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山坡上的五座知青坟头

1970年秋,工程连部分职工在钢铁厂高炉前合影,作者后排右一

那山坡上的五座坟头作者:孟永华

1970年夏,黑龙江兵团3师21团1营为支援三师钢铁厂建设,以工程连年青人为主重组一个工程连。人数不够,再从8连和12连(林业连)调人。 

钢铁厂高炉

三师钢铁厂位于完达山脉南蔍下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沟里,属于黑龙江省宝清县,离东方红火车站约22公里。


秋季的某一天,我和连里的一位战友跟随一辆解放牌卡车,去钢厂的沙场装黄沙。沙场场地面积大约400平方米左右。装完沙,卡车启动,向场地出口处(也是进口处)慢慢驶去时,我看见卡车左侧大约2-3米的地方,有一个穿黑棉衣的职工和四个知青(草绿色棉衣)正围着一辆装有炸药的铁皮独轮车,不知在忙啥。几分钟后,我听到采沙场方向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我想他们大概又开采了好多黄沙。

回连队不久,有消息传来:沙场有人被炸死。听说从东方红(从哈尔滨往东方向去的火车的终点站,东方红镇地名是由王震将军起的)到钢厂的客车途经沙场时,有乘客看见路旁树枝上挂着草绿色的布条和白色的棉絮,还听到一阵阵老鸦的呱呱声,这才发现沙场有人被炸死了。


不久又听说19团武装三连包围了现场,全连战友失声痛哭。早晨还在一个锅里吃饭,现在这几个战友却已撒手人寰,再也不能看到他们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怎不让人悲痛欲绝。


当天晚上,躺在男职工宿舍的大通铺上,碾转反侧,不能入眠,五人围着装滿炸药的铁皮独轮车的情景总是出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想沙场爆炸的起因可能是这样的:五人围着独轮车,其中一人将导线的一端插入雷管的末端时,不慎雷管起爆,引起爆炸,五人全被炸死。


我为什么会这样猜想呢?因为1969年夏天的某一天,我曾跟随工程连一位马车夫往施工工地拉红砖时,发现他的一只手上缺少几根手指,仅大拇指在。听别人说,他曾用一只手玩弄一只雷管时,雷管突然爆炸,几根手指被炸掉了。


孔子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要再乱想了,赶紧睡觉,明天还要干活。嗟呼!古语又说,身在兵位,胸为师谋。作为钢铁厂领导的诸位参谋们,应该为领导分忧,制定釆沙场或采石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人命关天,责任重于㤗山啊!


据说,钢厂有关方面就知青善后问题和杭州某居委会联系(其中二个是杭州知青)后,居委会说:我们不管了,上个月别的地方有知青遇难的事未解决,这个月你们钢厂的知青又出事了。叫我们如何向家长交待,头都大了。

几天后,在一个风高月黑之深秋夜,寒风肆虐,冷意刺骨。我们工程连十几个知青和几个老职工(也就三四十岁)带着十字镐头和铁锹在钢厂的一个小山坡上刨坑,挖土,埋葬了在采沙场被炸死的人。


当五个棺材慢慢下落到坑里,我用铁锹往棺材上一锹一锹撒土时,我的心一阵阵悲凉起来,其实棺材里已无他们的尸体了,只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罢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几天前,他们还是生龙活虎,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但如今,转瞬间却已粉身碎骨,灰飞烟灭了。          


见眼前之新坟,感生命之脆弱,岂不哀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们五人之魂魄不知已归何处,或在丛莽,或徘徊冥途。愿他们的灵魂早达天堂。            


过去我常会翻阅《古文选读》(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现已很少再翻看矣,因书中有一篇《五人墓碑记》(明末,张溥著)。它会触目伤怀,情不能自已,易使我想起刻骨铭心,终身难忘,那立在钢厂小山坡上的五座坟头。

《古文选读》中的《五人墓碑记》

作者简介:孟永华,1949年生人,上海控江中学1968届高中生,1969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一团一营工程连。1979年回上海。

来源:新三届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青春回忆文章(422篇)

精选后知青时代文章(252篇)

精选知青关注文章(335篇)

精选知青影视、纪录片(200余部)

在线观看:经典高分电影、纪录片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