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讲故事】北大荒知青的成长岁月

【知青点名讲故事】成长岁月讲故事嘉宾: 罗云
罗云:66届初中生,1968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3团12连,后调师部看守所、兵团招待所。回沪后曾任第16中学工会主席、人事干部、浦东新区少科站活动部主任。

我的故事分为两块,第一块是在连队时的故事,第二块是调到师部看守所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连队失火


这是一件因为炕头烧火太热而引起失火的事件。


连队宿舍

那天,我所在的班组刚从田里干完活回来,突然发现女生宿舍着火了,大家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去救火。我和一个战友第一个冲进着火的宿舍,四处一看,宿舍里没有人,我们当时心里十分着急,好不容易抢救出第一批东西之后,我们还想继续再冲进去,可里面火势已经很大了,浓浓的烟雾从房子里往外涌出来,温度高得人是无法再进去了。


我们都是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救火的经验,这时,有人提议让我们把屋顶瓦片揭开人再下去,我们迅速攀上了屋顶,使劲将瓦片揭开,没想到“砰”的一声,火苗一下子蹿了上来(后来才知道是火遇到了氧气形成了爆燃),我立刻就被大火从房顶上掀了下来,还好,那时年轻,身手灵活,虽然一下子摔得挺胸闷的,但幸好没有摔伤。


连队宿舍着火在当时并不少见,但是期间发生一些事情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着火的女生宿舍就在男生宿舍旁边,火扑灭了之后,我和战友就回到了宿舍,看到放在炕上的其他知青的被子基本都搬走了,只有我和战友的被子还在炕上,当时我就很纳闷:为什么偏偏留下我们俩人的被子,如果火势没有扑灭漫延到我们宿舍那我们的东西不就完了么?再看看他们后来救火的人,火灭了有的人就回宿舍了,有的人就端着盆去打水了。唯独有一批人站在大宿舍门前纹絲不动。最后居然在连队的表扬中站在大宿舍门口的这批人都一一受到表扬了,而我们第一个冲进去,又从房上摔下来幸亏沒被摔死的人却连提都不提一声,真是不公啊!


这件事对于当时年轻的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不仅知道了以后应该如何救火,更让我体会到了人心的冷暖。但事后想想,现场那么混乱,谁能想得那么周到呢,何况知青那时候都是16、17岁的毛头小伙子,刚从学校出来,还很不懂事,想到这些,心里就觉得平衡了不少。

冰窟遇险



水库

也是我下乡不久的事情。那年开春,上级指示我们连队派出一支精明强干的小分队,去支援兄弟连队刨“塔头”。去过东北的人都知道,“塔头”就是长在一片沼泽上的特殊植被。那些荒草由于盘根错节,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个的草根疙瘩。我们的任务是要用镐、铲平“塔头”,以便开垦荒地,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当年我是连队的一名小分队队员,年轻力壮,踌躇满志。一接到命令,我们立刻打点行李,连夜披星戴月地赶往兄弟连队9连。


塔头

9连,位于我们团的东面,有两条河流穿过,即南阳河与火烧沟,南阳河发源于本团11连,流经13连、9连、6连、10连等连队。在河的上游9连处,修有一座汇水面积112平方公里、总库容135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故9连得名为“水天一色”的水库连队。


地窨子

当晚,我们小分队30多人就住在离水库很近的一排“地窨子”里。没有电灯(点煤油灯),睡的是只用几排木板搭建起来的铺位,既寒冷,又潮湿,又昏暗,条件十分艰苦。


第二天,我们就投入了紧张的劳动。到了晌午,吃过午饭,利用午休时间,我端起盆,想把几件衣服去洗了,就一个人走到水库旁。北方的阳春三月,虽然大地复苏,坚冰融化,但远远望去,河流还是被冰覆盖着。我小心翼翼地踩在一块冰上,正想弯腰打水洗衣时,突然我踩的那块冰向前一移,扑通一声,我连人带盆就掉入了冰窟里。


