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兵团战士战斗生活连环漫画集(100幅)

蓝天作帐地作床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歌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27iiindt&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兵团战士战斗生活连环漫画集作者 李和平 编辑 夏国建
作者李和平,天津人,1970年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任兵团一师七团一连战士,1973年1月调兵团一师被服厂。作者在祖国边陲长期经历了生活磨练,以自己连队为背景题材的亲身经历,用轻车熟路的描绘手法,活灵活现的再现了兵团人物和往事。
原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地处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源头,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战士来自北京、天津、浙江、上海、河北等地的知识青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实行供给制制度,在担负生产建设使命7年后,兵团于1975年撤消,由地方接管。   蓝天作帐地作床,黄沙拌饭可口香,狂风为我送歌声,广阔沙漠好战场;兵团战士斗志昴,革命意志坚如钢,战天斗地决心大,愿将热血洒边疆。要用我们滚烫的汗水把乌兰布和来浇灌,要用我们战斗的歌声,唤醒那沉睡的阴山……  


这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之歌,这部连环漫画,结合了这曲高昴斗志的战士歌声,图文并茂深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代知青人形象,也是当年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每一个兵团战士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幅图画,讲述了一个故事;一段往事,涌上了一阵心酸;一次记忆,激起了一份荣欣。漫画描述的具体微细,文字注解写的又那样恰如其分,贴近生活、诙谐幽默。这部作品得到了广大兵团战友的强烈感触,真是此处无声出于有声。


作品不同于常规的回忆录字迹文章,它别具一格,是一部独具风格的时代作品。 
    目  录   

第一节 参加兵团

第二节 自建营房

第三节 生产劳动

第四节 生活磨炼

第五节 戌边战士

第六节 误乐活动

第七节 业余生活

第八节 战友情意

第一节 参加兵团

1. 把我们送到内蒙兵团的大多是知青专列,那时还是蒸汽机车。

2. 那天深夜,解放卡车像摇煤球一样,把我们摇到了沙漠深处的连队。

3.到连队的当天晚上,老兵们给准备了热腾腾的馒头、稀饭、咸菜,战友们吃不下,没有人去碰,一周后,都有滋有味地吃了,一个月后,挨饿了……

4. 这是当时我们住的笆棚,直接睡在地上,所以每天唱:蓝天作帐地作床……

5.当年笆棚内部剖面图。平地是床,挖下去半米是过道,大小木箱子隔开排和班的战士。

6. 当年简易的伙房和赖以生存的水井。

7. 刚到连队的那几个夜晚,战友们想家的哭声大致分三步走。最初是男女两个窝棚无伴奏大合唱,过两天是分组沙包后面小合唱,再后来就是重感情的战友到沙漠深处独唱。现在看来把沙漠变绿洲的正是这些歌唱家。那天晚上的无伴奏大合唱,其实是誓师。

8. 战友们用墨水瓶做的油灯。想家的时候,就点亮油灯,趴在自己的木箱上哭着写信。

9. 每天晚上都有战友在油灯下写信,油灯的黑烟弥漫在窝棚里,早晨起床以后洗脸时大家发现鼻孔里是黑的。

10. 当年写家信。懂事的孩子都说这里一切都好,请家长放心。也有这样写的:快两个月了,没打过一个饱嗝……

11. 当年对兵团战士入伍年龄要求不算严格,许多连队都有14、15岁的小战士,还有更小的。

12. 迎着朝阳出早操,我们的兵团生活是从这里开始的。

第二节 自建营房

13. 脱土坯是当年营建时最苦的活计。自己闷泥,自己倒坑,把泥瘁熟,然后按定额去扣坯。据说脱坯是四大累之一。

14. 当年还有一种煎熬,扣土坯时,两手泥巴,小咬钻进耳朵里,痒的人五官挪位,毫无办法。

15. 有的战友为了省材料,扣坯时就把坯中的泥狠抹一下,造成个洼心。当然过不了关,从头再来更不上算了。

16. 许多战友在营建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木工、泥瓦工,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架子工,当年他们搭的架子有模有样,安全可靠,从未摔过人。

