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前的今天!在烈火中牺牲的兵团知青

1971年4月15日,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七团三连柏永华、单美英在与草原烈火搏斗中壮烈牺牲!

永远铭刻在心中的记忆
与柏永华、单美英相处的最后时光

作者:刘桂枝

1971年,是我们去兵团后的第二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去兵团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我们57团的第一次春播。

那年的播种是半机械化作业,播种小麦的工作由我们女生排三班、四班负责。具体分工是:三班负责在地头给麦种搅拌农药,目的是防止麦粒在地下被害虫吃了;四班负责播种。我们使用的是链轨拖拉机拖带播种机播撒小麦种子,我们是站在播种机上操作,保证小麦种顺畅均匀的播撒在地里。


4月15日那天,天气特别好,像往常一样,我们继续着播种工作。三班负责搅拌麦种的是柏永华、单美英。柏永华是北京知青,话语不多,文静、稳重,是我们尊敬的“大姐”;单美英是集宁知青,爱说爱笑,比较活泼。我们四班当时有我、还有赵萍云负责播种。赵萍云是北京知青,是个“小机灵”。开拖拉机的师傅叫宋新,是来自锡林浩特的一个很机敏果断的小伙子。


那天我们作业的那片地,一眼望不到边,南北有8里长,链轨拖拉机从地的这端到另一端需要40分钟。当拖拉机带着播种机行驶到地的中间地段时,我们看到对面山脚下(也就是我们地的北头)浓烟滚滚。

我们当时很紧张也很担心,宋新果断地摘下我们的播种机,驾驶着拖拉机急匆匆地往前开,我们看到链轨拖拉机冒着黑烟,宋新是加大油门开走的。毕竟太远了,20分钟后,宋新到了地头,他看到单美英从浓烟中艰难地站了起来,并对他说:“宋新,快救麦种!”宋新急切地问:“柏永华呢?”,单美英哑着嗓子说不知道,说完就又倒了下去。在与大火的拼搏中,她俩走散了。


48年过去了,单美英的一句“快救麦种”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今天我们无意去高抬单美英的思想境界!但是,面对生死关头,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财产,面对死亡,想到的还是“快救麦种”!每每想到这些都让我感动,让我心灵再次震撼,让我仍然是热泪盈眶……。


在浓烟中,宋新直接从拖拉机上跳下去,都没有来得及熄火,车还在缓缓向前行走着。宋新抱起了浓烟中的单美英,跑向还在缓缓行走的拖拉机,把她抱上车,脱下自己的上衣,给全身裸露的单美英盖上。大火已经把单美英的衣服和鞋全烧光了。宋新用最快的速度把单美英送到团医务所,当单美英看到医务所大夫时,她说了生命中意识清醒的最后一句话“李医生,我还能好吗?”听到李大夫满意的回答后,她头一歪完全陷入了昏迷。


步行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地头,浓烟烈火已经散去。我们看到了麦种堆上面摆放一排簸箕、箩筐,这是我的战友柏永华、单美英她们为保护麦种防范大火做出的最后拼搏;我们找到了我的战友散落烧焦的鞋,鞋帮已经烧没了,只剩下坚硬的鞋底、鞋跟。烈火烧尽了她们的衣帽,却烧不尽他们与烈火拼搏的足迹。

可以想象,在与烈火搏斗的过程中,她们承受了怎样的痛苦,衣服烧光,鞋子烧掉,整个人由白变黑……该有多么的痛楚、惨烈。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还把国家财产置于生命之上,这是何等的高尚,又是何等的让人敬仰,让人心碎……。


1971年4月15日下午,在这晴朗温暖的春天,我们亲爱的战友柏永华、单美英倒在了霍林郭勒大草原上,倒在了她们倾心开垦的黑土地边,倒在了荒火无情的浓烟中。

回来的路上,我们听到了柏永华已经牺牲的消息。我们无法相信,我们善良地认为,这不是真的。到连队后,柏永华牺牲的消息得到了确认,我们几个战友相约一起去医务所看柏永华最后一面。这一眼让我终生难忘:柏永华身上盖着白单,由于她戴了个大围巾,脖子处已全部烧焦,胳膊、手、脚、腿等外露部分全部是黑色,身体平躺在地上,四肢向上,看到这样的惨状,我们惊呆了,以至于我们都不会哭了……。


