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
1
孤独
公园门口的音乐声渐渐停息了,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有的独自一人走了,有的三五一群继续交谈着,还有的站在一旁用毛巾擦着脸颊上的汗渍。
管理员顺着公园的主干道边走边喊:回家啰,关门啦。
我站起身来,对身边的老人说:朋友,回家吧。不要再想了,人生啊就是这么回事情,我们都快到点了。
昏暗的灯光下,一头白发的他点点头,猛地吸了口烟,用手撑着椅背站了起来。
我赶紧扶了他一把:当心,当心一点。
他站稳了,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谢谢你。这么多年了,没人听我说这些废话。我们啊,唉!走了,你也多保重。
我站在原地,默默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点点变小,变小,逐渐模糊了。
他已经70了。老三届这一辈的,一位曾经到黑龙江去上山下乡的上海知青。
那天晚饭后,我到社区的小公园散步,偶见他一个人在一个角落的长椅上坐着。如果不是他吸了一口烟的时候,烟头微弱的亮光闪了一下,路人很难发现他。
孤独的一个人。
走近了,我看见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一脸深深的皱痕下显得有些严峻。他看见我向他走来,微微地点点头,仿佛在表示同意我的入座。
虽然我们不曾相识。也许是同龄人,也许是都有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很快就没有了交流的障碍。
我知道了,他现在是一个人。
上山下乡那年,他与同去的一位女知青结婚了。后来有了一个儿子。返城后,两口子都进了国营工厂工作。儿子顺顺利利地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满心欢喜的他得知大学毕业的儿子找到了一份外企的工作,高兴的喝醉了酒。
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地过着。
他一心一意盼着儿子早点带个儿媳妇回家。天有不测风云啊,爱人得了绝症,从发现到去世只有一个月。刚刚办完爱人的丧事,儿子在外地出差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儿子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不行了。等到他赶到的时候,儿子的身上已经盖上了白布。
天啊。这难道就是我的命?他说完后感叹道。
那一刻,他一夜间白了头发。
他说,现在整日与烟相伴,借酒消愁。
他说,我命苦啊!
他不愿告诉我住在哪里:“一个人已经习惯了。没事,与你说的一样,我们都曾经是知青。现在总比在农村的时候好过一些了。活着吧,为了老爱人和儿子,我活着。否则清明的时候谁去坟头看看他们呢!”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我赶紧朝他远去的方向跑去。出了公园的大门,夏夜里路人逐渐稀少了。但,我看不到他已经微微驼背的影子。
老哥,您保重!
老了,我们都老了。孤独将伴随着你走向生命的终点。当生命开始倒计时的时候,老哥,请你伸过手来,不要孤独啊!
2
固执
开完会走出机关大楼来到停车场的时候,我正想打开车门回家,眼帘中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
她?!想起来了,曾经担任过某一个区级机关的领导,退休的时候是副局级了。工作期间与她打过交道,办事干练,说一不二的一个人。同事们背地里称她为“更年期老太婆”。大家悄悄对我说,她对你是客气的,大约你们都是当过知青的人。
也许她也看到了我:啊呀,是你啊,巧了,干啥呢?
我告诉她来开会的。她说,还是你好,退休了还有事情干。发挥余热吧,还是干老本行?好,好的。
我笑笑说,反正在家也没事,帮帮忙吧。
她说,老兄,我可没有你这样福气,人一走茶就凉了。现在的人啊,势利眼的太多。你看看,坐在里面的多数都是我在位的时候提拔的,现在呢?今天找他们想为我的儿子工作的事情帮帮忙,个个都打哈哈,什么东西!
我劝了她几句。
她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兄,我经常看你写的文章。我可要提醒你一句啊,多写点正能量的东西。多写点四个自信的文章,要有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
她好像意识到我对她的这番话有些不在意。于是就举例说:比如那个知青精神,你怎么可以说没有呢?有的!当年我们在农村吃苦耐劳,为国分担,这些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光大的。你看看咱们的Z书记,那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老兄,说句不中听的话,你要注意了。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斗争很激烈的情况下,境内外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要高度警惕啊!
我笑了笑。呵呵,想不到这位大姐虽然已经要奔七十了,讲起来还是一套一套的。看来,她努力紧跟的劲头不减当年啊!
