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宋丹丹讲述:幸福深处
《杨澜访谈录》
宋丹丹 幸福深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0182c1y8c&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者:宋丹丹
全班“第一闹”
1996年9月1日,巴图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小豆包”。尽管我们并没有期待他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尽管我们做好了足够心理准备以后可能经常被老师“请”去谈话,但他的表现依然令我们失望。
他入学时我和英达正在美国拍戏,回来后我去学校接他。在回家的路上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妈妈,老师说我是个什么马!”
“对啊,你和你的大多数同学应该都属马。”
“不是!老师就说我一个人是,是……什么什么马。”儿子急切地摇着小手,一副想说又说不出的样子。
“就你一个人?什么什么马?难道是……害群之马?”
“对啦妈妈,就是这个马!这是什么意思啊?”
哎……我在心里叹了口气,但脸上还是作出无所谓的表情,告诉儿子不用理会这种说法。
第二个周末我又去接他,这回是好消息,他告诉我他得了一个奖状。
“什么奖状?”我很惊喜。
“就是比进步退两步,妈妈。那叫什么步呀?”巴图望着我。
“多少人有奖状呢?”我想根据得奖人数的多少判断一下“含金量”。
“当然全班都有!你看,妈妈,比进步进一步叫‘有很大进步’,比进步退一步叫‘比较有进步’,可是比进步退两步叫什么‘步’呀?”
我实在听不明白。我正在开车,无法到车的后备箱去拿那个令他如此激动的“奖”。回到家里我才看到了它。我才知道全班40名同学有37人得到了“有很大进步”的奖,而只有三个同学(当然这其中就有我儿子)得到了那个“比进步退两步”的光荣称号。奖状上写着:英如镔同学自入学以来略有进步。
他太好动,他和他爸爸小时候一样有好动症。他迅速听明白了老师讲的课,然后就前后左右地骚扰同学。无论我怎样做工作,他都不可能再次“略有进步”了。
据英达说他自己直到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还没有入队,是全班仅剩的一名“落后分子”,班主任的“眼中钉”。所以与他爸爸相比,巴图还是“有很大进步”的。在他一年级结业那天,我去学校接他回来放暑假。他见到我就捂着胸口跑过来,我看见他胸前别着“预备队员”的布牌儿。一年级的最后一天,老师将这个看上去充满希望的称号授予了全班仅剩的3个“白丁”。当然,我知道巴图也曾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同学中拉选票,并对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行了贿”。
一路上他都在抚摸着它。他那么兴奋地向我描述着经过:3个“白丁”站在讲台前,由3个正式的、优秀的“预备队员”走上前来给他们佩戴这个“标志”。而给巴图佩戴标志的同学按巴图的话说“实在是太笨了”,他老也打不开那个别针。巴图着急地小声说:“我帮你打。”打开后巴图交给他,而他又在巴图的胸前扎了半天戴不上去。巴图再次急不可耐地小声说:“我帮你戴!”
就这样,他自己授予了自己这个称号。他成了“预备队员”,于是有资格在二年级参加评选少先队员了。
我曾经询问他在班里是否有好朋友,我告诉他每个人都应该有朋友,并且应该对朋友慷慨大方。他认真地点了点头,“当然有了,妈妈,我有两个朋友!”
“真好!两个也不算少呢!他们是谁?”我为儿子自己的“社交”感到高兴。
“一个是我们班第二闹的,一个是第三闹的。”他说。我知道所谓“第几闹”一定是那个年代的老师不顾孩子们的感受而给他们排的座次。
“第一闹是谁?是你?”我担心地问。
“对呀!”他说,“当然是我!”