当时的我毫不知情,只认为掉就掉吧,反正水不会太深。谁知道,下面的水流很急,一下子把我冲到窟窿里面去了!我立刻紧张起来,脑子一闪:完了!但是人的本能、求生的欲望使我马上意识到:不能慌!我不是会游泳、会踩水吗?于是我一边踩水,一边屏住气,朝有亮光的地方游去,我争分夺秒地在冰窟中挣扎着寻找求生之路。


冰面之下

当我浮出水面的一瞬间,我真是兴奋极了(死里逃生),也不怕寒冷,不怕累了,只一股劲地朝那块冰比较厚的地方游去......直到爬上岸为止。


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我心里充满着“后怕”。记得那天晚上我就病了,高烧不退,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怕,一周后才慢慢“苏醒”过来。


然而,有了这次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确实也带来不小影响。首先使我两腿关节落下了疾病,一遇阴雨天气,腿关节就会阵阵刺痛,一受冷,两腿总要抽筋。但是,这次经历也使我重新审视了人生,什么荣誉、地位、职称,一切都可以淡泊,个人的心态更要不断调整。我常常告诫自己,一个人都死过一回了,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抛弃吗?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敢于求真,这就是我的人生观。

师部经历


我后来调到了师部看守所,因为兵团刚成立军事法庭,看守所要建立保卫科,需要一些身体条件好、本质好的同志到那里,我被连里推荐到师部,在师部的看守所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看到了很多的人心善恶。


当时看守所里面关押的犯人不全是阶级敌人,他们中有刑事犯、政治犯、杀人犯,也有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人。如何对待这些犯人,要求我们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策略,以教育为主。贯彻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当时我们这些看守人员,在执行党的政策方面和自己的素质修养方面水平都不高。所以打骂犯人时有发生,另外毕竟当时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所以也出现过许多违反党的政策和办了冤案、错案的事。……其中也有我所遇见和经历的两件事。

案例1

当时每年都会有上级来检查工作区情况,有一回兵团副司令来到我们师,到一个连队要去视察麦收工作,这个连队是个四好连队,指导员是这个连队的模范,那天视察时他正好生病去了医院,但事先将接待工作都安排好了。


未成熟的青麦子


成熟的黄麦子

副司令在师长的陪同下来到连队,一看这麦子都是青的,怎么可以收割呢?司令员很生气,就和陪同的人员说了一句话:“怎么搞的,这些麦子都没好,你们就要收割了,这不是应了毛主席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事后,追究这件事情的责任,谁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于是就牵连到了那位去看病的倒霉的指导员,并把他抓进了我们看守所。这件事情引起了团里和师部的矛盾,师长和团长向着副司令员,然而团政委和师政委是帮那位指导员的,对于这位指导员的处置办法由此而一直举棋不定。


毛泽东选集

然而那位指导员的表现却使我很受感动,他在被关押期间还坚持学习毛选(毛泽东选集),也从来不讲这件事情的对错、也不喊冤枉,不与其他犯人交流案情,一直将“相信群众,相信党”两句话挂在口中,坚信他的问题总有一天可以解决,就这样,他莫名其妙地在监狱中度过了1年多。


直等到第二年,兵团副司令再一次来到师部视察时,一边的陪同人员就问,您去年到这边视察时那个关起来的人怎么处理,副司令员一下子没想起来这事情,后来陪同人员又将当时的事情说了一下。司令员就说:“什么!我当时只是说了一句气话,你们还真的把人关起来了!赶快放人。”


最后,那个指导员终得平反,恢复原职、补发工资。

案例2

当时师部有个煤矿,里面有个上海知青,原本在上海是少体校的,是一个摔跤好手。在知青中也有一些小名气,身体好、干活好,平时也就有一帮好哥们。那时附近还有个农场,其中有个天津知青也是会摔跤的。


