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连环画:知青年代的故事

我的连环画:那个年代的故事文字/ 绘画 :马镇衍

连环画
故事

插队到昆山


1968年10月28日我插队到昆山县城北公社同心大队,虽然在之前检查身体时,我体质极差经常生病且肝肿四指,但由于出身不好不可能照顾留城,母亲连送我的勇气都没有。

我没有任何的忧伤,总觉得脱离了混乱的城市,来到了宁静的乡村也不错。乡亲们热情、真诚接待了我们,直到今天我仍然感恩在心。

政府拨款建造的“知青屋”,虽只12平方但是我们的小天地了,砖墙、红瓦顶、毛竹顶、木门木窗,在当时城乡居住条件很艰苦情况下,也算不错了。

在这个小天地里有:竹床、米屯、农具、灶台、水缸、马桶,虽然拥挤了一些但是自己的家,不要房钱且人均面积大大超过城里啊!

第一天出工感受农村的政治气氛,早请示……

第一天我们没休息,立即下田割稻,哪知“做一件活换一身骨头”,何况我们还没干过活,所以竟然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走路一瘸一拐使乡亲们误以为我是个坏脚。

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吃苦耐劳争取早日脱胎换骨,把我出身剥削阶级而深入骨髓的腐朽思想彻底清除!

由于技术性的农活不会干,所以就干力气活,譬如这担秧的活,一这担分量很重(起码140斤以上),二是踏上田岸要身板有劲,三是脚趾必须能扣住湿泥田埂不要滑倒。

那个年代真是“鸡叫干到鬼叫”,吃是“少油没荤”,但是吃着自己种的大青菜,盐水煮煮吃感到鲜美、可口百吃不厌。当时的“农业学大寨”,致使农村缺米、缺柴、缺油......

一年每人700斤柴,知青或单身可照顾烧1050斤柴,当时烧一顿往往吃一天,尽管如此我只能放弃热水洗脸、洗脚,哪怕河面结冰也只能敲开冰再用水。

这般艰苦生活,加上我下乡时心态很好,从此困扰我20年的感冒和其它疾病竟然绝迹,使我的身体达到前所未有健康,我把这个好消息写信给母亲,让她尽管放心。

1968年12月的一个雨夜,在田岸上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昆山气象台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最新、最高指示,我们怀着万分激动心情在雨中记录。

但没多久我开始对喝酒感兴趣,尽管那时黄酒是酒精勾兑的,烧酒用楝树果,好一点用山芋干做原料,我酒量极差常常仅喝2两就一夜难眠。

大量接触人粪、猪粪、牛粪,使我们不再排斥臭味,我们甚至可以在粪船边、猪圈里津津有味地吃饭,也可以才洗净满是猪粪的手捧起河水就喝,我认为已经开始“脱胎换骨”了!

插秧、割稻、割麦,我们饱尝了腰酸、劳累、疲乏、枯燥

秋收分的米储藏在自己编的草屯里,由于我手劲很差所以显得不扎实,开春米虫来的早且来的多,当时粮食太紧张了,而被米虫蛀过的米会浮在水面容易流失,所以我淘米极马虎,饭烧好后尽是米虫,我则在所不辞统统吃进,这起到了蛋白质补品的作用吧?

由于干活的关系我常常不戴眼镜,加上干活太累自己处理生活很马虎,有一次一位同村老师吃饭时到我家,他突然发现我的酱油碗里竟然爬了许多蛆,而我竟然没拉肚子?并且直致今日我没有腰酸背痛,估计是这些蛆的退伤功效吧?

队里水泥船到上海运肥料,大伏天高温接近40度,正值双抢大忙人累的要命,我在水泥船头甲板上撑篙,竟然累的睡在很烫的船头上。那个时候两碗米饭不够,一坐下来就会睡着。

这是“露天屯”,是临时搭在粮食仓库场地上的,高度约在10到15米左右,我肩上背的“筐”里装的麦子约有140多斤,走上晃晃悠悠的跳板连自杀心都有。这是第一次的感觉,以后就坦然多了,完成了进一步的“脱胎换骨”!

