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青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北大荒

一个不能忘却的故事
——没有墓碑的生命

作者:余涛 朗诵:燕子
愿将此诗,献给那些四十年前,在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中被无辜的遗弃在荒原的上的至今没有墓碑的生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75stjtno&width=500&height=375&auto=0

年青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北大荒

这盼望了很久的“年”就像长了腿,溜的真快。我们还没有品出年的滋味,还没来得及给外地的知青们拜年,“年”只打了个照面,就转过身又溜走了,再要过年,就要等365天,经历12次月圆。这年复一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人生六十岁的驿站。酸甜苦辣,感慨万端。


常言:青年人喜欢憧憬明天,老年人喜欢回忆昨天。清明节将至,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常在我的脑中泛起。而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沉重,只有把闷在心里话说出来,憋在心里的事写出来似乎会轻松些。


感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创业农场史志办的同志,历尽辛苦留下了三位北京知青和一位哈尔滨知青生活在北大荒的详细资料,我只需简单整理便可成章。这四位值得纪念的知青是:张志生、张远征、任维杰、朱晓亮。

我死后要回北大荒

在创业农场三连西侧,抚远公路旁边一高坡上,有一个水泥灌制的圆墓,墓里长眠着一位年仅23岁的北京知青,他的名字叫张志生。


张志生的生平很简单:1949年3月31日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的家中,1968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的伟大号召,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61团3连(现创业农场3队),当上一名光荣的军垦战士。因为他踏实肯干,工作出色,1970年被晋升为副连长。为开发新的产粮点,他主动请战,带领连里挑选的精兵强将,到生活条件接近原始的荒原上去组建新的连队——61团22连。


北大荒新建点的条件可想而知,太艰苦了!大冬天住的是能看见星星的帐篷,晚上睡觉要戴着狗皮帽子,吃的是冻干粮,冻白菜。喝的是带有异味的泡子水,每清除一个老树根和塔头墩,都要极艰苦的付出。但是困难没有让意志坚强的张志生退缩。他怀着对北大荒美好明天憧憬,轻活让给别人,重活分给自己,处处干在前头。


艰苦的环境使他患上了肝病,根据他的病情,他完全可以回北京治疗,也可以返城。但他舍不得战友,舍不得连队,舍不得北大荒。每天捂着肚子在荒原上坚持工作十多个小时。1972年,他被战友们强行抬到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农场派人将他送回北京治疗,在病危弥留之际,他还惦记着连队建设,写下遗嘱:“我屯垦戌边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死了以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到北大荒我工作过的地方,我要在那里站岗,我要亲眼看着战友们把北大荒建成北大仓。”他让战友们背着他返回连队,最后看一眼他热爱的黑土地和他的战友们,他拿不住笔,就用口述方式留下了他对连队的设想和规划。张志生去世后,他开明的父亲张锁祥,母亲王芝芬遵照儿子的遗愿,把他安葬在他曾经工作过的连队。61团党委发出号召:“向知青楷模——模范共青团员张志生学习。”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墓碑上书写着“好知青张志生之墓。”

北京知青张志生的墓地

为救马驹以身殉职


知青与马 资料图

1978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4月5日清晨,61团11连的一名兵团战士到连队饲养棚附近的水井打水,发现水井的摇把很沉,拉不动,他以为冻住了,找个电筒往水井里仔细查看,只见到11连的饲养员,北京知青张远征抱着一只落井的小马驹冻死在水井里。连队战士们听到消息,无不为之惋惜落泪。


张远征,1947年出生在北京。1966年,高中毕业的张远征坚决报名来黑龙江生产兵团61团务农。张远征放下高中毕业生的架子,主动要求到最基层锻炼自己,他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工作都干出“彩”儿。他先后干过农工,炊事员,猪倌,牛倌,1977年,他又当上了一名马倌。为了半夜喂马方便,不打扰知青战友,他干脆把行李搬进了马棚。根据张远征遇难现场分析:4月5日凌晨,张远征醒来喂马,发现马棚里少了一头小马驹,他立即提着马灯去找,发现小马驹落入井里后,为了快些把小马救出,他没来得及叫人,自己顺着井绳下去,没有上来,等待的时刻,又怕小马驹冻伤,把自己的棉衣脱下包在马驹身上。因天冷水凉,夜半无人救助,远征冻僵在井里,死时怀里还紧紧搂着心爱的小马驹。这一天正好是清明节。


张远征因公牺牲后,61团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号召全团兵团战士学习他的敬业精神。

排哑炮二知青壮烈牺牲

1973年3月8日,对61团12连来说是黑色的一天,随着一声震天炮响,北京知青任维杰和哈尔滨知青朱晓亮为排哑炮而壮烈牺牲。消息传来,全团战友无不痛心疾首。


这天早上,12连1排1班的四名知青,在班长朱晓亮的带领下,去执行开山修路任务。在一个炮眼装好炸药之后,因炸药受潮,点火之后没有动静,几分钟后,朱晓亮安顿好战友,自己主动去排哑炮。为保护班长,任维杰也悄悄地跟着去了。正在两个人聚精会神地查看哑炮时,装有10公斤炸药的哑炮突然炸响。任维杰被崩至25米之外,当场牺牲。朱晓亮被抛到8米之外,身负重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光荣牺牲。


