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绝唱老三届》 父亲的生日

肖复兴 老知青家园 2020-10-03



《绝唱老三届》父亲的生日作者: 肖复兴

由于时代震荡的原因,我们这一代人的生物钟被打乱了。在父母那一代人的眼中,我们总是显得很小;在我们的眼中,父母又总是显得很老。似乎,我们很少能有父母领着我们上公园玩的情景,而这样的情景,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即使他们上了大学乃至工作,都是司空见惯的,欢乐像是抑制不住的花开一般,让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温馨的芬芳。


这样的情景,常刺激小京,让他羡慕,也让他感慨。小京这名字是父母在他小时候给起的,如今48岁,再不是小孩子了。他属虎,今年本命年,老66届初中毕业生,曾在吉林科右中旗插队6年,现在是北京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


有时,走在路上,看到这样一幅全家福的画面,他的心里常涌起百感交集的滋味。他很羡慕这样的家庭,孩子能有这样年轻的父母,而父母又能拥有这样常在身边的孩子。这样的天伦之乐,在他48年的生涯中,似乎从来没有过。难道不是吗?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像是拉车不松套的老马,靠着摆小摊、拣煤核茹苦含辛地拉扯着一家十口人的生计;好容易他长大了,可以为这个超重的家分担一点什么了,一个跟头又跑到吉林那个荒凉的地方去,把父母像断桨残楫一样孤零零抛在家中。父母一辈子胆小,从来都谨小慎微,仅仅因为出身地主,便自己害怕得要命,主动地迁了户口,回到了河北昌黎老家得乡下。等小京6年之后背着空空的行囊从塞外归来,历尽艰难、千方百计把父母的户口从昌黎办回北京,把老两口接回北京的时候,团圆的好日子没过多久,父母先后病倒在床上了。

或许,这就是他的命运?岁月和人生苍老得这样快。让他有些匆忙得措手不及。他并不抱怨,只是觉得很对不起父母,他们吃得苦太多了,却不能让他们像现在那些年轻人的父母一样享受那样的天伦之乐。人生是一次性的,失去的就无法弥补,从头再来只是迷途的童话。即使现在想陪父母到公园去玩玩,也只是一个梦。他知道自己能够做的,就是尽忠尽孝,别再失去眼前。父母养他们这七个孩子实在是不容易,小时候那么艰苦的条件,却咬牙把八个孩子中六个培养成了大学生。每逢想到这一点时,小京都觉得对不起父母,他为父母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回北京已经24年了,因为哥哥不在北京,他先是伺候母亲魂归西天,接着伺候一天比一天病重的父亲。他毫无怨言,觉得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一根扁担挑着自己家庭一摊、父母一摊和工作一摊这样三副担子,艰难地走了24年,一天也不敢怠慢。每天都是下班先赶到父亲那儿,看看父亲的情况,听听父亲说些什么,嘱咐好小保姆该做的一切,再骑车回到自己的家里。不管下班多晚,这三点一线都是不会改变的。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年轻时的不懂事,对父母的不理解和冷漠。活到快50岁的时候,他才多少明白一点,人生的能量是守恒的,你在别的时候失去了什么,必定要在另外一些时候补偿上,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只是父亲的病越来越重,父亲在床上躺了二十来年,自己也知道在劫难逃。这几天,他总是念叨:“最好我是在星期六死,星期天你们就把我给烧了,星期一不耽误你们上班。你奶奶65岁那年就是星期六死的,星期天烧的,星期一我就上班了……”


辛辛苦苦给公家干了一辈子的父亲,临终之前,想到的还是公家的事。做孩子的,当然希望父亲能多活一些日子,都劝父亲,安慰父亲别胡思乱想。父亲坚持说:“你们别忘了,我的事也按你的奶奶死时那样办。”


谁会想到,这竟是父亲的一句谶语。


今年年初,阴历腊月十五,小京出差河南郑州,他一定得赶在腊月十九前回来,他想的是腊月二十这一天是父亲的生日。出门之前,父亲却再次说了上面的那番话,父亲和他想的不一样,想的不是过生日,想的是腊月十九这一天是星期六。父亲顽固地把死神邀请在和奶奶同去黄泉的星期六。


