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纪录片《末代皇帝溥仪》1-10全集
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了,但是紫禁城里的溥仪还是一如既往地叫“皇帝”。虽然民国初年制定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后优待之条件”中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的条款,但是暂居到什么时候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这以后的许多年里,大清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脑袋后面依然拖着长长的辫子,生活在封建君主制的尘埃中。
初冬的一场雪使醇亲王府的花园变得一片肃杀。园子里看不见了往日前呼后拥的随从,门外则是荷枪实弹的民国士兵。溥仪此时的心情坏到了极点,自从被冯玉祥的部队赶出紫禁城后,溥仪就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紫禁城的风暴把溥仪抛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摆在他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放弃皇帝尊号做个仍然拥有大量财宝和田庄的“平民”,另一条是争取“同情者”的支援,恢复袁世凯时代的《优待清室条款》,“复号还宫”重回紫禁城,继续过着帝王的生活。还有一条它通向海外,然后又指向紫禁城。不过那个紫禁城必须是辛亥革命以前的紫禁城,这条路当时叫“借助外国势力谋求恢复大清王朝”。
公元1583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率兵开始了统一女真族各部落的战争,三十三年后,努尔哈赤完成了本民族的统一,并在辽宁省新宾县建立了后金政权,这时的努尔哈赤已经不再满足于在东北的山乡僻壤里打打杀杀了,他要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政治舞台上去施展自己的报负,于是,他率领他的军队把刀锋指向了大明王朝。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皇帝终于坐上了紫禁城中的那把龙椅。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当年那些叱咤风云的满族英雄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二百多年后,他们的后人爱新觉罗·溥仪却怀着对皇位的憧憬选择了出关。
1932年3月8日下午,溥仪乘坐的火车缓缓地驶进了长春火车站,月台上早已挤满了身着各式服装的人,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摇晃着一面小旗,在鼓乐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溥仪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他在营口码头上希望见到的场面今天终于出现了。在躁动的人群中,一队身穿长袍马褂,手举黄龙图案旗帜的人吸引了溥仪的目光,熙洽告诉他,那些人都是旗人,他们盼皇上,已经盼了二十年了。
伪满洲帝国已经成立十四个年头了,但是在红墙黄瓦外面生活的百姓却一直没有看见王道给他们带来的乐土,1945年早些时候,人们从长春街头的种种变化中,猜测世道似乎要变了,尽管街头的高音喇叭每天仍然反复在播放着无畏的皇军攻城守地,无坚不摧的消息,但是市民们却常常被组织起来进行紧张的战地救护训练和消防演习。
在停靠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全然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低着头签署了投降文书。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战火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当人们在为胜利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溥仪却在前苏联红军的押解下,来到了前苏联境内的赤塔市,在那里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异域囚徒的生涯。
绥芬河是中国和前苏联两国边境线上的一座小城,1950年7月24日一列挂有两节硬座车箱,窗户被报纸遮盖的火车静悄悄地停靠在了绥芬河火车站,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接运前苏联政府遣返给中国政府的伪满洲国战犯的专列。
1959年12月9日清晨,溥仪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了北京火车站,这时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认得出这位当年的宣统皇帝,前来迎接溥仪的只有他的妹妹和妹夫,一声大哥的称呼竟使溥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情,泪水不由地模糊了他的双眼。
推荐阅读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