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健:一个坚守了四十年的承诺

一个坚守了四十年的承诺作者:陈健

我叫陈健。现在向大家讲述我为了一份感恩、一份承诺、一份坚守,默默地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为知青战友金训华烈士整整守墓40年的人生历程!


在座的或许有些年轻人并不知道金训华烈士的英雄事迹。在六、七十年代他就像雷锋同志一样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至今已过去43年了,金训华烈士的英雄事迹都还历历在目。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刚满18岁还在原上海图们中学读书。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的运动,也激发了我要听党的号召,保家卫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热血男儿的激情。中学还没毕业就立下誓言,写下血书,坚决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9年5月25日,我告别了父母打起背包,离开了上海,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加入到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中去了,去到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双河大队插队入户。在挤满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列车上,我认识了知青领队金训华。那时他刚满20岁,是上海红卫兵组织的一名常委,他是我们去逊克县插队的38个上海知青的大哥。一路上他热情地送茶递水、谈笑风生,照顾着我们,给我们这些第一次远离家门的年轻人介绍逊克县的风土人情;他勤劳能干、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深感染了我,他那大哥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底!

金训华生前照片

到了插队入户的住地我和金训华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我们成为了最亲密的战友。当年我身体比较瘦弱,他就经常帮助我干重活,早上都顾不上吃早饭先担起水桶帮我把两大缸水挑满。还经常帮助村里的贫下中农干活。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行为我们谁也比不上他。记得那时在农村的生活艰苦、环境单调我也跟着其他知青学起了抽烟,金大哥看到后严厉的批评了我,帮助我戒掉了抽烟的习惯,从那以后的40多年来我再也没有抽过烟。我从心底里感激他,我与他的战友情义日益在加深,我也处处以他为榜样:“勤奋劳动,锻炼意志,多打粮食,支援世界革命!”这就是金大哥经常对我们讲的口号,也是他自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精神动力!当时也成为了我们广大知青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动力。


但是我们到逊克县才刚刚过了77天,不幸却降临到了我们的生产大队。1969年8月一连几天的暴雨,使得逊克县境内的逊别拉河的水位猛涨。汹涌翻滚的洪水从上游奔腾而来,当时生产队里堆放在河边的150多根备战用的电线杆正受到洪水的威胁,眼看着就要被急流卷走。生产队长急急忙忙跑来跟民兵连长说,赶紧派些人去保护电杆。正在场的金训华马上自告奋勇地请求到:“这任务交给我!”二话不说就招呼上我和另一个上海知青管根成,我们一起冲到河边。不好!这时已有一批电杆被洪水打断了钢索冲到了河里,金训华一看急了边脱衣服边高喊到:“陈健快跟我下去捞!”他首先跳进了水深湍急的洪水中,我根本来不及多想紧跟着也跳进了湍急的河里!

一瞬间我们俩都被洪水卷入了漩涡。那时年轻的我们都会游泳,我们拼命地与洪水搏斗着,一次又一次被洪水打入河底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挣扎着拱出水面,奋力地游向被冲走的电杆。奋力地伸出手想去抓住电杆,却一次又一次地被翻滚的浪头打翻到河底。正在这危急关头,民兵连长驾着一条小船来营救我们了。我和金训华大概相距有七、八米远眼看就要先将他救上船,突然一个浪头卷起一根断裂的钢索砸向了他,活生生地把他打入了河底。他的头再也没有冒出来!这时小船被洪水冲到了我的身边,他们赶紧把我拉上了船。我得救了金训华已没了影子,无情的洪水已呑没了他年轻壮丽的身影。我声嘶力竭的呼喊着:“金大哥!金大哥!~”在波涛翻涌的河面上急切的搜寻着,却再也看不到我的金大哥了!


整个双河大队的知青和贫下中农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天天都聚到河边观察着寻找着,盼望有奇迹能够出现,金训华能够浮出水面,能够回到我们的身边!直到10天后一个放牛娃在180多公里外的河滩上发现了他遗体。金大哥已经与我们生死永别了!当时我心中那种悲痛欲绝和深深的歉疚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没有亲生经历那场惊心动魄与洪水殊死搏斗,是体会不了我心中那种生离死别的痛!我恨上帝不公平给了我们两个人只有一次生的机会。我当时离小船稍微远一些,如果能把金大哥先救上船那被洪水冲走的就是我。而现在得救的是我,我活了下来金训华牺牲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永远地与我们阴阳两隔!