我在创业农场仅有的档案材料中找到:任维杰,1953年3月17日生于北京,1969年9月下乡,1971年,1972年两次被评为优秀兵团战士。他热爱自己的连队,在连队甘当马车老板。他平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写下四万多字学习笔记,他在一个多月的开山修路工作中,多次挺身排除哑炮。他在日记中写到:“建设边疆,不能满足于滚一身泥巴,沾一腿牛粪,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准备好了,随时接受各种困难和考验。”他牺牲时还没有过20岁的生日。


朱晓亮,1953年8月14日生于哈尔滨,1969年8月下乡,1970年5月,其父母所在的保密工厂迁往内地,他完全可以随父母迁入条件较好的四川省,进入工厂,全家团聚。可是,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向党组织明确表态:“北大荒需要我,边疆建设需要我,我要生为北大荒战斗,死为北大荒而献身,我一时一刻都不想离开这火热的战场。”他多次调动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从1970年至1972年,他光荣地加入共青团,并两次受到团里的嘉奖。


1973年3月18日,61团12连召开了追悼大会,隆重安葬了两位献身在边疆的知青。朱晓亮,任维杰的父亲参加了追悼会,团领导,各连代表及13连全体战士参加了追悼会,并敬献了花圈,栽植了青松。朱晓亮,任维杰的遗体安葬在12连西北角一片树林中。

北京知青任维杰的墓地

为缅怀这些壮烈殉职在黑土地的知青,61团宣传股干事周世雄特赋诗纪念:

壮志凌云气质强,

萧萧鸣马远离乡,

纵然未遂黄龙志,

犹剩忠骸万古香。

惊闻噩耗独伤神,

默默无语叹息频,

斜倚小窗添别恨,

战友情深念到今。

北大荒,年轻的亡灵
 发出怅惋的叹息

作者:一凡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团知青悼念已故战友

 据统计,在1979年知青大返城前,已有1000多名知青长眠于北大荒。


1969年的五一节,刚刚在抚远荒原上建点的6师60团某连的知青好几个月没见荤腥了,望着荒原上奔跑的狍子直咽口水。有3位知青想给大家改善一次生活,他们开着拖拉机,带着枪去打猎了。


他们在荒原上发现了一头熊。熊一见他们扭头就跑,他们兴奋得开着拖拉机在后面穷追猛撵,一直到把它撵得跑不动了,坐在那嘴冒白沫子,呼哧呼哧直喘。知青开枪把熊打死了。这头熊很大,他们高兴极了,七手八脚把死熊捆好,拴在拖拉机的后面,拖着熊就胜利凯旋了。


他们走着走着,蓦然,发现拖拉机缓缓往下沉。不好,误入沼泽地里了。他们慌乱地从车上跳了下来,眼睁睁的看着那辆拖拉机渐渐沉了下去。不行,得赶快想办法把拖拉机弄出来!他们急忙跑回连里,找来了10位知青和老职工,直到天黑也没有把拖拉机弄出来。


人已饥肠辘辘,绵软无力,他们又冷又饿,一怀惆怅地往回走。大家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最后仅回来了7位。第二天,全连出动去找,结果只找回了5具尸体,其中的一位连尸体都没有找到。


1970年11月,虎林县境内发生荒火,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34团、35团近千名知青参加了扑火大战,最后荒火自消自灭,知青伤亡百余人。‘


1970年5月28日,一只小船在黑龙江遇险,同船的7名知青有6人遇难,只有1人生还。

1971年4月18日,四师三十九团(云山农场)发生大火,扑火中,26名知青葬身火海,约80人面目全非。史称418大火。现有烈士墓一座陪伴他们长眠。


1971年,一场大火席卷普阳大地,17团的哈尔滨知青靳洪春在救火中光荣献身。


1973年,17团11连的哈尔滨知青袁永平在出院返连途中,被洪水卷走。


1970年3月4日,22团2连军事训练时,由于组织不严,造成“四0”火箭筒走火,3名战士(知青)死亡,2名战士重伤。


1971年1月9日,22团工程2连战士、北京知青张健在西通关押时受审中身亡。


1974年3月13日,22团水利连战士、上海知青张海华在蛤蟆河涝区执行水利施工爆破任务时,不幸因公牺牲。


1977年12月14日,22团19连司机、上海知青张克金将车停于油台土坡上,人下车办事,车自动滑坡,将张克金压死。

    ………

在知青大返城后,又有多少知青长眠于此,没人统计…… 这些遗骨埋葬在黑土地的知青,为北大荒默默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每当想起这些知青,我们不禁想起俄罗斯的无名烈士墓上的无名诗:


你的名字没人知道,

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