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复兴:北大荒的大年夜

北大荒的大年夜作者:肖复兴

春节又要到了。当年一起到北大荒去的知青朋友,又开始张罗一年一次的聚会。一般都会选择在年根儿底下,先在天坛的柏树林中碰头,其中一个节目必不可少,便是大合唱,可劲儿地吼几嗓子,仿佛歌声最能让自己回到青春的日子。吼痛快了,然后去天坛附近的餐馆聚餐,饭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北大荒酒少不了,要从北大荒驻京办事处买来带去。北大荒纯粮食酒,60度,醇厚的香味、深刻的浓度,都是北京二锅头无法比拟的。就着绵延不断怀旧的话,几盅酒仰脖下肚,一下子便不可救药地跌进了当年冰天雪地的北大荒。

在北大荒插队时的肖复兴

在北大荒,寒冷的日子讲究猫冬。一铺火炕烧得烫屁股,一炉松木柈子燃起冲天的火苗,先要把过年的气氛燃得火热。即使再穷的日子,一年难得见到荤腥儿,队上也要在年前杀一口猪,炖上一锅杀猪菜,作为全队知青的年夜饭。同时,还要剁上一堆肉馅,怎么也得让大家在年三十的夜里吃上一顿纯肉馅的饺子。应该说,这是我们在北大荒最热闹最开心的日子。

只是这饺子必须是知青自己动手包。想想也是,我们队上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和哈尔滨的上百号知青,指望着食堂那几个人,还不得从年三十包到正月十五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那时的口号。于是,分班组去食堂领肉馅和面粉,后来也就乱了套,香仨臭俩的,自愿结伴凑几个人,就去领馅和面。那情景,很有些浩浩荡荡般的壮观,因为食堂里没有那么多家伙什,大家只好用洗脸盆打面和馅,人们在食堂鱼贯出入,在知青宿舍和食堂之间连接成迤逦的队伍,脚印如花盛开在雪地上,再加上有人起哄凑热闹,一边大呼小叫,一边敲打着脸盆,跟放鞭炮似的,真的是好不热闹。


把馅和面领光了,后去的人,只好领鸡蛋和酸菜,包素馅饺子了,或者索性等我们包好了饺子跑过来吃现成的,美名曰“均贫富”。


包饺子不难,一般人都会,不会现学,即使包不出漂亮的花来,起码可以包成囫囵个儿。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男知青邀请女知青加入到自己包饺子的队伍里来。大家在语文课本里都学过鲁迅的《故乡》,知道“豆腐西施”,便将来男知青宿舍里包饺子的漂亮女知青叫做“饺子西施”。在大家的嬉笑之中,“饺子西施”坦然接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一起,饺子包得有滋有味。在这样包饺子中眉来眼去最后成为一对的,还真的不乏其人。

最让大家头疼的是,没有包饺子的擀面杖和面板。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大家各显神通,有人用从林子里砍下来的树干,用镰刀把树皮削光;有人用断了的铁锹棒,大多数人用的是啤酒瓶子;几乎目光一致的是,大家都心有灵犀地掀开炕席,在炕沿上铺张报纸,权当是案板。知青宿舍很大,一铺炕睡十好几个人,一溜儿长长的铺板被大家分割成好多个案板,擀皮的、递皮的、包馅的,蹲在炕上的,站在地上的,人头攒动,人影交错,都集中在炕沿上,炕沿从来没有显示出那样的威力,一下子激动得面粉飞舞,那饺子包出了从来没有的千军万马般的阵势。


饺子在大家嗷嗷的叫声中包好了,个头儿大小不一,爷爷孙子都有;面相丑的俊的参差不齐;但下到洗脸盆里,饺子都如同灰姑娘突然之间发生了蜕变,一个个像一尾尾小银鱼游动着,煞是好看。脸盆下是松木柈子烧红的炉火,脸盆里是滚沸翻腾的水花,伴随着大家的大呼小叫,热闹非常,大家不顾饺子煮熟后一半成了片儿汤,照样吃得开心。