这两个人就相互不服气,年轻气盛,非要争个高下,双方就约了一个地方进行摔跤比赛,看看谁更厉害?当然也许下了些赌注。两个人就各自带了一些兄弟去拉场子,两个人对摔,三局两胜。结果上海的那个知青赢了,为了给对方面子,原先承诺的一些条件也就不要求再兑现了,大家都是知青,以和为贵,交个朋友。


谁知,这个天津知青还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暗自记仇,心怀不轨。有一天当这个上海知青一个人走在路上时,他召集了十几个人拿着家伙跟踪这个知青。他知道,只靠他一个人是打不过的,等到了人少的地方,十几个人就一拥而上,把上海知青打得鼻青眼肿。

后来这个上海知青也不吱声,回到宿舍后,其他人看到他的样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自己摔了一跤。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是被人打的,想想就明白是谁干的,都非常气愤,相约要为兄弟报仇。那天晚上就开着“东方红”拖拉机,浩浩荡荡一车人,到了对方宿舍,然后一个人守着一个宿舍门,其余人冲进去,拖拉机的大灯直射宿舍中,对着里面的人就一顿痛打,对方也没准备,被打得个个遍体鳞伤,其中有一个肠子都打出来了。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当时下去就把打人的那些人抓起来了。审理中,他们都供认不讳,并判明了谁是主犯,谁是协同犯,要准备定罪了,照理说这个案子到这时也结束了。


但是那个会摔跤的上海知青于心不忍,大家都是为了他而被关进去的,第二天一个人带着行李、被子就到公安局自首,说这个事情都是由他引起的,是他叫大家去报仇的,当时公安局一推理,觉得也对,就把他抓进来,将其余的人都放了。幸好,过了十八天,那个肠子被打出来的知青最后被救活了,要不真的出大事了。


人救活之后,事情就有转机了,那个被关进去的知青在连队中也让领导比较看重,工作十分积极卖力,他们营部领导就来说情,希望押回去处理。但由于案情沒有了结,尤其是,对他如何处理正在酝酿中……。

就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位看守人员被买通,违反政策,对那个上海知青用酷刑,不让他上厕所,让他有尿拉在裤档里,盛饭时把最后最稀的给他吃,还常让他大冷天站在水泥地上几个小时,仅仅过了3个月,原本很壮实的一个汉子被折磨得已经瘦得不像样了。


我当时坚持要执行党的政策,反对虐待犯人,每次轮到我站岗时就让他回到炕上坐着。平时帮他打点水让他擦洗,让他洗洗衣服,要求合理分配食物等,我坚持认为即使这个人是有错误,也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他。在这几个月中,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判断他应该是无罪的,我就更有理由要暗中保护他。


后来煤矿要求放人的呼声越来越高了,最后闹到集体罢工。当时营长、煤矿矿长就协商这个案子应该怎么处理,人是不是要放?恰好当时保卫科李干事点名让我和他一起去外调,一路上他问起这件打架事,我一五一十地向他汇报了,当问我应当怎么处理时,记得那时我说了一句关键的话:“我认为与其现在案情性质定不下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回去处理还能有将功赎罪的机会,至少还能少受皮肉之苦。”过了不久,上面真的通知我所把人带回煤矿处理。


事后,听说有一次瓦斯泄漏,他从煤矿中连救两个人,第三次冲进去的时候,人晕过去了,被人拖了出来,戴罪立功了。由于他干活积极,舍命救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并很快被火线入党,并提拔当了挖掘队的队长。


知青回沪之后,直至在煤矿知青35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我在签名册上看到了他的名字,但没有见到他本人,打听到他后来发展非常好,我就托人给他问个好,他听到之后马上找到我,谢谢当年的恩德。

年轻时的我

总而言之,也印证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来源:99夕阳网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青春回忆文章(422篇)

精选后知青时代文章(252篇)

精选知青关注文章(335篇)

精选知青影视、纪录片(200余部)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