黑色的星期六,弄得小京这次出差心神不定。如果不是重任在肩,非他去不可,他一定要推掉这次出差。父亲的病确实危在旦夕,如果真是自己不在家时去世,自己养老而不能送终,实在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但是,他必须得去,因为是为了追回公司一笔巨款,他陪同法院的办案人员去取证调查。事关公家的事,在父亲的眼里是比他的命还要重要的呀。他就是从小在父亲这样思想教育下长大的,怎么能不去呢?


他去了郑州,其实郑州离北京不远,坐火车一夜就到了,可以省钱,但法院的人要求非得坐飞机往返。如今的风气就是这样,小京只好陪他们坐飞机,心想伺候好他们,在郑州抓紧时间把事情办完,赶在星期六前回来。他惦记着病危的父亲,临行前父亲的话让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希望能给父亲再过一次生日,这会给病危中的父亲一些慰藉。年轻时以四海为家而偏偏没有家的概念,光顾着自己所谓的“革命”,而没有理解和照顾父母;现在虽然自己拼命地干,却没有给父亲挣来什么钱,让父亲能享受一下晚年。他只想能尽这一份孝心,给父亲再过一次生日。


谁想到,飞机成全着他,也同时毁坏着他的愿望。时间抓得很紧,事情终于在腊月十九星期六前办完,飞机在星期六上午起飞,中午就可以到家了。一切正常,小京的心早飞回北京父亲的身旁。他已经在郑州忙里偷闲给父亲买好了生日礼物。


可是,天不助他。星期六上午,郑州上空突然大雪纷飞,飞机无法起飞。小京心里火烧火燎,不住骂这帮人,如果昨晚坐火车走,现在都到家了。可是,昨天晚上他们还在喝酒呢,他们非要坐这个飞机不可!


一个人只有到了要失去什么的时候,才会懂得珍惜。我们这一代人失去得太多,其中包括对父母的理解和责任,方才希望加倍补偿。谁能理解呢?小京望望身旁年轻的法院办案人员,沉重地叹了口气。唉,也不该埋怨他们,像是隔着一条宽阔的大河,两代人分别站在河的两岸。就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和父母站在遥遥的两岸而浑然不知。懂得一点人生的真谛,需要付出的是青春昂贵的代价。


下午,飞机终于起飞了。


小京赶回家,父亲一个小时前合上了眼睛。

附记

十年过去了,小京还在那家公司当经理。催帐还是他必要的工作之一,他还是那样的勤勤恳恳,当然,他还是那样的忙碌,常常顾不上家。但是,再忙,每年的清明,他都要带上妻子和儿子会昌黎老家,父母的奶奶的坟都在那里,他要去坟前祭扫。


他家八个孩子,除了他还在工作,哥哥姐姐们都退休了,一个哥哥在南京,一个哥哥在鞍山,其余都回到北京。为了寄托对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的父母的思念,他们在网上办了一本电子杂志,每个孩子都可以随时写好纪念的文章,贴在上面。无论八个孩子在哪里,只要打开网页,都可以看到了彼此的心声,作者、读者都是他们自己,在这里,他们能够尽情地和父母相会。


我在网页上看到过他们的这本电子杂志,那上面有小京写的也有他哥哥姐姐写得文章,回忆儿时父母的恩情,抒写内心对父母的歉疚,点点滴滴,却丝丝入扣,落花流水,蔚为文章。因都是真情实感,都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如肌肤相亲相痛,都非常质朴感人。


更让我感动的是,还有小京的儿子和其他下一代孩子写的怀念他们奶奶和爷爷的文章。父母从来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能够影响后代,泽披子孙。小京的父母就是这样影响他的,他的行动又影响了孩子。在这本电子杂志上,我看到了这样的情感轨迹,更看到了这样的道德传承。


小京父母的在天之灵,一定是看到了,听到了。他们会感到欣慰的。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