当然,大年夜里不能光吃饺子。在北大荒知青的年夜饭里,主角除了饺子,必须还得有酒。那时候的酒是双主角,一是北大荒60度的烧酒,一是哈尔滨冰啤,一瓶瓶昂首挺立,各站一排,对峙着立在窗台上,在马灯下威风凛凛地闪着摇曳不定的幽光。那真算得上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滚热的烧酒和透心凉的冰啤交叉作业,在肚子里闹得翻江倒海,是以后日子里再没有过的经验。得特意说一说这冰啤,是结了冰碴甚至是冻成冰坨的啤酒,喝一口,那真是透心的凉。照当地老乡的话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年轻时吃凉不管酸,喝得痛快,如今因当年喝冰啤落下胃病的不在少数。

那一年,队上的司务长是北京知青秋子,年三十上午知道这年夜里大伙的酒肯定得喝高了,便开着一辆铁牛到富锦县城,想为大家采购点儿吃的,哪怕买点儿水果罐头也好呀,好让大家有点儿解酒的东西,却只买到半麻袋冻酸梨。那种只有在北大荒才能见到的冻酸梨,硬邦邦、圆鼓鼓、黑乎乎的,跟铅球一样,放进凉水里拔出一身冰碴后才能吃,吃得能酸倒牙根儿。但那玩意儿真的很解酒,那一年的大年夜里,很多人都喝醉了,都是靠它润嗓子和解酒。

喝醉了之后,开始唱歌。开始是一个人唱,接着是大家合唱,震天动地,回荡在新年的夜空中,一首接一首,全是老歌。唱到最后,有人哭了。谁都知道,都想家了。


想想,是四十六七年前的事情了,遥远得仿佛天宝往事,却在北京每一年年根儿底下大家的聚会中,一次次地重现,近得触手可摸,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送给大家,纪念我们那遥远的年夜和青春岁月:

青春最爱走天涯,年夜饭时偏想家。

乱炖一锅杀猪菜,闲铺满炕剪窗花。

冰啤饮罢风吹雪,水饺煮飞酒作茶。

醉后谁人歌似吼,三弦弹断弹琵琶。

本文发表于《文艺报》2017年1月18日3版,

过 年作者:肖复兴

年越来越近了,纵使如今年味变淡,人们还是期待着过年,毕竟这是一年里最大的一个节。旧时风俗,进了腊八,就算是过年。这时候,无论贫富,各家都要开始办年货了。采办年货的内容中,有一项是买春联和年画,过年时张贴在自家的门口和墙上,即使没有新桃换旧符的传统意义,红红火火的,也多少添个过年的喜兴。

老北京过年之前,买副春联,买张年画,是讲究的。春联,不能如现在一样都是印刷品,必须要真枪真刀用毛笔和墨来写。《京都风俗志》中说:“预先贴报‘书春墨庄’‘借纸学书’‘点染年华’之类”以招揽买者。当然,用纸不一,以应对不同需求。旧时竹枝词唱道:“西单东四画棚前,处处张罗写春联。”曾是年前很长一段时间的盛景。 


春联,除寺庙用黄纸,其余都用红纸。那时红纸有顺红、梅红、木红、诛笺、万年红等多种之分,如同穿衣的布料一样多种多样的讲究。旧时有俗语名叫作:大冻十天,必有剩钱。说的是站在腊月的寒风里写春联,虽挣不了大钱,还是多少有些收入的。 


这句俗语中说的十天,是有历史原因的,那时候,卖春联和年画的,都是在腊月十五开张,一直卖到腊月二十四收市。因为这时候是旧时王府封印之时。如今京戏舞台上有封箱之说,都是从这个传统而来。卖春联和卖年画的,依就的也是这个传统。 

腊月十五,卖年画的出动了,比卖春联的还热闹。因为卖春联的必要站在那儿写,买年货的可以走街串巷。蔡省吾先生的《一岁货声》中,专门介绍这些卖年画的人是“以苇箔夹之肩负。”当然,更吸引人的是在街头搭起的年画棚,一张张年画张贴在画棚的秫秸上,人们既可以挑选,也可以参观欣赏。那里便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展览会,常是人头攒动。 


