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青典型吴献忠的无悔人生
采访人:刘小萌 在座:刘继业
地点:沈阳市翔云楼宾馆1110室
时间:2002年3月29日上午
在当年的辽宁知青典型中吴献忠是最出名的一个在《中国知青史大潮中,我用了不少笔墨,写了1976年前后辽宁知青典型在毛远新等人操纵下的种种作为所依据的资料,档案也好、报纸也好,都是官方的。这种资料来源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同样是这个人“文化大革命中的传媒可以把他吹得天花乱坠“文化大革命后的传媒又能把他描绘跳梁小丑典型。实际是任由当权者塑造的玩物,政治上的利用价值一旦丧失,也就变得一文不值。那么,真正的吴献忠是怎样的?这二十多年,她又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通过刘继业的介绍,吴献忠特意从抚顺赶到沈阳,第一印象,人很瘦,眼睛大大的,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
开始的场面比较拘谨,献忠对我的《中国知青史大潮显然“不感冒”,用她的原话:不用看,也知道里头怎么写的”,这当然是指有关她的部分。关于那段历史,她本来不愿意多谈。我说:愿意不愿意谈,是你个人的事情,但是你已成为一个历史中的人物,却是无法变更的事实。关于那段历史,你说有许多不真实的报道,真实的是什么,你不讲,别人又怎么知道?再说了,将来还是有人要研究这段历史的,你不讲,后人只能根据文献的资料。这番话,可能打动了她。
献忠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是滔滔不绝的,语速很快,说明思路的敏捷。我请她重点谈了几个事,一个是1976年前后辽宁知青典型参与的政治上的几件大事,一个是她狱中几年的生活,再一个是她近几年创办食品有限公司的状况。
通过谈话,我发现她是一个有个性、执著而缺少圆通的人。毛泽东曾提倡过那种在命运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的精神,献忠所富有的大概就是这种精神。她一再强调对以前的所作所为从不后悔,因为都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决定的,这包括下乡不后悔,不上大学留在农村不后悔,甚至蹲了监狱也不后悔。
她的执著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我问她:共产党已经不要你了,那你还信共产主义吗?她肯定地说了一个字“信,还说党早晚会把她请回去的。我又问:你现在是公司的董事长了,继业也是股东,按过去的理论,这可是资本家啊,难道跟你的共产主义信仰不矛盾吗?她的词儿来得真快“马克思早就说过: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前夜"换句话说,当资本家也能保持共产主义信仰,恩格斯不就是资本家吗?我又问了:许多知青下乡初期,跟你的思想一样,以后在农村多年,目睹社会的黑暗,对“左"的东西逐渐有了认识,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你在农村待了那么多年,难道就没有注意到种种黑暗吗?她的回答更绝"现在社会上的黑暗不是更多吗?"总之纵使你有千言万语,反正她有一定之规。
说实在话,我与献忠在思想观念乃至对历史的看法上有着深刻的歧异,但对于她那种执著和精神上的独立,不能不从心里给予足够的尊重。在一个日趋多元的社会里,为什么偏要强求大家想法一致呢?只求一“真”字,不是就足够了吗?当然,也会有入认为她的看法迂腐,或者顽固。
献忠创办企业经历了许多困难,同样百折不挠,她说,如果有了钱,最大的愿望就是盖一座知青大厦,从服务到设备,什么都是一流的,有钱的知青来,没钱的知青也来,大家欢聚一堂……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样美好的理想,同样博大的胸怀,我衷心希望献忠梦想成真。
一. 当年的是与非
1973年,《辽宁青年》杂志封面刊发吴献忠照片
1976年,辽宁的知青典型在政治上比较活跃,或者说出尽了风头.那时候,他们是时代的宠儿,获得了巨大的荣耀。但是随着形势的巨变,他们的地位一落千丈,又成了历史的“罪人”、“四人帮"的爪牙,甚至十恶不赦的“新生反革命分子,关于这段历史自有历史学家去研究,我这里只想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对历史的真相,做一点点补充。
第一,1976年锦州知青会。关于这次会,继业已经从他的角度做了一些说明。作为当事者之一,我了解的情况比他多一些。
吴献忠等知青和社员一起参加农田基本建设
最初,省知青办准备在锦州开一次知青代表会,就通知了我,但我根本不想去。一般的会实在没有办法的,我才去,那时候还在地里干活呢,确实是想争分夺秒,因为事情挺多,要干点儿实事。所以直到知青代表会开会了,我还没到会,有多少人参加会,也不清楚。知青办知道我挺犟的不去就不去吧。但是后来春泽去了,铁生也去了,春泽去了不说,还给锦州市委、知青办提意见:你锦州开知青会,吴献忠是锦州的典型、全省的典型,她都不参加你们这个知青会到底是怎么地?这样一来,知青办受不了了,赶紧打电话,说“你赶紧过来吧,春泽他们都过来了,你说你不参加,这有点儿说不过去呀"县委现派车到大队把我接过去的。