此时传来消息说,单美英在团医务所抢救中,急需要输血,战友们纷纷报名,要求献血。单美英是B型血,我自己的血型不合,心中很遗憾。


傍晚我站在宿舍门前,看着远处山上的山火仍在燃烧,亲临火场的人都知道,草原着火不是漫山遍野地烧,而好像有规则似的一条一条的烧,你很难想象出一条条的烧,还能烧遍整个草原。夜色下漆黑的草原上一条条火龙,用今天的审美来看应该是很美的。

到晚上连长告诉我,单美英需要照顾,领导决定让我陪护,这次我很幸运。我终于有机会见单美英了,可以当面看看她的伤情了,于是我带着“兴奋”的心情走进医务所的房间。意外的是我一进门,看到了单美英“可怕”的面部,整个脸呈木炭色,双眼的眼皮已经全部外翻,鼻尖也已烧平,双唇同样外翻。只一眼,真的只有一眼我就没敢再看,我倒退着走到她的身边。


这时北京已经派来了大夫,还带来了药品,大夫说单美英全身96%烧伤,只有胳肢窝下面,脚心中间有四处没有烧到,嘱咐我一定要看好她脚上的针头,因为如果脱落就不能再输液了。这时我看到了她的脚,仍然是黑色。夜里,我坚持着用手紧紧扶着单美英的腿,保持不动,全然不知疼、累、恐惧。那时单美英的鼾声特别响,我问大夫,她睡觉的呼噜声怎么这么大,大夫说这不是打呼噜是休克,我第一次知道了“休克”。一夜单美英没醒。天亮了,大夫们进来了,掀开被子往身上喷“烧伤1号”、“烧伤2号”,我看到了单美英的身体:全身黑色,胸部已全部烧平,下腹部出现了两条长约五寸左右,宽约一寸左右的伤口,里面的红肉清晰可见。伤的真的是太重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我哭了……。


大约接近中午时分,参加抢救的大夫宣布,单美英经抢救无效去世了。


在柏永华、单美英牺牲后一段时间里,连队里没有歌声,没有笑声,甚至没有大声的说话声;没人端碗,没人拿筷子,整个连队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尽管炊事班为大家做了可口的饭菜,但还是怎么端上来又怎么端下去。整个连队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那是一种永远无法释怀的浓浓的战友之情!


柏永华、单美英牺牲后,团里为她们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入葬前夕,我见到了她们两家的家人。柏永华家来了三人:父亲(母亲已经去世),叔叔、大哥。他父亲默默地接受了女儿已经不在的事实,当他走近棺木时,团首长询问她是否可以不看女儿的时候,柏伯伯说,“不看了。”然后猛地把脸转到一边,在转头的瞬间,我清晰地看到他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含义,我的心跟着紧缩了一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心疼。


单美英家父亲、母亲和小妹也来了三人,与柏家理智不同的是,单妈妈一直在哭,她接受不了女儿去世的消息,她不相信自己的宝贝女儿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样走到棺木时,团首长告诫她不要看棺木中的女儿了,单妈妈疯了一样边哭边扑向棺木,在陪伴人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迅速地拽下盖在女儿单美英身上的白单、手套、鞋、袜……,由于单美英死亡时七窍出血,加上又没有整容师,脸部清理不太干净,还能看出口鼻出血的痕迹,这让单妈妈更接受不了,于是她放声大哭,那哭声“惊天地、泣鬼神”!我们也跟着一起哭。那个场面直到今日,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挥之不去……。