农村罱泥是一件重体力且技术性很强的活,由于我们当时工分为强劳力八折,所以心里总觉不甘,于是我和老许下定决心上了泥船,使出吃奶的力气开始罱泥。

到完成任务已经晚上八点多了,但这次我们找到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再后来我们的工分达到了十成。在农村插队的开始一年我们学会了大多数农活,能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积极乐观面对各种困难,努力适应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连环画
故事二

接受再教育

封面油画,作者:我的知青好友张步青先生。

那个年代应届毕业生档案袋上有编号,分别代表各自的家庭出身,我的一位朋友几经失败,后来也插队来到昆山。在很久年以后他才知道他属于“不宜录取”那一类。

他是一个重点学校的高材生,下乡后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勤劳刻苦毫无怨言并且十分出力,大忙时甚至稻谷两担一挑。他干农活的日子比大多插队知青时间长,至今奔八十了从不患得患失怨天恨地,他拥有亲情、友情、爱情,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再自我介绍吧,由于农村劳动太苦太累,晚上我睡得很香很沉,有时甚至脚上泥没洗净就上床睡着了。另外我的蚊帐形同虚设,睡时拉起来通风,在当时贫下中农都感到不可思议,直至今天我仍没有消灭蚊子的习惯,我自认为大概我是特殊材料吧?

这两张图画是我当时真实写照,左边是打满补丁的衣服,还经常需要拆了旧衣服当补丁;右边是冬天我的床铺,被单下是厚厚的稻柴,被子下面捆了根绳子保暖,所有的衣服全压在被子上,尽管如此还冷得要命。我面临的是:经受严寒酷暑,清除自己头脑里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自己生活还不会料理,脑子大概进了水竟然养了一只猪。每天吃中饭总端了饭碗在猪棚与猪同吃,并且没有感到臭味恶心,它吃得欢我就特别愉快。猪脚下的猪粪烂草是有机肥料,由生产队收集后给工分(又是一笔收入)。

下乡前我身体很弱吃什么都没胃口,下乡后就一切变了,粜粮到东门粮库,中午在镇饭店里点了一斤米饭和一碗肺肠汤,肺肠没洗干净加上浮沫也没捞掉(怕捞了油),所以味道有些臭烘烘,但是我吃得津津有味,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开心。

我的一位同学特别能吃苦,他出身也好并且已是大队团支部书记,是个很有前途的知青,但有一次摇船运手扶拖拉机过湖泊逢风高浪大,不幸摇撸断了他掉入湖中。

乡亲们费尽力气用尽一切办法,但遗憾的是这位同学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徐同学为人忠厚、坦诚、开朗、阳光,如果能活到今天一定是个好同学、好朋友,甚至可能是一位好领导干部。

村的“忆苦思甜”常常变味变样了,有个旧社会在地主家的长工,他说大忙时在地主家干活,吃肉必须像铁榙枕般大,否则肯定不出力磨洋工,听得我们直流口水。

一年的拼搏,我们的许同学终于有了收获,在当时我们公社知青中,他的分红是最高的了。所以在这一年的艰苦劳动中,我们没有消极、沉沦和任何怨言,而是积极、开朗、努力适应并战胜种种困难,身体健康了分红也不差。

许同学买了一只“上海牌手表”,当时的价格是120元,算是一笔巨款了,但更增加了他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这为许同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取得成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知青特别对这句话感受深切:“苦难是黄金,挫折是财富。”

和我插队一起的薄同学,有一次在草屯里盛米时,突然看见一条躺着的蛇,他大吃一惊手忙脚乱不慎惊动了毛主席石膏像,掉落在地成了一堆碎片。在城里这就是一桩严重政治事件了,而此时幸亏在政治空气比较宽松的农村。


一位贫下中农老头,不声不响用扫帚将碎片扫了,他也没有对任何人讲起,似乎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所以从城里严酷的政治环境,来到相对政治宽松的农村,使我们对农民、农村感到亲切。