那时候,会议已经开了一天半了。市委的报告引起知青代表的不满,给市委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关系紧张了一些,但是根本不存在“夺权”的问题,抢话筒这个事确实存在,这个青年想说什么,那个青年想说什么,这事有,但是根本就不是说想夺市委的权,造市委的反。就是针对市委某些领导,他的子女不下乡,对“走后门”现象提了一些意见仅此而已。但是你要看后来的报纸,把我写的就是“预谋夺锦州市委的权。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啥预谋,根本咱就不想参加那个会,不想夺市委的权啊,谁想夺权呢?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咱锦州后来不就发生地震了吗,一地震,会就散了。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锦州夺权”成了我的三大“罪状之一。进了看守所找我谈的时候,我把知青会的全过程说了一遍。办案人员原先以为我参加这个会是有预谋的,是要抢班夺权。我在交代材料中写的:“没有预谋"纯粹是偶然,根本就不想参加这个会。春泽一去给烧了把火,才把我给煽去了。如果像报纸上说的那样,我是十么“总指挥”,能事先没有预谋吗?能不按时参加会吗?完全不是哪么回事。后来办案人员了解了情况才明白了。
第二,1976年19名知青典型写公开信的事。当时省里开知青会,详细过程记不太清了,把我抓进看守所,没有把这作为一条。在公开信上署名的19名知青典型中我的名字排在第一。说心里话,那些人都了解我,我这个人是实实在在干的,大伙儿都认为我和有些人不同,挺克己的。
吴献忠(右)
第三,参加工农干部学习班的事。毛远新办的省工农干部学习班,主要目的是培训青年干部。学习班吸收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参加,也是为市委市政府的班子培养后备力量。现在要培养哪个干部不也是上中央党校,上这个党校那个党校,让他学习吗?当时去的是南湖的党校。学习班后期要到各个市实践,进行调查,参与市委领导班子的会,给我们这个权利,要不咱们能参加市委领导班子的会吗?
我是第六学习组组长带领六名成员组成赴锦州调查组。调查完了回到沈阳,毛远新亲自听汇报,我们讲了锦州市委班子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是怎么个情况,汇报过程,也不像后来一些人所说的那样。金得纯是锦州造反派的一个头,也参加汇报,讲了一通,他的派性比较严重。毛远新当时就批评他:"金老师,你不要搞派性嘛。大字报是一个武器,无产阶级可以用它,资产阶级也可以用它”。我认为这话没什么毛病。把我抓起来以后,问我毛远新的讲话内容,我说你就查我的日记,市委领导、省委领导讲话我基本上都记,记的速度比较快。我感到毛远新的讲话超过了一般人的思维。不是说毛远新他怎么,怎么地,我这个人向来就是这样,在牢里戴着手铐子我就这么说,有人说"你态度得好”我说“什么叫态度好?态度好就是实事求是,如果你要我说什么我就顺着你的思路说,那就太不好了。”
第四,被打成“反革命的经过,毛主席逝世时,我是县常委,同时在大队当书记,在生产第一线,铁生上省里反映对华国锋的看法,我并不知道,粉碎“四人帮”后,我们之间再没有联系。
很快,在锦州召开了县团级干部打招呼会,传达中央的文件,主要是说粉碎了“四人帮,华国锋当了主席,毛主席说“你办事,我放心。还谈到毛远新反对毛主席。听完了文件,组织座谈,叫大家表态,就是让表态坚决拥护粉碎四人帮"啊,欢迎华国锋当主席呀,因为我不理解,所以没表态。我当时认为,要说毛主席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当主席,这个我没有理由不拥护,要是你让我像无限信赖毛主席那样,对华主席无限信赖、无限崇拜,四个无限嘛,我做不到。我的反动言论”的原话是这样的"毛主席选定的接班人,让华国锋当主席,我拥护,但我没达到无限信赖”后头还有一句话“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经过长期实践,林彪不是写在党章上了吗?王洪文不是被主席选拔的吗?后来怎么变了呢?培养可靠接班人,不是得经过长期实践才能看出来吗?”接下来还有两个问号,毛远新能反对毛主席吗?华国锋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吗?这要经过长期的实践。
在党内应该可以说话呀,按组织程序我这么说没毛病啊。说毛远新反对毛主席我确实不相信。我跟毛远新在省里开过几次会,开七大我们也是一个组的,我没发现他有什么反对毛主席的言论。另外,在中央文件里也没举出确凿的证据让你相信毛远新反对毛主席。所以我觉得,就像我不可能反对毛主席一样,也不会相信毛远新反对毛主席。我这些话说得太直了,因为我就没有想当官啊。
监委专门给我办了一个学习班,帮助“转弯子,县委书记县、县妇联主任、公社党委书记、县里头一些部门的领导都来找我谈话。县委书记对我特别好,他说"献忠啊,怎样了,你得赶紧转弯啊,你要不转弯,要想打倒一个人那还不容易吗?"公社党委书记说“献忠啊,你得转弯啊,咋的你也得转弯啊”我说"你要是说服我,我就转弯,你说服不了我,我不可能糊里八涂地跟着你们说”结果我把观点—说,这些人全都同意我的观点了,后来这些人一下子全都给打倒了,县委书记撤了,公社党委书记也撤了,团县委书记县妇联主任等等全部一下子都拿下了。他们同情我,有些还是朋友,当然他们被撤职可能也有其他一些原因。结果,二三十年没有再起来。