柏永华是回族,柏伯伯要求按照伊斯兰方式下葬。墓坑下面用水泥砌了个长方形的小墓坑,上面用木板遮挡,柏永华用白布裹尸,放在木板上,然后抽掉木板,遗体放在小墓坑内,盖上木板,后填土埋葬。单美英的棺椁厚重,几个男战友抬着棺椁,缓缓放入墓坑,填土埋葬。就这样柏永华,单美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她们热爱、生活、工作、战斗的地方,永远地留在了祖国的边陲。


那一年,我的战友柏永华23周岁,单美英19周岁。

兵团党委为她们追记一等功,授予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同时追认她们为革命烈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火红的年华壮丽的青春》的文章,报道英雄的事迹,缅怀英烈。


如今,柏永华、单美英牺牲已有48个春秋,在这40多年中,战友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缅怀、悼念。我的同学、同事曾经希望我能把它写出来,但由于自知文笔粗拙一直不敢下笔,此次借兵团聚会出书之际,特写此文,以表达对英烈的思念、敬仰之情,也希望通过此文,让我们的后代了解我们曾经的生活、经历。

柏永华、单美英你们安息吧!你们永远活在兵团战友的心中!永存不忘!

2019.2于呼和浩特

英雄魂归故里
兵团战友柏永华、单美英牺牲五十周年

我的兵团岁月作者:柏永慧

柏永华烈士的妹妹柏永慧,本文作者

今年是内蒙兵团成立五十周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儿大姐柏永华离开我和家人都四十八年了。进入腊月眼瞅着就要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姐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五日,永华大姐因抢救国家财产,跟她的战友单美英一道,在与草原烈火搏斗中壮烈牺牲。那时我正在呼伦贝尔盟插队,噩耗传来,心情万分悲痛。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通讯不及时,当我接到大姐牺牲的消息时,已经过去多天了。急匆匆请假,孤身一人赶往姐姐生前所在的内蒙兵团六师五十七团驻地。


近五月份的天气仍很凉,我人生地不熟,路上倒了几趟车才到达位于东北白(白城子)阿(阿尔山)线上的一个小站——大石寨。


原以为夜里下车,总可以先在候车室等到天亮再说。然而,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除了感觉到耳边那嗖脖子的冷风、脚下踩着的铁轨和疙疙瘩瘩的路基,什么都瞅不见。若不是遇到一个同路人,凭借着他手电筒的光亮引领,我干脆连接待站的大门也找不到哇!


接待站简陋的房间里我当了半宿的“团长”。第二天清晨,搭上一辆卡车,开始向草原深处进发。几百里的路程,我却感觉走了很远很远。接近傍晚,汽车行驶到距团部驻地不远的一个山坡旁时,司机减缓了车速,指指右侧山坡说:“你不是来看你姐姐吗?她就埋在那儿”。顺着师傅手指的方向,我远远看见一片开阔的山坡上凸起两个小土堆。顿时,泪水充满了眼眶,我顾不得擦去流淌着的泪,恳请师傅带我去看一看。司机师傅很理解我此时的心情把车往上开了一段。还没等汽车停稳,我已经及不可待地推开车门,与其说是下车,倒不如说跳车更准确些。此时,我简直无法控制自己情感的宣泄。

“大姐,大姐我来晚啦,没能见你最后一面啊”!


失态的我跌跌撞撞,一下子扑在了姐姐的坟上。


“大姐啊!我看你来了”。


我说着,哭着,哭着又说着,任凭泪水横流。


不知不觉夕阳渐渐西下,落日已经把余晖留在了广袤的山坡、草地上。在司机师傅的再三劝说下,我极不情愿地却又不得不暂时离开,由师傅直接把我送到了团部政治处。团首长们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有意把我安排到姐姐生前所在的三连三班。


就这样,我与三班的战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星期后,当我准备启程返回时,团连首长诚恳地发出邀请,欢迎我到兵团来,接姐姐的班,继承姐姐的遗志,沿着姐姐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一个多月后,我告别插队三年的呼伦贝尔盟,来到科尔沁大草原,来到内蒙兵团五十七团,以一名新战士的身份被分配到了三连三班——两位英雄生前所在的班。