村里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社员,譬如有一个李姓的老头,他非常的糊里糊涂甚至有些傻,年轻时还是私人种田时,他扛了犁走了三里路到田边,这才发现竟然忘了带上牛,这后来村民把这个事当笑话讲。

还有一次他辛辛苦苦踏了一上午水车,屁股大一块地没见一层水,到中午他才想到要调查研究,发现竟然没坝缺口。但你可能不相信,他可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初中生),他儿子是洛阳拖拉机厂工程师,他孙子是苏州市政府中层领导干部,这大概就是应了一句老话:乖人占一半,憨人占一半。

还有一位常先生是干活好把手,他老婆每天要骂他无数遍“绝子孙”,很刺耳开始我们不习惯,后来明白了是怎么会事。这图上正值我们开上海运肥,最后几天见他有些魂不守舍,呆呆坐在船沿似乎很痛苦。

船到村口只听见不远处传来一声“绝子孙”!顿时常先生像打了鸡血针,浑身来劲兴奋异常恢复精神,我开始明白这句似乎骂人的话,翻译成现代语就是“我爱你”啊!在苏州农村类似的语言很多、很丰富、而且很幽默、风趣,这也是我们农村插队的又一个收获吧?

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很差,大队“代销店”买烟都几根一买,这叫“拔木头”,买酒买酱油都零买。右边的老头在拾香烟屁股,回家再拆开卷烟抽,他们称这香烟叫“叩头牌”。

我跟上贫下中农的生活习惯,不久也抽上了烟,但因为香烟还嫌太贵,于是到苏州观前街买了5毛钱一包“双喜牌烟丝”,价廉物美可以抽上半个月还多。抽烟后和贫下中农越来越接近,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吧!

真正接触“幽默”不是在政治气氛很浓的城里,而是在政治气氛相对宽松的农村。记得有一位名叫阿福的老农,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的人,一切痛苦、烦恼、怨恨等等在他嘴里都变成开心事,我那时不会处理生活很邋遢,他说:三年不洗脸世界仍看见,三年不洗脚走遍全世界:邋里邋遢好做菩萨......,他的幽默话语太多太多。

我的同学杜德父亲早就开除公职且全家下方苏北,他一人插队昆山生活很艰苦。但他省吃俭用从废品收购站买了许多英文书,刻苦钻研英语达到很高水平。因为政治问题他不能在大队学校教书,小队社员对他很照顾,总派他一些轻松活,但不幸在大队造桥工地滑落河里遇难。


杜德遇难时乡亲们哭声震天,也惊动了公社、大队各级领导。我向他妈妈报告了杜德遇难情况,这位饱经风霜的教师欲哭无泪!

在杜德生前,通过我牵线认识的金某某,恢复高考时金考取北外研究生,现任职“亚行行长”。如果杜德能有幸活到今天,他肯定是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啊!

连环画

故事三

那个年代的故事


红卫兵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来到了需要他们勤奋劳作的农村。这时候他们就显得烦躁不安了,所有的优势仅剩下出身很好!于是打架群殴或偷鸡摸狗,想尽办法要摆脱他们无法忍受的处境。

Z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好机会,X书记看中了一位女知青,常常半夜溜进知青屋......  经过他多天认真观察找到了规律,在一个黑夜雨天他看着X书记进屋、再出屋...... 冷不防跟书记打招呼,对着惊魂未定的X书记说:听说最近有两个上调回城名额?X书记立刻心领神会答应给小张一个名额。

这就是后来常说的“双赢”吧?Z在农村呆了几年就到了苏州,在一家国营企业很快入党提了干,X书记仍然在领导抓革命、促生产,总之“都挺好”。

我们隔壁班有三位女同学,当初有些赶时髦,戴了顶白太阳帽,挺胸束腰非常吸引人,“回头率”极高,在那个时代确实需要有些勇气,然而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差距太大了!