气死我了!气得我半天说不出话。他就是坐不住。我知道这个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这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一生的努力。如果一个人不能专心地做一件事,他将一事无成。但我不能着急,不能简单粗暴地批判他,那样做除了伤害他,丝毫于事无补。他需要的是具体的、耐心的帮助,需要找一些他有兴趣的事情来培养他的耐性。孩子多么需要母亲的呵护和关怀,并且在今天回想起来,我多么庆幸他有那么开朗的性格,说起自己是“全班第一闹”的时候,态度是那么简单和无所谓。
巴图很怕我。我对他说过的最严厉的话是:“妈妈非常不高兴。”他每次听到这话会立刻安静下来。我不会在人前责备他,因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很容易就会转变成自卑和自弃。每当我发现他在公共场合或客人面前表现得不太好,或有些“自我中心”,我会趴在他的耳边轻轻告诉他:“巴图,你这样不好。”他立刻会改变做法。当着别人的面我毫不吝惜对他的夸奖,告诉大家我的儿子很聪明,很优秀。有一次他到医院去看望爷爷,我对好几个护士讲他是多么懂事,他很注意地听着,然后悄悄走过来,咬着我的耳朵小声儿说:“妈妈,我知道你多么爱我,因为你总是对人夸奖我。”
我怎么能不夸奖他呢?他真的是个很可爱很懂事的孩子,虽然他太好动,在班上“第一闹”,学习马虎,成绩不怎么太好,但在学年结束时的计分册上,他的品行一栏工整地、令人欣慰地写着:全优。
最寂寞时我们相依为命
巴图小时候刚刚会讲话,我们怕他丢了或出什么意外,让他熟背家里的地址、电话和亲人的名字。有一次他跟姥姥坐公共汽车,上车后一个中年妇女给他让座,并逗他:“你叫什么呀?”
“我叫英巴图,今年3岁。我妈妈叫宋丹丹,爸爸叫英达,爷爷叫英若诚。我们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富建胡同3号,我们家的电话是5131531!”他认真地、一股脑儿地把“家底儿”和盘托出,在场的人无不哈哈大笑。
是的,他曾经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出色的。而在他还不到7岁的时候,一夜之间就什么都破碎了。
离婚后我飞往美国旧金山度假。在美国期间我发现并忏悔我犯下了一生最大的错误。我心如刀绞地思念我的儿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懊悔。我原本以为一切是可以补救的,但英达的迅速再婚打破了我所有的幻想。
3月20日是巴图的生日,我从美国寄给他两张照片和一个漂亮的生日卡:
我最心爱的儿子,我的宝贝:
妈妈简直没法儿说多么想念你。美国的天气特别好,蓝极了,云彩特别白。但是妈妈无心在这里呆,因为妈妈只想尽快回去,马上见你、抱住你。回去以后妈妈会带你过周末,睡一个被窝儿,给你讲故事。
我的宝贝,你7岁了,真是大小伙子了。妈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善良的、诚实的人。
宝贝,妈妈会在3月底以前回去,妈妈会给你带礼物。
永远爱你的妈妈
我对不起孩子。我只想到自己。我义无反顾地离了婚,把孩子留在那个家就走了。万万没想到,从那一天开始,我的心就被吊在了半空中,无法踏实下来做任何事情,就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不知会飞向何处。
上帝是那么公平:你迈出一步,就只有向前走了。
回国后,在约定好的一天里我见到了巴图。我对他说:“你已经大到了可以了解我要跟你分享的事了,你准备好来听了吗?”
“当然啦。”他回答。
然后我告诉他我正准备把他要回来,我告诉他妈妈现在没有家,不能给他很舒适的生活,但妈妈永远也不想再离开他了。
他是那么明亮、那么从容,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他听完后马上问我:“妈妈,爸爸已经结婚了,你什么时候结婚?”
“我不知道,儿子。”我说,“妈妈如果找到一个爱妈妈的男人,会让你来为妈妈作决定,你觉得好,妈妈就嫁给他,你觉得不行,妈妈就……”我伸出一条腿,做了一个“踢”的动作。
他大笑起来,那么开心。他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权力,他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是多么重要。
“对呀,”他说,“要是爸爸只爱妈妈,而爸爸不爱我,妈妈就也不幸福。”
“不!”我看着他,“爸爸永远都爱你,只是由于某些原因爸爸和妈妈不能一起生活了,而爸爸和妈妈都永远爱你!”我坚定地说。
“不是!”他有些急了,“我说的不是自己的爸爸,我说的是将来的爸爸,那个和妈妈在一起的爸爸。”
那一刻我的膝盖软了,我没想到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我抱住儿子,在那看似最寂寞的时候我们抱在了一起。
“你会比别的孩子都幸福,我保证。”我对他轻声说,“你看,别的同学只有一个家,而你有两个家,两个家里的人都是你的亲人,你比别人幸福!”
