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在延边的上海知青们(二)
好几个知青朋友告诉我,说是有一个上海知青叫阿宝,在珲春市购物中心门前摆摊20多年了,卖一些矿泉水,康乐果,苍蝇拍,灭苍蝇蚊子药什么的,小本经营,一个人在珲春过日子,生活得极其窘迫。
此图片来自网络
我没有马上去找阿宝,因为这些日子,我一直在默默地观察他。看到他:两鬓斑白,一张被岁月雕刻过的古铜色的脸上,写满了饱经风霜的皱纹。整个形象融到人流中,已经没有一点上海人的模样了。
我看到,在他旁边的摊主,满面笑容地讨好顾客,“阿姨,大叔”的叫个不停,千方百计地想让顾客买自己的东西。而他却站在摊位前不苟言笑,除了回答顾客一些问话,从来不自动和顾客打招呼,似乎他的语言比货物还要宝贵。
我用上海话和他答话,他感到有一点意外,但很快感受到乡音的亲切,不由自主的和我聊了起来。我讲了自己想采访他的意图,得到他同意后,和他约定当天晚上,到他家去聊聊。
当天下午五点,他提前收摊,和我一起,推着货车,往他居住的小区走去。小区的环境真的不错,很漂亮。据他介绍,现在居住的新房子,是前两年市政府棚户区改造分配到的,面积40多平方米。
房间在三楼。走进房间,一室一厅,房间一点都没有装修,墙壁简单的刷了一遍白涂料;水泥地面,进屋不用脱鞋;卧室和卫生间还没有安装门;唯一的一个厅是多功能的,会客,做饭,起居,就餐都在这里了;老式的上海牌缝纫机上面放了一个桌面,算是餐桌了;家里没有安装油烟机,我不知道他冬天是怎么做菜的;墙边放着一个上海牌《三五》老式台钟,却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卧室里没有床,直接打地铺,除了一个电饭锅和一个25寸的电视机,房间里基本没有什么家用电器;家里也没有闭路电视,他自己安装了一个室内天线,只能收看中央一台,吉林台,延边台三套节目。我知道他没有固定电话机和手机,特地给他带去了一个手机,好让他经常和上海家人联系。
他热情地邀请我吃饭,盛情难却,我同意了。他煮了几个鸡蛋,下了两碗清水面条,我和他就着辣罗卜条,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阿宝生活得如此简陋,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似乎感到他真的太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了。
阿宝是上海市虹口区建安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3月7号,到珲春县凉水公社亭岩大队插队落户。集体户一共有13个人,基本上来自一个学校。这是一个朝鲜族生产队。
阿宝是集体户户长。在集体户里,他特别能干,就像一个老大哥,时时事事想在前面,干在前面,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抢着干。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做饭,阿宝就主动做饭。有一次割地,不小心把手指割了一寸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匆匆忙忙的到卫生所包扎了一下,又去干活了。冬天大家都回上海探亲了,集体户没有人,他就天天上山去打柴,劈拌子,好让大家回来后有柴伙烧。他怕炕洞返潮了,知青们回来不好烧,就坚持天天烧炕,为大家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好事。
就因为他太能干,得到了当时“五.七”干部的认可,下乡两年,就被抽调到珲春县食品公司工作,这可是一个国营企业,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
还是因为他太能干,工作不久,当上了食品公司的团支部书记,同时安排他管理冷冻机。1977年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他担任民兵排长,带领30多位基干民兵,抗着半自动步枪和40火箭筒,去参加民兵训练。为了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他还办了一个图书室,义务当上了管理员。他的原则就是:党让我干什么,我就一定干好!在公司建新的冷库时候,左眼被三角铁打伤,伤势很严重,他只住院一个星期,就匆匆忙忙地出院,坚持上班了。76年食品公司团支部被评为县优秀团支部,他也被评为公司“优秀青年带头人”,同时三次被评为公司的先进生产者。
正当他工作得红红火火的时候,1979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企业的改制,他下岗了!
