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兵团战友的终身不了情

终身不了情树新讲知青
一次意外,让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北京知青常博武失去了右手,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打击。命运最终没有将他击垮,而是让身边无数感人的力量牵引着他走向光明。
生死弟兄作者:杨和平等

弟兄,是做一辈子的!因为是一奶同胞,因为是血脉相连,因为是荣辱与共,因为是贫富共享,因为是风雨同舟,因为是肝胆相照!

我们这里有这样一群兄弟,非亲非故,无任何血缘关系,因为二龙山,因为黑土地,因为同是兵团战友,这一生他们血脉相连,心手相牵,同甘共苦,风雨同行,从风华年少走到鬓发花白,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群生死兄弟的故事:


1974年的12月,二龙山已经进入了冰封的季节,我们的连队4营25连是六团的最边远农业连队,这个季节主要的工作就是往地里送粪了,白天畜牧排的人赶车送粪,晚上他们就轮班在铡草机边铡草为几十匹马备草料。连里只有那台早已经该报废的铡草机,几次向上级打报告也没批,原因是没钱买新的,大家只好拿着台报废的破铡草机对付着干。铡草机的里面有个“风扇”,它在铡刀的下方,由三个圆柱形的铁棍儿固定在两个圆盘上高速旋转,把铡下来的草打出(或叫吹出吧)出草口。

那天后半夜,干了一天活的常博武几个人还在铡着草,机器突然不转了,下面的出草口是敞开的只是没有草出来,机器堵了。常博武开始用脚用力踢,没有反应,只好带上着手套去掏,突然间机器飞快地转了起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博武被打了起来,他倒退了几步愣在了那里……。手呢,我的手呢?一阵惊呼,一声惨叫,他的右手已经从手掌被齐齐的切断,断指和手套从出草口飞出去了。他完全傻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出事了!出大事了!常博武手没了!” 老职工高玉成声嘶力竭的喊叫着冲进马号宿舍,熟睡中的畜牧排副排长北京知青赵少华被惊醒。赵少华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喊着叫醒同宿舍的北京知青韩德福,喊着说:“德福,快去套车,准备去团部医院!”,少华抄起了一床被子冲出宿舍跑到铡草机旁,紧紧抱住了站在铡草机旁的常博武,大量失血和突如其来的事故,使常博武脸色苍白神知已经模糊,双鸭山知青李胜石、姚志国、王占武等畜牧排的战友们都赶过来,架着博武赶往连部的医务室,少华赶到连队医生老翟的家门外,连喊带砸叫醒了梦中的队医老翟,当时的连队卫生室的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些碘酒,紫药水,红药水,根本无法处理这种意外重伤。翟大夫做些简单的消毒处理后,又把听诊器上的胶皮管子当作止血带绑扎在博武的小臂和上臂上,交代说:“你们得赶紧把他送团部医院!注意保温啊。”包好了伤手,为了防止冻坏伤手,少华脱下了身上的棉坎肩包在博武手上。身上只剩下了贴身穿绒衣的少华不顾一切的喊着:“德福,得赶快走啊,不然博武就危险了!”不知是谁给少华扔过来了一件绿大衣,少华披上大衣扛起博武上了马车!

德福是知青中最好的车把式,德福套上了连队里最好的四匹良种马,为了赶时间顾不得道路情况只能抄近路,少华果断的命令德福:“我们走河套!”德福赶着马车冲向了冰封雪埋的河套!那天是1974年12月23日,冬至节气,二龙山最冷的一天,气温已经在零下30℃以下,马车上急红了眼的少华和德福,已经感觉不到刺骨的寒风在身上、脸上的吹打,德福拼命用鞭子抽打着马,四匹良种马拉着车疯狂地在漆黑的雪夜里飞奔,马车似乎都飞了起来,少华半跪着的身体早已麻木,四匹良种马在寒冷的冬夜里跑得大汗淋漓,终于看见采石连的灯光了,四匹马也累的跑不动了。少华让德福去采石连求援,采石连的一辆嘎斯车拉着少华和博武赶到了团部医院!


博武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少华扛着博武冲进了团部医院的急救室,半夜找来了苏玉卓医生和一个卫生员,苏医生一边做着术前的准备,一边说:“伤员失血过多需要输血!你们连都谁来了,准备输血!”现场只有少华一个人在啊,巧的是少华和博武的血性都是“A”型,没有选择,少华伸出了手臂,博武躺在手术台上,手术中苏医生还要求少华把住博武的伤手,少华一只手紧紧握住博武的伤手,另一只手臂上扎进了输血的针头。


经历了几十里雪夜奔袭的少华,满身疲惫,精疲力竭,为了抢救我们的兄弟,他一边给医生做手术助手,一边输着血,他的鲜血流进了博武身体里拯救着兄弟的生命。当时团医院的条件依然无法保全博武的断手,为了保住博武生命,只能在手腕处进行截肢。

天亮了博武醒来,看见了自己裹着纱布的残臂,和陪着他一宿没合眼的少华。


博武问少华:“我的手呢?”少华回答:“手没了!”


