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人老孟!

1969年,夏末秋初,一辆北上的列车,将一帮十六七岁的少年,送到了祖国北疆,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从此这帮少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重担。而这帮少年中,有一个人,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他就是——孟凡贵。
我的兵团岁月——孟凡贵新疆兵团卫视

在北大荒,他度过了整整八年的青春岁月,那里几乎承载了他对青春所有的记忆,工作的劳累,思乡的情愁,政治环境的压抑,朋友之情的感动,与战友生离死别的悲痛……


孟凡贵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个特殊的群体中,最为普通的一员。他如同千千万万知青一样,在一个响亮的号召下,奔赴到冷得不能再冷的雪乡。他开过荒,种过梁,喂过鸡,放过羊,抡起过震裂虎口的铁锹,握过比冰还凉的钢枪。


孟凡贵的故事,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是一群人对于青春的回忆。

好人老孟!别清河
老孟,孟凡贵的“官称”,在社会上风行起来大概是源于一本很有影响的书——《馋人老孟》。这本书记述了身为相声演员的孟凡贵从讲究吃,继而对中国美食、特别是北京美食颇有研究的另类人生。其实,老孟在北大荒知青中年岁并不算大的,他是1953 年6 月12 日出生,单从年岁上说,1969年那拨从北京奔赴北大荒的知青,有不少人应该是老孟的大哥大姐。

但早在《馋人老孟》一书风行之前,年龄无论比他小或比他大的荒友,都已尊称孟凡贵为老孟了。老孟是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十八团组建不久,就从连队调到团部机关工作的,任司令部参谋。当时,在团部司政后三大机关工作的北京知青好像还不到10个人。但老孟又是北京知青中较晚回北京的,几乎是大返城最后那拨人了。

说起老孟从连队调到团部机关工作,还有一段让人到今想起来仍然忍不住要掉泪的故事。那是1970年的深秋,一个阴沉沉的黄昏,风吹过,已有雪粒在空中飘荡。六十八团王兴汉参谋长陪同一师吴师长在六十八团一营几个连队检查完工作,乘车从一片密林穿过,前边就是俗称老牛队的十四连了。道路变得宽阔,视野也不错,司机加快了车速。就在这时,坐在车上的几个人几乎同时发现前面路边的水坑中有一个人正奋力把什么东西抛到路边。司机按领导要求停了车,车上的人下车一看,原来是位知青正把水坑中泡透的麻秆往外捞。

成熟的麻收割后要放在水坑中泡透,麻丝才能从麻秆上剥离下来。泡透的麻秆死沉死沉的,将其从水坑中捞出,这是当年东北有名的一大累活,此时这位正起麻的知青虽只穿件单衣,又是寒冷的阴天,还是大汗淋漓。王参谋长和吴师长两位正直的军人看着非常心疼,忙叫上了这位近似玩命的知青,不解地问:“你这是干什么?”从水坑中爬上来的知青见是两位首长,马上立正报告说:“天冷要上冻了,泡透的麻不起出来就要烂在水坑里了。”两位首长问:“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那位知青还保持立正的姿势严肃地回答:“我家里有问题,我要以实际行动,争取成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听了这位知青的回答,两位正直的军人几乎要落泪了,但当时他们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意味深长地拍了拍这位知青的肩膀,临走才说了句:“好,你叫孟凡贵,我们记住了。”这之后没有多久,孟凡贵就被调到刚组建的六十八团司令部任参谋。至于王参谋长和吴师长是如何商议孟凡贵的任命,特别是王参谋长又是如何顶住压力,排除阻挠,经过怎样一番运作的,因我无第一手资料,不好妄加猜测。

反正事实是,孟凡贵人家是拿着正式调令到司令部任参谋的。王兴汉参谋长没有看错人,孟凡贵在司令部干得相当出色,多次受到表扬嘉奖。按说,孟凡贵在团司令部工作,他和领导很熟悉,办理工作调动或者困退、病退什么的应该很容易,可直到大返城的高潮时他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与他私交甚笃的荒友不免有些为他着急,老孟乐呵呵地说:“我不急,你们先走,我断后!”话不多,可让荒友们心里暖暖的。那时,不少北京知青也多亏老孟了,从几十里、上百里的连队直到团部办理困退、病退什么的,有个落脚蹭饭的地方先不说,能见到还有个北京的老乡在这坚守着断后,心里也不慌了。