17. 连队有大车时还没有马匹,营建会战中运转工具紧张。有人提议把大车用上,由男生驾辕女生推车,这样搭配效率高。一试,果然如此。

18. 盖营房时,民工师傅把许多战友培养成了泥瓦工。

19. 一年后,连队建成的食堂兼礼堂,房前有了水压井,屋后有了猪舍。

20. 冬天来到,战友们自己用砖垒的炉子,取暖烧水全靠它了。

21,建好营房的同时,连队也提升改建了公厕,战士们再也不在露天地解决五谷轮回一事了。

第三节 生产劳动

22. 垦荒开始时,拖拉机几乎是昼夜轰呜,推走沙丘,平整土地。

23. 在挑土治沙会战中,为了减轻肩膀疼痛和衣服磨损,许多战士披上了垫肩。

24. 后来各连配了马车,当了车把式的战友比今天的动车司机还神气。

25. 那时连队的车把式都有电影里钱广的味道。每天出车前都有战友托他寄信,买东西,取邮件,搭车等等。钱广记好这些,然后大鞭子一甩叭叭地响,沿着去团部的大道向前方。

26. 连队的车把式虽然风光,但也很辛苦,大家知道:马不吃夜草不肥,得有人起来喂呀!

27. 在沙漠里误车是车把式最着急的事。有时陷的深,还的缷下货,上来后再装。沙漠上总误车。

28. 说说女兵,“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句话,在当年的连队里都能实现。

29. 专门画一张为我们的女战友点赞。


当年的女兵和男战友一样,三个人拉一辆小车,在高低不平的沙土地上,拉砖、拉土、拉石头,把汗水洒在了乌兰布和大漠上。

30. 当年麦收也是个苦差事。太阳晒,麦芒扎,腰酸腿疼,唯一使人欣慰的是:那几天伙食略有改善,而且管饱。

31. 农闲时连队不让知青们闲,都轰出去捡粪,好在没有定额。大家穿暖和找背风的地方,互相讲故事消磨时光。那时沙漠里没有网吧。

32. 战友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一年后,在自己开垦的土地上,打下了粮食,收获了瓜果蔬菜,改善了生活。

33. 有时战友们远离连队去挖大渠,住在当地老乡家里。画着花围墙的大炕挺漂亮的,但必须每铺挤十人真遭罪了。睡姿要一致,翻身要一起翻,夜里不敢去厕所,否则回来塞不进去了。

34. 那时也有豆腐渣工程。浇地时只要上游放水,我们修的水渠到处决口,引出许多战友挺身去堵当了先进。当然都是堵到堵不住为止。

35. 再说一件趣事,当年在大漠深处开荒挖渠,工间休息时厕所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为避免沙包后撞车,连首长左右一指,喊一声:统统听好,男的,这边,女的,那边。

36. 寒冬季节,上级命令各连到干渠冻土层清於,还分配给爆破材料,战友们学会了放炮打眼,领教了雷管炸药的威力。

37. 爆破清淤结束以后,有的战友把私存的雷管炸药留到夏天炸鱼。把炸药塞满一玻璃瓶,插上雷管,装好引信,泥巴封口,点燃水里一扔,鱼儿倒霉了!

38. 炸鱼回来,大家齐动手,把鱼掏膛洗净,有人去炊事班要来了葱姜盐,加清水一煮,鱼肉鲜香无比,鱼汤又浓又白。喝汤时有战友调侃说:不敢多喝了,怕把奶催下来……

39. 农业技术员教大家种树,由于都没有干过,闹出不少笑话。

40. 沙漠里风沙大。种菜班战友用泥巴捏成泥窝窝,捅个眼倒扣在刚出土的幼苗上。

41. 在菜地给幼苗扣完泥窝窝以后,战友们就用剩下的泥巴,找块平地摔泥泡玩。当然那时已经能吃饱了。

第四节 生活磨炼

42. 刚到连队的那年出早操回来,饿着肚子,“天天读”以后才让吃饭,然后上工。

43. 那时候干活累,睡不醒,早上最烦值班排长的起床哨音。

44.  记得初到兵团的那个中秋节,晚上大家都无心偿月亮,差不多全连头晕。原来当天大家都吃了发的胡麻油月饼,因为年轻肚子饿吸收快,吃下去不久就有了反应,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至今想起来又要头晕。