从此我在兵团又战斗了整整八年。


由插队落户那样的环境初到类似部队建制的生产建设兵团,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我喜欢这里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团连首长都是现役军人。四个班为一个排,排长多半由退伍老兵担任。八个人为一个班住一屋,一间屋南北两铺炕分别睡四个人。


每天清晨,伴着起床号声,战友们一个个以最娴熟的动作,迅速整理好内务。八床被褥叠得那叫一个齐!由于连里经常要搞内务检查评比,战友们又都很有荣誉感,比着来,所以各个班到处可以看到“一条线”。绳子上毛巾搭挂成一线,墙上干粮带挎包成一线,地上脸盆摆放成一线,甚至于晚上睡觉脱下的鞋子也要摆正成一线。吃饭吹号,午休吹号,晚上熄灯睡觉也要吹号。如此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加上统一着装,还真的让我有了当兵一样的感觉。


每当要开饭的时候,我们按班排成纵队,站在食堂前,先齐声高唱《兵团战士之歌》:“蓝天做帐地做床,黄沙拌饭可口香,狂风为我送歌声,广阔草原好战场。要用我们辛勤的汗水,把乌拉盖来浇灌,要用我们战斗的歌声,唤醒那万里草原......”。唱完后,随着一声“坐下”的口令,说时迟那时快,全连以班为单位,快速围成一圈,盘腿席地而坐。副班长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尽管那些菜是大柴锅熬出来的,既单调又缺油少盐,但大家吃得都很香很香。


五十七团是工业团,三连是团里唯一的农业连,担负着全团干部战士吃饭问题的重任。


来到三连三班时间不长,原班长张桂珍调离岗位去煤矿,我接替了班长一职,带着战友们到距离团部三十多里地外的山沟沟里种菜。那儿比起团部要艰苦,没有食堂,没有砖瓦房,住的是一半儿地下,一半儿地上干打垒的地窑房子,睡的土坯炕上铺着草。尽管是这样的条件,战友们都没有怨言,摊开自己的被褥整齐地铺在草席上。尽管是这样的环境,战友们还在一触摸就掉渣的土墙上办起了学习园地。入睡前每个人借着油灯的光亮认真学习并坚持书写学习心得笔记。由于自制油灯使用的是柴油,清早起来我们每个人的鼻孔下边都是黑黑的。


山沟沟偏僻且幽静,这里几乎看不到外人。


守着煤矿不愁用煤,连长指导员为给我们班的战士减轻负担,准备送一拖车煤到山沟,硬是被我们婉言谢绝了。唐山战友陈俊芝负责给大家做饭,做饭烧火用的柴草就是我们自己抽空去山坡上耧的,满满的一屋子柴草都是我们用耙子耧,用稚嫩的双肩一捆捆一趟趟背回来。依稀还记得陈俊芝形容我们背柴草的情景。她说,站在地窖门前一看,只见对面山坡上慢慢移动着一个个的小草堆,根本看不见人。


就这样,在柏永华、单美英两位英雄精神的鼓舞下,我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自觉的磨炼,在山沟期间没有烧过一块煤,既磨炼了自己,得到了锻炼也较好地完成了连队交给的任务。


有一件事情,我们三班的战友们都会记忆深刻。那是入秋以后的一天夜里,睡梦中听到玻璃窗上发出的“咔咔”声音。偏僻的山沟白天连个人影都没有,更何况这幽静的夜里怎会有声响?我们都醒了,静静地趴在被窝里观察。外面黑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啊!“咔咔”的声音还在继续,原来是有人在撬玻璃!我和排长董建珍迅速穿好衣裳,并嘱咐其他战友赶紧起床,动作要轻不能被外面的人发现。此时,我和排长已经分别慢慢移到了地窑那玻璃窗的两侧,小声地商量对策。见战友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悄悄地拿好外屋地上的各式“武器”——镰刀、铁锨、木棒和连里配发的唯一一支没有子弹的半自动步枪。取下顶着门的铁锹,我们八个女将就像迎接一场战斗勇敢的冲了出去。


