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爱永恒——天津知青和蒙族姑娘的故事

永恒的爱情天津市电视台

老知青孙伯江和蒙古族
姑娘尹桂荣的故事

树新讲故事

各位听众,本期树新讲知青为您带来的是老知青孙伯江和蒙古族姑娘尹桂荣的故事,由树新老师的学生——知青博物馆讲解员邱婷婷为您播讲。故事的主人公叫孙伯江,1969年到通辽市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他的妻子尹桂荣是一个内蒙古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姑娘。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幸的人,年纪轻轻,却受伤瘫痪;她是一个坚强的人,用数十年不变的情,支撑着全家人的生计。32年,她一心一意照顾丈夫;384个月,他将无限感恩之情深埋心底;1168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携手走过,终于奇迹发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54年出生的尹桂荣,1米57的身高是典型的蒙古族姑娘。颧骨稍高,眼睛略显狭长。她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这是达哈梅林的故乡——英雄传说的地方。


1969年也就是她十五岁那年,有一群知识青年到村里插队落户,这件事是村里有史以来的重大新闻又与尹桂荣的人生命运密切相连。因为有个叫孙伯江的天津知青,几年以后成了她的丈夫,两人注定牵手一生。

夫妻早年照 

1977年,尹桂荣与孙伯江恋爱多年后结了婚。1979年7月27日在养路段工作的孙伯江和往常一样到工地里干活。他的工作是下水推木头,上岸后身上沾了一些泥,他想洗干净,哪知道一猛子扎下去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最多几分钟就浮出水面。当几个大小伙子从水底把他拉上来以后,他除了头全身都不能动了。单位派人用担架把他抬上了火车,火速的送回了天津。


经医生诊断,颈椎第四、五、六关节骨折,颈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当时的尹桂荣24岁,孙伯江二十七岁,两人刚刚结婚两年多,女儿雪梅还不满两岁,安定短暂的小日子从此结束了,这对患难夫妻便开始了苦难的历程。


刚结婚时,两人住在尹桂荣家,一屋的家具都是自己打的,后来有了房子才搬出去。那是一件极美的房子,当时养了两窝小鸡,都是自家老母鸡抱的窝。那段日子是孙伯江此生最幸福的时光,可惜只有三个月。


从1979年至今,尹桂荣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着瘫痪的丈夫。瘫痪的孙伯江丧失了自主排便功能,平时带着尿袋,拉裤尿裤是常事儿。每天清晨,尹桂荣都要给丈夫按压肚子,赶上手腕酸痛无力时,她就爬到床上,用手扶着墙踩在丈夫的肚子上,尽量帮他排净大小便。此后每隔几个小时,她还要给丈夫挤压肚子,帮他排尿,连脱衣服,睡个囫囵觉的时候都没有。每天她还要把丈夫从屋里背出来,背到手摇车上,推着他去市场买东西,逛公园。有时尹桂荣会调侃的说,你这么多零件,鼻子耳朵眼啥的太麻烦了。

孙伯江答道:想当初我要是不长鼻子不长眼的,你能嫁给我吗?她92斤,我138斤。差了四十多斤。这么多年来她整天背着我,不难理解她受了多大的累,背负了多大压力。孙文江说着。我和她做了三十多年的名义夫妻。其实她更像是给我做了三十多年的保姆。每当想起这些,我就感到愧疚,活着只会给别人添麻烦。


这些年有很多次我都想死了算了,省得拖累她,可她总是劝我别胡思乱想,说没有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只要有你在孩子就有亲生父亲,咱们三口人就是完整的一家人。


在孙伯江治疗期间,有人曾劝尹桂荣说,你伺候他几年了,也够意思了,把他留给他们单位吧。但尹桂荣从未有过想要离开孙伯江的想法。娘家人也非常支持她,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这样说:“摊上了就得受着,这是你的命呀。”


因为没有住处,他们一家三口就挤在只有五平米的零件房,住了很久。那些年尽管日子清苦,但尹桂荣一直乐观面对,不依靠别人,有人看她不容易给他介绍了一个在铁路医院干临时清洁工的活儿,她很高兴的接受了。因为离家近,每天上午干两三个小时,下午干两三个小时,一个月一百五十块钱。虽然挣的少点,可在挣钱的时候还能照顾孙伯江,她很满意。

从那开始,尹桂荣的生活就更加辛苦了。每天早晨她五点半就要起床,先服侍丈夫大小便,给他肛门里打开塞露,两手使劲的按丈夫的小肚子,丈夫解完大小便后,她再去倒掉,然后给丈夫穿上衣服,把他背到扶手椅子上,再把被子叠起来。喂他吃早点之后,还要把家中一切都安排好。这时就将近七点钟了,她自己好歹吃口剩饭,赶忙骑自行车到铁路医院去上班了。