我只想告诉他也告诉自己:太阳还会发光,我们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那年6月30日,我要回了儿子的“监护权”,吊在半空中的心落回了原处。
他上的是寄宿学校,星期五中午,我去接他。一进大门,传达室的老大爷就对我说:“您来啦?您儿子这礼拜从头到尾都在对别人讲:‘星期五我妈妈来接我,我归我妈妈了!’”所有的老师见了我也转达着同样的话。
我的心“扑嗵嗵”跳着,张着双臂等待着他向我跑过来。
把儿子接到身边以后,我从来不会在他面前讲他父亲半点“不好”,我不能让他在心里困惑父亲的为人。如果说从前父亲在他心目中是榜样,是权威,是偶像,那么我需要让他一直相信这一点。
我从来认为父母离婚给未成年的孩子带来的,除了“害怕”就没有别的了。他不可能懂,也没能力表达。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
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一生中是受用不尽的,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而一个心里被灌输了“恨”的孩子,属于他的那口井就干涸了,他不爱父亲,同样不会爱母亲,他很自私,只爱自己。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昏了头脑,让孩子背负父母间的恩怨。更何况走到今天,我已经非常理解关乎此事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如果说有谁做错了什么,我也已经全部原谅,同样,包括我自己。
“妈妈,我很快就长大了!”
巴图在一天天地长大,他继承了我引以为荣耀的一切:快乐、幽默、懂事、宽容。
他在朝阳外国语学校读初中,那是一个重点中学,大家成绩都非常好,巴图却总是调皮得让人头痛。6年小学念下来,他完全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自己闹不算,还打扰别人。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处分过学生,他一下子受了两个处分,就连处分的名目都是单为他设计的。
当然他也有优点,就是英语口语非常好,大概是我遗传了一副好耳朵给他。我记得他的校长,一位70多岁的慈祥的老太太曾经和我说:“丹丹,你儿子根本不用学英语,闭上眼睛就会说。”
有一次,他们年级英语口语比赛,巴图自己编了一个小故事上台表演,赛后我问他得了第几名,他说:“当然是第二!”
“为什么‘当然’是第二?”我很诧异。
“妈妈!”他很不满意地看着我,“干吗非要我得第一?第一肯定是一班的班长。一班是全校最好的班,一班班长是全校最好的学生,我在我们学校是最‘烂’的,为什么老师要让我得第一名?”
这件事本身或许有失公平,但它使我看到巴图身上一种特别可贵的品性——知足常乐。有的孩子永远要争第一,得了第二就受不了。巴图却是哪怕得了倒数第二,回头一看也会大笑出声:“哈哈,后面还有一个那!”
我姐姐常说:“巴图就算有一天被人贩子拐走,在街上当乞丐,都一定是个快乐的小乞丐。甭管什么事儿,他都能发现好玩儿的一面,他的生活特别有意思。”
巴图13岁那年,我们家来了一个与他同龄的美国男孩儿。他不会说中文,和巴图用英语交流。
有一天,我带他们去俱乐部游泳。为了活跃气氛,我对巴图说:“你跟他比赛,游两个来回,看谁游得快,妈妈给你们当评委!”
“不,妈妈我不比。”巴图一脸不愿意。
“为什么呢?”
“妈妈——”他拖长了声调,“你明明知道他游得不如我好。要是比赛的话,他必输无疑啊!为什么要让他不高兴呢?”
这就是我儿子,一个善良的懂得为别人着想的小男孩儿。他的确有很多缺点,但我相信他会有一个很美的人生。
巴图大约13岁的时候,我发现他趁我不在拿过我的钱。说起来,那天我真是很没面子。我很认真地告诉巴图的老师我管教他非常严格,从来不给他过多的零花钱。老师愣了一下,疑惑地问:“是吗?那他怎么会请全班同学吃冰棍呢?”她这么说,我也愣了。
那以后我对自己的钱包严加看管。一天下午,巴图不在家,我发现钱包里少了100块!我立刻打电话给小区门卫,门卫告诉我他出去了。我又给门口小卖部打电话(可见我留下这些零七八碎的电话号码有多么英明),小卖部的老大爷告诉我:“您儿子刚走,从我这儿买了根冰棍。”
“他拿多少钱买的?”
“100块钱。”
巴图回来了,我很平静地问他:“巴图,你拿妈妈的钱了吗?”
“妈妈,妈妈我告诉你啊,那100块钱……”好小子,他倒是不抵赖,我认真听他如何自圆其说,“那100块钱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它飘啊飘,飘啊飘,就飘到地上了。”
我气坏了!我告诉他天底下没有自己“飘”下来的钱,告诉他这件事情牵扯品质,永远不可以再出现。我问他是否一定要被揍一顿才能记住这个教训。他说:“不用了,妈妈,你的目的是为了让我改,现在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肯定改。”
那天我没听他的“花言巧语”。我揍了他,在他身上留下了几道血印儿。确实我原本没想打这么狠,但我气疯了。过后我还给他照了张相。他指着照片里自己胸前的血印儿委屈地说:“妈妈,这哪儿像亲妈打的呀?”