夜幕下,两个低头弯腰的人听见声响,看见“呼啦”一下子围在他们面前一群女战士,赶忙立起身来。哦!原来是两个穿蒙古袍的牧民。蒙汉两种语言无法沟通,仅从他俩的手势中理解了原委。他们半夜路过这儿是想借此地住一宿歇歇脚。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告诉他们旁边还有一间空着的地窑可以住,便回屋安然的接着睡了。


天亮啦!唐山籍战友(炊事员)陈俊芝提前起床去做早点。只见她忽的跑了进来大喊“不好了,不好了,连里给咱们的那只羊腿不见啦”。我们赶紧起来四处寻找都没有,再去看看那俩老乡吧。哇噻!哪儿还有他俩这人啊!放眼四处一瞧,远远的一辆牛车,一前一后俩人。追!说什么也得把羊腿追回来,那可是连里给我们改善伙食特意送过来的呀!


不由分说,连车带人被我们弄回来了。我和几个战友跟这俩牧民比划着周旋着,排长带着几个战友去翻他们的嘞嘞车,无果,没有找到羊腿,最终还是放他们走了!


出了这么档子事儿,不能不引起重视啊,紧跟着我和排长带着那支步枪返回连队汇报去啦。这事,恐怕至今也是无头案。


山沟的泉水清澈且甘甜,我们既饮用它,又用它浇灌菜地。喝过泉水的蔬菜长势喜人。那白萝卜有的长到一米来长,土豆、甜菜、西葫、南瓜大得出了奇。为了获取一根完整的白萝卜,我们得在它的茎部四周挖坑取土,随着萝卜的长度,坑越挖越深,坑口越来越大。我们就像儿时做拔萝卜游戏那样,前边人抱住萝卜,后边人搂住前边人的腰,而后依次,边拔边唱儿时的歌“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呦,嘿呦呦,嘿呦嘿呦拔不动......”。


秋收了,我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当看到满载蔬菜的拖车一趟一趟往团部、往各兄弟连队运送时,我们真的好为自己一个班七八个人能够解决全团干部战士过冬吃菜而深感欣慰与自豪。为扩大宣传,团里把我们收获的硕果精品拿到团部办了一个小型展览,参观者赞不绝口。


英雄班再创佳绩,这一年我们班荣立了集体三等功。英雄的精神不断得到弘扬,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不断前行。(二零一九年一月)

  附:

人民日报:战斗的年华 壮丽的青春
——记党的好女儿柏永华、单美英烈士的光辉事迹

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的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亲手把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年轻的战友们,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战斗?


毛主席的好战士,党的好女儿柏永华、单美英同志,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柏永华和单美英生前是内蒙古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三连战士。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五日,她们为抢救国家财产、保护牧场和林场,在与草原烈火搏斗中,并肩战斗,壮烈牺牲了!

牺牲时,柏永华二十三岁,单美英刚刚十九岁。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授予她们以革命烈士称号。她们所在单位的党委根据她们生前的要求和表现,追认她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产建设部队党委号召广大干部、战士,向她们学习。


这里,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大家展示柏永华、单美英同志战斗的年华,壮丽的青春。

在祖国召唤的时刻

一九七0年六月九日。


北京的早晨,晴空万里,阳光灿烂。


北京、集宁的两批即将奔赴内蒙古哦生产建设部队的知识青年,迎着火红的朝阳,昂首阔步,先后来到天安门广场。


当队伍整齐地站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巨幅画像前面的时候,北京市四十九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柏永华、集宁市铁二中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单美英,心潮激荡,热血沸腾。她们望着毛主席慈祥的笑容,眼睛里滚出了晶莹的泪花。


是啊,当一个革命的战士,经过一番苦苦地请求,终于被批准参加战斗的时候,心情怎能不激动呢?


