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永烈:不服老不行!马未都《平安书》

作家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

不服老不行作者:叶永烈

摔了一跤,把我摔醒了,明白了老之将至。


我住的是复式房。记得,在十年前,我双手各提一个装满书的旅行袋,可以噔噔地一口气踩着楼梯上楼。可是2017年8月我像往常那样抱起一整箱书,噔噔地上楼,走到最后一级楼梯时,忽地双脚一软,扑地一下摔倒在楼梯口。


我在剧痛之中不得不在地板上躺了五分钟,这才由妻慢慢扶着起来。想想真有点后怕,如果不是摔倒在楼梯口,而是在楼梯中间抱着一箱书滚下去,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当时正在上海书展期间,那天下午我有两场活动以及一小时的电视采访。虽然左脚以及右胸肋骨疼痛不已,还是强忍着去上海展览馆,做完一场场活动。不久,左脚背肿了起来,皮肤发亮。


我真担心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那就糟了,不光是只能“宅”在家里,而且连上下楼梯都困难。在家静养几天,足不出户,一次次涂消肿药水,所幸慢慢地肿退了,而肋骨则在疼痛半个多月之后才渐渐好了。

作家白桦(1930年—2019年1月15日)

我不由得记起,前些日子去看望老作家白桦。我曾经几度跟他一起出差,他向来风度潇洒,快步如飞。然而这一回我去他家,他竟然不得不坐在轮椅上跟我聊天。他说,他“犯错误”,只一秒钟。那是他试图搬起家中的一个氧气钢瓶,只听见脊椎骨发出“啪”的一声,骨折了,再也直不起腰,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他叮嘱我:“永烈,千万小心,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没有想到,我还是重复了他的错误,只是后果没有他那么严重。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那就是《论语·述而》中所言:“不知老之将至。”


时间一天天过去,年岁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我却浑然“不知老之将至”。我一直是同辈人之中的“年轻人”。大约因为上学早,而且又在中学跳级,所以到了高中,到了大学,我总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就创作而言,我11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写出第一本书,出道早,一直头顶着“青年作家”的光环。


一页页被撕去的日历,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不知不觉之中,从“知天命”而“耳顺”而“古稀”,即将进入耄耋之年。在各种各样的会议之中,我从原本的最年轻者变成了最为年长者。人们对我的称呼也从“小叶”“老叶”到“叶老师”直至“叶老”。


我很羡慕人家称莫言为“莫老”,仿佛企盼他永远不会老。我也赞叹人家称任溶溶为“任老”,仿佛对于老之将至满不在乎。而我呢,叶老则黄,则落。这原本是大自然的规律。可是在我的心中,还一直以为自己是年轻人。


年岁毕竟不饶人。摔了一跤,使我明白,不能逞强去做超越年龄的事。我也开始注意保护自己。比如,我家的书架顶天立地,往日拿高处的书,端张方凳,嗖地一下站上去取书。如今改用椅子,以求站得稳妥,而且一只手扶着椅背。搬书时,也不再整箱整箱地搬,而是分几批搬,宁可多跑几趟。上下楼梯时也放慢了步伐,而且拉着扶手,不再是噔噔的奔上跑下。


落日的余晖很灿烂,也很短暂。明白了老之将至,也等于明白了余日不多,倍觉时间的珍贵。

马未都《平安书》
意外滑倒,一定要重视、防患于未然

跌倒未必就能站起来!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这句励志名言耳熟能详,可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次跌倒,可能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老年朋友们都要小心,一定要重视,防患于未然,一定要转发出去,让家人朋友都提高警惕~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摔倒,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两亿,每年有4000万老人,至少跌倒一次,摔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头号原因。

老年人跌倒的危害:

1.软组织受伤

2.骨折

3.脑挫伤、脑震荡、脑出血

4.原有疾病加重

5.长期卧床出现各种并发症

2019年8月份,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著名收藏家64岁的马未都先生不慎在浴室跌倒,经过救治后,马未都先生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份《平安书》,关注老人在浴室跌倒这件事。

在养伤的一个多月里,话题离不开意外摔倒,尤其离不开浴室摔倒。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都能说出些惨痛的例子,听到最为惨痛的是,朋友的朋友去年在浴室摔伤脊椎,卧床不到一月溘然长逝,年近49岁。他和我说时难掩心中之难过,扼腕叹息。


回忆我自己摔倒的瞬间,非常突然,非常无助,悲喜在一刹那转换,没有给我任何挽救的机会。我一直自认为身手还算敏捷,过去听说别人浴室摔倒还总认为是腿脚不灵问题,谁知摔倒瞬间才知这一刻来不及反应,然后就重重倒地,疼痛紧接着伴随月余~~