我不想与她争辩:谢谢你的提醒。
她似乎不依不饶:你看看,在我们农场的知青微信群里,发牢骚的,骂娘的都是些什么人啊。我批评了他们几句,这帮人说我是既得利益者,说我是花岗岩的脑袋。气的我退群了,真不像话。所以,我劝你不要与那些人混在一起。
我实在忍不住了,客气地对她说:这些都是当年我们一起上山乡下吃过苦的兄弟姐妹。如果照你说知青还有精神,那么这些朋友身上反映的是什么精神呢?他们有怨气,应该允许发发嘛。你有过下岗失业吗,你知道他们回城后所遭遇的困境吗?不要去责备这些朋友,多于他们交流,接地气的。
她看出我不赞同她的意见,板着脸说:好了,以后有机会再聊吧。说完,一扭屁股走了。
我关上车门,一踩油门从她的身边飞驰而去。
我想,我不会去揭你在农场的时候靠着一个小报告入党提干的,不想揭你在农场靠不干不净的手段作为工农兵大学生离开大家的,不想揭你回城以后靠着父亲的权势当上一官半职的。大姐啊,你好好想想,当你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很多兄弟姐妹正在车间、商场里挥汗如雨;当你在大家聚会的时候吹嘘你公费出国的荣耀的时候,多少曾经一起上山乡下的朋友们甚至连苏州杭州都没有去过;当你在大会上滔滔不绝地“背诵”着报纸上公式化的语言的时候,多少朋友在嘲笑你已经不像在学校里单纯的你。
如今我们都老了,改变已经是不可能了。固执己见应该是允许的,谁也不要去刻意要求对方赞同自己的看法。但,尊重与理解应该是做人的基本。
老了,本性难改。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固执”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3
忙碌
刘家嫂嫂很忙。细细观察她的一天就可以知道她是个闲不住的人。
早上,小区门口的大饼油条店里总能看见她的身影。一进门,店老板连问都不问,见她入座就送上咸浆一碗加大饼油条各一只。刘家嫂嫂吃得不快,她一会儿要与这个打打招呼,一会儿又要与那位拉拉家常,反正有说不完的话。一顿早餐至少要花上一个多小时。
上午,刘家嫂嫂化完妆以后,迈着轻盈的步伐出门去了。快要奔七十的人,自我打扮的还是花花绿绿的。她遇见邻居们总会自我介绍一番:今天要去开会,阿拉知青联盟要搞活动,我忙死了;今天我要去听报告,老精彩的,是国际形势报告,是阿拉知青组织的;今天我要去街道联系阿拉舞蹈队的演出事情……。
下午呢,大家看不到她的人影也听不见她的声音。是不是睡午觉了?是不是还在外面忙活?人家的隐私,我们不好过问。
晚上,刘家嫂嫂一定会出现在小区边免费公园里。在音乐声中与大妈大姐们翩翩起舞,不亦乐乎。跳完了,刘家嫂嫂不会立马回家,还要与姐妹们聊聊天、吹吹牛,不到十点不回家的。
她每天如此,除非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出“远门”了。她要外出的消息在小区里是家喻户晓的。刘家嫂嫂至少在一周前就要公布于众的。“张家妈妈,我要出去一趟开会了,是全国性的知青高峰会。”、“李家奶奶,我老忙的,要出去一趟开会,是阿拉知青活动。”、“沈家姐姐,我出去一次,家里你帮忙照顾点。是啊,我忙得不得了,要去参加一个全国知青大联盟的会议。你知道吗,这次会来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
她确实很忙,退休以后没有停息过。小区里的人都知道,只要今天刘家嫂嫂的嘴唇涂得特别红,一定是要到外地去了。她标志性的服装是那件红色的外套,加上绿色的长裤。怎么看都有些刺眼、扎眼、耀眼,显得别扭。但这些管你们什么事情,这是人家的个性表现嘛。
要说刘家嫂嫂的个性是在是鲜明。只要外出回来,她不会直接上楼回家的。到了小区门口,行李箱朝门卫室的门口一放,见到谁就要汇报一下此行的收获。
“张家妈妈,你看,这次阿拉知青高峰会拍的照片灵不灵。这些都是我与领导们合影的,高峰会,级别老高的,我还上台发言了。”
“李家奶奶,你看,阿拉一帮子知青到新疆去玩了。新疆,老远的,几千公里了。我带队的,你看看,新疆的风景好看吗。我吃力死了,当领队什么事情都要管啊。”
“沈家姐姐,阿拉这次全国知青大联盟开会,场面老大的。你看,我与这些知青领袖们合影精彩吗。这些人都是‘重量级’的人物,都是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个个都老有本事的。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有时,刘家嫂嫂会讲:啥人讲退休以后没有事情干,瞎讲的。看看我,忙都忙不过来,这就生活充实,懂吗!”
