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大一、冯周琴两位医学大家关于对待疾病态度的精彩对话,值得老人传阅!

说起慢性病,这绝对是绝大多数中老年人无法摆脱的深深累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痴呆、心血管等很多种疾病,这些都是属于老人高发疾病,基本上10个老人中就有8个身患其中一种,甚至多种。


而这些慢性病,在平时养护得当的时候,看上去没什么大碍,但是一旦被刺激了,那就是要人命的恶魔!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国著名医学大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胡大一医生特意给咱们老人讲了一些如何在生活中,用不动刀、健康的生活方式去治愈慢性病的观点。

胡大一医生提出的“要与慢性病为伴”的观点,很新颖也很有效,他的讲话一出来就得到了另外一个医学大家——著名神经病学专家、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和教授的冯周琴强烈认可!并也附上了他的一段对话。


在这段对话中,有很多地方是对咱们老年朋友很有好处的。


因此,现在小编将其转过来,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得到一些启示。

胡大一教授表示:

“在生活中,我们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不与慢性病为敌,要与慢性病为伴,合理管控,正常生活。


如果一个人,与慢性病为敌,过度治疗它,它一定也会以你为敌,更加伤害你的健康。”


而对于胡大一医生的这个观点,冯周琴教授表示: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胡大一大夫与冯周琴大夫

 冯周琴回复道:

大一教授:你好。我完全同意你不与慢性病为敌,要与慢性病为伴,合理管控,正常生活的观点。


由于检查设备的使用,现在,要想证明一个人没有任何病,很难。要想证明一个人有病,很容易。


你身体再棒,也经不住B超、CT、MRI、DSA和各种化验的考验。如果按照正常标准,可以证明人人都有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


加上,有的单位把体检当成生意做。


加上,有的人本来就为本没有任何症状的检查中偶然发现的异常非常敏感。


加上,有的医生也不了解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如脑内脱髓鞘啊,脑萎缩啊,腔隙性梗塞啊,某条脑血管狭窄啊等等。常常会把危险因素当成疾病,把阴天看成已经下雨。


在社会上,如果一个人,还没有下雨,就穿上雨衣,撑起雨伞,穿上胶鞋,那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神经病”,但在治疗疾病时,这样的“神经病”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也没有感到大惊小怪。这真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还有就是,把老看成是病,老就是老,和年轻就是不一样,根本不能用年轻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老年人是否正常。


我们看到自己脸上有皱纹,头发变白了,从来不会去担心害怕,但看到自己颈内动脉有一个斑块,就天天惶惶不可终日。


这完全没有必要嘛。


你看看你们家的水管,看看你们家的茶壶嘴上是否有水锈,这斑块不就是血管用时间长了的变化吗?如果都没有变化,那秦始皇到现在恐怕还活着。


因此,我完全同意大一教授的与慢性病为伴,不能与慢性病为敌。你与它为敌,过度治疗它,它一定也以你为敌,更加伤害你的健康。


我遇到过一个59岁的女干部,没有任何症状,却强烈要求在体检中增加一个脑血管检查项目。


MRA检查发现她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她又强烈要求放支架。支架术中,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昏迷,一周后就告别人世。


她爱人后悔得悲痛欲绝。


实际上,介入治疗(支架)的适应症,是正规抗栓治疗无效和症状性颅内供血动脉的严重狭窄。她一条都套不上,而非要装支架,真是何必呢?


看到两位教授关于对待疾病的精彩对话,真是受益匪浅!说的太好了。


看到这,小编突然想起此前在胡大一医生个人公众号中看到的一个病例,那位患者的结局正好跟上文中59岁的女干部结局相反。

据文章显示,胡大一医生此前也接诊过一位患有下壁心肌梗塞的患者,患者当时30岁,无高血压,无糖尿病,血脂正常,体重理想,身体健康,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但她在妊娠最后阶段,突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当时急诊干预,保守治疗后,病情平稳后,顺利分娩。


手术后,这位患者经过检查发现自己的右冠状动脉近端狭窄90%,但供应心肌的血流已恢复正常,患者运动中无不适。


对此,给她检查的专科医院主诊医生很快建议她放支架,但患者觉得自己年龄轻,不想在血管内放入金属异物,没有同意接受手术。


最后这位患者找到了胡大一医生,胡大一看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后,明确告诉患者,建议不做支架!因为患者在当时并没有任何不适,突发的急性期也已经过去,因此胡大一并没有建议患者放支架。


在听取胡大一医生的建议的一年后,这位患者激动的告诉胡大一医生:多亏一年前我没同意接受支架手术,我的血管狭窄消失了!心脏正常了。


由此可见,对待慢性病,还真的不能当敌人,一旦手段粗暴,反馈到我们身上的病症反而可能更严重,甚至是死亡!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好好的对待它,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上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看完两位医学大师的对话,相信很多人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


可以说,咱们老年人已经苦慢性病久矣!


这也造成很多老人在面对这些慢性病的时候,难免会陷入恶性循环,担忧、做手术、吃药,然后一不小心就越来越严重,越严重就更要吃药手术,这就造成了老年人的身体越来越糟糕,自然也就活不久了。


为了不造成悲剧,咱们老年朋友生活中,千万要正确看待年龄,看待自己的身体,正确看待疾病,看待医院和医生!

胡大一:预防心血管疾病
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来源:新老人、腾讯视频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