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返城后:费名琰和他的京歌《情系延边》

知青返城后……
费名琰和他的京歌《情系延边》

作者:何永根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费名琰先生的京歌《情系延边》优美的旋律之中。我一遍遍地聆听,一遍遍地回味,一遍遍地流泪。费先生把中国京剧艺术的高雅性和中国民族音乐的草根性结合到一起,并且把对第二故乡深深的,梦牵魂绕的情感,融入到这一首京歌《情系延边》之中。 

费名琰指挥民乐队

出生于艺术世家的 费名琰先生,一辈子在研究中国的京剧艺术。他曾经得到过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克先生的好评,称赞他是“中国难得的老生”。在这一首京歌中,声情并茂地融入了作者对第二故乡父老乡亲和朋友们魂牵梦绕的怀念。乐曲时而高亢有力,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震撼心旋,时而荡气回肠。在这一首京歌里,不但是费先生对京剧艺术形式的充实,对现代歌曲的改良与提高的尝试,而且也是把京剧这一个高雅艺术用来表达知青对第二故乡深切情感的第一人。

走进费先生闵行的家,浓浓的文化和艺术氛围扑面而来。140平方米的大房子,楼下是儿子的琴房和篆刻工作室,客厅里挂着他的书法习作和朋友们送的书画作品。楼上特别醒目的是杉木小屋里巨大的工作台,上面放着“文房四宝”,里屋房间是一个录音室,是费先生进行网络课堂讲课,录制节目的专用房间。

费名琰书法习作

费名琰出生于艺术和文化世家。祖父是饱读诗书的老学究,曾经是旧时的《宁波日报》编辑,是位京剧评论家,诗书画印样样在行。父辈又是上海很著名的京剧票友。潜移默化,使他从小就热爱京剧艺术,并为之奋斗一生。费先生的哥哥费名瑶,是中国著名的篆刻艺术家,是中国西冷印社的成员。多次为国家级领导人制过印,也是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举办《篆刻艺术展览会》的艺术家。费名琰的夫人杨蕊曾经是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主要演员,后来又调到铁道兵杂技团工作,曾出访日本、缅甸等国家,转业后在上海市闵行区文化馆工作。

费名琰的夫人——曾经的杂技演员

1987年,作为人才引进,费先生招聘到上海市闵行区文化馆,负责群众文化工作。由于在珲春文工团工作了10多年,所以对所担任的群众文化工作得心应手。他曾经10多次的带领闵行区的群众文化团体,参加上海市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每一次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1987年,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五套集成》(民间音乐,歌谣,谚语,故事,民间舞蹈)的搜集整理工作在全国范围里轰轰烈烈的开展时,费名琰作为闵行卷音乐编辑,参与了搜集、整理、编辑和书籍的出版工作。费名琰在上海工作的20多年里,曾经10多次立功受奖。2002年费先生作为学者应邀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 


赴日本文化交流

1988年,费先生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就读,1992年毕业,终于园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2006年费先生应邀担任中国京剧网《网络课堂京剧声乐讲座》兼职教师,为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京剧爱好者教授:京剧发声,共鸣,演唱要点,不正确的方法辩别等课程,历时三期一年半。学生遍布全国,甚至日本,美国,英国。曾经有一位英国的京剧爱好者,专门到上海登门求教进行学习。现在网络讲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每周都有邮件询问京剧声乐问题,费先生用语音回复的方式在网络上解答学生们的疑难问题。费先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难能可贵是,费先生从来不收一分钱的辅导费。


网络课堂截图 

费先生发现儿子对音乐很敏感,音乐记忆特别好,乐感也很强。根据儿子的音乐才能,他感到儿子应该学习钢琴。可是费先生一辈子钻研的是民族乐器,对钢琴不太在行,怎么办,和儿子一起学吧,一切从头开始。想不到经过几年的努力,儿子的钢琴水平已经达到10级了!(红色娘子军--快乐的女战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钢琴伴唱--红灯记),许多经典的作品都是儿子拿手节目。


儿子费振睿在为父亲钢琴伴唱《红灯记》

费先生有两句座右铭:一句是“学,然后知不足”;一句是“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京剧是中国的国粹,里面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自己越学,越感到知道得太少了,太需要努力学习了。京剧的演唱艺术是费先生一生所追求的事业。