我们都不懂。
退休了,养养老,帮着子女带带他们的孩子,享享天伦之乐。有空闲之时去各地看看玩玩,周游一下世界各地,补补年青的时候没钱、工作忙、无法出行的遗憾,多好。这是大多数老人们的生活。像刘家嫂嫂这样的忙,应该是个例。
住在刘家嫂嫂隔壁的陈家叔叔是从小与她一起长大的。陈家叔叔讲了:这有啥稀奇的。人家没有生过孩子,老公早些年死了。现在她单身一个,不这样去忙,你让她一个人天天闷在家里?再说,刘家嫂嫂从小就是一个外向型的人,只要有人多的地方,她就会兴奋不已,懂了吗?!
原来如此。咱少说一些,记住:寡妇门前是非多!
4
还债
每次路过这所中学门口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会到门卫室与老李打个招呼。曾经是一个农场的知青朋友,虽然不是一个连队的,但是只要是说起那些年的事情,我们还是会意犹未尽的。
到65了,老李还在当保安。开始我有些不解,劝他该歇歇了,都这把年纪了。老李说,没有办法啊,这把老骨头的油还没有榨干呢。
我猜想老李一定是家里的负担重了一些。我劝他,钱是挣不完的,命是自己的。
老李反问道:你怎么还在上班?当然啦,我不能与你比。你是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指点的,我是风里雨里都要站在这里的。一个礼拜只能休息一天。命苦啊!不谈了。
久而久之,我渐渐知道老李的负担确实太重了。
老李是病退回城的。进了街道的生产组后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那时虽然一天才8、9毛钱,两口子省吃俭用日子还过得下去。不久,儿子出生了,家里的开销大了。正当老李为此发愁的时候,老婆产后得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了。真的是祸不单行啊,不久老李所在的单位被遣散了,把他们都分到一家国营工厂。都到了四十的人,还能干什么呢?厂里让他干辅助工,就是打扫卫生。老李想了半天,一咬牙辞职不干了。从此他与一些朋友一起做起了生意,有赚有赔,勉强度日。
等到儿子长大了,老李寄希望儿子争点气,好为这个家减轻一点负担。可惜啊,儿子读完中学后就不想读书了。老婆为此哭了几回,儿子执意要与朋友一起出国去挣钱。老李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咬牙把房子卖了,让儿子到日本去留学打工。他们在郊区农民家里借了一件小屋,期盼着儿子的归来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
老婆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两只眼睛渐渐地瞎了,生活起居都靠老李照顾着。好在老李两口子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总算有了稳定的收入。少是少了一些,但是比做生意没有保障好多了。
左等右等,不见儿子有音讯。直到派出所的警察找上门来,告诉他们的儿子出事了。什么事情呢?原来儿子与一帮子狐朋狗友一起吸毒贩毒,在进入浦东机场的时候被逮住了。
老李一听,感觉天要塌了。盼星星盼月亮,是这样的结果。老婆为此大病了一场差一点送命了。还好,儿子只是跑跑腿的,被法院判了十年。
现在,老李每个月都要去探监,给儿子送点吃的用的。老李对我说:上辈子不知欠谁的,现在要还债啊!
是啊,靠老李两口子的这点退休工资保住自己的生活已经紧紧巴巴的。现在又有了这么一个儿子,虽然是吃“国家”的饭,但做父母的总是惦记着。身上掉下来的肉啊,不能不管啊。老李说,我是走一步算一步了。家里要照顾好老婆。借的房子马上要拆迁了,眼下的房价这样高,借不起啊。以后怎么办,想也不敢想。幸好现在有了退休工资,看病有医保,要不然啊!唉,不敢多想!这债是还不清了,也还不起啊。老骨头只好继续干,一直到干不动为止。
差不都有一个多月没有见到老李了。再次遇见的时候,老李告诉我,老婆去世了。现在老李就住在学校里。
我握着他的手,半晌没有一句话。唉,我们这代人啊,各有各的命,各有各的活法。我安慰老李,等到儿子出来后,总归会好起来的。
老李说,但愿吧。
分手的时候,老李说,有空来看看我,想你们啊。一起上山下乡过的患难兄弟!