当时,无论困退还是病退,都是由师里掌握名额,并按名额定时下发困退和病退的有关审批表。能拿到这种审批表,是知青们梦寐以求的事,由师下发到团,团里下发到营,营再下发到连,层层关卡,没点门路的知青能拿到手比登天还难。可六十八团的不少知青通过孟凡贵的路子却都能顺利拿到审批表,时间一长,师里发现问题了,怎么六十八团报上来的困退和病退的有关审批表,比下发的要多了不少呢?这在极左思潮尚在盛行、复印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老孟搞出这些“克隆”的审批表,要有怎样的智慧,又要承担着多大的风险呀!如果说现在老知青中有“召集人”这一名号,人家老孟可是在上个世纪70 年代末,就率先吹起了六十八团知青们的集结号的。

回北京后,老孟出了名。有人开玩笑问他:看你们团知青聚会时美女如云,你当初怎么没划拉一个?老孟憨厚地一笑说,俺长这么丑,哪位美女会看得上俺呀!很快就把这个话题给岔过去了。当初,真没有知青美女看上过老孟吗?好像不是。


有一年,老孟去通北办事,事办完了却赶上了连日的大暴雨冲毁了道。通北离团部有70 里,可老孟急着要回团部,就一个人走上了泥泞之路。天擦黒时,他走了几十里地,快到六十八团道路工程连时再也走不动了。这时,炊事班的一位女知青恰好看到了老孟,而这位女知青又恰好是老孟的中学同学。看到老孟又累又饿都站不稳了,她赶紧把老孟让进了食堂,先打来热水让老孟洗干净,又做了锅鸡蛋热汤挂面。看着老孟吃得狼吞虎咽,女知青纯净的眼眸中流露出深情的爱意。第二天,天放晴了,老孟又上路了,这位女知青把他送出了很远,又站在高处看着他消失在地平线……

多年以后,我与老孟酒喝到浓处,他说:“真想那碗鸡蛋热汤面呀!”一位美食家却依恋着一碗淋雨后的鸡蛋热汤面,应该有份浓情在记忆深处。可当初老孟为什么没有再朝前走一步呢?老孟无声地落泪了,“那会儿,我父亲还戴着右派的帽子,咱看不清能不能给人家一个安稳的日子呀!不能冒冒失失地往前走,苦了人家。”


我理解了。有一种爱,叫悄悄地走开……老孟是幸福的,他既有着这种相望江湖,在记忆深处默默祝福却再也不去靠近的大爱,也收获了相濡以沫、执子之手慢慢变老的挚爱。他与妻子已恩爱走过了30 多个春秋,依然像初恋时那样甜蜜。

孟凡贵、张晶夫妻

2012 年,他们夫妻被湖南卫视等媒体评为演艺界的模范夫妻。王兴汉参谋长更没有看错孟凡贵的为人,老孟也真的是那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之恩当终生相报的君子。1978 年以后,王兴汉转业回沈阳,不久就成了退休老人。而孟凡贵却风生水起,成了家喻户晓的笑星。可老孟这位名人,再忙,应酬再多,却一直也没有忘记老领导,时常寄钱送物不说,还常常从北京赶到沈阳探望。王兴汉病重临终那段时间,孟凡贵更是一直守护在身边,这让老人走得非常欣慰。


孟凡贵不仅对有恩于他的人知恩图报,凡是从那片黑土地走来的人,他都有一份深深的情感。原六十八团宣传股股长吕福程是现役军人,从北京房山当的兵,上个世纪70 年代末,兵团解散后转业回了北京,很长时间找不到接收单位。老孟听说了,推掉了所有商业演出,找了许多单位,直至硬着头皮分别找到主管市领导和分管的部门领导的门上,终于使吕福程得到了妥善的工作安排。