当然,画棚里,既卖年画,也卖春联,还卖门神和吊钱儿。这样的吊钱儿,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图招财进宝的吉利,是挂在窗前和门楣上的,一般是过了正月初五要用竹竿挑掉。清时有诗:“先贴门笺后挂钱,洒金红纸写春联。”是要在年前将挂吊钱儿和贴春联一气呵成来完成的。 

这样的吊钱如今在天津还有,北京已经渐渐淡化了。《一岁货声》中,有一段专门介绍画棚里卖货吆喝的热闹劲儿:“街门对,屋门对,买横批,饶喜字。揭门神,请灶王,挂钱儿,闹几张。买的买,捎的捎,都是好纸好颜料。东一张,西一张,贴在屋里亮堂堂……” 


那时候,所卖的年画,大多数是来自天津杨柳青,粉连纸上,木版着色。《京都风俗志》中介绍年画上的内容:“早年戏剧外,丛画中多有趣者,如雪景图、围景、渔家乐、桃花源、乡村景、庆乐丰年、他骑骏马我骑驴之类皆是也。”民俗和乡土气息很浓,接地气,自然受大众欢迎。 

我小的时候,这样的画棚还有,一般在天桥一带。卖这样年画的也还有。那时,我家常买的是胖乎乎的娃娃怀里抱着一条大鲤鱼,鲤鱼上片片的鱼鳞都清晰闪光,图的是“年年有余”的吉利。后来,画棚渐渐消失了,买年画要到新华书店,那里卖的都是彩色胶版印刷品,颜色更鲜艳,内容更现代,杨柳青的年画渐渐失宠。记得很清楚,我家曾经买过一张哈琼文画的年画:一位穿着黑色旗袍的年轻母亲,肩膀上驮着一个穿着蓝色裙子的小姑娘。小姑娘的手里高举着一朵很小很小的小红花,向着天安门欢呼。母女四周簇拥着的是一片玫瑰紫色花的海洋。在那个时代,年画上出现的人物,很少能见到有这样面容清秀、身材玲珑的女人,比老式月份牌上的女人还要漂亮。这张漂亮的年画,贴在我家墙上好几年,一直舍不得摘下。 

如今,大多人住进楼房,过年的时候,常常还能看到门前贴有春联,尽管都是千篇一律印刷体的了。但是,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在家里墙上张贴年画的了。有一阵子,流行过印着花花绿绿美女或风景的挂历;这一两年,又开始时兴印有各种图案的所谓手账,类似过去的日历或月份牌,但要奢华许多。也许是年老守旧,我不大喜欢这样的玩意儿,还是更钟情过去的年画。 


如今,北京人过年,讲究逛庙会。厂甸庙会是最热闹的一个去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如今庙会的内容已经千变万化,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没变,便是卖大串的糖葫芦。糖葫芦,入冬后一直能卖到开春,并不新鲜。但要想买这样四五尺长的大串糖葫芦,必要等到春节,到厂甸去。 

对山里红而言,借助于冰糖(必须是冰糖,不能是白砂糖,那样会绵软,不脆,也不亮)的外力作用,是一次整容,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到了过年的时候,再一次拉长了腰身,长成了大长腿,成了明星。 


民国竹枝词说:“正月元旦逛厂甸,红男绿女挤一块,山楂穿在树条上,丈八葫芦买一串。”春节期间逛厂甸,一般的孩子都要买一长串糖葫芦,顶端插一面彩色小旗,迎风招展,扛在肩头,比自己的身子都高出一截,永远是老北京过年壮观的风景。 

我小时候,过年当然免不了要到厂甸买这样一长串糖葫芦,我父亲则要我帮他去买金糕。这是用山里红去核熬烂冷凝而成的一种小吃,是山里红的另一种变身。这东西以前叫做山楂糕,是民间的一种小吃,后来慈禧太后好这一口,赐名为金糕,意思是金贵,不可多得。因是贡品而摇身一变成了老北京人过年送礼匣子里的一项内容。清时很是走俏,曾专有竹枝词咏叹:“南楂不与北楂同,妙制金糕属汇丰。色比胭脂甜如蜜,鲜醒消食有兼功。” 