5
扯蛋
每次遇到我,他都会习惯性地说两个字:扯蛋!
他说:你忙啥呀,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扯蛋!
但是我很愿意听他的“教导”,言简意骇,一针见血。没有官话、套话、假话、屁话。不像如今一些在十年浩劫中吃过苦头的人,忘记了曾经的苦难,行事讲话,做人办事,骨子里还是一套套官话、套话、假话、屁话。油头粉面,忽悠百姓。
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这位从安徽插队落户回城的朋友。回城后,他的经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国企干了一辈子后退休回家。因为是有一技之长,单位时不时就派专车接他回去,是把他作为老法师请回去,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可能是这个缘故,与他交谈的时候,有时他会冒出一些技术上的术语。
他一直反对我写文章。他告诉我,你的东西我都看(感谢有这样一位忠实的读者)。但是有啥用呢?那些陈年八代的事情,说多了,小心像你老子一样被打成右派!
这是他反对的理由。
他说:就像我们干活一样,图纸已经有了,我们的命就是照着图纸,按照工艺要求做就行了。做好了,做成了,拿奖金。产品做坏了,扣钱。多么简单的事情。朋友,记牢,图纸是北京画的,工艺是各省市地方官员排的,轮不到我们这些老百姓!懂了吗!
是个急性子,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一般。但有时也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例如,有一次他就很耐心地听我向他介绍各种各样打着知青旗号的组织。有官方承认的,上海仅此一家。绝大多数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自发组织的,举不胜举。他听完后有一段精彩的点评——
“都是扯蛋的东西。这么一大把年纪,瞎起劲啥。上海当年上山下乡有一百多万人吧,你看看,还在忙乎的有多少人?以我看都是一些没事干的人。不要对我说是什么是无私奉献的鬼话,还不是想露露脸,打发时间。没事干,在家抱孙子去呀。你介绍我看的那些知青网站啊,微信群啊,不是你讲我根本不知道。你想想,有多少当过知青的人还在关心这些东西。最可笑的是那些打着‘全国’、‘中华’、‘长江’、‘黄河’等等旗号的组织,喂,你怎么不打出‘世界’、‘全球’、‘宇宙’的旗号。这就是大扯蛋!我们干活,讲究精工细作,脚踏实地。像你们这样吹牛不打草稿的,我做的机床早就被客户扔出来了。牛皮不是靠吹的,这是做事做人的基本道理……。”
“对了,画图纸的人喜欢你们这样折腾吗?那些排工艺的人巴不得自己管辖的地盘太太平平。都在奔七十的人了,还能折腾几年?你呀,也太平一点。你不喜欢歌功颂德,又喜欢写写文章,那就写点花花草草的东西,不会招惹是非。对于我们这段历史,有人说好,有人说坏,犯得着那么操心吗。等到我们都死了,后代会怎么看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在痴头怪脑瞎起劲。他们也许会说,都是一帮脑残的人。我可不想被人当作脑残的人。我吃技术饭的,就想当个李总理说的工匠就心满意足了。”
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我的感觉他说的这些话没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吧。
他说,朋友,你可以把我的话写出来,让大家评评理,对不对。不过不要在网上写我的名字,咱老百姓一个,怕事,犯不着。
我很喜欢听他的意见。忠言逆耳利于行嘛。对了,绝不扯蛋!
