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旧忆:流淌的歌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兵团战友 Author 杨振东

知青旧忆:流淌的歌声杨振东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

岁月的河啊,

汇成歌,汇成歌,汇成歌。

一支歌,一支深情的歌,

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

一支歌,一支深情的歌,

幸福和欢乐是那么多。

啊,啊,啊!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

岁月的河啊,

汇成歌,汇成歌,汇成歌。

一支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

一支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

一一《一支难忘的歌》(叶辛词 黄准曲)

 

难忘的知青岁月,让我们这一代人饱尝了酸甜苦辣,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最难忘的回忆。


"青春的岁月像一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怀念往昔青春的时光,难忘知青时代的歌声,那一曲曲流淌了的、渐飘渐远了的歌声。


第一支歌

《中华儿女志在四方》:"迎着晨风,迎着阳光......"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跋山涉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荒原,就在哪里盛产棉粮;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这首当年洋溢着青春激情的歌曲《中华儿女志在四方》,是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


《军垦战歌》里另外还有一首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当年也是红红火火,只不过后者唱响的是"文.革"之初,温州有一批热血青年受到了此歌的感染和召唤,奔赴了天山南北;而当温州家家户户的有线广播喇叭里、绿皮火车车厢的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前面这首"迎着晨风,迎着阳光"歌曲时,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先后告别家乡,告别亲友,奔赴边疆,这个边疆,不是新疆,是遥远陌生的黑土地一一北大荒。


第二支歌

《满怀激情迎九大》:"长江滚滚向东方......"

我们温州这批去黑龙江农场,抵达的时间是1969年5月20日,当天下午分配到所在分场时,"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分场的大喇叭里《满怀激情迎九大》歌声正如雷灌耳。三天的脱产学习期间,连队还安排我们到"贫下中农"家里访问。其实农场本来就不是电影《暴风骤雨》里的东北小屯,也根本就没有"赵光腚"之类的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贫农、雇农、下中农,说是"贫下中农",就是到原来前身是管教干部的家属家里。进了屋里,但见老大爷老大娘一个个都挺胖,用东北话说就是"肥瘩瘩的"、"富态",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杨白劳""李奶奶"那个衣衫褴褛、满脸菜色的样子,我心中犯了嘀咕,这是"贫下中农"吗?


坐在"贫下中农"家的炕上,68年先到农场的佳市知青就领着我们唱起了《满怀激情迎九大》这首歌,当唱到歌曲的高潮处"你的恩情比海深,恩情比海深;你的思想放光芒,放光芒"时,他们个个脸上还充满了喜悦。原来我们刚到的一个多月前,因"北京喜讯传边寨",他们随分场数百名知青、职工敲锣打鼓,点着火把连夜来回步行60多华里到总场送贺信,庆祝"九大"胜利召开集会了,当我们温州人听到这如此壮举时,很像是在小学里听唯一温州籍老红军施国英同志讲述"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故事,"好厉害啊!"顿觉眼前的早一批的北方战友们个个形象高大,我们心中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第三支歌

《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一一难忘 刘艺华

刚到连队不久,认识了一位个子高高的小伙子,叫刘艺华,是佳木斯知青,年龄要比我小点。刘艺华的歌唱得很好,男高音,也很会表演,最拿手最受大家欢迎的歌曲是《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刘艺华唱歌虽很棒,但干活不好,偷懒。


虽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后来不到一年,他就被抽调到全脱产的总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了;又过了没多久,他就调到了黑龙江省歌舞团了。小伙子的歌和懒以及潇洒的气质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四支歌

《语录歌》《口号歌》:是早操歌,更是劳动号子

农场不是军队也不同于建设兵团,我们农场只有总场有现役军代表,但机构编制按班、排、连设置实现准军事化管理,故每天早晨要吹号统一早起练操。跑步时边跑边喊的口号除"一二一二"外,更多的时候是喊语录歌,唱革命口号,如"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也唱也干喊,节奏分明,钪锵有力。有时干脆就是革命口号了,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二一二,一二一二......"等等,如此反复,直到个个精疲力尽,累趴下为止。

到地里干农活时,遇到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小青年们哆哆嗦嗦时,有热心积极追求进步的哥姐们会领头高唱语录歌《下定决心》,或者《语录歌》"我们共产党人,好比啊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有时候激动起来,会来个更激昂热烈的,干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耳濡目染,再偷懒的人也无奈也只得"加油啊加油啊",前赴后继或滥竽充数了随大流了,尽管是硬挺着硬熬着的。


第五支歌

收工歌《三八作风歌》《打靶归来》:"红旗飘飘军号响,人民战士歌声嘹亮......"