二. 狱中三年
我在县里办学习班一两个月后仍没转弯最后就进了看守所,当时定的是现行反革命啊,一关就是三年半。抓我时定了三条罪状:一条是我不相信毛远新能反对毛主席;第二条是锦州知青会,预谋夺市委的权;第三条就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不“转弯”。
我这个人是这样,在你没说服我之前,我不会盲目服从的,包括到现在,有的人对过去的历史都否定了,我从来不否定,我这个人挺自信。对过去走过的道路,包括不上大学、不去当工人、扎根农村,有人问我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因为那是我自觉做的。又问"你进看守所,当了三年半犯人,你后悔不?”我也不后悔,我走过的所有的路,都是我自己选择的,自觉去做的,那些盲目的人才会后悔,自觉去做还会后悔吗?我不后悔,因为我认为,在看守所的这三年半是个难得的生活经历。
在锦州,按“现行反革命”批斗,连续转十多个公社,每天一个公社。上午四个小时在台上低着头,让我坐着我也不坐,坚持站着。会上有人给我乱扣一气,根本不是我的事,都扣在我身上。不管他们说啥,我不吱声。专案组这些人挺好,他们知道有些人的话特别离谱,明明不是你弄的事,他给你捏造啊。专案组怕我想不通啊,事先提醒我:批判的时候,有些言辞可能有水分,可能让你接受不了……你要正确对待啊。我说我想得最开,能正确对待。他们批判我,把什么罪责都安在我身上,对他们是一个解脱,横竖我一个人蹲看守所啊。这些人当然都是一些熟人和朋友,不是熟人和朋友能批我吗?
有一次,县里组织知青批判我,事先公安人员告诉我"今天的批判会,不像别的场合,你要有思想准备。”因为知青好冲动啊,他们担心知青动手打,或者是骂,担心我受不了,因为咱毕竟属于政治犯,过去从没受过这种侮辱,当时真想不通啊,和那些贪污盗窃小偷流氓啊关在一起,跟她们躺在一个床上就觉得对自己是个侮辱。怎么能和这些人在一起呢,后来自己尽量调整,也就想通了。公安人员怕我理解不了,事先给我做工作,我说:没事,我相信党,相信政府。
到了县政府,就见人挤得满满的,都在大门外头,我进不去了,前面没有道啊,警察就在前面开路。知青们都紧挨着我,都想看到我啊,谁也想看一看。等把我带进会场,两边的人都不在座位上了,挤到道两边,就这样好不容易才走到主席台上。让我感动的是,这一道上,没有一个人骂我,没有一个人吐唾沫,更没有一个人动手打我。就是这一下,公安人员特受感动,过去开会批判那些作风不好的,这个那个的犯人,都是满身唾沫,打的什么是的…
在黑山监狱的三年,跟继业的情况一样,就那么关着,也不定罪。以后宣布开除党籍,跟刑事犯关在一起,什么流氓啊、小偷啊。她们对我不错,咱和她们也不一样,她们也用不着提防咱们,我认为我是知识分子。我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党要我当学生,我就当个好学生;党要我下乡,我就当个好知青;党让我当干部,我就当个好干部;党让我当犯人,我就当个好犯人。出狱以后,要我当工人,我就当个好工人。
在狱中,政台上没受什么侮辱,他们不打你,也不侮辱你,就是没有自由。每天到时候发饭,一坐就坐到晚上,然后睡觉。我生性喜欢热闹,有的人理解不了,有一次,看牢的人大声叫"四号!”她叫你号啊,还说"现在你的心情如何?那个时候你在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毛主席主持的会议,今天你在地狱。那不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吗?"还说“有什么感想,待会儿告诉我。对她的问题,我拒绝回答。
开始的时候天天批斗,还不错呢。后来也不批斗了,天天在里面这么坐着写材料,跟谁握过一次手都要写清楚像“四人帮、毛远新、李素文等人的情况,都得调查啊,天天还得接待那些来调查的人。环境太潮湿,见不到阳光,上茅子出去也就是一会儿,成天就这么坐着,能不得病吗?判刑以后在劳改队,还能够活动,见阳光的机会还能多点儿。
我始终有信念,如果没有信念,在狱里三年多怎么能熬过来?尤其是对一个女孩子…因为牢里潮湿,总也不见阳光,结果得了两个病,一个手沾凉水就来例假,比如洗脸洗手沾点儿凉水,或者洗衣服用点儿凉水,只要一沾凉水就来例假。再有一个,一喝凉水就拉肚子,因为水污浊得不行,而且饭发到女号的时候,基本上就凉了,有的时候水还不开。这样,一喝就拉肚子。
到后来,我的一条腿就不能动了,失去知觉了,穿裤子时,得把腿这么抬着穿,走道呢腿就这么拖着,差一点儿就瘫痪了。如果我没有毅力,那就完了,那么我得感谢谁呢?有一位姓刘的管教对我很好,她了解我,她在看守所期间,处处照顾我。自从我进去以后,女犯洗头次数就增加了,每个礼拜洗一次,以前是一个月一次,这样,在看守所期间,头发愣没生虱子。有一次得痢疾,每次去厕所都必须报到,一会儿—报到,看守就说"你不用报到了,想去就去吧"后来刘管教带我到县医院,住了几天院,让我特受感动,但还是落下一个拉肚子的毛病,所以我现在走到哪儿都带着水杯,特别讲究卫生。
提起这个病腿,还要感谢一个人,是省里公安系统的一个老头,是处长吧,到锦州看守所视察工作,正好赶上我们女号放茅,见我拖着条腿就那么走,他就走到我跟前“你过来,你这个腿多长时间了?”我说"快半年了”他又问"以前有过这毛病吗2“那哪儿有哇”他就知道这是受潮弄的,再不采取措施,将来就是出去了也是残废。