6
代沟
每次知青朋友聚会时,阿三娘总是要抱怨自己的孩子。先是说儿子如何如何的,等到儿子结婚了又是对媳妇有一肚子的不满。大家都劝她,孩子们的事情不要管得太多,自己开心多活几年是最重要的。
阿三娘的唠叨习惯改是改不了的。据和她当年一起插队落户的朋友讲,阿三娘曾经有个绰号“饭泡粥”。这意思就是唠叨起来说个没个完。
我有几次机会聆听了阿三娘的唠叨。
记得十年前我们在一次聚会的时候,阿三娘讲到她的儿子时说,这个小赤佬实在太浪费了。从小读书开始,买个文具盒吧,用了一年就要换新的。你看看现在读大学了,年年吵着要掉个电脑。我搞不懂了,这个东西这样不耐用?儿子讲,这个东西更新换代快的很。我弄不懂啊,只好给他买新的。气人吗,我家老头子还讲我小气,什么叫做跟不上时代步伐,我听不懂这种官话。小赤佬就是不知道爷娘挣点钱这么便当啊。你们看看,儿子回到家里端着饭碗眼睛也是看着电脑。我弄不明白了,这个东西里有点什么,怎么让许多小青年这样着迷?
那次听她唠叨的时候,阿三娘突然看到我在一旁“玩”电脑,她很惊讶地对我说:你也玩这个东西?中毒了!
哈哈,大家都笑了。
十年后,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阿三娘唠叨的对象是她的媳妇了。她告诉我们:媳妇人很好,老大方的,给我买了许多衣服。但是这个媳妇啊,就是大手大脚不好。你看看,孙子生出来以后吃的奶粉,非要跑到香港去买。一来一去的路费不是钱啊。还有小孩子的尿布非要买那个什么叫做尿不湿的,要好多钱的。我生儿子的时候,不就是用旧床单扯开后做小人的尿布啊,小孩不是长的好好的。尿布尿湿了洗洗再好用,多么节省啊。媳妇讲那样不卫生的,哼,啥叫卫生啊。就是不心痛钞票。小两口子一个月有好几万的收入,也不好乱吃乱用的。家里的死老头子讲我是死要钞票拎不清,气死人了。
我们大家听了,还是哈哈大笑。这时,阿三娘看到不少人都在看手机,她又开始唠叨了:阿拉媳妇也是这样的,一天到晚就是看手机。我也搞不懂了,去买个东西吧,现在怎么用手机照照就算付钱了。唉,我们老了,不懂了。我看啊,这样便当用钞票,这个钞票不是像流水一样哗哗地出去了。所以,这两个小东西这么多的钱肯定都用光了。哪像我们年青的时候,买点小菜还要跑一二家菜场比比价钱,看看啥人便宜才肯掏出钞票。我娘从小教育的,做人啊,一分钱要当作二分钱用,不好当“脱底棺材”。你们讲我说的对不对啊!
大家为了鼓励她,都一起鼓掌欢呼了。阿三娘又发话了,你们在嘲笑我。
这是阿三娘的老伴开腔了:好了,好了,侬没有错。这么一路走来,我们这个家都靠你勤俭节约才有今天。阿三娘啊,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不是当年阿拉上山下乡的时候没吃没穿的年月了。光我们两个人的退休工资吃得完用的光?你呀,节约了一辈子了,现在该享享福了,不要把钞票看的太重。我们这些人啊,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多活几年才是最要紧的。你刚才唠叨的时候,我跟几位兄弟商量好了,今年国庆节,孙子让他们自己带。我们与大家一起到欧洲几个国家去玩玩,开开眼界。
阿三娘一听,啊呀,老头子,我早就盼着出去玩了。要多少钱啊,太贵了我不去。
老头子头想都不想就说,老便宜的,一千元。
大家都笑了。
阿三娘说,一千元啊,我一个月才有三千元的退休工资。有点贵!