"日落西山红霞飞",站队、报名点数,排成二列纵队,荷把铁锹把营归,虽然个个忙活了一天,累得像狗似的,但唱队列歌是必须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红旗飘飘军号响,革命战士歌声嘹亮,三八作风是传家宝,毛泽东思想闪金光!";更有坚定有力的"米捜拉米搜,拉捜米逗咧,愉快的歌声满天飞!"不管你"愉不愉快",后面的"一二、三、四"口号一喊,一天的劳累真的不知不觉就烟消云散了。


第六支歌

哼唱《梅娘曲》《秋水伊人》《白衣战士》......被江水波骂了个狗血喷头......

江水波是我们刚去的一连的女副指导员,非下乡知青,系本场职工子弟,农场“新三届”即69届初中毕业生,和京剧《龙江颂》里的女一号江水英差一个字,但泼辣劲差不了多少,脸白白的,剃个江.青头,任何时候袖子、裤腿总是挽着,很精干的装束。年龄可能比我们还小一二岁,两只眼睛左右位置不是很齐,有一只眼可能偏了。有一次干活她在站着监工,我误以为她在斜眼瞅别处呢?想趁机歇会儿,哪晓得她正在死死盯着我们,我偷懒念头瞬间立马打消。

别看副指导员职位今天顶多是个中尉少尉,当年可不得了,在我们眼前就是一个大官,很厉害。有次我们几个男生中午在炕上唱《梅娘曲》"哥哥你别忘了,我是亲爱的梅娘";"几时归来哟伊人哟",又唱《秋水伊人》;接下去唱"我们亲爱的护士,她有远大的理想,盼望着英勇的战友,重新向高空飞翔!",大伙儿情绪高涨,自我陶醉在歌声里了。结果完了,"隔墙有耳",江副指导员在屋外偷听呢!我们正唱尽兴处,突然她闯了进来,气急败坏,两眼一只也不斜视了,厉声质问,你们唱什么歌?接着黄色歌曲、资产阶级、道德败坏,一个个马上给我写检查......帽子一大堆。这功夫,她是顶头上司,我们乖乖的,谁敢吭声啊,再说这些歌本来就不是革命歌曲,我们自知做错了,心中有愧啊!


真佩服江副指导员的执着精神,经常晚上熄灯号吹了,男女生宿舍都关门了,她不睡,有时还巡查到男生宿舍门口,要是听到男宿舍里有声音特别是歌声,她就"梆梆梆梆"大声敲门:快睡了快睡了!精神头咋这么足!我告诉你们,明天早上三点半要下地大干,起不来别怪我对你们不客气啊!


江水波副指导员一年后就调走了,听说她去了梧桐河农场,又听说她临走前托各排长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封信,信中都是勉励大家安心扎根、练红心等要革命、要进步的话。


江副指导员其实是个很有魄力很能干的女强人,干好事业就特别需要这样的能人,思想过左是那个时代的问题。我还是很欣赏也很想念她,前几年我回总场回访时想起来打听这个人,据说早就病故了,应很年轻啊,非常可惜。


第七支歌

《我不是不爱你》《在那遥远的地方》......终于领导怒不可遏,吼叫了......

知青逐渐多了,歌声也多了,糟糕的是"黄色歌曲"多了,这是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农场不光几万晌地要靠人打粮,关键还有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广阔天地练红心任务,这天天唱这些"靡靡之音"还了得?这革命斗志明摆着不就衰退变"修"了吗?这样下去还得了?不反天了?领导们感到形势异常严峻,于是分场决定开大会要批判要制止这股歪风邪气!抓典型当靶子的就是《我不是不爱你》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两首歌。

《我不是不爱你》歌词,回忆记录是这样的:


我不是不爱你呀,亲爱的故乡;为了祖国到处都是春天啊,我要离开你呀,去远方。我不是不爱你呀,亲爱的妈妈;为了祖国到处都是春天啊,我要离开你呀,去远方。我不是不爱你呀,亲爱的姑娘;为了祖国到处都是春天啊,我要离开你呀,去远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当时敏感的是头两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只不过"地方",今天唱的是"米搜拉",我们那时唱的是"米抖拉";"好姑娘"今天唱的是"搜法米",而我们那时唱的却是"拉搜米搜米"。


这两首歌分场书记听了感觉实在太不像话,忍无可忍,召集全场大会训话。会上怒斥:真是反教了!什么有位好姑娘?还我不是不想你?你想啥?你咋不想想我们的贫下中农?不想想我们的革命事业?唵!还遥远的地方有位什么好姑娘?满脑子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怪,什么玩意?不斗私批修怎么能行?这‘抓革命,促生产’还怎么抓?唵!以后再唱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每个连队都要抓典型狠狠批斗!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唵!......唵!......

书记讲完了,各连表态,会场嗓门大的知青战友挥拳领呼革命口号: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滚一身泥巴,走一辈革命道路!大兴无产阶级志气,大灭资产阶级威风!一一口号完了,接着是全场齐唱《(语录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样疾风骤雨以后,以后再唱这些歌,我们可就要"夹着尾巴"掂量掂量了。


第八支歌

拉歌:《说打就打》《天大地大》《贫农下中农一条心》《贫下中农最爱毛主席》《我们走在大路上》《学习大寨赶大寨》《地道战》《红太阳照边疆》......《不忘阶级苦》是必唱歌曲

那个时代政治运动多,大批判多,誓师会多,特大喜讯也多,空间就是大礼堂了。各连队人员按区位落座至正式开会前,为鼓舞士气活跃会场气氛照例要开展拉歌赛,各连队拉歌手都是文艺骨干,除搜肠刮肚出新歌外,喊的拉歌口号和打的拍子都得别出心裁,有新花路,哪个连队都不愿服输!歌当然是革命歌曲啦,二拍子的,战斗性越强的越好。喊口号如"X连唱得好不好啊?","再来一个要不要啊?","谁耍赖啦?"等等;打拍子的拍子则五花八门,快快慢、慢快快、快快慢慢、慢慢快快......全仗拉歌手随心所欲,出奇制胜。你还甭说,几百号人拉起歌来,声浪高潮此起彼伏,气氛确实是够热烈的。

拉歌的歌曲不少,数不胜数,应该承认,撇开因当年历史所限,有些歌的歌词过左近乎政治口号,艺术性不强等遗憾,但很多红歌旋律还是很美,很好听。

值得回味的是,每次拉歌,《不忘阶级苦》这首歌,几乎是每次全分场大会的必唱歌曲,不仅仅是仅限于忆苦思甜的"诉苦会"。原因是分场的管教领导们不是吃素的,都是干过十多年老管教的老公安,很聪明,明白知青们每天的劳动强度很大,吃住及气候条件均很艰苦,尤其是对温州这样的南方小青年。煞费苦心要大家唱这首歌"不忘阶级苦"、"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仇",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小青年们,今天再苦也比旧社会强百倍强千倍,你们就听毛主席的话,老老实实安安心心地在北大荒扎根吧!


第九支歌

思乡曲:《南京知青之歌》《嘉陵江之歌》《远飞的大雁》《一整夜北风吹》《三套车》《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滚滚的长江水,流不完的辛酸泪......"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的修理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阿拉的命运!"是我们真实的写照,"修理地球"?太形象了,这首歌简直就是为我们下乡知青每个人定身量做的,谁"穿上"都合适,曲子又如此伤感动情,谁写的?当时没有歌本,包括这首歌的所有的流行歌曲都是手抄相传。


很快又在知青私下里流传了另一首知青歌曲《嘉陵江之歌》,"滚滚的长江水,流不完的辛酸泪......衰老的爹娘如今在哪里呀,啊......美丽的姑娘你如今在何方?"这首歌听了悲怆沉重,听了让人伤心难过,看来作者是用心用血用泪写就的。

当我们私下里轻轻哼唱着这些流传的知青地下歌曲,当我们在田间地头仰望蓝天白云下掠过的南飞大雁,情不自禁地哼唱"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时,会特别特别思念遥远的家乡。