回牢房不久,听到走廊传来皮鞋的“咔咔"声'原来所长陪着老头来到女号。把门一开,老头说"你过来,从外表来看,你这不是大病"他马上吩咐所长"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你们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放她出去,让她晒太阳,晚上下班之前,再把她叫回来。”这半年,我出去晒太阳、活动,包括大家告诉我怎么锻炼,渐渐的,这条腿又有了知觉。我在看守所里帮着干点儿活,给食堂买点儿菜,帮着送送水,咱干啥都认真,又累得患了骨膜炎。
等把我放出来的时候,跟我谈,说是免予起诉,狱中的这三年半算下乡工龄。经济上是这种情况,其他人不都是在找吗?要求补偿。实际上这事儿你不找,也没人给你办,说老实话,我根本就不去找,当时没考虑到钱的问题,我对这个就无所谓,但是党籍没恢复,原来不是开除吗?最后改成劝退,要我签字的时候,我签啦,但是怎么签的呢? 我不同意吴献忠被取消党员资格,理由有三:第一条,我不是所谓“三突”突出来的党员,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第二条,党章规定,党员犯错误,有开除、严重警告,我既然没有受处分,你有什么理由取消我的党员资格?第三条,我本身够一个党员的标准。”后来纪委的对我这么说"我们都知道,你够个党员"我的情况,黑山、锦州的党政机关都清楚,他们说"我们都知道你够,但是你也得跟着大气候,谁也不敢替你说这话。”
三. 后半生的选择
我是1980年7月放出来的。当时征求我的意见"你出去以后准备上哪儿?"我说还是回农村,他们说"情况都变了,你回农村也没有知青点了。再说了,你回去怎么也得包几亩地,但是让你包几亩地你还反对。如果不能回农村就去农场"我说,还给省政府写了封信,要求到农场,只要搞农业就行,我当时就是这个愿望。随后让我在黑山县棉织厂待分配一年。后来省里特批,根据我的要求,分到锦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是国营单位,不用分红,也不用搞包产。我就在那儿当了一名农民工。
开始分到大豆组,然后是花生组,都是油料作物嘛,一块儿试验,一块儿不实验,搞对照,都让我管,连烤种带其他工作,我全部都给拿下来了。一个苗园里一个垅要有50棵苗,我留55棵,最后呢,每棵苗都长得绿油油的。收获的时候,我一个人就扬了两万斤豆子,累得够呛。别人都惊呆了,一个女同志,怎么弄啊?有一次评选“你心目当中的好党员”有人竟然提我。我说"我也不是啊”“那是我心目中的党员"为了能恢复党籍,一些好心人帮着我四处找,我说:我自己认为我是个党员,至于组织上承认不承认,那是组织上的事,而且我相信,党总有一天要找到我的。对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这是我应该做的。所以恢复不恢复,无所谓呀。
我是怎么想的?党内有些干部贪污腐化,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但这是个别人的事。我相信,人民心目中的党员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不谋私利的。因为有这种信念就能把社会和一切问题看得很透,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无所谓了。
我在科研所一待就是10年,那段时间相当长啊。
20世纪90年代初调回抚顺市,很大程度是因为婚姻的破裂。我们俩是在1982年结婚的,婚后的生活,我发现我们俩的距离太大,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提出了离婚。孩子1983年1月出生,当时只有六岁,法庭要调解我说:如果法庭不同意我们俩离婚,那我宁可再蹲20年监狱,决不再跟他过一天。我这个人不像有的人闹离婚,谁一劝又回来了,我不是这样的。
孩子的爸坚决不同意离婚,说:你应该给我一次机会。我说,不能再给你机会了,机会给你太多了。而且我忍让的程度,一般女人都达不到,一般的情况下,我能忍的都忍了,可是实在让我忍不下去并提出离婚的时候,任何人都劝不了。本来法庭都是劝和,但看我的决心挺大,却决定劝离,劝孩子他爸说"你就同意吧,你俩的差距太大了"他说"我不同意,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同意,吴献忠是最好的妻子。”
他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家挺困难的,我住了这么多年,一点儿都没有隔阂,他爸爸过生日,我骑自行车跑很远,买点儿肉,买点儿菜,给他包饺子,处得都不错,他爸说"如果你俩离婚的话,宁可跟我儿子断绝关系,也不和你断绝关系”他弟弟也是这样,跟我处得很好。
法庭判离婚,征求我对家产的意见我说,家产我一点儿不要。
孩子他爸说啥呢?我也不要!一般打离婚,都是夫妇俩争家产,我们却是互相让,他们又问"孩子谁要?“我要!”我要孩子,但是抚养费不要,我要得起孩子就能养起。最后法庭判了,孩子归我。
回到抚顺,市里挺关照,让我挑单位,说"你经过这么多年的坎坷,照顾照顾你,效益好的工厂啊都可以…”我说,还是搞农吧,只要是农口就行,那时,咱们农垦局准备在抚顺办一个百万鸡场,当时还是一片平地,由荷兰投资,搞联营,我一看,就相中了这个单位。为了新的创业,孩子也没管,留给我妹妹,我就上班了,一直干到整个鸡场建完,盖了饲料厂。
后来为什么又从鸡场退出创办现在这个知青食品公司呢?