这里说的汇丰,指的是当时有名的汇丰斋,我小时候已经没有了,但离我家很近的鲜鱼口,另一家专卖金糕的老店泰兴号还在。就是泰兴号当年给慈禧太后进贡的山楂糕,慈禧太后为它命名金糕,还送了一块“泰兴号金糕张”的匾(泰兴号的老板姓张)。泰兴号在鲜鱼口一直挺立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我上中学的时候止。 

过去,老北京原来有一道有名的凉菜,用黄瓜丝、梨丝和金糕丝撒上白糖拌,能够在冬天里吃出夏天香瓜的味儿来。所以,这道凉菜叫做“赛香瓜”。那时候,黄瓜和梨在过年的时候尤其显得金贵。我家退而求其次,年前,父亲让我去金糕张那里买金糕,切成条拌白菜心或萝卜丝当凉菜,虽然吃不出香瓜的味儿来,却也格外爽口。金糕张店铺不大,金糕一整块放在玻璃柜里,用一把细长的刀子切,上秤称好,再用一层薄薄的江米纸包好。江米纸半透明,里面的胭脂色的山楂糕朦朦胧胧,如同半隐半现的睡美人,馋得我没有等回到家,站在街头,迎着寒风,就已经把江米纸舔破了。 


年前,除了买金糕,拌好凉菜,等待着年夜饭上桌时候吃,我父亲还有一个讲究,便是一定要在年三十这一天的黄昏时分,等着买荸荠。那是街上最清静的时候。店铺早打烊关门,胡同里几乎见不到人影,只有走进大小院里,才能够听到乒乒乓乓在案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从各家里传出来,你应我和似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像是过年的序曲。 


就在这时候,胡同里会传来一声声“买荸荠喽!买荸荠喽”的叫喊。这时候,各家的大人一般都会自己走出家门,来到胡同里,招呼卖荸荠的:“买点儿荸荠!”卖荸荠的会问:“买荸荠哟?”大人们会答:“对,荸荠!”卖荸荠的再问:“年货都备齐了?”大人们会答:“备齐啦!备齐啦!”然后彼此笑笑,点头称喏,算是提前拜了年。 

荸荠,就是取这个“备齐”之意。那时候,卖荸荠的,就是专门来赚这份钱的;买荸荠的,就是图这个荸荠的谐音,图这个吉利的。卖荸荠一般分生荸荠和熟荸荠两种,都很便宜。那年月,冬天里没有什么水果,就把荸荠当成了水果,特别是生荸荠,脆生生,水灵灵,有点儿滋味呢。 


如今,这样的声音,只存活在老人的记忆里,或在发黄的书页间。前辈作家翁偶虹先生在《北京话旧》一书中,便有这样的记载:“除夕黄昏时叫卖‘荸荠’之声,过春节并不需要吃荸荠,取‘荸荠’是‘毕齐’的谐音,表示自己的年货已然毕齐。”只是和我小时候的记忆稍有区别,我父亲说是“备齐”的意思,相比较“毕齐”,我觉得父亲的解释更大众化。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富贵人家还是平民百姓,过年的饺子,从来都必须要吃的。在我人生七十余年的春节里,最难忘的饺子有两回。 


五十年前,我在北大荒,过年的时候,请不下假来,回不了北京。家里只剩下父母两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天远地远,心里不得劲儿,又万般无奈。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年的年三十的黄昏,我的三个中学同学,一个拿着面粉,一个拿着肉馅,一个拿着韭菜(要知道,那时候粮食定量,肉要肉票,春节前的韭菜金贵得很呀),来到我家,和我的父母一起包了一顿饺子。他们替我这个不能尽孝的儿子,和我孤独的父母过了一个难忘的年。面飞花,馅喷香,盖帘上,码好的一圈圈c,围成一个漂亮的花环;下进滚沸的锅里,像一尾尾游动的小银鱼;蒸腾的热气,把我家小屋托浮起来,幻化成一幅别样的年画,定格在那个难忘的岁月里。 

父亲给我写来了一封信,他以克制的心情,告诉我那个情景。我能想象得出来,他和母亲感到欣慰,三个仅仅是儿子的同学,为了陪他们老两口过年,牺牲了和自己父母的团聚。那是他们老两口一辈子过年吃的一顿最滋味别具的饺子了。 