45. 那时候劳动强度很大,每顿饭2个窝头根本不够吃。

46. 那时候,收工回来,在伙房门口先列队唱歌后才让吃饭,饱吹,饿唱。

47. 讲个苦涩的故事。那时候劳动强度大,连首长知道战士吃不饱,有时就让炊事班把开饭后剩下的窝窝头每班加两个,班长用小刀按全班人数切成瓤分给大家,没有人不要。本故事不是虚构,确有其事。

48. 吃不饱那个阶段,开饭时主食是窝头、馒头每人两个没有争议。有时是高粱米饭,盛饭的物件有讲究了,反正是每人一碗。

49. 想起了当年的一段对话,现在看来在吹牛,那时不是。

50. 这样的欢呼雀跃在今天是看见了中国足球队进球,在当年是听到了连长宣布:粗粮随便吃。

51. 有时节假日连队改善伙食,以班为单位包饺子,从饮事班煮回来后,全班围着大盆吃光为止,为多吃几个,都暗使劲。此时谁引头说话算是犯了大忌,因为吃东西说话都用嘴。

52. 在内蒙时不只有冷,也有热的时候。那时的营房都是盘的炉子火炕,炉火旺时睡在炕头的哥们,有热锅上蚂蚁的感觉。

53. 星期天休息时,感觉太阳刚出来,就落下去。在田里耕作时,象钉在天上不挪动。

54. 当年在连队大家羡慕的岗位有,炊事员、卫生员、电工、拖拉机手等。羡慕炊事员是因为他们吃的饱。

55. 当年休大礼拜,半月才歇一天,战友们用各种方法度假。

56. 到兵团的第一个新年,团里给各连安排时间来团里洗澡。长时间没洗浴了,大家很高兴。可惜浴室的锅炉太小了,根本满足不了整连的男男女女集中同时使用,后果可想而知了,说是洗澡,不如说是脱光了冷快一下。

57. 春节到了,我们这样洗澡,除旧迎新。

那几天,大铝盆利用率高。

第五节 戌边战士

58. 那时军式化管理,战友们把内务卫生做成了这样。尽管是驴粪球子表面光。

59. 紧张的军训开始了,不止是出操走队列,还有整理军容风纪,训练站姿,坐姿,快速打背包等等。

60. 各连都有一个武装班,配了钢枪,许多战友都与它合过影。

61. 半夜紧急集合,也是当时整治知青方法之一。打背包,拉出来,在荒漠跑一圈,美其名曰抓空降特务……

62. 战备紧张时,男兵轮流值夜班,每班一人,每班一小时。冬夜里最难熬的是两三点钟那阶段,睡的正香被叫起,值班回来难入眠。

63. 军事化管理时早上要出操的。基建任务紧张时连队就巧妙的利用出早操时间,工地缺什么,就让大家搬运什么。人多力量大,早操时间搬运石头的多。

64. 当年也有怪异的事情。晚上大漠深处确有信号弹划破夜空,升起落下,不少战友亲眼见过。

65. 快入冬了,连队发棉大衣,釆用按高低一字排开,量体发衣方法。有的战友平时哈腰,此时诚实的挺起了胸。

66. 连队里的女兵们照相时肩背钢枪英姿飒爽,真到了值班站岗的时候,一头小猪就能把她们吓跑。

67. 在平时吃不饱的日子里,过八一建军不一定是好事,会餐后忙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医务所,一个是茅房。

68. 各连配了军马,有胆大好奇的就偷偷牵出来,骑上在沙漠上一阵狂奔,那叫一个爽。过了一会儿就不爽了。原来战友们骑的只有笼头,没有马鞍,直接坐在马背上,跑了几圈就磨破了屁股。

第六节 误乐活动

69. 营房建起来了,新开垦的土地打下粮食了,战友们的生活有了改善,温饱问题解决了,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也开展起来了。

70. 战友们还记得在兵团过的第一个春节吗?除夕那天,没有刮风,干冷。会餐后大家穿大衣,戴棉帽,揣着手,到刚建起的大食堂开联欢会。没有舞台大幕,柴油火把照明,观众席地而坐,演员来自观众。几十年过去了,中央台的历届春晚我看过就忘,只记住了这台晚会。

71. 连队成立了文艺班,把吹拉弹唱特长的战友组织起来,平时排练,节日上台。

72. 在连队过春节。联欢晚会上,战友们除了表演自编的小节目,也能自己动手做道具,演上一场折子戏。

73. 月光下,趴在沙地上听战友演奏,在当时真是种享受。

74. 九.一三事件后,团放映员带着发电机,到各连放映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配合当时的批林批孔。