上个世纪90 年代初,黑龙江一些农场遇到了不少困难,老孟当年所在的建设农场更是连工资都发不出了。人在北京的老孟比建设农场的书记、场长们还急,他和高鸿滨、别清河以及汪宝兴等荒友商议,最后由时任国务院贫困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高鸿滨写了专题报告,争取到了国家对黑龙江一些遇到暂时困难的农场的有力支持,使包括建设农场在内的这些农场很快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大道。荒友们说,老孟的家就是黑龙江农场驻京的联络站,无论是来京看病的还是办事、走亲访友的,只要他知道了,肯定是出钱出力忙前跑后。

当年荒友们的事,更是老孟的头等大事,热情出手相助不说,他还会推掉许多收入可观的商业演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2011 年初冬,北京荒友梁志强在哈尔滨不幸因病猝死,老孟忙前跑后,组织起一个阵容壮观的车队到京哈高速路口迎灵车,让梁志强走得风风光光。老孟常说:“钱是身外之物,我有能力挣点钱,用来为荒友们办点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小时候,我父亲戴着右派的帽子,家里生活困难,同学和他们的父母没少帮我,现在是该回报的时候了。”

看着荒友们聚会,总是老孟出钱,荒友们不忍心,再聚会时早早地就抢在他前头把账结清了。可哪承想,老孟也早有准备,打开车门,搬下几十包上好的茶叶,聚会的荒友一人一份,不拿可不成——“这是我老孟让你们帮忙孝敬咱爹咱妈的”。听着老孟这番肺腑之言,荒友们除了祝愿“好人老孟,一生平安幸福”,还能说什么呢?

羊的故事作者:孟凡贵

我到兵团的第一个连队是7团5营直属排,后来的68团14连,是个畜牧连,养羊,养猪,养鸭子,是我们的工作。羊是绵羊,品种特别好!叫东北细毛羊,实际上是德国的美利奴和新疆的细毛羊的杂交品种,羊毛有一尺多长,密密的厚厚的,每年的春夏之交的时候要剪羊毛,我们当时用的是手动的剪子,贴着羊皮剪,一不小心就剪破了,马上有人拿一个大夹子加一块棉球,蘸上碘酒给羊消毒,当时我就干这个活儿,羊毛剪下来是一大片,外面很脏,都赶粘了,里面雪白雪白的,每年要剪几汽车呐!上交到师里去。 

当时我们连养羊和养猪的繁殖是非常科学的,羊的交配是人工授精,连里有几头公羊,个子特别大,是高价从新疆买来的,坐飞机来的,它们单独养着,待遇级特殊,每天要喂最精细的饲料,要在饲料里加鸡蛋,绝对不能让它们接触母羊,每天放羊时出发的时间要和母羊错开,公羊要在上风头,要离母羊群远远的,如果母羊在上风头,要在赶上母羊的发情期,那就坏了,公羊会飞奔而来,想拦是拦不住的,这样公羊的精子就浪费了,放羊人会受到严肃的批评,一只公羊的精子人工采集后要在一个时间里给几十只发情的母羊放入,这个活儿我们都做过,这样这些母羊就分为一群,它们会在同时几天里生下小羊,那是在冬天,羊有产房,里面烧着大炉子很暖和,我们会忙得不可开交的给羊接生,有的生一只,有的生两只,母羊会把小羊舔的干干净净的,小羊吃奶时是跪下来的,从那时我懂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古老的孝敬之情!看着一群欢蹦乱跳小羊羔,那心情是没法形容的激动和高兴,也有商心时,有时小羊羔死了,一死就好几只,很心疼,我看到死羊羔冻在肥料堆里,就拿了一把牛耳尖刀,把羊羔皮剝了下来,钉到墙上晾干了,拿到北京找熟皮子的给熟出来,太棒了,一色的小珍珠毛,是很珍贵的皮草,给我父亲做了一件皮坎肩,可惜当时不懂,留下来的太少了。


连里最怕的是夜里来狼,所以每天夜里都有人打更,我也干过,一个人月黑风高在羊圏,猪圏巡逻,那可是小兴安岭啊!房子后面就是原始森林啊!虽然有猎枪,也特别害怕,一夜要求去走几趟,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有时就偷懒,少去两次,连长查岗,这时你就惨了,写检查吧!我一打更就来狼,王德智一打更就不来,他一打更老在宿舍里睡觉。嘿!怪了事儿了!请他喝一顿酒,取取经,他告诉我一个秘密,天黑以后,到后山羊圏那用猎枪往地上放一枪,有火药的气味儿,狼就不敢来了,猎枪的子弹里只放枪药,别放枪沙,我一试还真灵!这回我也可以偷懒睡觉了!过几天连长就找我来了,连部的枪药怎么少了这么多呀?你拿去干嘛了?是不是偷着打猎去了!这招不敢用了!