在金训华烈士的追悼会上,我早已泣不成声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当时就在自己心中默默的许下了诺言:金训华你是我永远的大哥,我愿永远陪伴着你,守护着你,决不会让你寂寞孤单,决不会让你一个人在那冰凉的异乡土地上躺着。我会永生永世感恩你的情义,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你。我要留在北大荒,留在你的墓前,哪儿也不去了!为坚守这个诺言,我整整在金训华烈士牺牲的地方生活了40年。我顶住了北大荒的冰雪,忍受了白桦林的寂寞。我默默地坚守着与金大哥之间那77天的知青情结,坚守着我对金大哥许下的良心约束,再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也动摇不了我的信念。后来大批知青返城也没能诱惑我,甚至父亲病危也没能改变我留下来的决心。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还有三个妹妹,父母非常希望我能回到上海回到他们的身边。当年双河大队插队的上海知青共有153名,大返城的时候全都走了,只留下了我一个知青。他们走的时候都对我说:陈健快走吧,快回上海去吧,你不想家吗?你不想你的父母亲吗?


说实话我怎么可能不想家呢?怎么可能不想念自己的亲生父母呢?但我没对任何人说,我只是在自己心里默默地许下承诺,只在金训华烈士的墓碑前对着金大哥说着心里的话:“金大哥我不走,我不会离开你,我会一直陪着你,不会让你孤单寂寞。哪怕等我死后,也要把我的骨灰撒在你墓碑前的松树林里,生生世世陪伴着你,永生永世做你的战友。我以你为荣,与你相守,我心甘情愿,我无怨无悔!”


当今的社会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大家也都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人生。曾经有人质疑过我,觉得我陈建不为名、不为利、不求任何的一个人坚守在那里几十年,不会只是说说的吧?不会一时的心血来潮吧?不会只像那啤酒杯中的泡沫呈一时的喷涌吧?我听到后就回答说:“当时要是没有金大哥的牺牲就没有我陈建的活着今天,我能活着站在这里就一定要感恩。我不想让金大哥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那里受冷落,更不愿受自己内心歉疚的煎熬。我愿陪伴着他,我愿守护着他,我愿留在逊克县坚守在他的身边!”


我是家里的长子,父母亲一封封来信催促着我赶快回上海,家中已为我做好了返城的一切准备。我没有同意,我以结婚为由我说我不想离开那里。我妹妹就以我父亲病重为由发电报催我赶快回上海。父母、妹妹们都劝说我:在大返城的浪潮里好多人都办假离婚的手续,你也赶紧回来吧。那时候歌曲《小芳》里的故事情节在逊克县比比皆是。许多人为了回到大城市与当地的姑娘分道扬镳,与妻子来个假离婚,甚至有的抛弃了那里的一切,头也不回的登上了南下返城的列车。这在那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里人们向往自由富裕的生活、向往舒适安逸的环境是无可非议的,毕竟在北大荒的日子是非常艰苦难熬的,生活是非常寂寞清贫的。如今生活在蜜糖里的年轻人是不可能体会的,生长在丰衣足食大城市的孩子也是不能理解的。


我没有走,没有回到大上海,没有回到父母亲的身边,我一个人继续留在了那里,留在了北大荒,留在了金大哥的墓前,留在了逊克县金训华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再艰难困苦的环境和生活也动摇不了我的决心。我努力工作从不叫苦叫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慰籍烈士的英灵,时刻以金大哥的事迹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动力。整个双河村的贫下中农都被我的真诚所感动,当地领队干部也挺佩服的,觉的我留下来不只是一句空话。后来招工我去了建筑工程队工作,这样我的生活也得到了些改善,我就更加勤奋的工作,还经常去帮助比我更困难的职工家庭。逢年过节期间经常去看望孤老病残,用自己在微薄的收入中节省下的钱去捐助比我更困难的人。这也是冥冥之中金大哥无私无畏的知青精神在激励着我。我要感恩,我要珍惜得来不易的生命,我在付出,我在回馈,我要无愧于金大哥生前对我真切的关怀,我要无愧于金大哥在我心中永远的感激!