7
送行
见到老邵的时候是在医院的病房里。骨瘦如柴的老邵睁大着眼睛望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一群老头老太。他已经无力说出一个字了,连抬起手的力气都没有了。看见大家来看望他,他只能用眼睛的余光表示了一下谢意。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的老邵,还是艰难地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向大家示意自己的脑子还是清醒的。
医生悄悄地告诉我们,最多两三天的时间了,救不回来了。
老邵,一位曾经到浙江投亲插队的知青。我是在一个知青聚会上结识了他。原因很简单,他投亲插队的地方是我的祖籍地。听老邵讲,当年是托了许多关系,送了不少礼才让他到那个地方插队的。
接到老邵爱人的电话,我们一些朋友都来到医院见上他最后一面。
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老邵总是在抱怨自己的爹娘:他们就是想让我离家近一些,所以才想方设法叫我投亲插队的。看看你们一道去农场兵团的人多好,都是同学邻居,在外面总归有个照顾。我呢,投亲插队,到了那里只有一个远房的亲戚,说老实话我根本不认识他的。你们知道什么叫举目无亲的感受吗?我那时一个人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农村生活,那种孤独啊只有自己知道。
老邵还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那里插队,谁也不管你的。整个公社里从上海来插队的只有3个人。远开八只脚的,很少有机会知青相互间能碰碰头的。只有在赶集市的时候遇到,那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啊。待在那里时间久了,连个谈谈女朋友的机会也没有。找谁去?周围都是农民,都是自顾自的。那时,我每天晚上是一个人坐在家门口数星星。更多的时间是坐在门前的池塘边发呆。没事啊,无聊啊。白天挣工分,晚上想女人。我现在的老婆是亲戚介绍的,她是我们公社里小学校的老师。谈了几次,我就结婚了,那时我到农村才两年。我的父母说,好的,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还好有个照顾。所以我算早婚早恋,现在自己的孙子也要上中学了。怎么样,这也算是一种福气吧。
朋友告诉我,知青大返城后老邵也回来了。他的老婆因为是农村的户口,搞了很长时间总算也到了上海。老邵的儿子很争气的,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著名的外企,很快就当上了亚洲区的总代表,年薪有一百万呢。儿子和媳妇都很孝顺,日子过得平平安安。可老邵没有福气啊,好日子刚开始就得了绝症。
那天我们离开的时候,同去的一位朋友说,这都是命啊!谁会想到得这样的毛病啊。我看老邵啊,死不瞑目啊!
两天后我们得知老邵走了。
追悼会后老邵的爱人告诉我们,老邵活着的时候有个心愿。他想把自己埋在当年投亲插队的生产队旁的池塘边上。据说,当年老邵常常坐在那里思念着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曾经有一次掉到池塘里被人救起。是不小心失足呢还是什么原因,老邵一直没有讲过。
走了,又送走了一位曾经当过知青的人。
这些年,我送走了几位曾经吃一锅饭、住一个屋的知青伙伴。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了,该走的都要走了。每一次都留下了伤感,留下了一段往事的回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对,一代多难的人群终将消失。这是一代历经了饥荒、浩劫、下乡、返城、再就业、下岗直到退休的人,一生的磨练更多的是坎坷啊!那么我们留给这个世界是些什么呢?天知道!
8
难别
用现在时髦的话讲阿强的儿子和媳妇都是“精英”。现在小俩口子都在美国工作,听阿强说小俩口都是一家跨国公司里的部门总管。
阿强说起儿子媳妇,喜欢用“洋插队”三个字:阿拉当年上山下乡是“土插队”,那个苦啊现在小辈们不知道的。现在他们好啊,到外国去洋插队,挣大钞票了。
最近,阿强有些苦恼。他特意叫上几位好朋友一起在茶坊里聚聚。什么事情呢?原来儿子和媳妇叫他们老俩口到美国去,帮助带孙女。是去,还是不去,阿强拿不定主意。
我们这些“清官”们是很难来断他的家务事的,只是作为朋友出出主意罢了。
赞同阿强去人基本是这样的看法:多好的小辈啊,你们老俩口去一面帮着带孙女,一面可以看看美国,到处玩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啊!再说了,这样一来,一家子团圆了,亲亲热热地享受生活,太好了。
一些反对阿强去美国的朋友说,你去帮着带孩子,当老妈子啊。那里的生活你过得惯吗,什么洋油面包的,吃不惯的。再说你又听不懂外国话,会寸步难行的!
那么阿强呢,究竟是怎么想的?听了大家的这一番话,阿强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太婆要去,她想儿子媳妇孙女了。我不是不想啊,我怕过不惯。我不想去!现在生活蛮好的,上海要啥有啥。这几年到世界各地跑了不少地方,看看还是阿拉上海好。习惯了家里的一张老床啊,习惯了上海的大饼油条啊!
阿强的家里发生了分歧。
我们帮不了什么忙的。出出主意只能给阿强参考参考,大主意还是要他自己拿的。
去,还是不去?阿强想了许久。结果呢,阿强和爱人还是乘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阿强打电话给我们这些朋友,说是要和大家聚聚。我们都很惊讶,难道阿强回来了。不是说好了争取拿绿卡定居吗?
