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忘北大荒 再现青春足迹(百张知青照片)

侯玉华 老知青家园 2020-10-03

北大荒知青的歌
青山恋词曲:刘万超
视频:刘晓英

有些人,有些事

我们无法忘却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广阔天地,终身难忘

他们的名字叫知青

五十年前,他们风华正茂

五十年后,我们传承担当

难忘北大荒  再现青春足迹     侯玉华 摄影制作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再现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知青侯玉华精选出百余张当年知青工作、学习、生活的照片,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共同追寻那难忘的青春足迹,以此激发荒友们不忘北大荒情怀,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过好每一天!

巜规划蓝图》37团领导班子踏察荒原,一个新的连队将在这里诞生。

《挺进荒原》1973年新建十九连的创业者向新建点进军。

《 白手起家》就地取材搭起马架子就是家。

《支帐篷建新家》

《迎接新战友》图为新建23连。

新建19连庆“十一"杀猪改善生活。

巜露天大食堂》图为新建24连。

《新兵》1973年一批刚毕业的中学生,工作第一天就被拉到水利工程连,经受艰苦劳动的考验。

《一代知青》1968年一1976年来到北大荒的知青,大部分都是15一20岁的中学毕业生。他们把青春都奉献给北大荒,他们也是北大荒的拓荒者,北大荒人!

《冰花四溅》北大荒的冬天零下30多度,兵团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战严寒修水利。

《水利工地铁姑娘》这是女知青在抬大冰坨,战天斗地展宏图。

《水利大会战》

《推雪催春》

《春播》

《水中捞麦》1971年麦收季节北大荒遇到了严重的涝灾,战士们起早贪黑,脚踏泥水,不顾文虫叮咬,龙口夺粮抢收小麦。

《水中捞豆》1972年10月秋收季节又遭受严重涝灾。战士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抢收大豆。

北大荒的十月水凉刺骨,战士们连续几个月踏着泥水冰雪收大豆,许多知青都落下了腰腿痛的病根。

《丰收》

《地头风餐》北大荒农忙季节有个顺口溜叫“两头看不见,地里三顿饭"。

《晒场》

袋袋公粮也装满了知青的汗水和青春。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南瓜丰收》

《归楞》步一连的指战员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伐木,归楞、基建等重体力劳动。

建设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亦农亦兵。每个团都有几个武装连队,军事训练常态化。

《训练》现役军人作训股长在步兵三连指导战士使用火箭筒。

《冬训》团部警通连经常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军事大拉练》1971年冬四师组织了全师为时一周的武装连队大拉练。图为37团机炮连在拉练路上。

《天天读雷打不动》图为1972年18连地头学习毛主席语录。

《休息不忘学习》田间、地头、农具场、宿舍到处都能看到休息时学习的身影。图为1975年三连场院班职工在学习社论“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接受再教育》知青们听毛主席的话,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与老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斗私批修会》反修防变,狠斗私心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彻底改造世界观。

《黑板报》

《战地宣传》

《战地广播站》

《战地演出》团演出队经常下连队慰问演出。

《说说咱连好事多》

《绘制幻灯片》

《绘制图片展览》

《摄影学习班》1971年师部宣传科举办首期摄影学习班。

《最新指示送家门》一连学校教师带领学生把刚刚从收音机里听到的中央最新指示,送到各家各户。

《新建连的排球场》

《露天电影前的蓝球赛》

1976年6月三十七团召开第一届全团运动会

《连队运动会》

《学唱样板戏》

《学演红灯记》

《战地演出》3连演出队到农机场演出。

《话剧汇演》1976年37团举办话剧汇演,各连队业余演出队自编自演了9台话剧。图为9连演出话剧《火烧桥边》。

《团演出队下连》

《歌声嘹亮》

《连队图书室》

知青,成为北大荒各行各业有知识、有朝气、有活力的骨干力量。

众多的知青都成为拖拉机、收割机手。

青山中学音乐教师上海知青朱杰夫。

电影队里的女放映员天津知青杨平(前)和团广播站广播员兼放映员北京知青白佩荣。

《丰收的喜悦》5连的北京知青

修理连车工天津知青赵英杰

青山小学教师哈尔滨知青崔雅金

37团煤矿上海知青陈金福成为采掘工人。

气象站齐齐哈尔市知青高云龙

晒场上广播员是十二连的北京知青赵丽萍

三连幼儿园教师上海知青蒋林妹

二连养猪姑娘上海知青胡菊明

机关干部天津知青孔宪章(中)

连队 饮事班里都有知青

团宣传股干事鸡西市知青侯玉华在绘制展览图版

1969年侯玉华在他刚绘制完成的毛主席像前留个影。

变电所的上海知青和天津知青

感谢荒友杨盛题诗一首

旧照铭刻非凡史, 新版再温情更激,

张张浸蘸青春泪, 片片饱含忧和喜。

相机随身不论时, 风霜雨雪忍渴饥, 

荒原田间不歇步, 抓取抢拍勤构思。

艰辛积得旷世作, 心血换来万金值。

侯玉华40年前拍摄于北大荒856农场

延伸阅读

1968年11月,侯玉华在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来到了北大荒八五六农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七团)。不久,他被调到团宣传股工作。1970年,他拿起了照相机,那是一台上海产海鸥4A120相机,开始了新闻摄影生涯。十几年中,他拍摄了许多知青屯垦戍边以及北大荒开发建设时期的经典照片,为研究那一段北大荒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素材。


上面所有的照片,拍摄地点都在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六农场。

今日的八五六农场 黄永兴摄影


来源: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密山生活汇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807篇)——推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