大约10年前我参与过小崔主持的一期《实话实说》,话题是“孩子是否不打不成材”,当天我坚决站在正方:说什么也不能动孩子一个手指头!
10年过去了,我已深深体会到孩子管教起来多么难。他不听话的时候,他犯了错误老师找我谈话的时候,总有一股火苗从脚底一直蹿上我的头顶,随即我会陷入一种深深的自悯自怜。我禁不住又问起自己当初到底该不该离婚,尽管我先生对他非常尽心,尽管就算他的生父在身边,也未见得能帮得上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说教对他是无力的,我几乎没有办法去扭转他已认准的方向,我只有等他长大,等待的过程却是那么漫长。我经常对着儿子说:“你是谁派来的啊?你是专门来气妈妈的吧?”一边说,一边止不住地掉眼泪。
所以当我后来又与小崔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跟他说:“咱再来场‘实话实说’吧,这回我一定站在反方!孩子不打不行,我实在受不了了!”
在我每一次扬起巴掌不知是想揍他还是想自残的时候,他总是使劲地抓住我的双手,抓得紧紧的,不让它们动弹,然后他捧起我的脸,对我说妈妈,妈妈,你看着我的眼睛!再给我一点时间吧,很快我就长大了。
他该有个完整的家
巴图写过一篇关于课堂的作文:“在我看来,上语文课和下课没什么差别吧?可以睡觉、看书、画画、打闹……我真的没有好好上过几节语文课。总是觉得语文课很无聊,还是睡觉的好。”
然后他说有几节语文课讲《范进中举》他觉得很有意思,那天他“奇迹般地”听了两节课。
张老师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我也使劲地举手。于是,张老师便叫了我读范进。
一开始,范进老是说一些特别窝囊的话,什么“岳父见教的是”。我那岳父嘛……就是杀猪卖肉的胡老爹。而张老师还让班上最猛的侯星云来当胡屠夫。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台词里,胡老爹对我说的话全都是骂我的话,什么“像你那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之类的话,像是真比我爸还厉害。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不一会儿,我便中了举人,我虽然疯了,被胡老爹打了一嘴巴,但是我醒了以后,胡老爹反而成了我儿子了,三番五次地讨好我。我想:哈哈!侯星云!以前你是风光够了,今天也栽在我手里了吧?弄得班里也热闹起来了,大家都很积极地回答问题、读书……张老师也很高兴。
现在想想,这样上课难道不比画画、睡觉强吗?同时,知识也学到了,也没有违反纪律。
我还是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啊!
那篇作文老师给他打了90分,我很感谢老师愿意去理解一个不那么“乖”的孩子。然而事实上不可能每一节课都那么“好玩”,都能够由着他的喜好来安排,所以巴图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毛毛躁躁的破坏分子,因为课堂让他感到“无聊”而表现得任性和多动。
他上初中时,老师始终安排他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紧挨着教室后门。他的视力其实很不好,经常看不清黑板,我曾经请老师考虑把他的位置换得靠前一些,老师说她做不到。
“您儿子实在太闹了,话太多了。他要逮所有的话茬开玩笑,不甩出包袱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不算完。他要是坐在前面,我们这个班就没法上课了。”
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向全体家长道过歉。我站在教室最前面向大家鞠躬,说对不起,我对儿子管教不严,让你们的孩子学习受影响了。我看到坐在底下的家长有的用眼斜觑着我,一脸不买账,心里在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也有的眼中含着泪花,他们是理解我这样的母亲的无奈的。
每天下午临放学前,我儿子的教室后门外都有只眼睛透过门上的窄玻璃盯着他,那就是我。我偷偷观察他到底有多“闹”,有多“害群之马”。我看见离下课还有20分钟的时候,他就已经把书包收拾得规规整整,往桌上一摆,然后就抄着手看其他同学写作业,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
放学后,他一坐进车里,我就想揍他。虽然我明知他不是一个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业的孩子,天底下也没有这样的孩子,虽然我明知自己小时候也比他强不到哪里去,但我控制不住我的愤怒和我的手!在中国的学校,面对中国的老师,我不得不被中国家长的价值观念牵着鼻子走……
“巴图,巴图你为什么啊?为什么别的同学都写作业就你坐在那儿?妈妈为你难过死了,和你说过几百遍了你都不听,你是谁派来气我的啊?”
