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素:论老之将至!107岁老太的长寿秘诀

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论老之将至作者:罗素

虽然有这样一个标题,这篇文章真正要谈的却是怎样才能不老。在我这个年纪,这实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的第一个忠告是,要仔细选择你的祖先。尽管我的双亲皆属早逝,但是考虑到我的其他祖先,我的选择还是很不错的。是的,我的外祖父六十七岁时去世,正值盛年,可是另外三位祖父辈的亲人都活到八十岁以上。至于稍远些的亲属,我只发现一位没能长寿的,他死于一种及罕见的病症:被杀头。我的一位曾祖母是吉本的朋友,她活到九十二岁高龄,一直到死,她始终是让子孙们全都感到敬畏的人。

我的外祖母,一辈子生了十个孩子,活了九个,还有一个早年夭折。可是守寡之后,她马上就致力于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她是格顿学院的创办人之一,力图使妇女进入医疗行业。她总是讲起她在意大利遇到的一位忧郁的老年绅士,她问他忧郁的缘故,他说他刚刚失去了两个孙子。“天哪!”她叫道:“我有七十二个孙儿孙女,如果我每失去一个就要悲伤不止,那我就没办法活了!”“奇怪的母亲。”他回答说。但是,我却要说我更喜欢她的见地。上了八十岁,她开始感到有些难于入睡,她便经常在午夜时分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里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我想她根本就没有工夫去留意她在衰老。我认为,这就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如果你的兴趣和活动既广泛又浓烈,而且你又能从中感到自己仍然精力旺盛,那么你就不必去考虑你已经活了多少年,更不必去考虑你那也许不很长久的未来。

从心理角度讲,老年需防止两种危险。一是过分沉湎于往事。人不能生活在回忆中,不能生活在怀念往昔的美好或对去世的友人的哀念之中。而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去做的事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另一件事是应当避免依恋年轻人,期望从他们的勃勃生气中获取力量。子女长大成人后,都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还像他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我不是说不该关心子女,而是说这种关心应该是含蓄的、宽厚的,而不应该过分地感情用事。动物的幼子一旦自立,大动物就不再关心它们了。人类则因其幼年时期较长而难于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对于那些兴趣广泛、身体健康、个性坚强的人而言,成功地度过老年并不难。这样的长寿也才真正有益。告诫已经成人的孩子别犯错误是无用的,因为一来他不会相信你,二来错误本来就是教育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是,如果你是易受情感支配的人,那么你若不把心思全都放在子女和孙辈身上,你就会觉得生活很空虚。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当你还能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你就必须明白,绝不要期望他们会因为你的陪伴而感到快活。


有些老人因害怕死亡而苦恼。年轻人害怕死亡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年轻人担心他们会在战斗中丧生。一想到会失去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他们就感到痛苦。这种担心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悲欢、履行了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就有些可怜了。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是,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并使其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直到包围自我的围墙逐渐离开你,而你的生活则越来越融合在大家的生活之中。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衡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老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退,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

我渴望死于尚能劳作之时,同时知道他人将继续我所未竟的事业,我大可因为已经尽了自己之所能而感到安慰。

107岁老太的长寿秘诀健康时报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陕西都市快报报道,在陕西有一位老人,她今年已经107岁了,不仅身体好,还每天坚持锻炼,精神头十足。


这位老太太叫刘彩芹,1913年出生,如今满头白发,除了牙齿少、听力不好之外,精神状态还相当不错。


刘彩芹老人的儿子说,别看母亲年龄大,但是每天都会坚持锻炼一小时。

扶着床上下蹲、躺床上蹬腿、拉伸......不仅如此,每次锻炼完,刘彩芹老人还会喝一杯醋水兑蜂蜜润润嗓子。


据了解,刘彩芹老人年轻的时候,历经坎坷,遇三次险境但都化险为夷,如今女儿79岁,儿子也已经76岁了,最小一辈玄孙已经8个月大了。


老人的儿子表示,母亲平时生活非常规律,就喜欢吃红薯玉米稀饭、野菜等一些粗茶淡饭。除了锻炼身体,老人说她长寿的秘诀还有心态好,不计较。


刘彩芹老人说:“心要好,有事不要放心上,对老人要尊敬。我活一百多岁没有得罪一个人。”


其实,除了刘彩芹老人,我们发现很多长寿老人都有这些共同的特点:

一、凡事乐观不计较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其余60%则取决于老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心态。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对7万多名志愿者进行了最长30年的追踪随访,他们发现,最乐观组男性活到85岁以上的可能性增加了70%,女性增加了50%。

这种理论在长寿老人身上得以体现。2017年12月,由山东省老龄办、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山东省百岁寿星排行榜发布,这些老寿星的长寿秘诀共同点,排在首位的,就是“性情开朗,心胸开阔”。


四川成都市老龄委也曾对全市720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百岁老人中89.17%都是乐天派,心态好是他们的显著共性。

二、每天运动别长胖

在追求长寿的路上,很多人最大的阻碍就是各种慢性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所以,想要延长寿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非常重要。

2018年,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丙长(Frank B. Hu)教授带领团队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循环》上发表研究指出:


  •  坚持运动(平均每天≥30分钟的中度或剧烈活动,包括快走)

  •  维持健康体重(BMI在18.5-24.9 kg /m2范围内);

  •  坚持不吸烟;

  •  健康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长链ω-3脂肪酸;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甜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


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将50岁后的预期寿命延长超过10年!其中女性能够延长14.0年,而男性则可延长12.2年。

三、作息规律睡得香

睡眠与健康是“终生伴侣”,作息规律很重要。中医养生名著之一的《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可见好的睡眠对人的健康长寿有多重要。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安分会会长胡雯2016年11月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睡眠障碍在老年人群中高发,形成和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证睡眠的重要一点。

提高睡眠质量,不妨吃点小食。温热的牛奶、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都是不错的选择。

四、吃饭均衡不挑食

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曾撰文表示,在食物充足的现代生活当中,鱼肉蛋奶不缺,蔬菜水果一年四季丰富多样,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肠癌、乳腺癌等疾病,又成了人们的心头大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主食中纳入一半的全谷杂粮,可以改善营养平衡,降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帮助我们实现健康、苗条、少病、长寿等愿望。

饮食不但要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还要注意别过量。


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都很重视节制饮食来养生。宋代张果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也就是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量多餐制”。

五、老有所乐会玩耍

曾有一句话引起不少人共鸣:“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羸弱,而是个体在身体、精神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我国也一直提倡“老有所乐”,但老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乐子”?

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医师谢海雁2018年6月在健康时报表示,可结合知识层次、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棋牌、扑克、麻将、绘画、读报类、球类、看电视、游戏类、听音乐或唱卡拉OK、吹奏乐器、讲故事、朗诵等,训练语言能力、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及耐心的同时,有利于增加社交技能。


一些户外的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步行、室内小步跑、走鹅卵石路、跳舞、太极拳、乒乓球和康乐球运动、广播体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增强体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功能。

每个长寿老人都有不同经历,
但这些共性的长寿“秘诀”,
很值得我们参考,
相信你也能做到哦!

来源:健康时报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950篇)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