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回顾 老四届

纪录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回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76klv6r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老四届

一名“六九届”老头

咋一看这标题,有点奇怪,没听说过呀?是的,人们司空听惯的是“老三届”,上山下乡运动的代名词。那么“老四届”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要解释清楚就要了解一下“六九届”。

六九届,顾名思义是69年毕业的学生。这一届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53年,名副其实的50后。他们进入小学是60年,66年应该小学毕业。但就在他们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即将毕业时,爆发了一场浩劫中国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搞运动无学可上,他们因此也没有取得毕业文凭。那年他们13岁。68年进入到中学校门至69年毕业,实际在中学呆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之中还有学工学农的时间,真正坐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满打满算有一年。初中理应三年的时间压缩到了一年,可想而知他们学到了什么?语文经常学的是最高指示(如果晚上的新闻广播了最高指示连夜集合去天安门游行庆祝)和一些修辞语法、代数中的正负数、英语学了26个英文字母和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从这一年半的时间可以看出他们当年在“复课闹革命”中所学的文化知识了。由此注定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人生需要选择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化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他们进入中学还不到一年时的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半年后毕业了。那年他们16岁(生日小的还不满16周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出了一届这样特殊的学生。他们两进学校大门,可是没有取得一张毕业文凭。可悲呀!


六九届毕业生小学至中学的学习经历是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唯一的一届没有在国家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整的完成学业而毕业。他们是唯一。

六九届初中生,1969年下乡时才15岁或16岁

以上是“六九届”学生时代的悲哀,那么他们毕业后的命运和“老三届”一样,只能用悲催来形容了。由于66年文革爆发,造成了66、67、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堆积,(这三届之中有小部分获得了招工、参军的机会),造成了六届学生同时毕业的绝无仅有的奇观,也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危机。根据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于是一场牵动千家万户的又一场运动开始。69年北京最忙的就是火车站,一趟趟的列车在亲人们的眼泪和叮咛、孩子们的一脸茫然中驶向了黄土高坡上的陕西山西、黑土地上广袤的黒龙江、红土地上的西双版纳。六九届也在同年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被散落到960万平方公里的山野田园间。人生的苦难从此开始。

六九届毕业生在毕业分配中,唯一的一届没有任何选择只有上山下乡,走的最彻底(当年号称一片红)。他们是唯一。


历经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使一代人的青春留在了异乡。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却被抛出校门和城市,到农村“战天斗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艰苦的生活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远离日夜思念的亲人,也远离本应属于他们的知识文化。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从事最原始的体力劳动。不论是“老三届”还是“六九届”,只要你有过知青经历都有一段辛酸的记忆乃至终身遗憾。

在各种形式的知青报道中,“老三届”成了这场运动的代名词。但在上山下乡知青中唯有六九届是当时年龄最小、走的最彻底的一届。(这里所指的是离开北京的知青,六九届之后的知青都是到近郊插队)老三届所经历的文革、上山下乡他们全部经历了,却没有列入“老三届”之中,有违历史。

上山下乡已经过去四十七年了,六九届已是年过花甲之人,这段历史恐怕只有他们自己为自己正名了。正名不是要向历史索取什么,而是要给最特殊年代产生的“奇葩”六九届还原历史真相。当年奔赴边疆农村的不是只有“老三届”,还有一群连小学初中都未毕业、刚刚年满、甚至有些不满16岁的“童工”。既然把他们划在“老三届”之外,也不能抹去他们上山下乡的事实。干脆就称他们为“老四届”。这个名称新鲜而有趣,但他们是当之而无愧。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