我后来又到了林业局的木材加工厂工作,党支部书记介绍我入了党。从此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曾次被评为先进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木材加工厂关闭后我又分配到了木材检查结当了一名检查员。我对每一项检查工作都非常认真负责,这是我一贯的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对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偷盗国家财产的罪行,我深恶痛疾是绝不能容忍的。一想到金训华大哥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惜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那些不法分子却为了个人的私利竟敢来偷盗木材怎不叫我憎恨呢!那时候我因工作太过劳累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经常疼的直不起腰来,晚上一宿一宿的睡不好觉,只能坐到天亮。逊克县林业局的检查站站长多次劝我休息,但我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对得起这个光荣称号,对得起我的良心,更要对得起我对金训华许下的诺言,我还是坚持认真负责的做好检查工作。哪怕有人给我家塞来了恐吓信威胁到我和我的家人,我也坚决不屈服。金训华烈士的壮举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还有什么比汹涌的洪水更无敌?还有什么比致命的倒下更恐惧?我还会害怕那些小人的威胁吗?还有人想贿赂我,竟然拿着手机送给我还在上学的儿子,我坚决予以制止,立即将手机还了回去。我对我妻子和儿子说:咱们全家的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金大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挺着腰杆做一个正直的人!后来我儿子考上了大学,全家高兴之余却又愁楚着高昂的学费。我就瞒着家人和单位去献血,给儿子凑学费。我哪怕再穷再苦也坚决不收受别人的不义之财,坚决不做对不起金大哥的事!后来我父母得知情况后,寄来了5000元钱帮助我儿子凑齐了学费,我妹妹也每月邮寄生活费给我儿子,我们全家都非常非常的感激他们。我的内心也时常的愧疚,我不能经常伺候他们,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我对不起我的父母。在我父亲病危之际我赶回了上海,我忍着心中极大的悲痛对我父亲说到:您老人家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今天我能活着回来是当年金训华烈士的牺牲换来的,我一定要感恩。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会永远铭记在心,还望您老人家能谅解我的不孝。我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善良的人,他非常理解我的行为。他以有我这个知恩图报、诚实守信的儿子而欣慰,他也不怪罪我的不孝。在为父亲办完丧事后,我还是回到了北大荒,还是回到了逊克县,回到了金大哥的身边。

1995年8月15日是金训华烈士牺牲26周年的纪念日。逊克县政府把他的墓迁到了烈士陵园,方便了人们的悼念、瞻仰。金大哥的父母和妹妹金士英女士、还有当年与金大哥共同生活、战斗了77天的上海20多位知青代表专程从上海赶到逊克县,参加这庄重、肃穆的迁墓仪式。我双腿跪在墓前,闭着眼回忆26年前我们俩与洪水搏斗的情景都历历在目。心中对金大哥默默地诉说着:“大哥你在哪里?为什么听不见你的呼吸声?为什么看不见你的英容笑貌?你把我一个人独自留在伤痛里,每个夜晚只在梦境里见到你,我没有躲避我不会退缩,让岁月来证明我的勇气,用坚守来证明我不会放弃,我们来世还做兄弟。”之后每年我都会买些黑油和石灰把墓碑和墓基都粉刷一新,每当祭奠时节我都会把周围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有人说我像北大荒茫茫松林里迎风傲雪的一名志士,也像一个影遁在北大荒片片白桦林中的隐士,坚守在了这冰天雪地的北国他乡。


1996年9月份《黑龙江日报》的记者找到我,他是因为参加了金训华的迁墓仪式而知道了我。那时在逊克县所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当中只有我一个人留了下来,还是当年与金训华烈士一起跳入洪水中抢救国家财产的知青。他一直追问我怎么没有在大返城时回上海去?怎么几十年一个人在这守着烈士的陵墓?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我已习惯了北大荒的生活环境,我已热爱上了这片黑土地,我已结婚生子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我还从来没有对别人透露过我留下来是为了陪伴金大哥的秘密。当时那记者凭着敏锐的观察力一再追问我,这才说出了我心中对金大哥的承诺,说出了我是为了陪伴金大哥而留下来的秘密。记者听了很是震惊,觉得不可思议,问我道:你不向往上海大城市的生活吗?不思念自己的父母吗?几十年来难道你不后悔吗?我对他说道:我不后悔,当年没有后悔心中没有后悔,今后也不会后悔!我要坚守自己在心里对金大哥发过的誓言,所有在生活中尝到的酸甜苦辣、孤单寂寞都会有金大哥陪我一起承受。所有坚守中体会到的喜怒哀乐、荣誉成就我也都会与金大哥一起分享。

