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78岁的老人,录下一群老人的秘密,泪目!

前言

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愿望或者深藏在心中的理想,但是因为生活的繁琐,也渐渐地淡忘了。


很多老人到了六七十岁,还在为子女的生活操劳着,早都忘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当临近生命的终点时,人们才开始回想以前的生活,才发现有很多事没做、有很多话没对子女说,最后只能抱憾终身

“生前遗言”摄制队来源:一条原创视频

为长者录制遗言的千万富翁

香港有一支老年摄制队,成员10名,平均年龄68岁,他们的拍摄内容很特别:免费为比他们更年长的老人,记录遗言。

4年来,80多个老人,在镜头前录下生命里最后的心里话:关于自己的身后事,关于对子女们的叮嘱……


很多老人,还未开口,就先落泪了。


这些遗言视频,根据老人的要求,有的在生前就公布,有的在去世后转交给他们的子女。


这些话对子女来说,字字戳心,也有人看了后悔万分。

这支老年摄制队的创始人,是家产千万的老翁吴国雄,78岁了,“人生最后的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


去年9月,老年摄制队获得了南华早报主办的香港精神奖。

“香港精神奖”领奖现场

“儿子,我在养老院一切都挺好的,只希望你能有时间来看看我。现在我最孤独的时候就是放假,身边院友的儿女都会载他们出去喝茶、逛街、看戏;唯独我没人来探望。有时间就过来吧,很怕等你真的来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

这是一位80多岁的婆婆在生前所说的一段话,其实在这位婆婆说这些话前,她就已经热泪盈眶了,话中带着哽咽。这短短的几句话,诉说着她的遗憾,虽然简单,但是朴实感人!

老人们生前最想说的话

1王女士,85岁,2个子女

“回想过去,我算是一路养尊处优的,能遇到老伴我很幸运。如果给我多一次生的机会,我会更珍惜和老伴在一起的日子。”

2匿名,82岁,3个子女

“根据我的身体状况,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希望到时候能按照佛教仪式将我火葬。”

3匿名,80岁,1儿3女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四世同堂。我的4个子女都很孝顺,大女儿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可能也有女朋友,我好想他带回来给我见一见。如果能亲眼看见他结婚生子,抱曾外孙、曾外孙女就完整了。”

4简女士,81岁,5个子女

“儿子,你不用每天都来看我的,我知道本身你就要供女儿读大学,还要还房贷,已经很辛苦了,不要为了我搞坏了身体、失去工作,这样我心里会很难受的。”

5匿名,77岁,2个儿子

“为不影响儿子们的生活,我主动要求住进养老院。在财产的处理上,因为小儿子条件差些,我便把房产和为数不多的积蓄给小儿子多分了一些,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住进养老院后大儿子很少来探望我。


趁这个机会,我想把我的心里话告诉他:大儿子,我是你的亲母亲,弟弟也是你的亲弟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因为不知道自己还剩多久了,现在只是想多见你们几面,多和你们聊聊天,我就心满意足了,你能明白我吗?”

6匿名,87岁,1儿1女

“到了人生的这时刻,我反而回想起小时候,我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时候也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十分遗憾。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女儿两家人和睦相处,互相照顾,这样我走的也就安心了。”

7安女士,74岁,1儿2女

“我丈夫很早就去世了,我自己一个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我的大半生都重男轻女,我的三个子女都生了女儿,我当时很生气,甚至故意不好好照顾儿媳和女儿,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但她们却一如既往对我好,甚至比儿子更细致、更照顾我。我亏欠她们太多了,就希望她们不要怪我。”

8匿名,80+岁,无子女

“我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点什么,你们年轻一辈不要学我,又贪赌、又贪喝。我希望在我过世后将遗体捐献,给香港医学院做研究,为社会做点贡献。”

人生最后的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

中国的老人,跟子女谈生死,难于启齿,这就造成了很多老人把心里话都藏在了心里,从而变成了一生的遗憾。


而子女也不了解自己,很多家庭的矛盾比较严重,这就让作为老人的我们心里话更加无处表达。


很多人都觉得遗像遗言这些是一件很忌讳的事,其实,既然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与其到时候用家里翻出来的残旧照片,我们为什么不打扮得漂亮来拍照留下纪念呢?


录制遗言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人到终年,记录生前想说的最后的话,虽然退休了、年纪大了,老年人也可以在逆境中自强。


一生真的很短,我们总要直面死亡,希望并鼓励所有老人能把心里话讲给后辈听,在离世时不会抱有遗憾。

如果有天,你收到父母的遗言奇异果酱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真的吗?