唱着唱着,过去了一年,有几个不知是真有病,还是假有病的小老乡,病退"返城了;又唱着唱着过去了一年,有少部分探亲假超期干脆不回农场了,宁可在城里当黑户,干苦力临时工;唱着唱着又过去了一年两年,大部分知青探亲后从此"泥牛入海无消息",说是农场这个鬼地方打死也不去了。


笔者当时在场部任文书兼统计,工资表每月初造册一次,最后几张都要手工抄写"在编应发不发工资人员名单",自1973年下半年开始,包括温州、佳木斯、哈尔滨等这些虽在册但长期超假未归的每月都有五六百人,前后差不多八十个月,每月都要抄写一次,统计数字经层层汇总最后上报至国家统计局,作为国营企业职工在册人数,编入年度国民经济年报。这项工作直至1979年2月落实政策知青全面大返城后终止。


想想古时有"四面楚歌",想想抗战时的救亡歌曲,再想想上述当年分场书记同志为知青歌怒发冲冠,似有道理。歌曲对自然人或社会、法人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或者破坏力、离心力,总之它的影响力,确实是十分巨大的。


第十支歌:

心中的秘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春天里花园的花儿多美丽》《红莓花儿》《敖包相会》《小路》《草原情歌:对面山上的姑娘》......日思夜想:"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抄歌纸鸿雁传情......

那时候劳动苦,月工资32元不够化,粮票48斤吃不饱,但"瞎子打板一一穷欢乐","嚼着黄莲唱情歌一一苦开心",最幸福的事就是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情歌了,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姑娘在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哼着曲子,想像这位唱着"美妙的歌曲"的"姑娘"必定貌似仙女,歌声甜美;想像"草原的雄鹰",想像自己就是草原的"雄鹰",心里像装满了蜜糖似的,美滋滋的;"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这真是太幸福太幸福了;"偷偷看着不声响",这才好呢!绝对贤妻淑女啊,我喜欢我期待啊;"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多好啊,乐得我一蹦一蹦高,我简直要想入非非了;"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像电影《魂断蓝桥》,像电影《战火中的青春》里的庞学勤与"高山",战火中的爱情魂牵梦绕......不久"没有枪声也没有炮声",战火熄灭了,我们又沿着这条"曲曲弯弯的小路",返回寂静的小山庄,相亲相爱过一生......

笔记本在那个年代如同今天的手机,非常贵重非常重要,即使你是全国劳模,奖品也绝不能是红包,应该是笔记本。笔记本上记什么呢?记日记,要学习雷锋学**杰,英雄人物都有日记;要写座右铭,头几页醒目的页面写毛主席语录,鲁迅格言,隐秘处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普希金等诗句。

当然重要的还是抄写歌词,当时即使是革命歌曲,一首凭直觉好听的歌也只能先在大喇叭及半导体收音机里听到,歌谱本是看不到的,《战地新歌》书是滞后几年才出集本。所以类似于《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都是抄在个人笔记本或信纸上被人发现而流传的,小小的笔记本就是今天的手机,今天的微信。就这样,男生找男生抄,女生找女生抄,男女生互抄,一人抄多人抄,尤其是有些男女生抄多了,难免擦出爱的火花,不乏有抄歌纸日久生情后成为亲密爱人的,看来这应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第十一支歌

那些刻骨铭心的表演唱:《战士爱读老三篇》《天安门前留个影》《老俩口学毛选》《真像一对亲兄弟》《逛新城》......"一学张思德,红心向党永不变,为革命不怕死,永做人民的勤务员......"

"表演唱"时代特色鲜明,最富群众性。表演唱演出人数较少,道具简单,形式多样,编排方便。当年农场文化生话极其简单,除了偶有总场电影放映队下各分场演电影外,就只有业余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演出了,表演唱是当年宣传队文艺演出中的重头戏。1976年元月劳模会期间,总场举办了一次农业学大寨文艺会演,笔者所在的分场业余宣传队参加了演出,笔者创作的表演唱获得了一等奖,队里每个参赛的队员获笔记本和《战地新歌》纪念奖品各一本。


第十二支歌

也有恶搞,也有调侃:活宝张庆丰:"这小刁......"