这几个女同学的姿色吸引了一位红卫兵,他穷极无聊忽发邪念,半夜三更潜入女知青住所,女知青的呼救声惊动了乡亲们......  这件案子后来是破了,红卫兵的政治优势帮了他,而且没有影响他的前途。 

我在当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画写生,乡亲们开始很奇怪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就习惯了并给了我许多支持。昆山县文化馆也接纳了我,我创作了大量作品在县、苏州地区展出,再接着在江苏省美展上展出,我感到有一种少有的满足感、成就感!

江苏人民出版社接纳我的连环画“老队长迎亲”,这是第一幅画面上表现农村农业学大寨场景。请注意画框的右下侧,写着“江苏人民出版社画稿”。

一位文中角色在罱泥,背景是社员在挑、翻塘泥肥料。

其中一个场景,站着的老队长和坐着的老婆婆,请注意周边“小道具”:八仙桌、箩筐、竹凳、老母鸡和小鸡、石磨、竹篮和草鞋。

落叶山墙的正屋和墙门间,木门、木窗,木结构的房屋建筑,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露出的砖墙,侧砌和扁砌的格式里面垫碎砖。

迎来的新娘子,那个年代的特色完全革命化的场景。石桥、木船、古树......     可惜现在的农村的婚丧喜事规模,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又一篇连环画:母子在对话,儿子在修罱泥的滑沙,这是我构思画面时的再创作,矮墙上的洗衣盆、洗衣板、一双布鞋,另一边有粪桶、粪勺等。

新娘子是赤脚兽医,在猪圈为母猪接生。

连环画的创作花费了大量精力,它也是通过我一年多大批写生和人物速写的成果。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重要政治问题,连环画的情节没有阶级斗争,属于“无冲突论题材”作品!

我虽然在绘画上取得的成绩,使我有希望进入大学美术系,却就此泡了汤。我再也没心思呆在昆山县文化馆了,美术创作的荣誉和成就感全消失,我要求当时的县文教局长考虑,调我到昆山县影剧公司电影队。

我如愿以偿进入了电影队,电影队的队员大都是复员军人,这儿政治空气比较宽松,因为他们的政治条件都较好,所以常常听到许多听不到的见解,或者其他群体不敢讲的话。并且这里几乎人人喝酒,收入也不差比农村、文化馆高多了,使我很快适应和喜欢上这个工作。

我在一艘放映船上,一个接一个大队轮番放电影,有八部革命样板戏,有哭哭啼啼的朝鲜片,有颠三倒四的阿尔巴尼亚片子,因为它常常用倒叙手法,这时我就边放边讲述,所以社员们非常欢迎我马师傅放电影并和我建立了非常友好关系。

不久电影队里有一位长者,他曾经是昆山市委干部,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来下放农村劳动改造,60年代被照顾进入电影队。文革结束后他获得右派平反(不是纠错),并提升为苏州地区文化局某科科长。

就是这位老同志,经常和我谈及政治问题,他也看清我不会告密出卖人。他的深入分析、见解,给我启发很大。后来我也回城了,他经常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督促指导我保持清醒头脑。

连环画

故事四

知青的爱情与婚姻

我的一位校友插队在条件艰苦的昆山“大西北”,虽然他出身不好却吃大苦耐大劳,贫下中农社员对他称赞有加,并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回城后这种友谊仍然保持,他过不了多久就会去探望乡亲们,他对乡亲们始终有着感恩之心,他退休后这种联系就更频繁了。

插队知青由于要自己料理生活,所以许多困难必须面对,譬如柴不够烧就烧一顿吃几顿甚至几天,另外粮食不够吃就把队里分的山芋、蚕豆等当饭吃。在这以后日子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只要积极、乐观、阳光面对,苦会变甜!