 

试想,如果你的父母重疾缠身,你对医疗费用不堪重负,这时你会选择不顾一切地全力照顾,还是选择放弃救治而放过自己?


我们用忙工作忙赚钱作为和父母疏远的借口,日渐年迈的父母也用“不愿拖累子女”为我们的冷淡寻找理由,最后,我们不愿意去听父母说出心声,父母也直接放弃了与子女当面交流,选择面对镜头诉说自己的“生前遗言”。

生前遗言录制现场

香港有一支老年摄制队,成员10名,平均年龄68岁。


四年来在护老院免费为比他们更年长的老人,在镜头前录下生命里最后的心里话:


关于自己的身后事,关于对子女们的叮嘱,关于一生的幸福和遗憾。


很多老人,还未开口,就泣不成声。


这些遗言视频,按照老人的要求,可以在生前公布,但多数都选择了在去世后才会转交给他们的子女……


01、 生前遗言摄制队成立于2015年,四年来,已经为80多名老人记录生活片段和拍摄“生前遗言”。据悉,几乎全部视频里老人们叮嘱最多的,还是子女,多数人看了都后悔万分。

02、 有数据显示,中国孤独老人的数量超过8000万,还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成都和广州更是在高位上“争持不下”,表面上繁华的都市,却居住着中国一半以上的孤独老人。可以想象,有多少年轻人把父母遗落在养老院或者独居的家中


03、 在烧鸡的采访中,约有三成的年轻人表示,在更有前(钱)途的工作和发展、以及放弃发展照顾久病父母之间,选择了前者 。


04、 生前遗言摄制队的创办人吴国雄先生,早年从广州移民香港,移民不到半年时间母亲就在广州去世,不能见妈妈最后一面,是他的遗憾。即使最后身家千万,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成为他退休后坚持自费组建团队、为老人们录制遗言的原因。


05、生前遗言摄制队于2018年9月得到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主办的“香港精神奖”,但这个现象,至今依然没有得到太多主流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烧鸡采访了几个不同行业的人士,从他们的讲述中,可能你会有一些新的想法。


我见过的不孝子,数都数不过来
@不简单先生 医生


只要是重病,甚至不需要久病。半年几个月绝大部分家属就坚持不下去,照顾几年的,绝对是真爱。一日三餐,屎尿痰。没有几个人受得了。

大家可以去ICU看看,每个医院ICU总有那么几个病号,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巨有钱或者什么老干部,刚开始儿子女儿每天和你扯皮照顾病人不到位,探视时间短,亲自给患者擦身洗澡。一个月后基本上拿点吃的东西过来就走了,半年后打电话催几次才能来,交完钱就走了。


作为一个医生,明明父母想活,家人偏偏说父亲想死,让我们给出院的,见得太多了。


遗言留到身后听,有意义吗?
@匿名 养老服务义工

作为一个长期在护老院服务的义工,也一直有留意到这个服务团队。10位花甲老人组成“生前遗言”摄制组,固然有意义和值得敬佩。但是我想提出的观点是,很多的老人留下的“遗言”,是这样的——


“因为不知道自己还剩多久了,现在只是想多见你们几面”;


“儿子,我在养老院一切都挺好的,只希望你能有时间来看看我。现在我最孤独的时候就是放假,身边院友的儿女都会载他们出去喝茶、逛街、看戏;唯独我没人来探望。有时间就过来吧,很怕等你真的来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


但是,这些话多数只能在老人过世后,再给到他们的子女,有意义吗?我们会不会可以思考一下,如何用这个投入和这份心意,做更多实际的、在父母在生时让子女关注和牵系的事情,会更好呢?


开头提出的问题,我在心里也无数次问自己,如果真的是一个绝境中的选择,我会竭尽全力去救治我的父母。


生命没有第二次,父母也只有这一个。但当在医院也没有任何医治的办法,自己的经济也没法继续承担的时候,我可能会选择一个更低成本的办法,尽量让父母有尊严地度过最后一段日子。


幸好,绝多数的时候,我们没处在这样一个完全两难的绝境;父母年纪不算老,身体爽健、精神尚好、朋友圈还能玩、旅游还能去;那就趁我们还有聊天的时间、还有互相理解的空间、照顾父母未成为挑不起的重担;就好好珍惜和父母的相处,不要在现在留遗憾。

不要等到10年、20年以后,有一天我们收到一条某个义工团队寄来的“父母生前遗言”,却只能看着流泪。

来源:一条、 ShortTV烧鸡电视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