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照片:屯垦戍边北大荒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这是今年最后一篇关于生产建设兵团的东西了,介绍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组建于1968年6月30日,由原属东北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的国营农、牧、渔场,黑河农建一师以及合江农建二师所属各农场改建而成,总部机关设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组建之初,兵团下辖5个师(共55个团),3个独立团,共计76个营,1293个连。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由原属黑河地区的20个农场改建而成,师部设在赵光农场,下辖7个团,2.2万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驻地爱辉,由原锦河农场(北方农场)改建而成。1969年,原独立第二营并入一团,1970年又将第二团并入一团。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为锦河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早期驻地爱辉,由原新华农场(新华畜牧场)改建而成。1970年,原二团并入一团,原一团第七营、第八营、第九营合并组建新二团,团部机关迁至北安县红星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驻地爱辉县,由原红色边疆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农场建制,仍称红色边疆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驻地逊克县,由原库尔滨农场改建而成,兵团撤消后整体并入逊克农场。1973年,缩编为一师独立二营。原一师68团改制为一师四团。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五团,驻地德都县,由原五大连池农场改建而成,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驻地德都县,由原二龙山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驻地北安县,由原赵光农垦局改建而成,下辖9个营。1970年8月一师七团一分为三,一、二、三营组建新七团,四、五、六营组建新的68团、七、八、九营组建新的二团。1976年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称赵光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64团,1970年2月13日,一师原独立四营改制为64团,驻地孙吴县晨清农场。1972年5月,64团团部撤销,并入三团。

