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蒙新作《慢生活》——老人应该学会“慢生活”

王蒙新作《慢生活》
 晚年的王蒙,喜欢写点打油诗。袁隆平逝世后,他感悟颇深,写了一首《慢生活》很值得拨冗一读 。 

上班工作几十年,

老驴卸磨摘按眼,

化作夕阳光华少,

步入退休生命圈,

从此拥抱慢生活,

幽幽静静每一天。


过去起床六点半,

现在八点才睁眼,

过去中午眯片刻,

现在昏睡两钟点,

过去晚上早上床,

现在午夜还看片。


一直坚信,

这是最美慢生活,

袁公去世,

方知标准尚有偏,

必须调整,

硬性规范,

生活节奏,

稳中求慢。


年龄增长了,

不要误判自已是青年,

天下大事不管就别管,

岗位拜拜了,

不要操心单位怎么办,

社会活动能减必须减,

官职没有了,

不要怀疑继任是笨蛋,

没有自已地球照样转。


上楼梯,

不可五步并成两步半,

下楼梯,

不可慌里慌张抢时间,

赶公交,

不可狂奔忘了避风险,

乘公交,

不可频频换座乱动弹。


出门走道时,

时刻牢记走稳点,

防止摔倒重于天,

在家爬高时,

不得逞能单独干,

老伴相扶谋安全。


对待旅游,

量力而行别走远,

对待聚会,

年龄太大别添乱,

对待热闹,

与咱无关别上前,

对待养生,

提高警惕别受骗。


吃饭要注意,

细嚼慢咽不闲谈,

入厕要注意,

缓缓起身不猛窜。

起床要注意,

静坐一会再试站,

洗澡要注意,

防滑拖鞋别忘穿。


有病了,慢慢看,

不要大呼小叫惹人烦,

孤独了,静静思,

不要愁眉苦脸声声叹。


生命有规律,

不可逆向转,

该认怂时就认怂,

能慢则慢不嫌慢,

该享福时就享福,

有福不享是傻蛋,

慢慢行,

慢慢走,

阎王不招我,

就活一百年。

慢性子不易老、更长寿!
老人养生应该学会“慢生活”!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心愿,大家知道长寿怎么做才有效?长寿秘诀又有哪些呢?不管是什么样的长寿方法都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进行。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究竟怎么做才能健康长寿。

长寿秘诀6个“慢”


年岁大仍青春常驻的人,往往都是气定神闲的慢性子。事实上,“慢性子的人不易老、更长寿”确有科学道理。中老年人在生活中做到以下6个“慢”,会更长寿健康。

1起得慢

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建议老年朋友起床前,先在床上闭目养神5分钟,伸伸懒腰,搓搓脚心,用手做个干洗脸,再慢慢起床。

2吃得慢

唾液中含溶菌酶,可杀灭口腔病菌,预防感染。细细咀嚼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免疫力。吃东西时,最好咀嚼30秒再咽下。

3排便慢

老人排便如果过于着急或用力,会使直肠黏膜及肛门边缘出现损伤。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排便太急、屏气用力,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出血。不过,起夜排尿可慢不得。有的老人晚上有尿意,但不愿起夜,时间久了,对前列腺和心脑血管都有损害。

4说话慢

平和、缓慢地说话,对老人身心健康很重要。语速太快,易使老人情绪激动、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5“火”得慢

适当发泄不良情绪虽然有利健康,但“火”来得太急对心脑血管有危害。遇到恼火的事儿,先深呼吸,在心里反复想想,再发表意见。

6胖得慢

步入中年,人体的能量需求减少,新陈代谢开始变慢,体重很难下降,因此,中老年人要警惕体重悄然增长。在饮食方面,要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让体重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老人应该学会“慢生活”

生活中需要慢慢的生活特别是老年人,在我们的退休的时光中已经并没有那么多的责任和任务,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如何让我们生活的更健康!

静心思考,老人到了花甲之年,晚年的幸福源于有健康的身体。凡事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定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也不干超体力负荷的事,在自娱自乐中,有张有弛地生活。


“慢生活”理念是崇尚豁达、从容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态,而不是消极的生活态度。慢生活倡导健康先行,放慢生活节奏。


与老年人接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年人过于忙碌。他们中有的像年轻人那样永远在路上,没有歇息的时间;有的进老年大学报了两三个班,聚会不断;也有的整日为儿女、子孙的事忙得团团转,搞得比上班还紧张。其实,老年人应放慢生活节奏,凡事以健康为中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适当的享受生活,而且可以给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选择,可以给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加的幸福!


周先生、苏大姐夫妇退休时,拟定了五年规划,退休生活像似被按了快进键,节奏慢不下来。


带孙辈,不仅管吃喝冷暖,最好养教全包;广场舞、搓麻将,场场不拉;跟团游,匆忙赶景点,急忙拍照,冲冲离去;兴趣爱好、参加活动,也要多多益善,最好名列前茅…

可是,他们同时又很耐心。


为省钱,舍不得出国旅行;为购打折物品,排队半天也在所不惜;为选择便宜旅游,宁愿吃、住、行委曲求全;为获得比赛名次和中奖机会,可以乐此不疲、重复循环…


忘却年龄,追赶新潮,以小失大,静动失衡。退休一年后,夫妻俩感到跟不上生活节奏,体力不支。


一次,爬海拔仅72.4米的佘山,周先生也叹力不从心,苏大姐也在学“快三”旋转舞步时扭伤了脚,在孙子的养育教育上,与儿子儿媳还常有矛盾。

经过一年多的反思调整,夫妻俩放慢了步伐。他们认为:退休生活,要明白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如何做比做什么更重要。并逐步形成了新的生活定位:随遇而安,量力而行,抓大放小,简单轻松,享受“慢生活”,过好每一天。


二十一世纪开始,“慢生活”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并由此派生出慢食、慢运动、慢旅游等一系列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慢生活”方式。

经过近两年的“慢生活”实践,夫妻俩逐渐明白了“慢生活”的真谛: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张弛有度,是一种生活态度、健康心态与幸福感悟。


细嚼慢咽一日三餐的可口美味,学会欣赏烹饪厨艺;既增加与家人朋友的深度交流,又相对独立,放手孩子的事;品品茶香、听听音乐,多享受生活中美好的分分秒秒。苏大姐感受较深的是:“享受天伦之乐,弹性慢悠点。”


轻松阅读、乐趣DIY、快乐写博、开心上网,追求心灵愉悦;健身选择做操、散步等舒缓运动;出行多选步行、骑车,还别忘了欣赏沿途市井人情,享受过程。周先生常说:“追求内心安逸,简单轻松点。”


不吝惜健康和文化消费,每年安排国内外旅行。在慢游中体验林海的宽广雄伟、阳光星空的灿烂梦幻,休闲地穿街走巷,感悟历史印迹,品尝特色小吃,在更大范围中发现和感受生活乐趣和美妙。苏大姐用一句话对旅游进行了总结:“出游就选自助行,重在体验感悟哦。”

周先生接着感叹道:没错。“慢生活”,从“柴米油盐酱”,到“衣食住行玩”,没有标准,不比丰俭,不管评价,只有自我体验感悟啊。


苏大姐赞同道:确实如此,如果在“柴米油盐酱”中,能品出“琴棋书画诗”味道来,就是最棒的“慢生活”呀。


图文来源网络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