第七节 业余生活

75,那年,沙漠里下了场大雪,出不了工,战友们乐了,到室外推雪人。因为缺少饰物,所以推成了幼儿园水平。

76. 军人服务社的同志下连队,给战友们照相,连里最老实的马就成了大家的道具,有句话太经典了,马善被人骑。

77. 来兵团第一年夏天,我们吃到了正宗的河套华来士,几分钱一斤,蜜一样的甜,许多战士撑的弯不下腰还想吃。

78. 手表在当年是件奢侈品。初到兵团谁戴手表都会引起大家的羡慕,以致后来有战友探家时,不顾自身经济条件,千方百计带块手表来。

79. 来兵团远离了父母的约束,当时连队对抽烟喝酒管理也不算严格,许多战友都在那时学会了。

80. 在乌兰布和大沙漠,有一种战友们称为酸溜溜的植物,生长在沙包上,圆圆的,红红的,比樱桃略小,口感比樱桃还好,至今不忘艰苦岁月它陪伴了我们。

81.当年时兴了一阵假领子,假领子好处很多:经济实惠,方便清洗,满足虚荣心……

82. 那时候这几种姿势还时兴,所以,战友们给家里照片大都是这个造型。

83. 用饭盒盖喝酒许多战友都有此经历。当年没有像样的餐盘酒具,饭盒盖当酒杯很普遍。有的战友喝醉,醒酒以后说,才喝了2盖。他不知,那2盒盖白酒是七两。

84. 那时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时几个人小聚一下,听说话就能知道谁是哪里人。

第八节 战友情意

85.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友们在工作学习中都有了些了解,互相帮助的现象多了,男兵帮女兵干些体力活儿,女兵帮男兵洗衣拆被,估计从那时候起,肯定有战友感觉到”老虎已跑到我心里来”了。

86. 那时候青年男生谈恋爱几乎是不允许的。如有战友犯规,通常是女方由副指员耐心劝阻,男方是招来一顿顿呵斥,

87. 井台帮助打水这个节目,许多男女演员都在那里排练过。

88. 触碰一下当年的雷区。那时各连男女战士比例相当,几乎是有多少阿米尔,就有多少古兰丹姆。处在青春期的战友们此时不可能心潮平静,可是当年的形势环境几乎是禁欲,追求爱情成了奢望,只能在梦中梦见连长喊:阿米尔,冲!

89. 这张画不知写什么,反正当时一个窝窝头解饱又暖心……

90. 当年团首长经常下连队,深入到战士们中间,席地而坐啃窝窝头,喝菜汤。那时还没有八项规定。

91. 那时新建连队没有余粮,劳动强度大时,男战友的定粮根本不够吃。这时就有许多女生班,把节省下的主食干粮端到男战友的工地上,悄悄地离开。结局就是男兵吃到嘴里,暖在心上,当然女兵的心儿也醉了……

92. 初到连队时,连队的现役干部们象亲人,似兄长,十分关心战友们。

93. 春节前寄到了连队的邮包多,信件多,那几天忙坏了通信员。

94. 说说探亲假。当时兵团战士第一年起三年内享受一次探亲假。虽然是高兴的事,但要经历不少磨难:肩扛手提,驴车倒汽车,汽车改徒步,走到火车站,再拼命挤上火车。

95. 许多战友探亲途中都遇到过带的东西太多,出站困难,超重罚款的情况。带的物品不值钱,如冬天的土豆,夏天的华莱士瓜,几分钱一斤,罚款可不是这价了……

96. 春节快到了,连部桌子上电报多起来了,都是战友们收到的“父母病重,速归”之类的内容,明知有真有假,但也不好拿揑,连长他们为难了。

97. 有战友探亲回来发现,费力带的东西都是给别人捎的,自己带的很少。一人辛苦换来大家欢乐。用今天的话说,当了一把快递小哥。

98.  有战友探亲归队,往往是一人回来,多人迎接,国外元首待遇。

99. 广阔天地锻炼出大批有志青年,后来,不少战友从这里参军,入党,还上了大学。

100. 当年有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连队,大家都依依不舍,当然什么原因都有。


图文来源:作者投稿

本文由“老知青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