他没有再说话,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什么语言能够表述他的心情。失去了右手的博武只有22岁,今后的人生路怎么走啊?


在医院的日子里,很多领导和战友都来看望博武,连队派梁本华来照顾博武,25连的战友你一元我两块的捐出了70多元钱,交给梁本华,嘱托他每天去团部的小饭馆给博武买个肉菜,补养身体。天津女知青邱慧茹大姐,脱下自己身上的一件羔绒皮坎肩,改成了一只皮套袖送到博武面前,让他戴在伤臂上御寒!在博武最艰难的日子里,他的身边有形影不离的战友,为他做着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李双锁是博武的中学同学和战友,赶到了医院,焦虑和痛苦中的博武见到了最好的同学朋友,他一肚子的委屈砰然爆发,抱着双锁放声痛哭,双锁含着泪水鼓励他坚强的面对厄运。面对战友的情谊,博武身处在人生最困苦的时刻,被这样一群生死兄弟的情谊感动。人生的路还长,虽然前途渺茫,虽然失去了一只右手,博武有了这样一群生死兄弟,心里不再害怕!


终于有政策可以回北京了,博武和当年许许多多的知青一样渴望能够回到北京,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是希望回到北京。没有任何的工伤证明,没有任何的补偿要求,博武按着病退的手续回到离开七年的北京,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曾经美好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突然的伤残打击和永远失去的右手一切都远离了博武!性格内敛的博武从那一时刻起就埋下了抑郁症的病根!

命运把博武和少华连在了一起,少华成了博武心中的依靠,自己所有的事都要和少华念叨,有了难事第一个想找的人就是少华!到了该成家的年龄,没有父母的博武婚姻大事也是少华拍版决定。博武和一个农村姑娘结婚成了家,家安在了郊区农村,婚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过着普通人家的生活,缺失了一只手,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要翻盖房子了,少华想办法帮博武买木料,战友邸均芬帮着博武买钢筋,张慧和李月霞战友的爱人还帮着盖房卸沙子,战友们都在关心着他的生活,尽自己所能帮扶着这个兄弟,博武的生活还算说的过去。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全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批企业转制,大批企业工人下岗,博武下岗了。由于早就埋伏下的精神病根,加上下岗的打击,生活的拮据,博武精神上的抑郁越来越严重,出现语无伦次,一见到战友就说起断手的事。因为没有伤残证明,无法证实博武手伤的性质是工伤还是其他,残疾人应享受到最基本一些待遇无法保证。还是少华建议博武回二龙山开工伤残疾证明。少华交代博武办事的具体过程,去了二龙山都找谁,怎么做,就这样博武的二姐、姐夫陪着博武去了二龙山。已经退休了的当年老连长刘吉臣为了常博武的事忙前跑后,见到了当年给博武做手术的苏大夫,原25连连长方明智和原四营石营长都来证明这段经历,二龙山农场给开据了残疾证明。有了这个证明,按照政策市残联给博武办理了残疾人证书,博武有了残疾人证,工厂也按政策解决了博武的下岗问题,享受了残疾人的应有待遇,缓解了博武经济状况。


几十年过去了,博武,少华都已经是近六十岁的人了,少华已经是单位的领导了,心里装着的不仅是工作的事,还有博武这个兄弟。少华和战友们一直为博武生活状况担忧,总想为博武改善生活现状。

2010年的冬至,36年后的同一天,少华带着博武来到了事先由郑宪临、杨大明战友联系好的306医院假肢中心进行假肢安装的电感应测试,为的是给博武安装上电子假肢,解决他的生活难题,让这个身患重度抑郁症的兄弟在精神上有所改善,能够精神愉快的安度晚年。经过4个月的时间,战友们共同捐款34200元,终于给博武安装上了假肢!

幼年丧母,青年重残,中年下岗,博武的人生中的不幸太多了,可是博武又是幸运的,博武有少华等25连的战友们,有一群关心他、惦记他、帮助他渡过半生困苦的生死兄弟。人生的不幸和苦难无法避免,但是博武有这些生死兄弟在他身边,为他撑起一片蓝天,给他带去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和关爱,博武此生无憾,不是同胞胜似同胞,不是手足亲过手足,血流在一起,心跳在一起,战友们的爱一定会伴随他到永远!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
兵团知青不了情
中央电视台 

文章来源:北大荒之情网 视频来源:CCTV13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950篇)——推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