其实我们盼着来狼,狼来了,他一进羊圏,羊就吓坏了,乱跑,谁跑狼上去就给一口,有时咬好几只,狼只吃一只,咬了的羊都吓傻了,也活不了,第二天赶快杀死,放血,把狼咬的那块肉去掉,剩下的羊肉给家属分一些,主要的是我们知青吃了,也不会做好菜,象什么葱爆羊肉,清炖羊肉,红焖羊肉,涮羊肉都不会做,再说吃涮羊肉也没有调味品,也没有芝麻酱呀?

那会儿就会蒸羊肉大包子,放上大葱,姜末,酱油,太香了,二两一个,包子馅就是一个羊肉大丸子,只卖4分钱一个,饅头就4分一个,因为羊肉是狼给的,不能收钱白吃,可是食堂忙坏了,要蒸好多屉,大家都去帮忙,这叫帮厨!

我们还会给各连的战友打电话,请他们来吃羊肉大包子。我也由于此事儿交了好多朋友!几十年后我们聚会时还想吃羊肉大包子!

《知青》作者 朗诵:孟凡贵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

特殊的群体,特殊的魂!

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情!

特殊的欢乐,特殊的名——知青!

一代功臣!

一代精英!

一代明白的生物!

一代只有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有的精灵!

我们——

建国十年我十岁,

与共和国同年岁!

我们——

上有父母双亲,

下有兄弟姐妹,

离别时,震憾人心的火车汽笛,

摧抖了我们的心,

可没能摧下我们眼里怕妈妈伤心的泪!

我们——

一群未成年的小伙儿姑娘,

在一个伟大的号召下,

勇敢的为共和国担当!

奔赴到冷到不能形容的雪乡!

我们——

开过荒,种过粮,

伐过木,盖过房,

上过跳,抢过场,

喂过猪,放过羊。

会见过瞎蜢,蚊子,小咬,

捞起过冰水中的小麦高梁,

抡起过震裂虎口的铁镐,

握过比冰还凉的钢枪!

我们——

不是军人,可穿过军装!

紧急集合出过操 ,

投弹打靶站过岗,

我们没戴过帽徽领章,

可筑起了共和国的铁壁铜墙!

我们——

尝过了沤麻起麻的滋味,

更品味了珍馐佳肴是喝汤!

顶着烈日夏锄,

领略了荒原的博大,

和那垄沟的漫长,

经历过春节扒车回家,

才体会到如今春运之事儿那算个什么!

当我们的荒兄荒妹的忠骨埋在了白山黑水时,

我们领会了这撕心裂肺的北大荒!

在共和国疗伤的年代里,

我们犹如候鸟般的困退,病退,转插,上学,

回到了老巢回到了家,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重新书写一代知青的伟大!

我们——

勤奋,坚强,明理,善良,

爱家,刻苦,孝顺,忍让,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烙印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

出生成长就挨饿,

文革上学不上课,

凑合毕业没工作,

生儿育女只一个,

但我们知足我们欢乐!

正是我们这样一群人啊!

今天活过了六十多!

我们——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热爱生活,更学会了生活!

从无知到无谓,

从无奈到无敌,

从无言到无忧,

从无辜到无碍,

从无可奈何到无与伦比!

因为,只要从心底呼一声北大荒,

我们的面前就没有阻挡!

北大荒啊,北大荒,

我们这当年的大荒原还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输入着我们浓浓的血浆!

我们的同龄是共和国,

我们与祖国一起成长,

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史上,

我们的后一辈忘不了他们的祖宗

是一群知青,是一群共和国的脊梁!

孟凡贵讲述北大荒知青故事
《偷鸡》

来源:兵团卫视、人物传记等

本文由“老知青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