还是在北大荒,我在当时被抽调到兵团的六师师部宣传队,想在年三十晚上赶回到我在的大兴岛二连,就可以不耽误饺子。谁想到年三十天没亮就把我冻醒了,偌大的宿舍,同伴都早回各自的连队过年,就我一人,以为屋子太旷,要不就是炉子灭了。起来一看,炉子里的火烧得挺好,往窗外一瞧,才知道大雪封门,刮起了大烟泡,难怪再旺的炉火也挡不住寒气逼人。我心想糟了,这么大的雪,去大兴岛的车还能开吗?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去了汽车站。那里的人抱着火炉子正在喝小酒,头也没抬,说:“看看,水箱都冻成冰坨了!” 


我的心一下子也冻成了冰坨。师部的食堂都关了张,大师傅们都早早回家过年了,连商店和小卖部都已经关门,命中注定,别说年夜饭没有了,就是想买个罐头都不行,只好饿肚子了。 


大烟泡从年三十刮到了年初一早晨,也没见有停一下的意思,我一宿没有睡好觉,大年初一,早早就醒了,望着窗外依然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百无聊赖,肚子又空,想家的感觉袭上心头,异常的感伤起来。我一直偎在被窝里,迟迟的不肯起来,睁着眼,或闭着眼,胡思乱想。 

九、十点钟的时候,忽然听到咚咚的敲门声,然后是大声呼叫我名字的声音。由于大烟泡刮得很凶,那声音被撕成了碎片,断断续续,像是在梦中,不那么真实。但仔细听,确实是敲门声和叫我名字的声音。我非常奇怪,会是谁呢?满怀狐疑,我披上棉大衣,跳下了热乎乎的暖炕,跑到门口,掀开厚厚的棉门帘,打开了门。吓了我一跳,站在大门口的人,浑身是厚厚的雪,简直是个雪人。我根本没有认出他来。等他走进屋来,摘下大狗皮帽子,抖落下一身的雪,我才看清是我们大兴岛二连的木匠赵温。天呀,他是怎么来的?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雪,莫非他是从天而降不成? 


我肯定是睁大了一双惊奇的眼睛,瞪得他笑了,对我说:“赶紧拿个盆来!”我这才发现,他带来了一个大饭盒,打开一看,是饺子,个个冻成了梆梆硬的坨坨。他笑着说道:“可惜过七星河的时候,雪滑跌了一跤,饭盒撒了,捡了半天,饺子还是少了好多,都掉进雪坑里了。凑合吃吧!” 

我立刻愣在那儿,望着一堆饺子,半天没说出话来。我知道,他是见我年三十没有回队,专门给我送饺子来的。如果是平时,这也许算不上什么,可这是什么天气呀!他得多早就要起身,没有车,三十里的路,他得一步步跋涉在没膝深的雪窝里,他得一步步走过冰滑雪滑的七星河呀。他说得轻巧,过河时候摔了一跤,我却知道他是条老寒腿,并不那么利落呀。我很难想象,一个拖着老寒腿的人,冒着那么大的风雪,一个人走过七星河,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以至事过多年之后,一想起那样的情景,都会让我无法不感动。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我和赵温用那只盆底有朵大大牡丹花的洗脸盆煮饺子。饺子煮熟了,漂在滚沸的水面上,被盛开的牡丹花托起。 


那天的黄昏,雪说停就停了。我和赵温回大兴岛,走到七星河上,一片白雪茫茫,直晃眼睛。不知从哪儿突然飞来一群像麻雀大的小鸟,在我们的面前飞起飞落。它们浑身的羽毛和雪一样是白色的,落在河面上,和雪浑然一体,分不出彼此;飞起来,像扬起一阵纷纷的雪花,晶晶亮亮,在夕阳金色的余晖映照下,分外迷人。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奇怪的鸟,这么漂亮的鸟。 


赵温告诉我:当地人管这种鸟叫雪雀,它们喜欢在大雪后飞出来。 


我对赵温说:这真是我们今年过年的吉祥鸟。 

北大荒的雪作者:肖复兴

在北大荒,我喂过一年多的猪。猪号在我们二队最西头,再外面就是一片荒原,这里是全队最偏僻的地方,也是最安静的地方,空旷得犹如到了天之外。猪号算我一共四个人,一个本地老乡老黄,负责烀猪食;一个山东汉子小尹,和我负责挑猪食喂猪;另一个,是班长老王。他叫王习凯,不爱说话,不管外面棋盘上的风云变化,只管养他的猪。他待我很好。在他眼里,我还是个孩子。