巴图的校长非常喜欢他,虽然曾经亲自给他两个处分。校长办公室就是巴图的避难所。她告诉我:
“宋丹丹你就偷着乐吧,我们从来没见过像巴图这么孝顺母亲的孩子。他调皮捣蛋的时候谁也管不了,但只要我们一说‘巴图,你再这样老师就要找你妈妈谈话’,他一下子就受不了了。他可以给老师写很长的信承认错误,他可以把老师堵在办公室门口说:‘老师你说吧,我有什么缺点?我什么缺点都能改,只要你不告诉我妈妈!我就是一不小心没控制住!’”
校长还偷偷把巴图写给老师的信拿给我看:
张老师:
听您说今天下午要请我妈妈来以后,我心里非常着急。我知道要找她来是因为我上美术课的时候影响了别人,可是我实在不想让她来,不是因为我怕她打我或者骂我,而是我真的害怕她的心理会受不了。您一定会说:“你如果真的体谅她,就别干让她伤心的事啊。”我也真的非常后悔,我上美术课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这会使您把她请来啊!
星期天的下午,我打完了球回到家里,看见她两只眼睛哭红了,躺在床上。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事。我问她是不是因为我的事,她还是说没事。我就猜到了是因为我的事,就问她到底是为什么。她说,到了英国,那里的中国孩子的父母都很有钱,他们会买车,买房,你可不能跟他们比。原来是因为那天中午我说过我很羡慕林子有好几个手机跟电脑。她怕我到了英国以后不学习,跟别人攀比。
但她的苦恼不只在经济上,还有父母、姐妹、家庭,还有她的剧院都在不同的方面给她压力,她的精神、身体上都受着各种的折磨。但她最不放心的还是我的前途。我实在不希望今天您再给她一个沉重的打击。当然,这不怪您,是我不好,但我保证我以后再也不给您找麻烦了!我保证!
求求您再帮我一次,谢谢!
赵如镔
听校长一席话,又看到巴图幼稚的笔迹写满了密密麻麻两页纸,我的心是暖的,也是痛的。10年了,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女人,离开那个家庭后,又找到真正的归宿,找到一个好男人,疼爱我,并接纳我的儿子。然而一想到巴图,从6岁的孩子长成17岁的少年,我始终不能确定父母离异对他的伤害更多,还是督促他成长更多。
今天的我,还是想劝做了母亲的女人们,哪怕自己多受些委屈,为孩子维护一个完整的家庭吧。
给他一个他想要的人生
巴图上初一,我试过陪读,他自己什么都学不懂。
代数、几何、物理,已经依稀成浆糊的记忆全部重新清理出来,我陪他背长长短短的数学公式,教他算奇奇怪怪的长度角度,帮他画枝枝杈杈的受力分析图……还有英语,我买了一本英文笑话给他,让他背诵然后默写,我戴副老花镜坐在台灯下逐词对照,少写一个s都不行。
一陪1年多,我一部戏也没拍,还累得精疲力尽。开始我打算坚持,因为我认为这是我在为自己的错误埋单,人生中没有哪桩错误不需要埋单。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我发现再这样下去我既养不活他,也养不活自己。我给他联系了一所英国的中学,送他远走高飞,不爱学习的孩子在国外会愉快一些。那时他刚满14岁。
他第一天在英国上学,我送他到宿舍就回酒店了。学校到酒店要坐1个多小时的火车。刚到酒店我就接到他的电话,
“妈妈,我饿,我特别想你。”巴图在电话里哭。
我不能跟他一起哭,只好很平静地告诉他:“巴图,你去找管生活的老师,问问他有没有面包给你吃,然后给妈妈回个电话,告诉我你吃到东西没有。”
一会儿,电话打过来了。“妈妈我吃饱了,老师不光给了我面包,还给了黄油和果酱。”
好像后来他就很少给我打电话。他很快适应了在国外的生活,不饿就想不起我。
可以想象,假如我们身边来了一个外国人,我们可以跟他客套地聊聊天气,聊聊新闻,却很难和他成为知己。巴图对于他的英国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外国人,更何况那群小男孩儿连客套也没有,他们很喜欢恶作剧。
刚开始巴图一进浴室,总有谁在外面“啪”地一下把灯关了,他只好穿上衣服,走出来打开灯,看见外面一个人也没有。然后他再进去,刚准备放水,“啪”一下灯又灭了,他又穿上衣服出来开灯,还是找不到是谁干的。直到那帮孩子看巴图被折腾来折腾去却不急不恼,自己觉得没意思了,他才能踏踏实实洗个澡。
但他很快和他们打成了一片,我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手段,小时候向同学拉选票“行贿”那一套在国外还是否行得通,只觉得他在人际交往方面是个天才,或许和他的快乐开朗有关。
由于女儿及我们所有的朋友都在美国,巴图在英国的学校呆了不到3个月我就把他转到了纽约。
巴图的英语口语真是好,刚到美国,老师几乎不相信他是一个外国孩子。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他就懵了,尤其是生物课,肝硬变、肺叶、心肌炎——很多词听不懂可以猜,这些词却没法儿无师自通。所以在美国的第一年,巴图有好几门课得了D,用中文讲叫“挂红灯”。但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成绩单上的字母就不再让我担忧了。
巴图在美国的第一个情人节很特别(在中国,没有哪个成人认为“情人节”和十四五岁的孩子有关)。他告诉我在那一天,老师作为“爱的使者”,可能会敲开305宿舍的房门,带着一束花,告诉他们这是407的Helen送给Johnson的,你愿意今晚与她一起看场电影吗?