尽管家境贫寒,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尹桂荣从来不依赖任何人,她吃苦耐劳,用勤劳的双手挣来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家庭的正常生活。她在住院部做卫生时,捡到易拉罐儿,罐头瓶和酒瓶子都会存起来。下班后把捡来的废品装进编织袋里,带到废品收购站去卖钱。每个月收集的废品都能卖上二三十块钱,她就用这些钱买菜,或给女儿买水果。在医院做临时工期间,尹桂荣学会了针灸和按摩。从那时起,她尝试着给丈夫针灸治疗,奇迹终于发生了。有一天,孙伯江发现他的手能握笔写字了,在画出第一张画之后,他决定完成自己多年来的愿望,为妻子写一本书,感谢她这么多年来的照顾。


2005年在女儿的指点下,孙博姜用不能紧握的拳头,开始在电脑上写妻子的故事。六年零四个月之后,六十五万字的书稿全部完成。他说这是他献给伟大妻子的一份礼物。

孙伯江写了上下两部文稿,第一步是《草原恋歌》,讲述的是他与妻子的恋爱故事。第二步是《似海恩情》,记录瘫痪后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年,孙伯江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提起第一次打字的经历,老两口都很兴奋。因为这是孙伯江写作的开始,尹桂荣也十分支持丈夫的写作。每天晚上睡不着觉时,老两口就会聊天,一起来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之后,孙伯江再把它们写出来,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然而那些琐碎的往事拼凑出的,却是你若不离我必不弃的誓言。


写作完成后,尹桂荣把书取名为《路》,那是一段新路,让走过的人终生难忘,让听过的人热泪盈眶。


来源:喜马拉雅

我的妻子是天使作者:孙伯江

我全身瘫痪初期,妻子拿小饭勺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饭。

30全身瘫痪多年以来,都是妻子给我剃头

妻子给我刮胡子

妻子给我扎针灸

妻子每天给我做全身按摩

为了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妻子帮我练习画画

我们夫妻俩翻看着老照片,一起回味和重温无比美好的青春年华

   

以上这几张残留的照片,自打1979年7月份我受伤全身瘫痪以后;是我们夫妻俩日常生活中,30多年以来的真实写照。剃头、刮胡子、剪指甲、洗脸刷牙、穿衣服、吃饭、大小便,我生活中的一切完全依靠妻子照料。我就是有口气会说话,否则跟死人没什么区别。


我们一家三口人所穿的衣服包括棉衣,绝大部分都是我妻子买布头自己裁缝的。图片中我妻子身上穿的和女儿身上穿的衬衣,就是妻子一共花了12元钱买得布头自己裁缝的。我们三口人的毛衣和毛裤,都是我妻子亲手编织的。


我苦命的妻子,把她的一腔热血毫无保留的,全部倾注在我身上和我们的家庭之中。像我妻子这样痴情的女人,由古至今能有几人!

我的妻子是世间
最贤惠的蒙族女人

作者:孙伯江

我身上穿的衣服和床上的铺盖,妻子总是洗的干干净净,一点异味都没有

妻子背我上床

妻子把我背到床上

 妻子把我两条腿掫到床上 

 妻子扶我躺下

妻子使劲摁我小肚子,给我排大小便


我是一位患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妻子把我从床上背到轮椅上,再从轮椅上背到床上,给我摁肚子排大小便,天天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24岁到56岁;我妻子含辛茹苦,一心一意,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我32年!时至今日,这样的生活仍在继续,而且永无止境。这要凭靠何等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支撑着她!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几天几夜也说不清楚。我妻子不但是现时代最贤惠的,也是最坚强的人!

我是世间最不幸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妻子时常对我说:“只要我背得动,就不让你在床上躺着。背一天是一天,直到我背不动你为止。”她对我的一片真情,天地可鉴!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真乃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今生今世,我满怀无限感恩之情却无以回报,甚为歉疚!我们一家三口人艰难坎坷的人生经历,真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或是拍一部电视连续剧。

正因为如此,主要是为了报答妻子的辛苦付出;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历时四年四个月写了一部65万字的长篇自传。我要向世人讲述我们蒙汉一家人,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 

作者:孙伯江

图片摄影:张越

回家 • 圆梦助残圆梦草原行

“回家”在平常人来说是多么平常、多么简单的事。然而,这在尹桂荣心中却是件只有向往而难以成行的事,因为高位瘫痪的丈夫孙伯江寸步离不开她的照顾。因此,她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内蒙老家。鸿运达公司二十多位爱心大使带着善良与真诚陪同尹桂荣和孙伯江踏上了圆梦之旅。

文/图来源:“孙伯江的博客”,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950篇)——推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