养伤期间晚上睡不着,难免胡思乱想。主要猜想每年有多少国人意外摔倒,浴室当推榜首。我主观地毫无根据地估算了一个数,每年有1%的人滑倒(每天发生概率0.000027%,大概36500人次一年摊上一个)就是1400万人;这其中有10%受伤,就是140万人;如果伤者中再有10%直接或间接死亡,就是14万人;这样平均每人有383人因滑倒意外死亡,相当于每天掉两架大飞机,比交通事故死亡数字高一倍,想想真是不寒而栗。


滑倒受伤后致死老年人尤甚,很多老年人即便当时仅是受伤,也会猝不及防地死于脑出血,或伤愈后的血栓。我的医生朋友告诉我了不计其数的惨痛教训,这我才想起我刚摔伤后去医院时,医生反复问我,有没有磕到头,有没有短暂的昏迷。临出门时还告诉我如果有咳嗽,马上要来医院,有可能骨折的肋骨扎伤肺叶~~

想想我真是幸运了,不幸中的大幸,没有磕着头,没有伤着肺,仅仅是筋骨之痛。这让我痛定思痛,后半生必须小心谨慎行事,尤其进入浴室,嘱咐自己小心再三。


于是我考虑怎么能将自己的教训变成好事,于是想起写这个《平安书》,呼吁社会重视此事,防患于未然。我去国外留心过宾馆浴室,防滑第一,美观第二;高级宾馆一般不配备拖鞋,如果配备也是底下带胶粒的防滑拖鞋。而我们缺乏这个意识,宾馆浴室地面光顾好看了,拖鞋也是沾水比冰鞋还滑的劣质拖鞋~~


不知哪个部门管这个防滑标准,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强制标准,达不到防滑标准的不允许开门营业。其实,今天防滑已有许多办法,有一种涂料,涂在地面上遇水即涩,不妨一试。

马未都先生的这篇文章在网上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大家也纷纷讲述了自己及身边人的经历:

@姑且乐之:浴室摔倒极易磕到头或者摔伤尾椎,都是非常危险的。我小叔公在洗浴中心摔倒磕到头,当时可能没十分在意,过了个把小时意识就有点模糊了,等家人发现异样送到医院,已经十分凶险,左右脑都有出血,虽然提供了所能及最好的医疗资源,数月后仍过世了,才50来岁。

@Piaf2009:老年医学里,摔倒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致死率特别高。除了脑出血,髋关节骨折导致卧床也会加速老年人死亡。酒店拖鞋沾水后非常滑,有些老人会把这种拖鞋带回家穿,不可取!

老人家最害怕跌倒
一旦发生就很容易一病不起。

首先,老人的骨质比较疏松,而一旦摔跤如果发生骨折,那是非常剧烈的疼痛。一般老人摔跤都基本是下半身骨折,比如下肢骨折、骨盆折等。而骨折了有的还导致局部的大出血,有的出血量大的,还会直接导致失血性的休克。就算是少量出血,对于老人老说也是非常严重的。老人体内的造血功能本来就差。当老人体内血液不足,就会导致多器官的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而一些严重的就很有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其次,骨折对老人来说身体和精神都有影响。伤筋动骨一百天,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都至少需要休养一百天,而一个老人来说,那休养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何况骨折以后因为疼痛会严重影响到老人的睡眠质量,而睡眠减少了身体也就会出现一些疾病。同时有些老人还需要长时间卧床,而如果没什么人照顾的话,还可能因为褥疮、泌尿系感染,同样是可能导致人的死亡。

最后,那就是老人摔跤了以后,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动弹了,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话,那心里自然会有恐惧感。每天躺在床上,又没什么人陪着,那就真的是度日如年,每天心情都不愉快,而且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身体就会严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再加上老人的免疫力本来就比较弱,就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这个时候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很可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更深层次的原因,老人最害怕给子女添麻烦,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心中就会充满恐惧,再加上亲人的护理不周,心理负担就更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很容易就垮掉了!

所以,如何尽可能的避免,老人摔伤呢?

  1. 多陪伴老人,随时保持联系,增加见面的时间;

  2. 保持地面干燥,潮湿易滑处做防滑处理,放置警示标志;

  3. 移走可能影响老人活动的障碍物,将常用的物品放在老年人方便取用的高度和地方,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

  4. 室内光线尽量明亮,卫生间内安装扶手及呼叫铃,浴室地板放上防滑垫;

  5. 使用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等放在触手可得的位置;

  6. 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及其他补偿设施;

  7. 老人要穿着大小长度合适的衣服和鞋子。经常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

  8. 提醒老人应放慢活动的速度:睡醒后30秒再起床、床沿坐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大遗憾莫过于此。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摔倒对老年人太致命,快分享给身边人,提醒大家都重视起来!

来源:华路成防滑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