于是我问巴图:“有人送花给你吗?”
“目前没有,亚洲人都没得到花。”巴图措辞严谨,强调这种状况可能只是暂时的。
“那你给别的女孩子送花了吗?”我忍住笑问。
“目前没有,那些女生我都看不上。”这次他的回答理直气壮得多。依我猜,这孩子要是有钱,宁可拿去买“比萨”吃也懒得讨好哪个女孩子。
随着儿子一天天地长大,我也在学习不再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否则我累,孩子更累。
那天我闲来无事,打电话给巴图,是录音留言状态。“嘀”一声响后,我欢快地对着电话说:“巴图,妈妈给你打电话,妈妈很想你,你方便的时候来个电话好吗?拜拜!”
等了俩小时,没有回应,我又把电话追过去,仍是留言:“巴图,妈妈一直在等你电话,你怎么不回啊?你给我回一个好吗?”我装成很可怜的样子。
又过两个小时,我有些愠怒,心想这孩子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巴图,你怎么还不来电话?我告诉你,妈妈特别生气?你干吗呢?给我回电话!”
打第四个电话时我的情绪已经要失控了。“巴图我告诉你,今天晚上妈妈不睡了!看你什么时候打电话过来!”
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的女人就是这样,很容易钻牛角尖。其实孩子能有多大个错呢?可能他听到第一个电话留言时正在和朋友玩儿,没工夫理我。听到第二个留言觉得妈妈又是老一套,没什么意思。然后稀里糊涂就接到第三个、第四个留言,妈妈已经气疯了,叫他还怎么回呢?这时候回电话,就必须瞎编,刚才为什么没有回,在干什么,和谁一起……最后就变成了惹不起躲得起,任凭你怎么喊怎么骂,我干脆不回了,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
而当他真的打电话给我,通常是遇到了什么麻烦:犯了错误、缺钱花,或是没考好。“妈妈!”电话里他一喊我,我的心“噗通”一下便落了地,“我跟你说件事……”一听这开场白,刚刚落地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
所以现在我再留言给他通常是这样措辞的:“巴图,你要是想跟妈妈说话就打个电话给我,实在懒得打就算了。妈妈很想你。”
我无法要求一个16岁的男孩子每天思念我,每周都想听我说话,我必须接受的是他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会经常思念着另外一个女人。我养了两只小狗,照顾它们给我带来乐趣。至于儿子,我一定会让他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一首《当你老了》
道尽巴图对母亲宋丹丹的26年的深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15560hme&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小我一直都觉得我妈妈是最大的全世界最厉害的,慢慢的觉得妈妈老了,我也长大了我需要承担更多的东西,我需要去包容她,接受她老了,但是我还爱她不管她是什么样子。”
舞台上,巴图的身后,大屏幕上闪过一幅幅昔日的老照片,从青葱岁月到孩提时代,再现了宋丹丹年轻时期最美的时刻,也见证了母子陪伴的点滴岁月。
直到26年后的今天,当巴图唱起《当你老了》这首歌,我们终于听懂了这个大男孩对母亲最深情的爱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愿母亲不老,愿亲情常伴
文章选自《幸福深处》宋丹丹 来源:八月居小说网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