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逢佳节念荒友,中秋故土祭亡灵

中秋故土祭亡灵作者:子铭 

天是那样的高 ,那样的远,在没有风的秋日, 云慢慢升起 ,清冷的空气中, 缠绵着云一般的哀思,留下了秋的怀念 。



在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5团,现庆丰农场11.7扑灭荒火因公牺牲人员墓地,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2团下乡的上海知青方国平,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5团下乡知青张建民,康寿老年服务中心主任朱国民,代表前来参加北大荒知青书馆开馆系列活动的知青荒友和嘉宾,满怀对已逝战友的深切怀念,敬献上了花圈。

《中国知青终结》第五章“青春似血”中记载: 

 “1970年11月7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35团奉命扑灭草甸荒火,栾英等14名男女知青英勇献身(其中女生13人),年龄最小不满17岁。”

这里就安葬着在这场火灾中牺牲的团参谋长明海涛和14位知青的遗骨。




时逢佳节念荒友,仲秋故土祭亡灵


五十年前的仲秋,我们相聚在这里,相扶相依,相守相望;五十年后的仲秋,我们再次相聚在这里,时光穿越了时空,思念萦绕在心头:


亲爱的战友,在另一个世界,你们可还好?可闻到稻花飘香,听到大豆摇铃?可感受到黑土地强有力的脉动?可看到农场的发展变化?可知晓昔日荒友这绵绵的哀思?......  


在亡者的墓前,细细地诉说,轻轻地祈祷,泪水盈满人们的眼眶。




资料显示,1968年以来,北大荒农场先后接受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下乡知青100万人,这些兵团知青挥动锄头、铁锹向荒山野岭开战,把荒凉的北大荒建成今日的大粮仓。

几十年来,为了这片黑土地的神圣而献身的知青,有叱咤荒原的拓荒英雄,有抢救国家财产牺牲的勇士,有扑救荒火而涅槃的斗士,而更多的是那些充满激情和理想而默默无闻,把青春和生命无私奉献于此的普通知青,他们长眠在这片深爱着的土地上......正是这些普通而平凡的知青,成为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基石,铺就和夯实了北大荒今日的辉煌。

青春换得黑土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上海知青方国平在《寻找亡灵》一书中写道: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

——米兰·昆德拉

北大荒知青书馆永远记录着您们的故事!

青春在烈火中闪光作者:郁百雄

2010年9月中旬,原兵团四师35团(现庆丰农场)三十多位耒自北京、上海、哈尔滨的当年参加扑灭这场火灾的幸存者知青,来到虎林县14位遇难知青墓前,进行了特殊的祭奠。这30多位知青中间的许多人,虽未被烧死,但却都被烧得面目全非、肢残容毁。在14位知青墓碑前,她们痛哭流涕,无限悲痛。


事情要回到40年前的1970年11月7日下午。


那天35团3连接到紧急命令:立即组织60人,到紧靠中苏边境的一连方向去扑灭荒火。火光就是命令!“明知火烧人,偏向火海冲”已成为兵团战士的誓言。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为了祖国的尊严,拚死拚活也不能让荒火烧过国界。大家争先恐后,抢着要去。


此时,35团机关、工业二连的扑火人员,也坐着大卡车向火场奔去。路过三连时,他们还同认识的知青打招呼“扑完火回头见”!但是许多人,从此阴阳两分离,永远没再回来,更多人则成了终身烧伤残疾人!


挤满了群情激昂的兵团战士的卡车,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一首首语录歌声中向火场前进。这些刚到北大荒才一、二年的兵团战士(其实是一群孩子!)充满稚气的脸上,堆满了欢笑,谁也没见过荒火是什么样,更没有人去想,“赤手空拳凭什么去扑灭大火”?更要命的是,领导们也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和组织,一场灾难正在逼近兵团战友们。

团副参谋长明海涛(他也被烧成重伤,不久后牺牲)领着团机关、工业二连的扑火队伍,率先进入了荒草甸子。接近大火时,天色已暗了下来,但冲天的烈火映红了天空,把几十米内照得通红。


有经验的老职工见火势太猛,就建议连长先烧出一条安全火道来,高连长同意,并下令点火。一块几十平方米的火道刚刚烧出,风向突然变了,大火从三面猛扑过来!87个人眼看要被大火吞没,连长大呼:都撤进火道。人们刚集中到狭窄的火道里,烈火就逼近了。


火焰窜起一、二丈高,随火而来的大风卷起滚滚灼浪,向人们扑去。四周顿时变成一片火海。连长让大家把棉衣脱下来蒙着头,蹲下。可大火一直围着人们在肆虐逞凶。只见一个个身影在火光下倒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日,武警战士在扑灭四川山火时,因风向突变,一分钟内在山沟里使15名战士和其它几名职工葬身火海的惨剧)。

一位幸存者说:“刚打了一米,火就来了,火团在空中飞舞,齐腰的大火,冲向人群”。他们赤手空拳,无任何灭火工具。因为都是高草和荆棘枝条挡着,人们想在地上打滚也不成。一位烧伤幸存者说:她手上的皮掉下来,成了手套。


王秀琴是从西城区来的知青,身上的衣服在燃烧,昏迷时倒在旁人的怀里,嘴里还在嘟嘟地背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兵团战士们在这两三丈高的烈火,已无头尾的火海中,有的把棉衣脱下来,沾上一点水,喊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冲向火中去。


