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利兵团初探

水利兵团初探作者 施大光

有这样一个称作为“兵团”的单位,可能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兵团级”单位。她仅仅存在5年时间,但她的历史功绩却可能千秋万代、流芳百世。这个单位,就是当年上山下乡期间,应运而生的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三县“水利兵团”。


查“百度百科”释义:“兵团”是军和师的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陆续取消兵团一级组织,由军区直辖军。


这是对军队“兵团”的定义,且明确新中国已经没有部队的“兵团”了。但中国曾经甚至现在还存在着(比如新疆)另外一种半军半民的“兵团”——生产建设兵团。而“水利兵团”,则是特别“另类”的单位。由于水利兵团的范围,只涉及到云南西双版纳部分地区;涉及的人群,是上万个“非工非农非军非学”的知识青年。所以并不了解水利兵团的人们,对“水利兵团”多持否定态度:这样的单位,也配称“兵团”?甚至有只在西双版纳呆了没多少日子的一个农垦农场生产队人写了“嘎山湖”文章《水利兵团是“兵团”吗?》


“(云南省思茅地区)水利兵团”,实质是一个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兵团(建设兵团)。这个“称号”,是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及有关地方政府的文件,从上到下地“习惯叫响”而没有必要修改“正名”。


由于当时全国各地各部门,对档案资料管理的严重不足,水利兵团如同其他单位一样,对自身档案资料没有认真积累保管,致使有关水利兵团的资料严重缺失。本文拟对水利兵团的由来及性质,做一个探讨,权作收集水利兵团历史资料的启事:请保留有当年水利兵团各种文件档案的朋友,提供水利兵团的资料,提供对水利兵团的见解,以完善水利兵团的历史。——特别感谢!

水利兵团的建立

【注:由于没有更权威的资料佐证,因此本文的权威出处,除特别说明之外,主要以《西双版纳水利志》(下称《水利志》)的记载为主。因为,作为严肃的地方志,《水利志》记载的各年份重大事件,尤其是涉及到上万知青当时的“命运”、涉及到国家当时巨大的投资、甚至涉及到省一级的党委(中共云南省委)文件、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以及地区级政府文件的记录,不可能有虚假。】


“1969年4月,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三县水利会战指挥部,……”(《水利志》第178页)

“1969年9月到1970年1月,北京、上海知青来到西双版纳,中共云南省委和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5个水利兵团……”(《水利志》第170页)


虽然这两处记载并没有记录到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文革期间的名称)、中共云南省委员会、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相关文件的具体文号与文字内容,但其指令性的意向是非常明确的:“水利兵团”从此正式成立。


在当时省地两级政府和党委的指令下,主要是北京、上海的9797个知识青年的命运,由此在这里拐了个弯:出发前,被动员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他们,却在中途换成了去“(当时的思茅地区)水利兵团”。


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省政府、省委、地区政府的强力指令,“水利兵团”这个组织能够随便成立?9797个知青(《水利志》第219页)的命运,能够随意变动?

随之,“中共云南省委和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组建的5个水利兵团”(《水利志》第170页),迅速成立。水利一团在勐腊县勐润坝安营扎寨;水利二团在勐腊县南腊河沿线(腊捧公路14公里到28公里路碑)安营扎寨;水利三团在景洪县橄榄坝安营扎寨;水利四团在勐海县曼满坝安营扎寨;水利五团在勐海县曼老坝安营扎寨。这“5个水利兵团”,陆续在1970年间,对各自承担的水利工程项目开始了施工建设。

“水利兵团”称号的由来

“水利兵团”的出处,在《水利志》的第178页,更有明确的记录:“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撤销水利兵团的通知》”。这个文件,确认了水利兵团的曾经合法存在:如果没有水利兵团,何来重大的“撤销”行为?这个“撤销”行为,影响了一万人(包括知青以外的部队、地方干部和职工)的人生轨迹;这个“撤销”行为,牵涉到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复杂的人员调动、安置、建设、财力安排……

笔者作为当时的水利二团一个普通的连队知青,很自觉地接受了对自己水利二团的“水利兵团”叫法。人们在当时并没有考虑这个叫法的准确与否,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此“兵团”与常规意义上的彼“兵团”有根本性的区别。直到几十年后,尤其是5个水利团的知青们返城后聚集在一起,都称自己所在的团是“水利兵团”时,才感觉到“怪怪的”:一个两三千人的水利团,竟然自称是“水利兵团”!而且5个团都是平行的“水利兵团”!这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5个水利兵团”!