我到猪号报到是冬天,我和小尹住在烀猪食大屋旁的一间小屋里。每天收工,老王和老黄回家前,都要嘱咐我们,别贪睡,警醒点儿,要是半夜下雪,别忘了起来看看猪栏有没有被风雪吹开了。我知道,如果猪栏被风雪吹开,“猪八戒”就会跑出来,四周是无遮无拦的荒原,一片风雪之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猪号的冬天,这是最让人头疼也最让人警惕的大事。


这样的大事,在那一年的冬天,让我赶上了。一天夜里,呼啸而至的暴风雪,像莽撞的醉汉一样,使劲儿扑打着我们小屋的窗户。我睡得死,小尹把我推醒,叫喊着:不好了,快起来!我忙爬起来穿好衣服,跟着他往门外跑,门已经被厚厚一层雪挡住,我们使劲儿推,才把门推开,跑到猪号一看,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猪栏都被吹开,一群猪八戒前拥后挤,像是什么精彩大戏散场一样,兴致勃勃地跑出猪栏,正在疯狂地往荒原上拥。暗夜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雪片子越来越大。跑到荒原上的猪,我根本看不清,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起伏,在晃动,有些像大海上翻涌起的泡沫。它们吼吼的叫声,几乎被风雪吞没。小尹在猪号干了好几年,有经验,我就紧跟着他往前跑。


他一边跑,一边对我喊:先找到那头跑卵子猪!


跑卵子猪,就是种猪,在我们猪号里,它的个头最大,浑身油黑,发起情来,谁也弄不住。这样的大雪天里,找到它,制服它也不容易呀。但是,必须要找到它,制服它,其他的猪会跟着它一起跑,那就好办了!


这时候,老王和老黄也从各自的家里赶了过来,跟着我们一起追猪。在北大荒六年,我是第一次在半夜里跑到荒原上,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雪。可能是因为在夜色的衬托下,风雪显得比白天更为可怕,更为疯狂。无边的夜色,无边的大雪,一黑一白,蟒蛇一般,厮缠一起,拼打一起,最后融合成一种诡异的颜色,魔鬼一样狰狞。在这样一片大雪的包围下,在偌大的荒原上奔跑,无论是猪,还是人,都显得那样的渺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撕成碎片。

不过,老王和老黄一来,我和小尹就有了主心骨,暴风雪也不那么可怕了。他们都是富有经验的老手,已经不止一次和暴风雪打过交道。就是这样一定心,一走神,我一脚踩空,掉进了雪窝子里。立刻,醍醐灌顶一般,鼻孔里,嘴巴里,脖领里,全是冰冷的雪花。眼前一片漆黑,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已经不知道,最后我是怎么被老王他们从雪窝子救上来的了。我也不知道最后他们是怎么把那群猪八戒赶回猪栏。那时我已经冻成了雪疙瘩。等我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老王家中了。老王的老婆抱着一盆雪花,正在用雪给我从头到脚地揉搓。睁开眼睛,我看见的是老王的老婆那一双明澈的眼睛,正笑着看着我。想想,那时候,她也就是四十岁上下的样子。


第二天,我躺在老王家热炕头上,盖着老王家唯一的一床棉被,和老王身上唯一的一件棉大衣。


我非常惭愧,在那场顶着暴风雪追逐猪八戒的争斗之中,我没有出什么力,却给老王一家增添了麻烦。他们却从来没有对我有过什么埋怨或瞧不起,一直都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我家人般的温暖。


知青,如今早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需要有心人善良地去抚摸,才能够感受到它的温度,但是,谁还有当年老王和他老婆这样的耐心与诚意呢?知青,成为一个老得快要掉牙的故事,成为一段过时跑调的歌曲,在电视肥皂剧里作为煽情的桥段,在知青的聚会中作为怀旧的下酒小菜。


