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张艺谋:青涩年华的爱情

张艺谋:谋情深处 

来源:北京电视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2692s90b&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知青张艺谋:青涩年华的爱情 来源:人民网《文史参考》

相约下乡只为青涩的爱

“文革”开始时,张艺谋是西安市第三十中学的初中生。十六七岁正是人生的花季,社会的动荡和家境的艰难并不能阻止爱的萌发。张艺谋和肖华的恋爱故事孕育在同学时期,经历了下乡插队生活的磨练。


上中学时,张艺谋负责班上的黑板报。在绘画上张艺谋显得特别自信,他认定全班没有人在这方面能够超越自己。 


但是,班上一位女同学向他挑战了,她是一名由北京转来的学生,名叫肖华。 


肖华也参与了班上出墙报的工作,她第一次交出的两张画就把张艺谋震住了,他有了一丝丝醋意,觉得这个女孩非常特别,目光开始更多地投向她。肖华承认:“几乎在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张艺谋。” 


恋爱的种子,在这两颗少年的心中悄然生长。 


“文革”开始后,1966年10月,出现了全国性的大串联,肖华也串联去了。此后两年,她再没有见到张艺谋,也没有他的任何消息;张艺谋没有停止对她的思念,也没有停止打听她的消息。 


1968年11月初,肖华收到一封信。信上是陌生的字迹,发信人地址仅仅两个字:西安。打开信封,发信人竟然是张艺谋。 


张艺谋的这封信写得非常“公文”。大意是“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同学们都不了解情况,到处打听也没有结果,听说她的父母在政府部门工作,所以托她了解一下。 


在随后的来信中,大都讨论“上山下乡”的事情,张艺谋还约肖华去他家面谈。此后,每隔三五天,她便去一趟他家。正是在那间小屋里,张艺谋表示希望她和他一起下乡,她当时答应了,事过之后,又有些犹豫。她将她的担心写成一封信,亲自送给他。3天后,她收到了他的回信。他说,读完她的信就像当头挨了一捧,“我心中的痛苦是无法用笔表达的!这一切的一切我是多么希望能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我有能力,我坚信将来会有所作为的。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有一天我能出类拔萃,能出人头地,我衷心地希望你能与我共同分享这成功的喜悦。” 


信中虽然没有明说“我爱你”3个字,可在那个年代,这些言词已经够火辣、够直白了。肖华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当即跑到张艺谋家去找他。 


最后一层薄纸终于捅破了,下乡的日子也到了。1968年12月26日,张艺谋、肖华和另外两个朋友乘汽车离开西安,来到了陕西咸阳地区乾县汉阳公社北倪大队。他们被分到最边远最贫穷的一个生产队。 

他们4个人被安排在生产队饲养室的院子里,距离村头最近的社员家还有好长一段路。肖华和李广平住一间很小的房子,除了两个两米见方的土炕之外,剩下的地方,一步就可以迈出门槛。张艺谋和刘全住的窑洞是原来生产队的仓库。

干农活是把好手

在下乡插队的日子里。张艺谋,这个喜欢画画的青年和当地农民一样拉车、起粪、种地、割麦。 


秋季到了,黄土崖上野果飘香。张艺谋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中,用铅笔描画生活。他画风景画别出心裁,他画的人物头像更是形神毕肖,生产队里有一幅毛主席站立的挂像,就是出自他的笔下。 


因为张艺谋身强体健,下乡插队的几年中,他一直是队里的头等劳动力,重活、脏活他不嫌,用他的话说,就是爱干那些出大力、时间短、工效快、工分高的活儿,不爱干那些熬得人难受的“磨洋工”活儿。队里缺少牲畜,多用人力架子车,“驾辕马”这个角色总是张艺谋扮演。他拉着满车粪,飞驰在绿色的田间小路上,多装快跑,乐在其中,并引以为自豪。突然,从草窝里蹦出一只野兔,大伙儿停下活,呐喊着围追堵截,兔子急了,一下钻进崖畔的洞里,张艺谋灵机一动,呼唤他的知青同伴捡来田禾秆,点着火在洞口用烟熏,兔子被熏得晕头转向,只想往出逃时,他用锄钩顺利地将兔子钩出来,拿回去美餐一顿。 


1970年冬天,“农业学大寨”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汉阳公社组织大会战,张艺谋和同伴刘梦臻被派到武则天陵后的大北沟修水库。时值11月中旬,寒风刺骨,水塘表面上结下了一层薄薄的冰。工间休息,大家又说又笑,互相赌勇气玩着说:“谁敢跳下水去游一游,谁就是英雄!”青壮年男女民工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应声,忽然旁边几位女民工冲着张艺谋逗开了:“知青娃,你敢试一下身手吗?”其实,说者是逗着玩。但张艺谋却很认真,面对坝上围满看热闹的人,他要争一口气,脱下棉衣甩给刘梦臻,只穿了个裤衩,一跃跳进冰水中,民工们见状一齐喊“加油!”但一分钟过去了,张艺谋还没有钻出水面。这时气氛一下子紧张了!正在大家焦急万分时,张艺谋从40多米外的水面上露出了头,坝上一下子沸腾了,欢声雷动,民工们高喊:“知青娃,好样的!” 