我的事迹一经《黑龙江日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1999年上海《新闻周刊》的记者也专程采访了我并发表了宣传文章,到2004年时全国已有25家报刊、杂志都争相报道了我的事迹。我觉得非常惭愧,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海知青,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凭着一颗重情重义的心,凭着一个诚实守信的意念,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了一件值得坚持的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一个承诺。记者们问我道这样做值不值得?我的回答是:当年我跟着金训华跳入洪水中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犹豫过,也根本没有想到过这样做值不值得。金训华自己年轻的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我吃这点苦算什么呢?凡事都先要用利益得失去衡量考虑值得再去做那就失去了意义。当今社会一直在弘扬雷锋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奉献精神的瑰宝。弘扬金训华的忘我牺牲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任何时代都不能舍弃这种精神,任何时代都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以此教育我们下一代要做一个正直、守信的人,激励下一代要做一个无私无畏的人!

2005年底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采访了我,《共同关注》栏目也采访了我。2006年初我被评选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时任中共中央常委的李长春同志亲自批示:要挖掘、报道这些真善美的感人事件,多作反应人间真情的节目,对社会大众对舆论传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间自有真情在,一切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始终都沉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同年春节前我妻子被诊断出身患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她跟着我也一直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长期以来一直体弱多病。在逊克县我们只能买些普通的药物维持着,实在没有办法在她生命垂危之间,我搀扶着她回到上海治疗。但是随之而来的巨额费用,那时我已提前退休,妻子已下岗,所欠下的5万元债务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啊!病还未治好我只能背着妻子再回到逊克县。正在这走投无路、一筹莫展的紧急情况下,金训华的妹妹金士英和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上海知青战友们知道了我的艰难处境都纷纷慷慨解囊,筹集了一万元的资金捐献给了我。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也相继给我寄来了捐款。北京广德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家学先生他与我们素不相识,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播出的我为金训华烈士坚持守墓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决定资助我们。把我和妻子接到了北京,安置在北大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我妻子已是尿毒症晚期需要换肾手术治疗。北大人民医院的医生专家知道了我的事迹后也深受感动,破例将我妻子列入第一号换肾患者,很快配型成功。主任医生王晓峰亲自主刀为我妻子换肾手术,手术相当成功,三天后记者到病房来探视时,我妻子已经能谈笑风生了。她已经被许多好心人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我们全家都将终生难忘、终生感激!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像谢家学先生一样的爱心人士。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求回报,这种精神和金训华烈士的精神一样伟大、一样崇高!我终生感激这无价的深情厚谊!我无以回报,我必将这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


2008年中国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我有幸当选为哈尔滨208位奥运火炬手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荣光!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领略了人们生活在日益繁荣昌盛,感受到了人间处处洋溢着真情!

如今我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早已青春不再,曾经的岁月抹去了我的青春年华却无法把曾经的战友情谊都抹去。我与金大哥整整40年的相依相伴,我只把它当做一次生命的旅游。虽然一路上受尽了风风雨雨和艰难困苦,我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我始终恪守着坚守的诺言,我抵挡着一切的诱惑,在大自然天与地的永恒之间潇潇洒洒地走着。我走在生命旅程光亮的这一头,金大哥在生命旅程黑暗的那一头,40年我们日日相望夜夜相伴。陈建,我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了!

2012年9月初稿,2013年6月修稿

陈健:1969年到黑龙江省黑河市插队的上海知青。2005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2008年奥运会哈尔滨地区火炬手;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
本文选自《永远的知青》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优秀作品选《感动中国》2005 陈健中央电视台



推荐阅读

英雄赞歌一一金训华,五十年祭

精选知青青春回忆文章(422篇)

精选后知青时代文章(252篇)

精选知青关注文章(335篇)

精选知青影视、纪录片(200余部)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