见面后阿强道出了原委。
阿强开口就说:不习惯!吃,吃不惯,我现在看见面包要吐了。出去走走吧,耳朵边都是伊里哇啦的话,听不懂。孙女已经上学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我们管。儿子和媳妇就是想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在美国生活,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他们的好心我们领了,但是不习惯啊。每天,小俩口上班去了,孙女读书去了。家里只剩下我们老俩口,你看我,我看你,干瞪眼。
我们都说,好不容易去了一次,去旅游呀。
阿强说,儿子和媳妇专门陪我们去看了一些地方。比如那个倒塌的世贸大厦旧址,唉,有啥好看的。你老美倒霉,管我们啥事。那个时代广场,我看还没有阿拉上海南京路闹猛。不出国不知道,出去一看,今天阿拉上海绝对不比外国差。我们没事逛商店,美国的那些商店哪有阿拉上海这些大商场气派。
阿强说,你们知道吗,我回到上海后,一大早跑到家门口的小店里喝了两碗咸豆腐浆。天天吃不感觉什么的,一个月没有闻到豆腐浆的味道,你们想想是啥个心情啊!
我们都明白了。同去的几位朋友都说,我们这代人就是吃大饼油条豆腐浆的命!
9
老子
小军见到我总是一句话,你劝劝我爸,改改臭毛病。渐渐地小军的话变成了你教育教育我爸,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是这样自说自话的。
小军的父亲是大军,是一名曾经到云南上山下乡的知青。回城后辛辛苦苦地把小军拉扯大,孩子如今大学毕业了,在一家上市公司里当部门主管。大军和老婆最大的心愿是盼望着小军早点娶了媳妇,好抱个孙子。小军呢,三十过了,不急。用小军的话讲,要找个对胃口的女人。这时大军会骂上一句:对你妈的胃口,找个老婆还要这样讲究,你一辈子不想结婚了。
小军对我说:叔,你看看,这样的老子,满口脏话,我带个女朋友来,不被吓坏才怪呢。
是啊,大军确实有不少毛病。到了这把年纪了,改也很难了。
过个马路吧,大军的眼里从来就没有什么红绿灯。过马路时大摇大摆的,好几次差点被车撞了。可他居然说,你撞撞试试看,老子不让你倾家荡产就不叫大军!他还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想当年老子在云南的时候,有啥红绿灯?过个马路,哪有扯鸡巴蛋那么麻烦。最近上海交通大整治,大军横穿马路,还与警察吵起来,差点被行政拘留。唉,这个大军啊!
到饭店里吃个饭吧总归没啥事情了。且慢,大军还差点与服务员打起来了。那天是小军的生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开了一桌。两杯酒下肚,大军慢悠悠地点起了一根烟。酒店的服务员连忙过来劝住,请大军不要抽烟。大军眼珠子一瞪,吐了一口烟说:你他妈的吃饱了撑的,管起老子抽烟了。我就抽给你看,怎么啦!老子从云南开始抽到现在了,还头一次遇到管抽烟的,气死我了!后来在大家的劝说下,大军总算掐灭了烟头,总算没有把拳头打向服务员。唉,这个大军啊!
一双塑料拖鞋,一件老头衫,一支叼在嘴里的香烟,一头花白的头发,手里拿着一个只能打电话的手机。大军每天就这样旁若无人地走向小区里的棋牌室。一天在棋牌室里稀里哗啦的声响中和烟雾腾腾中度过了。大军曾经对我说,我还能干啥?退休了,没事了。不打麻将,难道等死!老婆又不管我,整日在街道什么舞蹈队里瞎混,晚上还要跳广场舞。妈的,出去旅游旅游吧,家里又不差钱,儿子会赞助。老婆讲跟我出去丢脸,没劲。妈的,丢啥脸,就是讲我吐痰抽烟的事情呀。老子习惯了,改不了。不去就不去,我每天打打小麻将有啥不好。听了大军这番话,我无语。唉,这个大军啊!
这辈子大军也算是平平安安地过来了。无论是在云南农场还是回城后到厂里干活,大军从不偷懒。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老子就是干活的命!
是啊,69届的中学生,说起来惭愧啊,只是读了一个小学就没有书可读了。我常常对小军说,你要原谅你爸。你看看他这一辈子喝了多少墨水?不管怎么说,你爸是个好工人。厂里干活看什么,就看你干的好不好。你爸年年能被评上先进生产者说明什么呢?!