作为知青的典型,我始终认为这不是个人的事,实际是这一代人的代表。从看守所出来以后就想为知青做点儿什么,一直没有机会。
我寻思,通过我的努力,将来搞一个知青大厦。现在有农垦大厦,有工会大厦,怎么就没有一个知青大厦呢?如果有了这么一个大厦,从设计到建筑,直到整个经营,完全按照我所想的那样,也不是完全以赢利为目的。图纸的设计要独特,因为它要给历史留下点儿什么;整个的服务要是一流的,要有最低廉的价格,让知青有钱的来,没有钱的也来,让所有的知青都有机会来我这集合。我一直都在勾画这个蓝图,让它越来越完善。
1998年9月,创办了辽宁知青食品公司,是股份制,由我担任董事长。当初办这个公司就想到用“知青”这个名称,商标也是我自己花很长时间设计的:外边一个圆,中间一个方,外圆内方,圆代表天,方代表地,然后在这个方形图案上有一条“L形的路:L不就是辽宁的“辽"的第一个字母吗?另外,老知青的“老字不也是用这个字母打头吗?这是我的创意,不解释,别人看不懂。我到北京注册时原想用“知青”品牌,加急查询的结果:“知青”品牌在四川已经被注册了。怎么办?我考虑“献忠”这两字不会有重复,一查,果然,就把它注册了。
咱们这个公司在省里也注了册,地点在沈阳市抚顺是分公司。规模还不是很大,才开始起步,继业也是股东呢,我们的股东都是几千块钱起家,就这么一点点地靠发奋去做。我是从为知青办事这个角度来办这个公司的,为了给社会留下一个好的品牌,我们要用一生的努力呵护它,不能让它沾上当前市场经济的那些污点。
我的产品包括农家酱、豆制精品、熟食系列,红香猪蹄啊、五香鸡肝啊,还有香玉米、黏玉米系列,卖得相当好。我的产品特点是啥呢?所有产品都不含人工色素、防腐剂、添加剂。防腐剂是什么样的?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因为根本没有它。我们的设备虽然不是多先进,但我是在用自己的心灵来控制它。我这个人有洁癖特别好干净。所以我这的食品一出锅,谁也不许用手直接去摸,必须套上薄膜,保证每个环节都达到卫生标准。比如说这个“纯豆农家酱,是用优质大豆为原料。市场上的酱大概有上百种吧,一般都是用农村大酱为原料,像我这样用纯大豆做成大酱块子发酵,然后放到大缸里晒、闷,这样做的可能就是我这一家。吃你就能感觉到,这是正宗的。再一个,我用的水是浑河源头无污染的泉水。
当然,我们现在还处在创业阶段,非常艰难。继业知道,要不是咬牙挺着,早就垮了,太艰苦了。有个媒体看好我们的产品,说很有发展前途,马上要来采访。我一打听得要不少钱,就说:算了,暂时不搞厂告,还是用这笔资金扎扎实实地把厂子办好吧。不是有那么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吗?