他实在是想不通,自己干得好好的,怎么就下岗了呢?领导动员他自谋出路。他安慰自己说:“想不通也得想通啊,谁让自己是共产党员了”。
当时食品公司生产冰棍雪糕,领导让他推着小车卖。并告诉他,卖货,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也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想不到,就是因为领导的一句话,让他卖货一直坚持了20多年!
在这20多年的风风雨雨里,他吃尽了苦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基本上没有休息天,凭着自己的毅力整整坚持了20多年啊!每天也就是20-30元的收入。卖货时候,经常会碰见不讲理的人,让他受到伤害。有一次,几个敬信的农民,无缘无故地把他鼻子打出血了,他抱住肇事者,让别人打110,等到110来了,肇事者却跑掉了。又有一次,一个酒鬼莫名其妙的把他的摊子推翻了,等到110来了,酒鬼又跑掉了。
我问他,你是凭什么信念,会坚持了20多年?他说:“我要向上海星火日夜商店营业员学习,要向北京的李素丽学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干一行爱一行。我现在这么干,也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实际行动!”啊,这样的豪言壮语,70年代很流行,现在我感到很不入流,他的思维还停留在70.80年代,远远地脱离了现实,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我问他,20多年了,买卖为什么不干得大一些?他说“没有资金,没有车子”。我想,如果他思路活一点,想法多一点,干了20多年了,资本也应该积累在7位数以上了吧?可是以前,他没有到60岁,不能办理退休手续,就是靠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这两年好多了,每个月退休工资1300多元,加上卖货收入1000多元,生活有一点改善了。
谈到感情生活,是他最不愿意说的话题。1982年结婚,1984年有了儿子,但是由于性格不和,1990年离婚了。“清官难断家务事”,离婚,不是"谁对谁错”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旁人不好评论。
为了儿子的发展,三口人在1998年先后把户口迁到上海去了。儿子在上海读的初中和高中,阿宝兄弟姐妹六个人,祖上留下一个10多平方米的木板房,现在暂时由阿宝的前妻和儿子居住。一旦旧房子拆迁,这10多平方米的木板房,将由阿宝的兄弟姐妹六个人共同继承。
这样,前妻留在上海尽心尽职的照顾儿子,阿宝回到了珲春。
好在儿子特别争气,在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佳木斯医学院读研究生,明年就可以毕业。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个出色医生了。虽然离婚了,但前妻为了儿子的发展,付出的太多了。儿子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前妻无私的奉献分不开的。阿宝说到这里,真的很动感情,心里想说一声:谢谢!
这两年阿宝的经济条件有一点好转,每年也可以支援儿子5000元左右了。尽了当父亲的一点绵薄之力。
阿宝生活得特别清苦,信息特别闭塞。虽然户口迁到了上海,但是上海市政府对知青的种种优惠政策一点都不知道。知青每年都有一定的经济补助,还有医疗保险,医疗帮困等等的好政策,他都没有办理。党的阳光到现在还没有照耀到他的身上。而且他到现在二代身份证都没有。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办二代身份证?他说:去年准备回上海办二代身份证,可是由于没有二代身份证,火车票不能买,上海没有去成。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办医疗保险?他说,我现在身体还算健康,没有生病,还不要紧。我说,你已经63岁了,老了会有很多的疾病的,上海有一个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你应该去办啊。如果你不方便,起码你可以让家里人帮助办理一下呀。他沉默无语。我说,你也可以在珲春市办理一个医疗保险啊。他说,户口不在珲春,是不允许办理的。前两年单位让他填表了,说是办理医疗保险。我说,如果你每年不交钱,填了表也是白搭。所以他到现在连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险都没有。
我真的有一点为他着急了,将来怎么办?许多福利待遇,如果你自己不去找,不会主动落到你的头上的呀!