人们非常奇怪:在当时的交通与通讯极为落后的边境线上(水利一团的个别连队驻扎地)、深山老林里(水利二团的多数连队),在当时极为严格的部队化管理(比如“三不准”)下,别说“5个水利兵团”,即使是同一个水利团相邻的两个连队之间都不能轻易接触(不同单位的血亲同胞见面都要履行严格的请销假纪律),信息无通,怎么会在广袤的西双版纳大地上,有万人众口一致的叫法?(“万人”,指9797个知青之外,还包括非知青的军队、地方干部、地方老职工等。)


这种万人一致的叫法,基本只存在于“水利兵团”这个称号。其他的有关说法,比如各个团的领导单位,有的团习惯说法是“思茅地区水利指挥部”,有的是“西双版纳水利指挥部”……


水利兵团,其实是一个临时单位。这从其从建立到完成了水利工程之后的归宿,这从其当时的团部、营部、连队建设上,可佐证。由于是临时单位,从上到下的指导思想,就是尽快完成各自的水利工程,因而在工作、学习、生活上,没有长远打算的措施。在办公的通行做法上,对各种重大问题的传达,落实,很少用纸质文件(应该有纸质文件,但那是上层的“绝密文件”,下级单位比如连队,是不可能看到的),而大多通过会议方式“口口相传”:水利指挥部把上级(省级、地区级)的重大决策精神,召开会议,在会上传达到各个团的团长政委等领导;团长政委召开会议,把指挥部的精神传达到各个营、各个连队的营长、教导员,连长指导员;连长指导员在全连大会上,传达到全体知青与其他员工……


直到《西双版纳水利志》出版后,人们才发现,水利兵团“不伦不类”叫法的出处,竟然是省级党委与省级、地区级政府。人们才可以认定,“水利兵团”的叫法,是通过各级、各种会议,从上到下贯彻传达而普及开来。这才使得“水利兵团”的叫法,万人一致。


因此,“水利兵团”,并不是正规意义上的“兵团”,并不是正规部队里的一个“编制”,而是对这样一个基本属于地方性质临时单位的“习惯称呼”。这个习惯称呼,来源于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及下属地、州政府的指令性文件。因此,水利兵团的叫法,是“合法”的,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1970年“第三水利兵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全体同志”合影

水利兵团的定义与属性

水利兵团的含义,应该是“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三县水利指挥部”(《水利志》第178页)及其下属5个水利建设工程团。


这个定义,内涵上,明确了这个单位是水利建设单位的基本属性;外延上,既包含了水利兵团的领导机关,也包括了5个具体实施施工的工程团。这个定义,确认了这是一个临时单位(凡“指挥部”类的单位,多是临时)。这个定义,确认了这个临时单位的半军半民性质(“兵团”)。这个定义,修改了原称“5个水利兵团”矛盾的说法。


这个定义,还须领导们、战友们、朋友们的补充修改完善。


因此,“水利兵团”实质是一个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兵团(建设兵团)”。但由于其“称号”有其历史渊源,且“水利兵团”的叫法在当时乃至现在的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当年的知识青年中间,历久弥新。对水利兵团知青而言,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水利兵团这个称呼,浸润着水利兵团人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我们既要对有关概念的规范,也须考虑到历史的传承。


水利兵团的半军半民性质,从已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地方性的属性偏多。5个水利工程的受益对象,是西双版纳地方政府(州、县、镇、村)和人民群众。“水利兵团”成立到撤销的重大指令性文件的发文单位,都是地方党委与政府(省级、地州级党委和政府),而暂未发现有部队(昆明军区、思茅军分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农垦总(分)局)的文件。水利兵团的具体组织、管理、施工……都是在正规兵团(生产建设兵团)之外,不受其管理与监督,更多接受地方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