吴献忠(左)与当年的知青在一起
我决心把厂子办好,生产绿色食品,弘扬知青品牌,也弘扬知青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希望用这个来证明,尽管经历了许多坎坷、许多挫折,我始终没有倒下。其实所谓倒下,都是你自己把自己打倒的。
工作太忙,对孩子实在没有工夫管了,全靠也自己。现在他考上了锦州医学院,考了五百多分,这孩子比较聪明。这些年,跟村里还有一些联系,以前也看过他们几次,老人基本上都没了。
吴献忠口述 摘自 刘晓萌《中国知青口述史》
知青吴献忠:
从革命的典型到“反革命的阶下囚”
吴献忠刚强依旧地说:“人生可以从50岁开始。”
作为当年的全国“知青”一号骄女,她曾在政治上碰得头破血流,感情生活上伤痕累累,如今,历尽沧桑的她心中仍揣着一个梦……
当年,“铁下一条心,扎根在农村,甘愿吃尽天下苦,乐把青春献人民”这青春誓言,震撼了整整一代热血青年的心灵。随着她代表来自全国19位“知青”典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坚决扎根农村的倡议书,吴献忠名扬全国,成为“上山下乡”时代的一号骄女。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一代“上山下乡”热血青年的青春、梦想和对命运的叹息已随着回城的热潮慢慢逝去。渐渐地,她被人们淡忘了。
1998年9月28日,沈阳柳湖宾馆宴会厅。沉寂了20多年的吴献忠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身份是辽宁知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面对人们的种种疑问,历尽沧桑的吴献忠只淡淡地说:“只要心中有真诚的爱,只要胸中有不屈的灵魂,就永远不会倒下。”
这一天,与吴献忠下乡插队的日子——1968年9月28日,整整相距30年。
3次招工招生不走,铁心务农的吴献忠一跃成为“上山下乡”时代的一号骄女
准确地说,吴献忠作为“上山下乡”时代的典型当之无愧。
1968年,吴献忠是抚顺市第十中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能歌善舞,是班长、校革委会副主任。当年,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她二话没说,扛起行李,毅然到辽宁省黑山县耿屯一队插队,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吴献忠真诚地把农村当成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把自己当成缩小城乡差距的实践者,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那片热土上,并把名字“吴风琴”改为“吴献忠”(意为无限忠于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
从此,春种秋收,她从不吝惜自己的汗水和力气。一年工夫,她就学会了扶犁、点种、收割等农活,她闷着头扬场,一口气能扬1万公斤,扬得叫农村小伙子直咋舌。
1970年秋天,国家开始在“知青”中招工,耿屯队的贫下中农和“知青”一致推荐吴献忠。她回答得很干脆:“我不走!”而且根本就不去参加招工评议会。有人不理解,说她眼界高,准备上大学。
不久,有大学招生名额下来,全体“知青”又异口同声推荐她,可她又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别的同学。她仍朴实地说:“我愿意留在农村。”
后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也来招生,县、社领导根据贫下中农的强烈呼吁,把吴献忠推荐上去。除了还差她的个人申请书外,已为她办好了入学的其他所有手续。尽管这样,吴献忠还是没有走。她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誓言:“铁下一条心,扎根在农村,甘愿吃尽天下苦,乐把青春献人民。”
吴献忠确实深深地爱上了那片黑油油的热土。为此,她舍弃亲情,连着9个春节没回家跟亲人团聚,调她去市、县做专职团委书记她也不去。她曾说:“如果有人把农村比做荒山,把城市比做花园,那么,我愿做荒山的开拓者,决不做花园的享乐人。”
吴献忠万万没有料到,她的青春誓言——“扎根农村,愿做荒山开拓者,不做花园享乐人”会不胫而走,而且成为当时全国“知青”中最响亮、最有号召力的口号之一。自然,她也成为了“知青”典型中最突出的一个。随着事迹见诸全国各大报刊,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她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于是,她穿着农田鞋,穿着打补丁的衣裤,作为辽宁省“知青”的惟一代表,登上了当时最先进的三叉戟飞机,到北京参加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得到他老人家的高度赞扬。这时,她已是耿屯党支部书记。
1973年吴献忠在参加党的十大期间与李素文、尉凤英等合影
面对各种荣誉、种种诱惑,吴献忠的头脑十分清醒。她是真诚的扎根派,她对自己未来的全部设想,都根植于脚下这片热土上。
不知不觉之间,吴献忠的爱情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萌发了。
那爱情来得很自然,他是吴献忠志同道合的“知青”同学,也是她的助手——耿屯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他们虽然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发出神圣的海誓山盟,没有在柳荫小路上缠绵地信誓旦旦,但那种心心相印、那种心有灵犀是她一生中再也没有遇到过的。
寒风刺骨的冬天,吴献忠率领队员兴修水利,河水上薄薄的冰在惨白的太阳下闪着寒冷的光,需要有人跳到水里作业,她只向他瞟了一眼,他二话没说就跳进齐腰深的冰水里。
图片来源网络
秋天打场的时候,每逢他包的活儿干完了,只要看到吴献忠的活儿还没完,不管多晚,他都过来帮忙。吴献忠忙,没时间洗衣服,他拿过来就洗。吴献忠出差,他细心地帮她收拾行装。吴献忠回来晚了,他就守候在灶口旁,将饭菜热了又热……。那段日子,吴献忠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正当他们牵手准备共筑爱巢的时候,她出事了。
在监狱,有爱寄托的她挺了下来;出狱后,失去爱的她欲哭无泪。属于她的爱在哪里?