很快,救火立刻变成了救人!一位幸存者知青说:“他在逐渐远去的火龙映照下,看到前方焦土上躺着四、五个人!走近一看,头发已烧光的战友仰面朝天,双臂痉挛在胸前,已没有一丝声息了。他刚才那股扑灭荒火的强烈欲望,一瞬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同一名宁波知青一起,把全身只剩一双鞋的女伤员(或许是遗体)驮到背上。我双手触到的,是又滑又腻的油和剥脱的皮肤,浑身的肌肉肿得如橡皮一样鼓鼓的,……。”太惨了,我不忍再摘录下来让大家看。


活着的伤员先运走了,集合地点还躺着七个仃止了呼吸的战友。他们用三件棉衣当担架,六个人走两侧,一个人在后边托着伤员的头,开始了长途搬运。


漆黑的荒原没有路,他们只能直对着远处公路上的车灯走去,遇上结着簿冰的洼地,就照直淌着冰水过去。不知走了多少里,他们的双脚泡在湿鞋里,身上只剩一件秋衣,在北大荒十一月的冬夜里,是多么的寒冷。为了快点把战友救出去,就这么坚持着!


三天后,荒火自动熄灭了,也没烧过国界去。


35团机关和工业二连的13名女知青和一名男知青,都在那一夜间,为了美好的理想,壮烈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最小的仅十七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二岁。


(这是牺牲的14位知青的英容笑貌)

逝者永远安息在黑土地里,而幸存的伤残者,却仍在受着无尽的痛苦。


幸存者王玉彩、仝幼华等人,她们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成重伤。面貌全非,伤痕累累;有一人手指大多被烧坏而截去。71年3月出院,6月回家时,怕吓着家人,都不敢见人。这些年来,她们不敢走入社会,背着沉重的思想负担艰难生活,每月靠800元补助金生活。她们至今孤身一人,荒友聚会不敢参加,也不愿提起那场火灾的经历。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太大了!

14位牺牲战友的父母大都已经去世,只有史丽露的母亲住在某养老院十平米的小屋里度晚年。她因为最疼爱的女儿那么早走了,一直怀念着她,自己也病了多年。她说:史丽露是北京40中的高中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6岁就学弹钢琴,学校里的黑板报许多字都是她写的。她坚决要去北大荒,想不到只有二年就再也回不来了。如今她每天都要翻看女儿留下的唯一纪念品-一本日记本。

牺牲战友史丽露的母亲(右

周秀兰只有19岁,68年去北大荒时,学校本要保送她去某大学的,为了屯垦戍边,而坚决放弃了,最后牺牲在荒火中。


我不认识这些战友,但她(他)们也是我的大荒战友和兄弟姐妹,我被她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她们是20多岁上下的花季少年,有着美好的青春年华,心里只有革命两字。面对火海,毫不犹豫,毫无畏惧,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她们的忠魂在烈火中升华,与天地日月同在!虽然,这场大火被定为事故,14位知青战友没有被认定为烈士,但她们永远是建设北大荒的英雄!是我们心目中的烈士!不要忘记她(他)们!(其实她们完全应该定为烈士,要说救火出事故,责任岂能由知青来承担,应归罪于当时的领导。)

40多年了,我们都回来了,而她们却如几粒微小的砂石,安眠在茫茫大荒的黑土地上。当现在许多知青都在说“青春无悔”时,她们的春青却这么快就结束了,青春在哪里?青春长眠在荒原里。幸存者伤残一辈子,至今还艰难地生活着,40年里,她们心里有着无尽的伤痛。死者牺牲临终时,还不忘祖国,还在念着语录,这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她们的青春在烈火中闪光!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说“青春无悔”,那是要辩证地、相对地去看的。实事求是地讲,不是所有知青都认为自己“青春无悔”的,不要一概而论。如果不是当时扑火指挥员的无能、疏忽,这些知青的青春岂能就此终止于烈火之中!


有些人看过现在某些回忆北大荒的文章、或看过粗制滥造,不切实际的电视剧后,问过我:你们那儿不是挺好的吗,不那么苦啊!我说:不是的,那是艺术加工了。从1956年起,几十年里,从老铁兵、复转军人到知识青年,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千里荒原,你说苦不苦。那些年里我们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遭过多少委曲,只有我们自己清楚。但我们从不怕苦,从不怕死,敢于面对艰苦,面对现实,去开创事业,这就是我们北大荒人的光荣和骄傲!


今天多写上几句,就是要让我们的后代知道父辈们是如何创业的,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教训是深刻的!那个年代,许多口号是空的,误了多少事和人。救火必须要有工具,要有救火的常识,这是最基本的,可在那个年代,却不被重视,无畏的牺牲了那么多条生命。从这件事上,真的可以总结出太多的经验教训来。任何时候,任何领导者都要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今年是文革后第一批北京知青大规模奔赴北大荒的50周年。从这以后,几十万知青陆续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了北大荒,参加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事业。

北大荒啊,如今您已是祖国的米粮川!您从无到有,以至到今天这么光辉灿烂,几十年里,有多少老铁兵、复转军人、知识青年、各地移民……,为您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几十万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为北大荒作出的贡献,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也永远不会被历史忘记。

文章来源:“子铭”美篇、852农场3分场知青网

本文由“老知青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