水利兵团的半军半民性质,在其组成成员上,从上到下各级单位的主要正职领导,都是由现役军人担任,而副职都是由地方政府各级领导担任。其内部各级单位的组织架构,套用部队的团、营、连、排、班等建制管理,仅有一个“指挥部”名称非军队专用。


水利兵团的半军半民性质,从其人员归属、财务经费、物资调拨等方面的管理,可得到“佐证”。“(水利兵团)知识青年全部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编制。其工资、医疗费、探亲假往返路费报销由建设兵团按时拨付;工程建设费用等由思茅地区革委会拨付。人员所需粮食,肉,油,粮票,布票等,按照当地居民标准,由当地政府商业粮食部门保障供给。”(当时的地方干部、时任水利一团副团长的文义富(虎)文章。)

水利建設的經費問題,人員歸屬:知識青年全部屬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編制,其工資,醫療費,探親假往返路費報銷由建設兵團按時拔付;工程建設費用等由思茅地區革委會拔付。人員所需糧食,肉,油,糧票,布票等按照當地居民標準由當地政府商業糧食部門保障供給。

水利兵团的半军半民性质,从收集到的团以上单位的“红印章”佐证,属名义上的“双重领导”意味更浓:其存续期间,既有“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印章如《五好战士奖状》,也有地方性质红印章:“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水利第一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利第二团”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奖状、“劳模奖品(日记本)”、信函……

这张《五好战士》奖状的红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政治部”

这张《先进生产(工作)者》奖状的红印章是“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水利第二团”

这本劳模奖品(日记本)的红印章是“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水利第一团”

这封信函的红印章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利第二团”

水利兵团的历史功绩

1969年,水利兵团刚刚组建时,纯粹是白手起家,首要解决的是知青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在没有一点点生活设施的基础上,各单位的知青们在偏僻荒芜的原始森林、深山老林、边境线上、小坝子里,在为数极少的军队干部、地方干部与几个老职工的指导下,砍伐树木、竹子,建造茅草房,搭建竹床,开辟菜地,饲养家猪……


在基本安顿之后,分布于西双版纳全州3个县的5个团,在1970年里,陆续开始了各自的5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


  • 水利一团,在勐腊县开始了勐润大沟的建造。

  • 水利二团,在勐腊县开始了大树脚大沟的建造。

  • 水利三团,在景洪县开始了曼岭水库的建造。

  • 水利四团,在勐海县开始了曼满水库的建造。

  • 水利五团,在勐海县开始了曼老水库的建造。


历经数年,这5个水利工程,先后在1973年、1974年间,建造完工。


随之,水利兵团机关及5个水利团,于1974年10月前后,“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撤销水利兵团的通知》(《水利志》第178页)”分别撤销。除了“州革命委员会从水利5个团抽调1088名(占9797名知青的11%强)知青充实(到西双版纳)工交、基建、商业、粮食、医务、教育及国家机关等部门(《水利志》第16页)”外,水利兵团主体,“并入”当时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即后来改制的“西双版纳农垦分局”)下属各单位。


这5个水利工程的建成,对西双版纳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尤其是受益地区的各族人民,历史上长期依赖“靠天吃饭”“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方式,有了显著改善。


时隔近半个世纪,知青们纷纷返回当年那魂牵梦萦的青春地。他们惊喜地发现,当年我们浴血奋战的5个水利工程,竟然还在为当地各族人民默默地奉献着她们的青春!在水利主管部门西双版纳水务局的常年维护下,这5个水利工程,还将永葆其青春魅力,继续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作出超越时代的贡献!


滔滔水利水,魏巍版纳山:请为水利兵团作证——水利兵团知识青年们当年建造的这5个水利工程,将可能千秋万代,流芳百世!

水利一团的勐润大沟大坝

水利二团18公里长的大树脚大沟工程在南腊河上的拦河大坝

南腊河引水工程(大树脚大沟)纪念碑

水利三团的曼岭水库全貌

水利四团的曼满水库

水利五团的曼老水库

初稿于2020年10月1日~10月8日国庆、中秋双节


文章与图片由作者提供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950篇)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