一连有个佳市小知青张庆丰,因年龄小外号叫"小崽子",年龄小没读过几年书,人却很机灵,俏皮话一套一套的,常逗得大伙儿乐得前仰后翻。

傍晚天黑了,其他排都已收工,张庆丰排的排长却无动于衷,不吹哨子,大家开始燥动不安,有人唱起了《智斗》,"这小刁,一点儿面子也不讲",张庆丰也唱:"这老xx登,一点儿面子也不讲!"

分场宣传队有个宣传干事,老干部,姓丛,因会唢呐,大伙儿叫他丛大喇叭。老丛自编了《红嫂》小剧本,作曲是西山四连的温州知青李永淼(乐队二胡。已故),剧里有句歌词是:"这鸡汤,里面有文章......"剧中男一号是一连佳市知青杨立业副连长,杨连长敬业啊,每次排练完了回宿舍还练唱,刚要扯嗓子开唱"这......"时,张庆丰先唱了:"这鸡x汤,没有鸡也没有蛋......"

机耕队的佳市知青徐晓华后来调到了一连,徐歌唱得很好,和后来九分场调分场三连菜园的佳市女知青,宣传队的女高音独唱于艳坤有得一拚,都很受知青们欢迎。徐最爱唱马国光的军营新歌《师长有床绿军被》,歌词开头是"师长有床绿军被,不知盖了多少回,当年背它上战场,如今和它下连队",徐每次开唱时,张庆丰会调侃:"师长有床绿军被,不知吓死多少人!......"


晚上收工回来,烧热水的值日生晚了一小时水才烧开,通知大家水热了,张庆丰嘣出一句:"孩子死了来奶了。"


"珍宝岛事件"苏军有个被孙玉国击毙的"瘸子上尉",名气很大,分场商店的营业员刘天海也是瘸子,毎次去商店,张庆丰就会说,走,到上尉那买烟去,一开始大伙儿不明白,知道后乐死了。

温州人也有调侃。我们去的第一年由于农场的劳改体制和国营体制刚转换,知青职工有否探亲假尚不明朗,当时有一首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正红火,我们温州知青在一起的时候就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有探亲假!"当然不久我们就列入国营企业编制了,也享受公费探亲假及公费医疗等待遇了。


第十三支歌

也有唱得糊里糊涂的歌:《我爱祖国的大草原》《新苫的房,雪白的墙》《绣金匾》......"我爱胡萝贝儿大草原......"

《绣金匾》一直以为是在唱"绣金边",想像大概是什么刺绣的活儿,歌里不是这么唱的吗,"金边绣咱毛主席"嘛。

还有这首当时非常热火的《新苫的房,雪白的墙》,歌里的"新苫的房"那时候听不明白,有唱"新刷的房",有唱"西山的房";有人说是"新上的房",也有人说是"新疆的房"、"辛酸的房"、"新占的房"。

《我爱祖国的大草原》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了,每当开头那句"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响起时,我们这些南方人总感觉喇叭里的女高音像是唱"我爱胡萝贝儿大草原",因为东北当地管红萝卜叫"胡萝贝儿"。

直到以后看到这些歌的歌词了方才明白,唉,以前糊里糊涂似懂非懂唱了好多年。


第十四支歌

大喇叭里的《每周一歌》:《革命熔炉火最红》《看见你们格外亲》《毛主席来到军舰上》《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敢教日月换新天》《共大赞歌》《老房东查铺》《我为祖国守大桥》《师长有床绿军被》《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满怀深情望北京》......"王杰同志好榜样,一心一意为革命......"

"江海在船边轻声的歌唱,我的心好象那滔滔万里长江,天天想年年望,天天想年年望......今天傍晚他走在到我身旁,轻轻抚摸着我的肩膀,问我穿得暖不暖,他问我睡觉香不香,他鼓励我说,要把海洋当作家乡......","炕上花被窝,囤里粮冒尖,银光满屋喜气多,社员梦里也笑声甜","告别了天山千里雪,又见东海万倾浪","虎口里救出了众乡亲,枪口里夺回了羊和牛","漫山的松树青又青,满山的翠竹根连根"......

真诚感谢那个时代的音乐家歌唱家,感谢分场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在文化极其枯燥的岁月里,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激励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勇气、追求和向往。

文章来源作者来稿  图片来源网络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950篇)——推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