农村当时经济贫困生活艰苦,同时文化生活更是贫乏,少数知青偷着看文革禁书,有的甚至冒着危险看手抄禁书。图上是猪郎进村了,男女老少兴奋无比,猪郎也体会到大人物到达夹道欢迎的威风。


知青许多人都满怀豪情上山下乡,在农村一段艰苦生活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上学无望、工作无望,虽然都进入了青春期都不敢谈恋爱,更不敢谈婚论嫁了。这导致知青大都在文革结束后才成家(无奈晚婚),导致现时70岁左右仍带领孙辈,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他是农民虽然没有过到好日子,但出身地主使他前途渺茫成家也难,但他聪明、能干、开朗乐观。知青小周在日常相处中爱上了他,尚未进入谈婚论嫁阶段,被女知青的哥哥知道了。

这位哥哥心急火燎赶到乡下,出于对妹妹前途的担忧,然而又无法说服妹妹放弃爱情,他竟然利令智昏将这位无辜的小青年告发了,罪名是破坏上山下乡和玩弄女知青。后来小青年以“破坏罪、流氓罪”逮捕判刑。

这儿我顺便再介绍一下受磨难的小青年,他没有沉沦消极但他有幸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他仍然聪明、能干、开朗、乐观,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还有一个小企业。“性格决定命运”机会永远会给能吃苦、能受冤屈、能拼搏、往前看的人。

知青三姐妹同插在一个生产队,由于出身不好加上也没有什么后门路子,上调回城希望是非常渺茫,大队书记的儿子看上了三小妹,这似乎带来一丝希望,然而事情发展竟然大姐怀了孕。这件事能说是谁的错呢?

有一位姓郑女知青爱上了村里一个小伙子,他是富农子女,郑知青同情他处境并看上了他善良、勤奋、开朗、阳光。后来到公社民政领结婚证,领导认为郑没阶级斗争观念,非但没给证甚至公社广播站还予以批判报道。

郑知青的行为甚至许多知青也不理解,但她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她拥有一个对家庭、社会负责的丈夫,更拥有一对孝顺并努力工作的女儿女婿,她在公社的一个部门工作退休,享受公职人员待遇。在她的同班同学中她拥有亲情、友情、爱情,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谈到爱情还要讲到我们小队的卞某,他曾经是上海滩大流氓黄金荣手下的大弟子,当时拥有中央商场200只柜台,讨了六个老婆,解放后由新疆劳改释放至我们小队。他的曲折经历、粗野谈吐、腰大膀粗身材使善良的村民不敢触犯他,有一次他惹了我们知青,我拿了铁榙一本正经要砸死他,从此以后他对知青就只有尊重了。

他落难至我们小队,住在一个摇摇欲倒的破草棚,唯有他初到上海滩的第一个老婆,糟糠之妻在纺织厂退休后到乡下,和他共度艰难直至他最后病重,其它五个老婆都不理不睬,甚至他的子女也都置之不理。这位卞某是个混账东西,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人生的晚年竟然也得到真爱?!他的故事成为我日后和知青茶余饭后谈话资料,能给人以什么启示呢?

当时农村的生活艰苦是难以想象的,我们村在整个公社算是经济较好的,队里所有能走动的都下了田,留着一位老婆婆看小孩子,下午睡在稻柴铺上,没有玩具每个小朋友发只死老鼠,玩到有味了就扔掉,没有小朋友因此生病。

那个年代有一点还是很留恋的,畜生和人各生各的病,鸡瘟了开膛破肚扔了肠子,去代销店零拷几两黄酒,就着水煮的鸡感觉好极了。那时候死猪也能吃,苏州市食品公司买高温猪肉,没有路子是买不到的,买到了那个高兴劲别提了!但搞不清楚为什么现在人和畜生在生病方面越靠越近?!

在那个艰苦条件下,我们班两位男女同学喜结连理,他们恩恩爱爱男勤女俭,记得我曾到他们家去玩,女主人包的青菜馅馄饨,感觉非常可口鲜美,似乎是我这辈子感觉最好的馄饨了。男同学出身大资产阶级,文革使他家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农村非常艰苦的环境下,恰恰是他们夫妻最恩爱、家庭最幸福的时候。

当时知青都怕下田劳动,能到大队小学教书是求之不得啊!知青小钟好不容易得到这个工作非常高兴,然而大队书记别有企图欲达到卑鄙目的。小钟没让他阴谋得逞,书记便责令她回村里干农活。小钟在大队取信时无意中发现某女知青给书记的信,引起她极大怀疑,拆信后发现是女知青怀孕求助书记。小钟将信直送交昆山县委,书记终被判刑受到应有惩罚。