阿宝已经五、六年没有回上海探亲了,现在没有机会去,将来回去的机会就更少了。
他对我说,一个人住,感到特别的寂寞和孤独。特别怕过晚上,一个人孤灯独影,躺在床上想心事,东想想,西想想,睡不着就喝酒,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平时一个人不愿意在家里待着,只要天气好,就出去卖货,通过卖货,来排除生活的孤独和寂寞,过一天算一天吧。
我说,你应该找一个老伴,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的可以相互照顾呀。他说,这个想法以前有,可是一想到如果离婚,房子会让女方分去一半,不合算。我说,你怎么那么悲观啊?还没有找到老伴呢,就想到离婚了?他说,自己都60多岁了,反正也习惯了,慢慢地熬吧,死了可以把房子继承给儿子啊。这些肺腑之言让人听了感到特别的心酸!“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宁肯自己守着清贫和孤独,也在时刻想着儿子的利益。我说,你应该多为自己考虑考虑,你已经60多岁了,在世上还有多少岁月啊,每天让自己过得快快乐乐多好啊!
我在想,如果家里有一个女人,为他打理家务,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的,经常陪他说说话,聊聊天,没事出去溜溜弯,一旦有一个头疼脑热的,好相互照顾一下,让他每天回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多好啊!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他也不能得到满足。
整个采访过程,我没有看到他笑过一次,难道说,他连笑也不会了?或许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
采访结束后,我准备回家,他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走,说是还没有聊够,让我在他家住一宿,再细细地聊聊。我想,其实就是他平时与人交流的机会太少了,太渴望与别人交流了。他本来话就少,如果这样下去,他更不爱说话了,会变得更木衲了。
回到家里,我的心里实在是不好受,睡不着觉,心里想得特别多,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谁能够帮助他,出点子,改变他目前的命运,让他融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走出沉默孤独的生活,快快乐乐颐养天年?
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这一代经历过知青岁月的人,特别坎坷,这一辈子很不容易。大家年轻时候吃了苦,老了应该得到一定的补偿。现在社会虽然不能说是儿孙满堂,但是一个人想要有一个颐养天年的要求,不过分吧?
但愿阿宝的晚年生活能够好起来!
林国平
与林国平交流,绝对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软软糯糯的宁波上海话,会勾起我丝丝缕缕的乡愁。我在想,40多年过去了,他怎么还没有忘记乡音呢?
林国平原来是上海市昆明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3月1日,他与同学来到珲春县马滴达公社四道沟三队插队落户,集体户一共有14名知青。这是一个朝鲜族生产队,四道沟真是一个大山沟啊,虽然是青山绿水,但交通极为不便。
下乡不久,集体户就发生了一件斗殴致伤事件,因为吃饭问题,两个户友发生了争吵,继而事件升级,一个户友把另一个户友砍成重伤,这个户友也被判刑入狱。由于发生了这个严重事件,集体户给上级领导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以后别的集体户经常有招工名额,而林国平集体户招工走的人很少。
好不容易,在生产队干了八年后,林国平才有机会招工到珲春县综合厂(钟表,刻字,自行车修理,电器修理),当了一名自行车修理工。在上海的时候林国平家庭条件不好,兄弟四个人,连一台自行车都没有,所以林国平根本没有机会摸到自行车。现在去当修理工,林自嘲是一个“白帽子”。俗话说“同行是怨家”,虽然林国平拜了师傅,但是师傅并不愿意教他技术,每当他问师傅修理技术问题的时候,师傅特别保守,只说,看看就会了。连续两年让林国平补胎,一些比较有技术的活连碰都不让他碰一下。
实践中林发觉,平圈是一个很有技术的活,怎么才能学到手呢?林就请师傅喝酒,在喝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师傅才会告诉他一些关键的修理技术。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林才慢慢地学会了不少技术。
1984年自行车修理部搞承包,这下苦了林国平了。当地人都有人脉,接活比他多多了。当地职工一个月能够赚500--600元钱,而他只能赚100多元钱。这样下去老婆孩子怎么养活啊?一气之下,林国平以自动离职的代价,出去单干了,开始在马路上摆摊,一干就是20多年!
林国平说,在珲春市的所有马路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农机厂门口,家具厂门口,酒厂门口,购物中心门口,影剧院门口,都摆过摊。一个从大上海来的知青,为了生活,什么苦没有吃过?