早在一九六八年,柏永华听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到农村插队落户干革命。


谁知事情那样凑巧,柏永华的妹妹初中毕业了,争着也要到农村去。姐妹俩争来争去,柏永华没有走成。但是,柏永华的心早已飞向了祖国的边疆。送妹妹走的时候,她说:“毛主席指引的知识青年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我们都要走。今天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去!”天天想啊,夜夜盼,两年前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单美英要求到边疆,有一段更曲折的经历。


小单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妈妈经常给她诉说旧社会苦难的家史,在她幼小的心田里,就播下了阶级苦、民族恨的种子。她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毛主席争光,为工人阶级争气!


去年除夕,妈妈用糠粉和豆腐渣蒸了一笼窝窝头,摆在饭桌上,把小单叫到跟前,又给她忆了苦。妈妈抹了把泪说:“眼看你就要初中毕业了,千万要听党的话,走毛主席指引的路,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哪一个阶级的苗,哪一棵藤上的瓜!”小单激动地站起来,说:“放心吧,妈妈!女儿坚决听从祖国召唤,做工人阶级的好后代!”


生产建设部队接兵的同志来了。喜讯传开,集宁市铁二中沸腾起来!小单的心比谁都急。她一连向学校领导递交了三份决心书,先后十多次跑到接兵同志的住所去要求。接兵的同志知道小单身体差,问道:“连队初建,一穷二白,条件艰苦,你不嫌吗?”“一穷二白需要我们去建设;条件艰苦,需要我们去改造。怕苦怕难,怎样实现共产主义!”接兵的同志被感动了!他们紧紧握住小单的手,亲切地问道:“你家长同意了吗?”小单没言声,撒腿就跑。她把爸爸妈妈领来了。爸爸、妈妈坚决支持女儿去建设边疆。经过研究,接兵的同志批准了单美英的要求。


如今,柏永华、单美英站在毛主席像前,和战友们一起庄严宣誓: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指引我们到边疆,我们赴边壮志坚如钢。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我们愿把火红的青春献给党!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柏永华和单美英,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从长城内外来到了祖国的北部边疆。她们分到同一个连,同一个班,同一天穿上了崭新的绿军装。从那天起,她们就是生产建设部队的战士了,心里多么高兴啊!她们感到浑身都是力量,恨不得马上和老战士一起,下到矿井里,操起电镐去采煤。可是,分配给她们的工作,偏偏是喂猪,种菜,烧水,营建……简单而又平凡。


一心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的战士,应该怎样对待平凡的工作?她们在深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毛主席的教导,照得她们心里亮堂堂,她们懂得了:共产主义高楼大厦要一砖一瓦地去砌成,革命青年要为革命作出较大贡献,必须把共产主义理想和平凡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从此,她们做着手中活,想着天下事,一心一意干革命,时时处处为人民。


给连里做被子,本来是老战士的任务,柏永华却抢着去干!几个老战士夺过她的针线,关心地说:“新来乍到,怪累的,快去休息吧!”她笑着说:“毛主席派我们到边疆,是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来休息的呀!”她不停地工作,一连用弯了六根针,手指不知扎破了多少次。


单美英的腿上刚刚做了埋线手术,就一瘸一拐地看护菜地去了!有时,羊崽子很调皮,赶走了这个,又来了那个。但她挥着木棍,拐着腿,一直不知疲倦地赶着、撵着。同志们见了,心疼地说:“小单,医生让你休息,你怎么还这样干呀!”小单抹了把汗水,说:“现在建设边疆的战斗打得这样火热,我觉得为他出一把力也是幸福,闲一分钟也是痛苦。”


柏永华、单美英对集体的事业,总是那样勤勤恳恳,带头苦干,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盛夏,山沟里下起了暴雨,雨中夹杂着手指盖大的冰雹。突然,炊事班的土窝棚摇晃了!是她们两个,抱起了沾满泥水的碗口粗的杨木杆,最先向前冲去。!


深秋,连里盖土窑,工具少,房上抹泥,供不应求。又是她们两个,拿出自己的新脸盆,往同志们面前一放,说:“装泥吧!”当时大家有些犹豫,柏永华抢过铁锨,亲自动了手,边装边说:“我们的生命都是属于党的,一个脸盆算个啥!”