小军说:叔,我对爸一直是很尊敬的。我小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一个对工作很负责的人。每年大年三十,他总是在单位加班。每当月底的时候,家里根本看不到他的人影。为了完成厂里的任务,他连家也不顾了。唉,就是身上那些毛病让我难以忍受。
我对小军说:学会理解!我们这代人啊,都是从那个荒唐年代过来的。身上有许多类似的毛病、缺点,不奇怪。就像你爸那样,有缺点,但是他对待工作的认真,对孩子的关心,对家庭的负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两代人相互理解比什么都重要啊!
小军说,我尽力吧。
10
旅游
清晨,与往常一样我走出小区准备去小店喝一碗热乎乎的咸豆浆。忽然听到有人在问我话:“师傅,某某公园朝哪里走?”
我转身一看,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女人。只见她一手扶着一个拉杆行李箱,一手拿着一只老式的手机。她的神色显得有些焦急。
我告诉她,就在马路对面呀。走过去到路口,穿过人行道就是了!
谢谢侬,谢谢侬!她一面说一面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说:不好意思啊,叫我们到公园门口集合。我是第一次出门,不认识路。
我安慰她:没关系,顺路,我带你过去!
她高兴地说:谢谢侬啦。我已经找了一会儿了,没有想到就在眼前。我怕自己迟到,影响大家了。
我说:不急。你看看,对面人都没有的。这个小公园一直是出去旅游的人的一个集合地。每天都能够看到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拖着大箱小箱的出去旅游。
到她所说的集合地,总共才五六十米的路,就是那么几步的路。
她告诉我,她今年六十七了,老三届的。以前到内蒙古插队落户有十年了。如今退休了,老头早就走了。儿子已经结婚了,孙子已经读小学了。
我笑着说:像你这样是应该出去玩玩,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再不走啊,我们都要走不动了。
她说:对啊,我的儿子也是这样说的。以前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啊。老头子一直生病,要照顾吧。有了孙子,总要搭把手帮个忙吧。等到老头子走了,孙子长大了,我突然感到一个人在家里很空虚无聊了。整天没事做,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看着看着睡着了都不知道关电视。
我感叹道:像你这样的老人不少啊。忙了一辈子,等忙得差不多了,自己也快走不动了。唉,我们这代人啊,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地块走完人生的路了。
她说:对啊。这次是我们曾经一起插队的知青约好了出去旅游,到南京去玩。当朋友们来联系我的时候,我开心的不得了啊。不怕你笑话,从插队落户回到上海以后,我是第一次出去旅游。连我的孙子也会常常讲我,奶奶,你怎么什么都不懂的。唉,这是命啊。儿子不放心,要送我到这里来集合。不巧,今天他接到紧急任务出差去了。我只好自己东问西问找过来了,幸好遇到了你!
我开玩笑地说:哈哈,这叫天下知青一家人嘛。我也是当过知青的人嘛,没有关系的,再说是顺路的。好了,祝你们玩得开心!
挥挥手,再见!
等我吃完早点再次路过小公园的门口,看见一大帮老头老太们正在兴奋地围在一起交谈着。在这些人群里,也许有像刚才偶遇的那位一样,第一次出门旅游。也许有不少朋友乘着现在还走得动已经周游了世界。曾经一起上山下乡的朋友,老了,再次集合在一起出去玩玩,真好!
这时,我看见一位年青的姑娘打着旅行社的小旗在大声招呼着这帮老头老太:各位大叔大妈们,集合了!
大叔大妈们!是啊,我们应该是大叔大妈了。老胳膊老腿的还能走走,兜里还有几个钱,抓紧时间出发旅游,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愉快的一章了。
当我开车出小区上班去的时候,正好看见他们的旅游车迎面驶过。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朋友们,祝你们旅途愉快!
来源:余杰的博客
影片简介
《我是知青》追忆了五十年前上海的中学生自告奋勇报名、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情景,描述了后知青时代的八连知青的蹉跎岁月、坎坷人生。镜头始终对准的是最普通最底层、也是最善良的平民百姓。六十分钟的片子,记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清晰深刻、难以忘怀的。
记录片用八连几位知青的真实故事,浓缩了那个年代的跌宕人生,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
本文由“老知青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