每逢想起暴风雪后的老王一家,想起老王家的那铺热炕,那床棉被,那件棉大衣,我都会忍不住涌出这样的感慨。


前几年,我重返北大荒,回到我们二队,在新建的队部办公室安顿下来。我悄悄溜了出来,特意找到老王的家。老王刚刚和一群知青到队部大会议室去了,那里已经备好了杀猪菜,老王的孩子主厨,中午大家要在那里好好聚聚,准备一醉方休,家里只剩下老王的老婆一个人。她走近我的身边,用眼睛凑近我,仔细瞅了瞅,认出了我,一把拉住我的手,连声对我说:“我的心脏不好,眼睛也不好,一只眼睛是假的了,我不敢和老王去队部看你们。”

握住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我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看见她昏花而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花。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那年暴风雪夜里她用雪为我擦身时望着我的眼光。那时,她的眼睛,明如秋水,是那样的清澈!


我看见她家墙上的镜框里,还摆着我和同学当年在这照的照片。算一算,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保留着对知青的那一份温厚的情感。我知道,遥远的二队正因为有老王和老王老婆他们这样的人在,才让我觉得千里万里、再远再荒僻也值得回去。但是,也只是回去看看他们而已,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我们都不过是候鸟,飞来了,又离去了,而他们却一辈子在那里,在那个被七星河和挠力河包围的大兴岛上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做不了什么,就别那么轻易地忘掉,我们的青春是和这些人给我们的关爱连在一起的。


走出老王的家,老王的老婆一再坚持要送我,我说您的眼睛不好,又有心脏病,就不要送了。她坚持送,穿过花木扶疏的小院,阳光透过枝叶,在她的身上和白发上打上斑驳的影子,一跳一跳的,跳动的都是我记忆中的情景,仿佛一切逝去的并不遥远。我搀扶着她的胳膊,一只小飞虫落在她的白发上,我要去赶走它,它已经飞走了,她说不碍事的。一片叶子还那么的绿,却已经枯萎了,被风吹落在她的肩膀上,我替她摘下去,她还是说不碍事的。


刚刚送出院子,她忽然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佝偻的胸脯起伏得很厉害,紧促着我的心。毕竟七十多岁了,那天,阳光格外地强,热浪涨涌。我赶紧扶她起来,想送她回家,她摇摇头说:“不碍事的,老毛病了,一会儿就好。让我送送你,送你到路上,我看不清,能感觉着你走远。”


她就这样一直把我送到队里的土路上,走了老远,我回头看见她站着站着,一屁股又坐在土路上,向我使劲地挥着手,又摆着手。


那一刻,我不敢再回头。


坐在我们二队土道上使劲儿向我挥手又摆手的老王的老婆,像一幅北大荒的版画,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我不能忘,我不敢忘。我说过,并且我一直坚信,北大荒这块土地上培育的真挚爱情,和北大荒乡亲培养我们的民间立场,是我们知青岁月里最大的收获。没有了这样的两点,或者抛弃了这样的两点,我们的青春才真的是蹉跎而没有丝毫可以回忆的一片空白。


这样的两点,都是诞生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的,是经历过同甘共苦、甚至同生共死的命运而诞生的。因此,对于北大荒,我记忆最深刻的,不是春天遍野鲜红的达紫香和金黄色的萱草,不是秋天漫山火红的柞树林和洁白的白桦林,而是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它们构成我们共同生活过的一个命运背景,成为磨炼我们铸就我们情感的一种时代象征。

没有雪的冬天,只是冬天的赝品。没有雪的北大荒,还能叫作北大荒吗?


不知为什么,也不知别人怎么想,想起北大荒的雪,总会让我感受到北大荒最寒冷最凛冽、却也是最温暖的那一部分,总会让我感受到北大荒最柔软最脆弱、却也是最富有韧性的那一部分。

五十年过去了,这么快,我去北大荒竟然已经五十年了。总还会不住地想起北大荒的雪。它们让我的晚年,让在北京如今极其少雪的冬季,有了一种难忘而独一无二的回忆。只有北大荒才有的那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地无声,却像是电影最后响起动人的主题曲,让回忆的高潮有了动人的旋律。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5日   24 版)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807篇)——推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