隆冬,吃水的山泉旁边,结了厚厚的冰层,同志们跳水,一不小心就会滑进水里去。柏永华和单美英一次又一次扛起搞头去刨冰。手冻僵了,虎口震裂了,她们连理也不理,直到把冰渣除净,用干土盖上,才放心地离开。


柏永华、单美英对集体十分关心,对同志更是满腔热忱。


一天深夜,呼呼地刮起了白毛风,寒气逼人。苏春萍的胃口一阵阵绞痛。刚刚下岗回来的柏永华没顾得暖和一下冰冷的手,就为小苏请医、喂药,守在小苏身边,半宿没合眼。


小苏的胃口不痛了,她抚摸着妈妈刚寄来的邮包,两眼盯着屋顶,一动也不动。柏永华知道小苏想家了,就拿出毛主席著作,和她一字一句地学起来。柏永华问:“小苏,你说,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中国帮助抗日呢?”小苏马上回答:“因为人家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呗!”柏永华进一步问:“可是,我们有的同志,刚刚离家几千里,就想家了,这又是为什么?”小苏领悟了,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柏永华亲切地说:“小苏,你不是常说连队是我家,边疆把跟扎,一心干革命,支援亚非拉吗,现在怎么忘了?”小苏的眼睛有些湿润了,她紧紧握住柏永华的手,惭愧而又感激地说:“大姐,你放心吧,我再也不会忘记了!”柏永华、单美英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边疆建设增添着一砖一瓦。

在工作调动以后

在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中,有多少这样的情况:今天,你还战斗在这个岗位,明天,因为革命需要,却被调到另一个岗位;今天,你在顺利的条件下工作,明天,却背起行装,踏上了艰苦的征程……这些革命道路上的工作调动,常常检验着人们对革命事业的态度。


去年九月,三连奉上级指示,由工业连转成了农业连,从富饶的矿区开进了穷僻的山沟。


在工作调动以后,连队有少数同志,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说什么“人家也是来边疆,却被分配到工厂,穿上工作服,站在机器旁,心情多舒畅!可咱们……”


柏永华听到这些议论,心里象开了锅得水,上下翻腾。她想,如果今天在顺利的条件下搞工业,心里就高兴,就与工农兵相结合,明天到艰苦的环境搞农业,心里就不高兴,就动摇了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决心,那么,我们成天说的走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一生交给党安排,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柏永华、单美英满怀着建设山区的美好理想和豪情壮志,她们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连几个晚上,伏在油灯下,精心绘制了一张山区建设远景图。图上画着土地、渠道、房屋、道路、树木……。她们高兴地对大家说:“别看咱们山沟穷,穷则思变!咱们一定能用辛勤的双手,在这穷山沟里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大家捧起这张蓝图,连蹦带跳地送给了党支部。


革命理想的实现,还要靠辛勤的劳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柏永华、单美英和全连战士,一个心眼扑在了山沟建设上。


热火朝天的营建开始了!柏永华的脸上整天挂着汗珠。和泥最脏她就去和泥;跳水最累,她就去挑水。一个同志刚担起水桶,她就马上抢了过来,可是每当别人要换她时,她却总是笑着说:“成了,成了,我还有劲呢!”


开山劈石的战斗打响了!连里的女同志也上了山。指导员说:“女同志掌掌釺,搬搬石头就行了”。柏永华、单美英却偏要抡大锤,一口气就抡几十下。大家看她们汗流满面,劝她们休息一会儿再干。她们却说:“没什么,过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我们,读书为做官,我们身上没有劲;现在,我们走上了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担起了建设社会主义边疆的光荣任务,身上的劲头用不完!”说着,又抡起了大锤。


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掀起来了!柏永华、单美英和同志们一起,刨粪积肥,砍柳割苇,一天到晚不知个累。


十一月的一天,寒风呼啸,白雪纷飞。同志们上山砍柳条。班长又下了命令:小单在家休息。谁知,一过冰河,六个人的队伍突然变成了七个人———小单又来了!