1976年9月,毛主席与世长辞;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不久,华国锋当上党中央主席。吴献忠因在县里的一次会议上,坦率地说了“新一代领导人能否像毛主席一样受到人民爱戴,那就要看他的行动”之类的话,因而于1977年以“现行反革命罪”被逮捕。昨天还是最最革命的典型变成了最最反革命的阶下囚。
开始时,办案人员以为吴献忠是“四人帮”及其辽宁死党的重要骨干,加大要她交待问题的力度,把她拉到县、社一些地方,挂上“现行反革命”大牌子,每天上午批斗4个小时,下午批斗4个小时,一批就是两个月。为了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决定把吴献忠拉到她所在的公社揭发批判。出发前,清查人员根据以往经验,善意地提醒她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知青”和当地人可能会向她拳打脚踢、吐口水、扔东西。
那天本下着瓢泼大雨,可当吴献忠挂着“现行反革命”大牌子被带到贴满“打倒吴献忠”标语的大台子前时,雨却停了,一束阳光穿过乌云照耀大地,她又闻到了她挚爱的这片土地的泥土芳香,闭上了眼睛。待她睁开眼睛徒台下看时,只见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全是她熟悉的乡亲、熟悉的同学。他们轮流上台作批判发言,可没有狂热和激愤,只是冷静地念批判稿。批判大会进行了3个多小时,没有人向她吐口水,也没有人动她一个手指头,只是在批判前有人细心地把她的衣领垫在用于挂牌的铁丝下,惟恐时间久了铁丝会把她的脖子磨出血来。
批判大会终于结束了。自始至终,吴献忠没有听到他的声音,因为他拒绝对吴献忠进行批判发言。他的沉默给了苦难中的吴献忠以莫大的安慰。
吴献忠在监狱中度过了3年多的时光,漫长的牢狱生活夺去了她的健康。一次,她重病住院,看守对医生说:“她是在押人员,别人出院可以回家,但她出院就必须回牢房,你一定要治好她再让她出院。”医生说:“我明白。”在床位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仍让她留院一周,直到她病愈。
类似这些来自普通人的真情使她感动。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真情支撑着吴献忠度过了最艰难的牢狱时光。
经过3年多的审查,清查人员没有发现吴献忠与“四人帮”及其死党有任何瓜葛,她的交待材料对所有问题的说法从始至终都一模一样。1981年春,吴献忠被释放。她拖着两条因牢狱潮湿导致几乎瘫痪的腿,一拐一拐地走进了明媚的春天。她的第一个念头是:找到他,马上见他,扑到他的怀里痛哭一场,哭出自己这3年多的苦难以及对他无穷无尽的思念。
吴献忠在锦州找到了一位同学,那位同学立即明白了她的心意,拉着她的手说:“我现在就去找他。”在吴献忠焦急的企盼中,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位同学独自懊丧地回来了,她告诉吴献忠:“他等了你3年,实在受不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就是在这个春天,刚刚经人介绍找了一个女朋友。他请你多多保重。”
这一消息对受尽苦难的吴献忠来讲,简直是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吴献忠把所有的眼泪都吞进肚里,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跟他见了最后一面。她对脸色灰白、面带愧意的他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你没有批判我,没有落井下石,这已经对得起我。作为朋友,希望你能坦然地走好未来的路。祝你生活幸福。”
就这样,伤痕累累的吴献忠了却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她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中,兄弟姐妹们与她抱头痛哭。这时,吴献忠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为她哭瞎了眼睛。望着亲人们的一双双泪眼,吴献忠心如刀绞,忍了这么多年的泪水终于如决堤江河一泻而出。
家人们想留吴献忠在身边用亲情温暖她那颗冰冷的心。他们试探着问她:“为了扎根农村,你已坐了一回牢,你还想回到那里吗?”
吴献忠说:“扎根农村是我的青春誓言,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都要坚持。”
姐姐说:“连许多伟大人物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口,你一个小小人物的誓言值多少钱?再说,现在‘知青’大多已返城,你回农村已毫无意义了。”
吴献忠说:“我怎么说就怎么做。”
全家人对认准一个理儿就绝不回头的她不再说什么了。
锦州市有关部门根据吴献忠的意愿,将她安排到农业科学研究所当农工。她又回到了挚爱的土地上了,可属于她的爱在哪里呢?
还没完全走出政治悲剧带来的阴影,她又步入了婚姻生活的悲剧
吴献忠经历大波大折后终于沉寂下来,渴望过平静的普通人的日子。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从表面看,她过去的那段辉煌已经画上了句号;实际上,她当年作为全国最有影响的“知青”典型留给人们的印象,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的遭际、她的人格还在一些人的心中产生着影响。
这时,吴献忠除了接到一些朋友的问候书信外,还意外地接二连三收到黑山县一位农村青年发来的数十封情书。这些信封封写得情真意切,字字烫人心。其中,有一句话一直令吴献忠刻骨铭心:我追求吴献忠,只是想用一颗滚烫的心去温暖另一颗受伤的冰冷的心。尽管小伙子的信打动了吴献忠,但她毕竟经历过风雨、有过很多见识,她对这小伙子仍有戒心。
她说:“我是政治犯,将来有可能再蹲监狱。”
他回答得很坚决:“我主动求婚,就说明我不怕。我相信你是好人,你就是再蹲20年监狱,我也等你。”
她说:“我比你大4岁半。”
他回答:“农村有句老话——‘女大三,抱金砖’。别说相差4岁半,就是相差10岁,只要真心相爱就是幸福的。”
她说:“我是没有前途的人,你家里人没有意见吗?”