有一位很有前途的大队妇女主任,她爱上了一位出身资产阶级的知青,她觉得他有文化、人正直、善良,她爱他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大队干部和亲朋好友纷纷来做说服工作,但都改变不了她的决定,领导因此停止对她培养、提拔。至今他们恩恩爱爱50年,已经到了金婚岁月,他们的一个女儿、一个儿子既有出息又懂孝顺。

再讲一个悲剧故事,在漫长枯燥空虚的日子,她偷尝了禁果并且怀了孕,和她一起农田劳动的妇女没有发现她的异常。在一个黑夜她流产了鲜血直淌,再也瞒不住了她大声呼救,乡亲们将她送至公社卫生院急救。

一到卫生院医生立即发现她已经分娩了,急救后询问是怎么回事?另外孩子在哪儿?她含着泪回答小孩已死,放在蚊帐顶的面盆里。幸运的是我的这位同学并没有消极、沉沦、萎靡不振,而是痛定思痛坚定前行。

文革终于结束了,广大知青的面前开始出现许多机会和道路。她重拾课本认真复习,经历了多少无眠之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上了医学院。后来她成为一家大医院的主治医生,退休后她参加每一次班级同学聚会,成为同学们欢迎的健康顾问,他们班级我发现死亡率是全年级最低的。

我校知青下乡在一个昆山偏僻的大队,发现有一个准“四类分子”叫“反动地主子女”,知青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知道他原本出身贫下中农,因家里贫穷到地主家做上门女婿。

曾经使人激动万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响亮的口号已经不起作用。

留在农村的众多知青,感到前途渺茫自己犹如在海洋中的一叶小舟,在惊涛骇浪的包围中,难找到岸在何方?

这儿介绍一对知青夫妻,男的内向稳重女的开朗活泼非常互补,女的怀孕在身男的疼爱更加。为了饮水卫生丈夫开挖了一口井,开井这可是技术讲究的活,然而他竟然开成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口井保持至今,虽然这里已城市化了但在一幢别墅房边上它还保留着,这算得上是一件知青上山下乡的重要“文物”吧?

农村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赤脚医生更是医疗知识贫乏,他们到县医院去作产前检查,有名望医生已经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打倒了,不学无术的造反派掌握大权,经检查一切正常使他们大为放心,但这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给他们造成了几乎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胎位倒置临产时,胎儿死亡产妇昏厥,按农村习俗必须立即埋了死胎。产妇醒来后全然不知所发生一切,大哭着要见小孩,丈夫无奈再挖出......

夫妻两抱头痛哭丈夫更是头撞墙壁。这是他们不堪回首的插队往事,后来他们有了一个聪明、灵巧的男孩。改革开放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丈夫是大型国企的领导,儿子媳妇都认真工作孝顺父母,妻子在家领着第三代,一家人其乐融融美满幸福真是“苦尽甘来”老来得福啊!

有一位女知青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插队乡下后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是说实在对下田劳动有些怕,这天她轮到处理全村马桶,虽然臭了点但感觉很轻松很开心。她妈妈正好到乡下来看她,女儿非常高兴妈妈却有着说不出的感觉。改革开放后她考入大学在某重点中学任美术教师,并且是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难忘的1976年“四人帮”终于揪了出来。全国人民欢庆胜利同时盼星星盼月亮的知识青年也终于回城,不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迟来的婚礼,尽管没有像样的住所,虽进了单位还没有学会工作技能,什么都迟到了但终究希望回来了。


山在欢呼海在笑,那年我还在农村,但已经看到国家要前进发展了,我们也看到了知青的命运、前途将要改变。尽管我们的路途还曲折,前景还不明朗,但是凭着在农村跌打滚爬练就的本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迈不过的坎!

上山下乡给我们知青带来了什么呢?这让政治家和理论家去研究吧。作为曾经的知青现在已经进入古稀之年,我们把这段历史如实记录下来,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不重复走老路,正常地学习、生活、工作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州知青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807篇)——推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