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票证岁月——几代人的难忘记忆!


珍贵历史影像五十年代的中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87la3d53&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还记得那些啥都要用票买的年代吗?票证:几代人的难忘记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极其匮乏,一切物料都在计划经济的掌控之下,吃、穿、用……什么都离不开票证!粮票、布票、肉票、白糖票、鸡蛋票……


老一辈的人说,票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了中国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难轨迹,也给我们留下了酸、甜、苦、乐交杂在一起的生活记忆。


从1955年新中国发行第一张粮票开始,我们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们吃穿用都离不开票证,甚至将这些票证视为命根子。


直到199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等。伴随我们长达近40多年的各种票证,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对票证的记忆,却永远深深地烙进了几代人的脑海中。

票证岁月:物物皆凭证

我国解放初期,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国家通过发放票证来分配商品。


小小一张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粮票、肉票、布票这些常见票证,还有粪票、尿票、月经带票等,甚至出现了“0.0055斤油票”“一厘米布票”……意味着即使要买一滴油、一分布,也得凭票才行。

粮票:吃饭的“护照”

1953年,国家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年,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居民粮食供应证由当地粮食局核发,居民用粮向国家指定粮店购买,乘坐火车、轮船的旅客,在车船中用餐,也要凭专门粮票获取。

▲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
▲山东省粮票
▲北京市粮票
▲黑龙江省粮票
▲上海市粮票



▲全国通用粮票


广东在1992年4月全面放开粮价之后,1993年1月,浙江也取消粮票,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油票的作用也逐渐消失,并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肉票:每人都有定量

1957年7月开始印发肉票。



▲各种肉票

1958年春节开始,国家对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白糖、红糖、糕点、粉丝等8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糖票


▲鸡蛋票

▲粉丝票

1959年,市场副食品供应全面紧张,对大白菜、萝卜、葱、蒜、豆制品、副食调味品、蛋糕、糖块也采取按城镇人口分配,限量凭票证供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发展,肉类供应日趋丰富,肉票随之取消。

专用购货券

专用购货券分两种,一种是“日用工业品购货券”,另一种是“副食品购货券”。


凭“副食品购货券”(或在副食品购货本专栏划钩)才可以买到少量的豆制品、腐竹、粉丝、芝麻酱或花生酱、金针木耳、调料等。

▲宜春市豆票
▲福安县油条票

凭“冬贮白菜券”购买大白菜”

北方过冬天普遍购买“冬贮大白菜”,凭“冬贮白菜券”购买。一到秋季,家家要买“冬贮大白菜”,用手推车或平板三轮车运回家去,在走廊、过道里贮存起来,整整一冬天全家人就靠它吃饭了。


▲潍城区白菜券

▲居民购买大白菜

▲驻马店白萝卜票

日用工业品购货券”

“日用工业品购货券”主要用于购买日用工业品。最早发行于1961年,发行最多的年份是1962年。


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大衣柜、布鞋等,都需要购货券。当时每年发放数量很少,单位一个班组二十几人,发的券才能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台缝纫机,大家都是轮流购买,互相借着用。

▲手表票


▲缝纫机票



▲自行车票



▲肥皂票

▲灯泡票

▲水瓶票

▲板凳票

煤票排队拉煤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凭证供应。煤票凭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


每年第四季度要携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购煤证,居民购煤时要持证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队拉煤。

▲上海市居民购煤证
▲扬州市购煤券
▲杭州市煤饼票
▲济南市煤球票

布票:衣服补得像地图

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尺等。布票是购物的凭证,不许买卖流通。


由于布票少,很多人一年仅添一套衣服,衣服磨损易烂,一些人的衣服补得犹如地图一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糕点票:月饼就是奢侈品

糕点票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凭票购买糕点如月饼等食品的。糕点票可是难得的奢侈品,当时许多人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月饼了


▲月饼票

▲饼干票


▲糕点票

▲面包票

▲价值五分五厘油票(只够买几滴)

▲0.02斤的猪肉票(一个小勺子就能装下)

各种稀奇古怪的票证


▲价值五担的粪票(在那时候,粪便是农作物极其重要的肥料)
▲一千斤的尿票(作为肥料使用)
▲月经带票

将近半世纪,小小方寸“票证”见证了多少故事。今日再见这些票证,心中生起无限的感慨……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