他激动地说:“我与你搞对象,不是我家人与你搞对象。你要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再坚强的女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在人生的风雨中苦苦搏斗、倦痛交加的吴献忠,此时多么盼望能有坚强的臂膀可以依靠呀,况且她把青春誓言看得比生命还重,如果能和农民结合,不正是按照当年誓言走下去的最好体现吗?于是,这个单纯的、在政治上碰得头破血流的姑娘,又由于单纯,把自己的命运轻易地交给了那个没有经过任何风雨的男人。
吴献忠与那个农民结婚了。次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那时,吴献忠抱着“寒室虽破能遮风雨,生活贫困心也甜”的希冀,一点儿也没料到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差异,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她生活上的悲剧又拉开了序幕。
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了解决他们婚后夫妻两地生活的问题,特地出面把吴献忠丈夫的户口从黑山县转到锦州近郊农村。随着环境的变化,口口声声说“为爱与你结合,别无他求”的他产生了新的企求,那就是借助吴献忠的关系把自己的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里。吴献忠告诉他,自己要的是农民丈夫。他不甘心,亲自出马四处奔走,偷偷找吴献忠的老朋友、老熟人,请求他们把自己的户口迁进城。吴献忠知道后,火了,要他死了这个念头。从此,他露出了性格中丑陋的一面:在家,对吴献忠三天两头非打即骂;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干脆什么也不干。
1988年,小叔子一家4口因生活无着投奔吴献忠家,他们8口人就挤在一间半房里,8张嘴全靠吴献忠那一点点微薄的工资维持,吃的都是高粱米饭、大白菜。吴献忠每天早晨做好饭才上班,下班回来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再做好晚饭摆到桌子上。她穿的是一身好多男人也不屑穿的蓝色中山装,每天午饭带的是窝头、咸菜。尽管这样,吴献忠毫无怨言,只要全家人和和气气。
工会主席一次又一次把困难补助送到她手里,可她都拒绝了。她说:“我现在生活得挺好,不用组织照顾。”
吴献忠仍然无法与丈夫沟通:她做好饭让他洗过手再吃,他怒火中烧,说她嫌他脏,伸手就掀翻了桌子。工会给的补助她不要,他骂她太傻。过春节回娘家前,她千嘱咐万叮咛他吃饭说话要讲文明,他满口答应,可是一上了饭桌喝上酒就原形毕露,知识不多说起话来偏偏滔滔不绝,喝起酒来吆五喝六,最后他喝得酩酊大醉,将灌到肚子里的酒全喷出来,从屋里一直喷到屋外……
他的丑恶行径刺痛了她敏感的神经,消蚀着她对生活的热情。她曾几次想离婚,但一看到年幼的孩子心就软了。她的忍耐力是惊人的,这一忍就是8年。如果不是那次她偶尔目睹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更为丑恶的一幕,她与他的夫妻关系还会继续下去。
1989年1月4日,北方最寒冷的日子,吴献忠向法院递交了“离婚起诉书”。她告诉笔者,这次婚姻给她的精神肉体折磨,超过监狱里那3年多。
作为“知青”典型,吴献忠心中一直揣着一个梦,那就是为中国的一代人——“知青”做点什么
吴献忠离婚了,表面上她得到了解脱,实际上她又承受了一场精神上毁灭性的打击。她的精神有些失常,什么事都记不清了;身体彻底垮了,体重从60公斤降到40公斤,风一吹人就直打晃儿……
吴献忠不得不离开这触景生情的伤心地,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需要养息的她已无法工作了。
家乡人向吴献忠伸出了热情的手。他们告诉她:可以重新选择工作。她说,我的大半生都给了农业,我已离不开它了。她坚持要调到农场、畜牧场等系统工作。于是,她被分配到抚顺肉鸡联营公司当保管员。后来,又在抚顺饲料公司当办公室主任,被聘到抚顺鸵鸟养殖中心当副经理,被聘为沈阳高楼香鸡公司的经营经理。她扎扎实实学习本领,兢兢业业钻研业务。
1998年6月,吴献忠辞去公职,拿出多年积蓄,办起了自己的辽宁知青食品有限公司。
知青典型邢燕子(中)、侯隽(左)和吴献忠(右)
作为“知青”典型,吴献忠目睹了“知青”那代人付出的沉重代价——他们大多数人的“无奈三部曲”是:想读书不行,赶上了下乡;想工作不行,赶上了待业;等40多岁家庭刚刚稳定,又遇上了下岗……为此,她希望自己的梦想能成真:建一座知青大厦,让老“知青”们在那里愉快地工作、生活……
如今,吴献忠已年过花甲了,她惟一安慰的就是有一个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惟一乐趣就是工作,惟一追求就是建起她梦寐以求的知青大厦,为“知青”那代人真正地做点什么。
全国知青典型吴献忠带头向关爱知青公益基金捐款。(图片来源:关爱知青促进中心)
也许她的执著会感动上帝而赢得成功,也许她会又一次失败。但无论怎样,像她这样真诚生活的人,应该得到生活的回报、人们的喝彩!
文章来源:《中国知青口述史》、凤凰网历史、抚顺7000年网
本文由“老知青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