1973年7月,原一师四团缩编为一师独立二营,原一师68团改编为一师四团。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农场建制隶属建设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由原合江地区松花江以北11个农场(渔场)改建而成,下辖10个团,4.7万人,团部机关设在宝泉岭。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由原绥滨县290农场(军民农场)改建而成。二师九团,驻地绥滨县,由原绥滨农场改制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各自恢复农场建制。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驻地萝北县,由原江滨农场、军川农场、名山农场、延兴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除延兴农场改称延军农场外,其余几大农场恢复原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驻地萝北县,由原青年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改名为向阳农场。1985年,正式更名为共青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驻地萝北县,由原宝泉岭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二师十六团,驻地鹤岗市,由原伏尔基河农场(伏尔基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农场建制,更名为新华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七团,原驻地汤原县汤原农场。1970年1月,兵团在汤原农场组建直属63团。9月,原十七团由汤原农场迁至萝北县蒲鸭河开荒建点组建普阳农场,汤原农场整体移交给63团。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由松花江以南、完达山以北的17个农场改建而成,下辖15个团,9.5万人,师部驻地红兴隆。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团部驻地友谊县友谊农场,1968年6月,改制为三师十八团。1973年9月,友谊县撤销改隶集贤县,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仍称友谊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驻地均在宝清县,由原铁道兵农垦局所属五九七、八五二、八五三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隶属红兴隆农垦管理局。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二团,驻地饶河县,由原饶河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改称万山红农场,1978年恢复饶河农场原称。原三师二十三团、二十四团、二十五团和二十七团1969年8月后改隶六师,就不在此介绍了。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六团,原驻地抚远县抚远渔场,1970年1月,将原宝山农场改建为兵直二十六团,驻地桦川县。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八团,由原合江农建二师六团转业组建的二九一农场改建而来。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更名为宏图农场,1978年10月恢复原名。三师二十九团,由原双鸭山农场改建而成。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团,由原桦川县万宝农场改建而成。据说当年兵团流行一句话:穷万宝,富友谊,不穷不富291。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改称江川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一团,由原桦南县曙光农场改建而成;三师三十二团由原勃利县北兴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建制撤消后,均恢复农场建制恢复原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五十八团,1968年12月兵团三师在抚远包建向阳团,1969年8月六师组建后向阳团番号定为五十八团。1970年12月,五十八团内迁至原二十一团五营地区,改隶三师领导。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农场建制称红旗岭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由原牡丹江地区的虎林农场、密山农场、兴凯湖农场等14个农场改建而成,下辖12个团,4.2万人,师部驻地密山连珠山镇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三团、三十四、三十七团,驻地均在虎林,分别由原隶属铁道兵农垦局的八五四、八五八、八五六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建制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三十三团改称迎春农场,三十四团改称安兴农场,三十七团改称青山农场。1979年5月,均恢复为原场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五团,由原虎林县和平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更名为庆丰农场。四师三十八团,由原八五零农场代管的“卫星城”(红心村)农垦部试验场改建而来。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六团,由原隶属于铁道兵农垦局的八五零农场改建而成。1974年12月14日,三十六团建制撤销,所属单位分别划归给四师三十三团、三十八团和三十九团。三师三十九团,由原虎林县云山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团、四十一团、四十二团均位于密山市,分别由原属铁道兵农垦局的八五一一农场、八五五农场和八五七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农场建制。八五五农场改称金沙农场,八五七农场改称朝阳农场,1979年后恢复原称。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三团,驻地密山兴凯湖农场。四十四团由原八五一零农场改建而成,场部驻地鸡东县。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由原嫩江地区九三农场、查哈阳农场、克山农场等22个农场改建而成,下辖11个团,3.9万人,师部驻地双山镇九三农垦管理局。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五团、四十六团和四十七团,分别由原嫩江县境内鹤山农场、跃进农场和大西江农场改建而成。1974年,五师五十二团撤销,所属单位划归四十五团。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八团、五十二团,分别由原嫩江境内的铁峰农场和旭光农场改建而成。1974年9月,四十八团和五十二团建制被撤销,所属单位分别划归四十九团和四十五团。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九团,由原嫩江境内尖山农场改建而成。1974年9月,原四十八团(铁峰农场)撤销,并入四十九团,后五十团一部也并入四十九团,仍隶属五师。1976年2月,兵团建制撤消后恢复农场建制,仍称尖山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团,最初由原嫩江境内前锋农场改建而成。1970年5月,五师五十五团的二、三、四营改编为新五十团,驻地甘南县丰收农场。原五十团所属单位分别并入四十九团和五十一团。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一团、五十三团、五十四团,分别由原嫩江境内荣军农场、红五月农场和克山县境内克山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均恢复农场建制。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五团,由原甘南县查哈阳农垦局改建而成。1970年2月,五十五团一部组建新的六十七团,划出一个营归五十六团。5月25日,二、三、四营改编为新的五十团。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六团,1968年8月,原北京市公安局所属音河农场划归兵团组建五十六团。1970年2月,五十五团分出一个营划归五十六团。1976年兵团撤消后,恢复农场建制,改称双河农场。1981年年底,双河农场重新划归北京,成为了北京最远的飞地。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六十七团,1970年2月由五师五十五团一部组建,驻地甘南县金边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独立营,由原高峰农场改建而成,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建制称为高峰马场。1979年,并入跃进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用师长王少伯的话说:“最艰苦的是六师,最辉煌的也是六师”。1968年11月,兵团决定拓荒抚远。1969年7月,在通江、饶河、抚远“三江平原”的千里荒原上,以原三师四个团(场)为基础,兵团六师正式组建,初期下辖10个团和一个反修营,师部早期驻地火烧孟(创业农场,六十一团驻地),后迁至二十五团驻地建三江。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三团,由原属铁道兵农垦局的八五九农场改建而成,初期隶属兵团三师,1969年8月划归六师。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更名为前卫农场,1978年恢复原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四团,原八五九农场第四分场,1964年正式析出组建胜利农场,1968年6月,编为三师二十四团,1969年8月划归六师。1976年2月,兵团撤消后恢复原建制,仍称胜利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五团,由原富锦县七星农场改建而成,原隶属三师,1968年8月划归六师。1976年2月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改称建三江农场,1978年恢复原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七团,由原通江县勤得利农场改建而来。该农场由铁道兵农垦局创建,初期名为八五六农场。1968年6月,改建为兵团三师二十七团,1969年8月划归六师。1976年2月,兵团建制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更名为五星农场,1978年恢复原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七团,1968年12月由兵团三师在抚远地区包建“东方红团”,1969年8月六师组建后番号改为六师五十七团。1971年11月从抚远迁至富锦县七星农场大兴分场(大兴岛),在此基础上组建五十七团。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1977年3月改称大兴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九团、六十二团,1968年12月由四师包建“青龙山团”和“红卫团”,1969年8月番号分别更为六师五十九团、六十二团。1976年2月兵团编制撤销后,恢复农场建制,成为青龙山农场和红卫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一团,1968年12月三师包建的“五七团”,场部设在“火烧孟”。1976年2月,兵团建制撤销后,改称为创业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1968年12月由二师包建“前进团”,1969年8月番号变更为六师六十团。1976年兵团撤消后,恢复农场建制称为前进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八团,六十八团原建制隶属一师,1973年7月,原一师六十八团改编为一师四团,原六师二十三团反修营扩编为新的68团,驻地抚远前哨农场,继续隶属六师。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农场建制称为前哨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反修营,原隶属于六师六十团,1971年11月改隶六师二十三团。1973年11月份和二十三团分属,随后又重新被六十团接管。1975年8月,反修营正式独立,隶属六师。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农场建制改称前锋农场。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一团、独立二团,分别由原嘉荫县境内嘉荫农场和铁力县境内铁力农场改制而成,原为兵团直属。1970年1月起,正式划归二师代管,番号不变。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农场建制,恢复原称。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三团,由原安达县境内红色草原农垦局改制而成,1970年1月起划归五师代管。1976年兵团撤销后,恢复原建制,称为红色草原牧场。

除此以外,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还下属三个独立营,八一农垦大学、佳木斯肉联厂、化肥厂以及一系列医疗、后勤保障单位。1973年8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改隶黑龙江省,正式脱离军队序列。1976年2月25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重组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宣告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正式终结。

从1968年到1976年,8年的时间里,除了数万现役、复转军人外,来自全国各大城市数十万城市知识青年投身到开发北大荒的建设大军当中,屯垦戍边,报效祖国。北大荒不会忘记他们,黑土地不会忘记他们。

由于收集材料比较凌乱,上述材料可能有误,如有纰漏请各位尽管指正,不胜感激。同时,部分配图与文字描述无直接关系,请不要一一对照。

1969年,一个年仅16岁的北京男孩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一营。44年后,当年的男孩在国际舞台锋芒毕露,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转载自 今日头条 廊里坊间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