同志们都知道,这几天小单的胃病有又犯了,劝她砍慢点,累了就歇一会儿。可小单哪里肯听!她挥着镰刀,比谁砍得都欢。中午,大家休息时,小单偷偷地吞下几颗止痛片,又坚持干了一个下午。收工时,班长有意识地把柳条捆成六捆,就是没有小单的份。可是,当班长帮替他同志把柳条捆搭上肩时,回头一看,自己那一大捆早就被小单背走好远了。 


班长急忙追去。“啊呀!”小单横握着镰把的两端,使劲地压着胃部,脸色都变了!但她仍然坚强地向前走着……

在生死考验的关头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战斗,使柏永华、单美英两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辉映相照,继续革命的步伐,越迈越快。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她们和战友们一起,用战斗送走了风雪滚滚的隆冬,迎来了一九七一年草原上阳光灿烂的春天。


柏永华、单美英朝气蓬勃,英姿飒爽,投入了春播战斗。


这是难忘的四月十五日


清晨,东方刚刚透出一线微明,柏永华、单美英就起床了。一个习惯地捅开炉子,给同志们烧好洗脸水;一个像平常一样,把屋子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轮红日跃上草原,大家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全班结合张勇同志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柏永华、单美英表示决心:一定要向英雄学习,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危急时刻,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早饭后,天气突变,狂风骤起。柏永华、单美英又提前上工了。她们顶着呼啸的狂风,争分夺秒地战斗。中午吃饭时,让其他的同志回家吃饭,她们继续顽强而紧张地工作着。


突然,从西北方向,闪出一条火龙!


刹那间,火龙腾空而起,驾着狂风,翻过山包,越过凹地,凶神般地扑将过来!


烈火,吞噬者草原牧场,威胁着几千斤麦种,逼视着远处的林场!


柏永华、单美英“霍”地站了起来!眼前,几十米,浓烟滚滚,烈焰腾腾;身后,不到三米,便是三千亩耕地的安全地带。是扑上去,还是退下来?


在这生死考验的关头,她们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切断这条火路!保护牧场!抢救麦种!决不让烈火蔓延到林场!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她们抓起麻袋,勇猛地向烈火扑去!


烈火越烧越猛,一丈多高的火舌,烧得满天遍野通红。柏永华、单美英东扑西打,顽强搏斗。手里的麻袋烧光了,她们脱下棉衣,棉衣烧光了,她们又脱下绒衣……


就在这时,一台拖拉机从地南头飞驰过来。年近半百的老团长,率领广大战士向这里飞跑。贫下中牧,纵马扬鞭向这里奔驰。一群群扑火的人们,呐喊着,涌向这里。


“柏——永——华!单——美——英!”


人们扑打着烈火,焦急地呼唤着。


忽然,从满是灰烬的地上站起一个人,喊了一声“快抢救麦种!”向前吃力地迈了一步,扑倒在地上。同志们拥上前来。她,就是单美英。当人们在滚滚浓烟中找到柏永华时,烈火已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英雄灭火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医务人员带着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带着医治烧伤的药品,乘飞机赶来了!


成千上万的人们关注着单美英同志的生命。可是,因烧伤过度,经多方抢救无效……


毛主席的好战士,党的好女儿,我们的英雄柏永华、单美英同志,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人们比失去自己的亲人还要悲痛。某部全体干部、战士、职工、家属站在烈士墓前,轻轻地呼唤着烈士的名字,止不住掉下了热泪。


“永华啊,美英,草原的花再红,比不上你们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心红。你们那时刻听从党召唤,掏尽红心为人民的革命形象,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你们那火红的青春,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坎”。(人民日报)


来源:兵团战友、人民日报、张桂珍的美篇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青春回忆文章(422篇)

精选后知青时代文章(252篇)

精选知青关注文章(335篇)

精选知青影视、纪录片(200余部)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