      
费先生说:在珲春的十多年,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影响着自己以后的人生。从17岁稚气未脱的小毛孩,到回到上海时的36岁,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在那里度过的。虽然并不辉煌,但却是自己人生的财富,我珍惜,我怀念,直到永远。虽然现在回到了柔美的江南,却始终忘不了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曾经的境况时常在脑海里泛现,直至魂牵梦绕,夜不能寐。常常是梦中又回到了珲春,醒来泪湿衣巾。

      
1969年三月份,费名琰下乡到珲春县古城三队,当时他只有17岁,身体刚开始发育,身高不到1,50米,体重只有90斤左右,身单力薄,在农村残酷的生活中,是乡亲们帮助了他。乡亲们问寒嘘暖,教会了他生活的常识,教会他在逆境中生存的勇气。特别一提的是,有一个回乡知青叫邰忠发的,特别关心和爱护他,邰忠发和费名琰同岁,人高马大长得很壮实,身体非常好。由于两个人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和志向,费名琰亲切地叫他邰哥。邰哥在干活时候总是暗暗地照顾他,铲地时候,怕他落下,邰哥总是铲一个半陇,让费名琰铲半个陇,带着他和大家一起到地头休息。修水利跳土蓝子时候,邰哥总是说他个子小,少装点,别压坏了身子。庄稼收获后,都会堆在场院里,生产队派费名琰打场、看场院,邰哥和老乡们会安排费名琰先睡觉。这样的关心和爱护,使他这个远离家乡又“发育不良”的知青感到那么的温暖,那么的刻骨铭心。

六九年九月古城三队集体户合影(后排右一)

1971年秋天,费先生招聘到珲春县文工团工作,担当乐队演奏员。费先生知道,只有好好地练功,才有最好的出路。他每天练功都超过十个小时,有的时候怕影响同事们的午睡,就悄悄地到宿舍外面,牛棚旁边,甚至厕所边没有人的地方练习琵琶,京胡。为了不影响自己练功,在自己的房间外面贴了一张纸条“练功时间,闲人免进”,害得领导有事情找他,也不敢轻易的敲门。同事们和领导都理解他,爱护他,尽量不去打扰他。费先生练功都着迷了,和同事们说话时,手指头也会不停的拨动着。

下乡途中练功   

费先生和文工团的同事们走遍了珲春的山山水水和延边各地。为配合当时的形势,宣传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进百家门,吃百家饭,与乡亲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喝醉了,大家在朝鲜族的大炕上又唱又跳。晚上演员们挤在一个炕上,讲故事,说笑话,有的时候会闹到深夜都不睡觉,那一种友情,是费先生一辈子的难以忘怀的。


和老师、同事们下乡演出

有一次,牛车上装满了演出的道具,费先生和几个演员坐在高高的牛车上,想不到牛车重心太高,不小心翻在地陇沟里,把费先生和大家都压在了牛车下面,特别危险,好在及时的营救,大家才脱险,大家相互安慰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每逢过年过节,是演出特别繁忙的时候,知青演员不能回到上海探亲,是领导和同事们把费先生和知青演员拉到自己的家里,包饺子,尽量逗知青演员们的开心,让他们忘记思亲的苦恼。这一种情,这一种意,费先生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呀。

        
1987年费先生回上海工作后,念念不忘珲春的父老乡亲们,由于工作忙,直到2009年,在上海知青下乡40周年纪念活动时候,才重新回到珲春看望父老乡亲们。

     
想不到,回到珲春后,又一次的感受到乡亲和同事们火一样的热情。回到上海后,写下了《第二故乡行》的九篇文章,并创作了京歌《重回故里》。同时萌发了在适当的时候,让妻子和孩子去珲春探亲的想法。

分别22年后重相见


和老师、同事们合影

2012年八月末,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的时候,费先生携妻带子又一次回到第二故乡探亲。当时与费先生一起战天斗地的邰哥,由于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为珲春的开发开放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先担任珲春市常务副市长,后来调到延吉市担任人大常委会主任。被老百姓戏称是“农民市长”。费先生知道邰哥很忙,不想去打扰他。可是邰哥知道了费先生要到珲春来探亲,亲自开车到延吉去接,并且亲自把费先生的全家送到珲春市。费先生心里想,在困难的时候得到邰哥的帮助太多了,自己却没有给与邰哥什么回报,作为领导的邰哥,工作很忙,完全有理由以普通朋友相待,更可以把自己忘记掉,但是邰哥却全程陪伴,费先生全家过意不去,邰哥却轻描淡写的说“退休了,也没有什么事情,开车玩呗!”