1994年珲春的市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变美丽了,干净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当然不可能再让各种小摊来影响市容。从94年开始,城管大队就到处赶摆地摊的人了。林国平一家四口人,总得吃饭啊,为了生活,林开始蹬三轮车维持生计。年过半百的人,蹬一天的三轮,风里来,雨里去,出大力,流大汗,累断筋骨,筋疲力尽,回家连炕都上不去。有的时候,真的不想再干下去了。可是,第二天早上眼睛一睁,想想老婆孩子还得吃饭啊,欲罢不能,他又带着前一天没有恢复的疲劳,上路了。1999年,实在是干不动了,又回到酒厂门口摆摊,修理自行车。每天在躲躲闪闪的环境下,挣几个血汗钱。
林国平说,那个时候,真的不容易啊!有的时候为了能够摆摊,就和城管大队的人吵架,他们不让摆摊,就和他们讲道理。有的时候,还去找分管市长,市政府信访局,城管大队,建设局,就讲一个道理:“你们总得让我吃饭吧!我一个上海知青来到珲春,没有功劳,也应该有苦劳吧?我一不偷,二不抢,连正当的劳动都不让,管理费我可以交,政府起码得给我家庭生存的权利吧?”有关部门领导劝他,不要干了,你申请低保吧,林想想,低保每个月每人60元,还是养不活家庭的呀。
林国平对笔者说,你看看,这20多年来,在马路边,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脸晒得那么黑,起码比实际年龄大10岁,干活时候就像做贼一样,饥一顿饱一顿,中午就吃一根麻花,或者一个烧饼,经常连一口水也喝不上。由于常年着急上火,牙都掉了。现在腰腿特别疼,关节炎很严重。寒冬酷暑,有的时候下大雪,想想家里老婆孩子四口人,都等着自己挣钱回来吃饭生活啊,所以又坚持出去摆摊了。
林国平是1979年结婚的,爱人原来是中华菜社的,1984年也被招工到综合厂,在表铺当会计。1986年也下岗了,开始在家做家务。现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很出息,现在在大连安家落户结婚了,安揭贷款买了新房。二儿子在吉林工程建筑学院毕业后,现在在长春一个工地打工,还没有结婚。
林国平舒了一口气说,现在我家的生活好多了。两口子退休工资也有2500多元,老伴现在还在实木门厂打工,每个月1500元,自己在家门口摆一个自行车摊赚钱,每个月几百元是不成问题的。两口子生活很节俭,生活费就是用打工赚来的钱,退休工资就存起来,因为小儿子还没有结婚呢。
林国平现在在英安镇(原来的镇郊公社),新明二队住。环境还真的不错,远离尘嚣,房子有60多平方米,虽然谈不上漂亮,小三室一厅,但也是很温馨舒适的。院子里堆满了树皮,他说,这是自己在木材加工厂扒来的,只要自己肯干,每年去扒一个月,就够一年烧的了。现在的煤很贵的,每吨500--600元,这样每年可以节约2000多元。房子是自己的,不要花房费,家里是洋井,水费又节约了。烧柴又不花钱,每个月只要交电费,闭路电视费和电话费就行了。生活开支是很少的。
谈到户口回到上海去的情况时,林国平一脸的茫然。林家兄弟四个人,现在只有林国平在外地,1995年林国平就想把全家的户口迁到上海去,可是由于上海的种种原因,始终不能如愿。所以上海市政府对知青的许多帮困政策,林国平全家都得不到,党对知青的阳光,就是因为种种家庭原因而照耀不到林国平的头上。林国平自从1998年到上海去过一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年了。笔者问他,什么时候准备回上海去看看?他一脸无奈的说:“不知道了!”
由于去他家采访,路上走得急了一点,笔者的一件上衣落他家了,今天给他打电话,想去拿衣服,他说,今天家里没有人,因为木材加工厂来新的木材了,他要去扒树皮,去晚了,就扒不到的!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