当地农民把张艺谋当做自己人,一进社员家门,人家便拉他热炕上坐,他也就随和地脱鞋上炕。吃午饭时,人家留他吃饭,他也毫不客气地端起大碗。看到老乡家水缸没水,他就帮着挑水。张艺谋闲了爱和社员们谝闲,学会了当地的方言俗语,记下了不少诙谐有趣的民间故事,慢慢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俗熟记于心。 


插队日子里相濡以沫的爱情

伴随“上山下乡”的生活,张艺谋和肖华的爱情也 揭开了新的一页。刚开始,他们还有点顾忌影响,有意拉开距离。可感情这种东西,毕竟不是时间和空间能够阻隔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想在一起。最初有点偷偷摸摸,后来渐渐“大明(鸣)大放”了,以至于每天晚饭后,张艺谋都到肖华她们的房子里来,找她聊天。 


肖华

一直以来,张艺谋的衣服都由肖华帮着洗。现在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她帮他洗衣服的时候,看到他一直穿那种线袜,补丁摞着补丁,心里不是滋味。有一天她和李广平去村里供销社看到有男式尼龙丝袜,便给他买了一双。那天晚上,张艺谋将她叫出来,两人靠在墙边,好一刻没有说话。肖华知道他有话要说,可他又不开口,她只好等。等了半天,他终于开口了,说:“袜子可真光滑,穿着真舒服。” 


农忙一过,再没有多少事干,乡村晚上又没有娱乐活动,倒是成全了这一对恋人。他们整夜都在一起,聊到深夜,两人都累了,又都没有睡意,也舍不得分开,就各自倚着被子,半仰半躺在床上,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1970年的夏天,肖华的饭量减少,身体消瘦,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张艺谋的母亲是医生,他也因此懂得一点医学方面的常识。他认为这种症状是肝炎,于是郑重其事地对她说:“你要是肝炎,那我也跑不了。” 


张艺谋带着肖华,回西安检查,果然转氨酶高出正常值很多。但还没达到可以开病假休息的标准,只得拿了些药,返回村里。张艺谋会打针。为了给肖华增加营养,张艺谋四处想办法,后来打听到村里有一位女社员家里养了一只奶山羊,原准备给孩子喂奶的,可因为家里穷,连饲料都供不上。张艺谋跑去和她商量,由他供应饲料,产出的奶分一碗给肖华。 


1971年,肖华和张艺谋先后返城进工厂当了工人,继续演绎他们的爱情故事。

张艺谋(左)给工友讲故事

“血书”与精心“制造”的生日邮票

肖华在回忆录中,提到张艺谋为她所做的两件最浪漫的事,一是写于1972年的一封血书。肖华说:记得当年我收到他的血书后,约他回西安,见面时我发现他的右手中指上裹着胶布,立刻明白了血的出处。我查看他的伤势,他告诉我,他下决心后,先拿针扎了两次,出血不多,写了两个字就凝了。后来他用木刻刀使劲捅了一下,这才血出如注,写这封3张纸的血书,他在手指上共捅了3次??从那时候起,我就在心里发誓,再不使他流血,不管他心灵上的还是躯体上的。 


但另一件事就更浪漫了。 


有一天,张艺谋骑车来看望肖华,肖华非常高兴。当宿舍里只有他们两人的时候,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大本影集递给她:“这是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肖华接过来一看,这本影集是她从小到大各个时期的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用规格统一、色彩各异的彩条纸标着时间和地点,影集的每一页上都有一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插图,有小猫、小鹿、小猴、小斑马、熊猫等,其中猫最多,占了1/3。那是因为张艺谋曾把肖华比做猫,说她说话的声音和对待人的性情就像猫一样温顺。 


整本影集中,最特别之处在扉页的右下角贴着3枚精美的邮票,呈品字形,每张邮票上都有一只憨态可掬的猫,模样极其可爱。看到这些邮票时,肖华有些奇怪,这些可爱的猫邮票自己怎么没见过?再仔细看,发现这3枚邮票的面值也极其奇怪,最上面那枚是21分,下面两枚分别是11分和14分,不是邮局所卖邮票的面值。 


张艺谋知道肖华不一定能完全明白自己的用意,多少有些得意地笑着说:“21是你过了这个生日就是21岁了,11和14是你出生的月日。” 


她这才明白:这3张邮票原来不是真的邮票,而是张艺谋“制造”的。 


经过10年的相思相恋,有情人终成眷属。1978年张艺谋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肖华和张艺谋结了婚。这段婚姻持续了十多年。 


张艺谋与女儿张末

肖华是张艺谋迄今为止惟一一段婚姻的女主角。现在,他们的女儿张末,也在电影界发展,在《山楂树之恋》中负责整部影片的英文翻译。 

参考资料:《印象中国•张艺谋传》,黄晓阳,华夏出版社 来源:人民网《文史参考》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