费名琰的妻儿及插兄妹在邰哥家

邰哥把费先生全家请到古城,召集了许多乡亲们,与费先生座谈,并且做了许多东北菜来招待大家,在自治州庆祝活动的知青艺术团演出时候,邰哥又带领了乡亲们,到剧场看费先生他们的演出。并且亲自开车,带费先生全家去防川,长白山,延吉帽儿山旅游。并且在费先生全家要回上海时候,亲自开车送他们到延吉机场。飞机到上海时候已经是早上2点多了,邰哥还守在电脑边,等待费先生全家平安到达的消息。这样的情意和付出让费先生怎么去偿还啊?

费名琰与邰哥在海兰江畔、帽儿山下      

原来文工团的同事们,在费先生还没有到珲春的时候都已经做了详细的接待方案。一次次的邀请喝酒吃饭,一次次到练歌厅唱歌跳舞,一次次座谈,畅谈当年的工作的趣闻逸事,那一种掏心掏肺的真诚,那一种火辣辣的热情,时时刻刻在感动着费先生的全家。费先生感到,珲春朋友们的胸怀,像长白山峰一样宽阔,珲春的朋友们的心灵向图们江水一样纯净。

同事们设宴欢迎费名琰

费夫人在招待会上,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没有理解费名琰到珲春来的目的,以为就是想回去看看,也不太关心丈夫的朋友们。这一次让自己深深的受到了教育,我们全家每时每刻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东北人那一种热情,那一种豪爽,那一种掏心掏肺,与生活在大都市的某些人完全不一样,大都市的某些人,天天带着假面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实在是看不惯。在珲春的每一天,自己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费夫人甚至萌发了在珲春买房子的想法,想在老年后,到珲春来安度晚年。

往日的朋友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欢迎费名琰  

妻子杨蕊爱上了延边

费先生回到上海后,又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再回第二故乡》的文章。用来表达对珲春市的朋友们深深地谢意。并且着手开始创作京歌《情系延边》。

        
京歌唱词从2012年九月份开始构思,一直写了三个月,每天寝食不安时刻的想唱词,2013年一月份才定稿,又开始创作旋律,之间又修改唱词,一直到二月份才完成。并邀请原珲春评剧团的同事陆淑芬参加演唱。整个京歌的词,曲,配器,乐器演奏,演唱,录影录音,完全由费先生自己一个人担任。单乐器演奏就用了:京胡,京二胡,月琴,琵琶,三弦,中沅二胡,中胡,大沅等10种民族乐器。用多规道录音机合成的方法,经过25规道录制成功,前后经过半年时间,注入了费先生全部的心血和真实的情感,并且将自己的经历,感动和感慨,凝聚在这九分钟里。

     
这就是一个老知青,对第二故乡深切的的情怀啊!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重温京歌《情系延边》的歌词吧:
   

离别延边数十载,故地情愫绕心怀,曾洒满腔青春血,情志未酬鬓发衰。

     
难忘那,乡亲们教我耕田地,日出作,日落息,夜守场院数三星:

    
难忘那,携手相扶(的)小伙伴,嘘冷暖,问饥寒,帮锄带我到田岸:

    
难忘那,谆谆教诲师友情,谈生活,授技艺,真情相待暖我心:

      
难忘那,废寝忘食学本领,冬三九,夏三伏,少小立志付诸行。

     
光阴似水来去匆,往事如烟忆梦中,思故友意切情真,盼相见远隔千里。

    
啊.......     

我爱你,绿水青山江连海, 


我爱你,雾淞冰凌白雪皑。 

    

遥望那,虎啸三疆防川路,情系这,图们江水连长白,

     
隔不断,故乡情恩魂梦牵,待来日,再回家园共抒情怀。

今年11月4号,是我们的挚友,费名琰先生逝世两周年忌日,费先生才华横溢,一生从事京剧艺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费名琰先生热爱第二故乡珲春,魂牵梦绕地牵挂着珲春的山,珲春的水和珲春的父老乡亲,为此,他创作了  京歌《情系延边》 ,表达了他对第二故乡难以割舍之情。


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这首优美动听的京歌,来寄托对费名琰的哀思!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 京歌《情系延边》 

文章来源:上海知青网吉林频道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