82岁的杨振宁迎娶了28岁的翁帆,一时间舆论大哗。时间过得真快,11年过去了,他们如何看待这些年的夫妻生活?作为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杨振宁近些年对于社会科研领域的发展又有何感悟呢?


她是上帝给我最后的礼物


93岁的杨振宁坦言“我一生在很多的关节点上,都不自觉的走了非常正确的道路,这包括11年前,我跟翁帆求婚”。当年他曾写过一首诗,称“翁帆是上帝给我最后的一个礼物”。他还表示:“不管今天大家对我们的婚姻是什么看法,到三十年四十年以后,大家会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


他是我生命中的带路人


回望11年的婚姻,翁帆认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更加“人迹稀少”的路,但是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因为杨振宁给了她一个很纯净的世界,让她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中。两人共同生活的11年,杨振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影响了翁帆,她说“潜移默化中,我觉得他是创造了我,创造了现在的我。可以说他是我生命中的带路人。”


我不是绝对的乐观主义者


比起感情方面的“前卫”,杨振宁却是以一种“保守”的态度来审视科技的发展。他虽然身为科学界的泰斗,大半辈子都站在物理研究的前沿,但对于未来的发展却表示一定要“冷静”,他甚至无忧患地说道“发展出原子弹和氢气弹只是人类将来所要发生奇怪问题的一端,这里面问题还多得很,所以我不是绝对的乐观主义者”。


我憧憬的未来


在杨振宁的自传《曙光集》前言里,他这样写道:“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翁帆则表示,杨振宁有时会讲笑话似地说“假如将来是这样的话,你不要忘记告诉我一声。”


究竟,杨振宁憧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他所谓的天“大亮”又是什么样的呢?


来源:北京卫视《杨澜访谈录》

杨振宁观礼台上参加阅兵

杨振宁夫妇观看抗战胜利大阅兵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识别加关注、查看历史消息(往期微信)

欢迎访问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网址 jianzi103.com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