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险!中疾控:老年人受伤风险排行!

近日,一位长期从事老年事务的工作人员发现,造成老年人受伤的原因存在着一些共性。


今天,特意将此转过来,分享给众多中老年朋友,请老年朋友注意防范来自以下三方面的风险。

01  交通意外

走过风风雨雨,尝尽酸甜苦辣,本是子孙满堂承欢膝下的年岁,结果,一场场意外,过早地将他们推向深渊。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

据交警部门分析统计:老年人交通意外事故主要由五类违法行为:随意横穿马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未按规定让行、闯红灯、逆向行驶。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外卖平台的如火如荼,因电动车、摩托车造成的交通意外事故也越来越多。

老年人事故多发原因

1身体机能衰退,事故致死率大

老年人发生交通事故,除肇事者不遵守交通法规外,与老年人自身也有很大关系。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动作、反应相对缓慢,导致一旦发生意外,受伤甚至致死的机率大大增加。

2喜穿深色外衣,不容易被发现

老年人交通事故中,清晨或夜间较为常见。在这个时段,除司机车速较快,遇路口时未减速让行等情况,与老年人喜欢穿深色外衣,不易被发现也有很大关系。

3交通意识淡薄,自保能力较差

交通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一些老年人没有养成遵守交规意识和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又较差。

老年人出行安全锦囊

1. 老年人行动缓慢,出行时最好有亲属陪同,避免单独外出。


2. 老年人单独外出时,应优先考虑乘坐公共交通,尽量避免驾驶电动车、摩托车等。


3. 遵守交通规则。从人行横道通过,注意信号灯和来往车辆,不争不抢,不随意横穿马路。


4. 老年人在夜晚出行时,最好穿着颜色亮丽的服装,或戴上反光袖标,这样会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有效避免危险。

 特别提醒 

曾经有老人被车撞倒,现场表示没事,皮都没磨破,没必要去医院。


岂料回家后几小时,情况急转直下甚至来不及送医......


其实,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医生表示,老年人如果不慎发生交通意外,就算当场没有受伤的感觉,也存在内出血或者器官移位的可能,建议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尤其是撞到头部,更应立即就医,确保没有造成脑损伤。

02  家中跌坠

家是安全的港湾,但你可能不知道,家同时也是老年人跌坠意外的高发地!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

老年人跌坠有个风险排行


地点:以家中(56.41%)、公路/街道(17.24%)、公共居住场所(14.36%)为主,且年龄越大,在家中发生跌坠的比例越高。


时间:以白天为主(82.29%),高峰时段为8∶00~10∶59(29.94%),可能与老年人通常会在这一时段进行休闲活动、做家务等有关。

老年人防跌坠安全锦囊

1关注鞋底

一旦发现鞋底被磨得光滑了,就要及时更换,与骨折付出的代价相比,一双防滑鞋的价格显然微不足道。一般而言,纹路深的鞋底,防滑性能相对更好一些。

2做家务时一定要留神

有的阿姨爷叔在拖地板时,怕拖鞋踩在刚拖干净的地上留下脚印,喜欢光脚拖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光脚踩在湿滑的地面上特别容易摔倒。

3谨防浴室“定时炸弹”

浴室防滑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了解,但还有个风险隐患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淋浴喷头下的水龙头。这个水龙头多是用来洗拖把,或接水洗衣服的。消防人员提示:水龙头突兀地安装在墙上,虽然节省了空间,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地面有水的时候,人容易滑倒,重心不稳,导致被锋利的龙头割伤。此类事故各地已发生过多起。

4小心意外高坠

平日里拿取或摆放东西时,不要随意爬高爬低,年纪大了,反应和敏捷度肯定不如年轻时候,一旦脚底打滑或重心不稳,摔下来绝非小事。

 特别提醒 

很多老年人在家中发生跌坠意外后,往往动弹不得,此时老伴情急之下的第一反应都是打给子女求助,但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第一时间拨打120,以最快的速度送医,并且注意在120到来之前不要随意搬动伤者,以免加重伤情。

03  情绪“风暴”

老年人受伤,有时不光是身体上的,情绪“风暴”的杀伤力同样巨大,而且非常隐蔽。


退休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健康、养老、子孙教育问题的担忧,让很多老年人无所适从,感到焦虑成为普遍心态。

因为焦虑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此时老年人可能不会意识到是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因此常到其他科室就诊,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部分老人有精神致残、自杀等倾向,成为老年健康的一大杀手。

“老年焦虑症”的表现

1坐卧不安,提心吊胆

有焦虑情绪的老年人经常会没来由的担心和恐惧,老觉得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心烦意乱。

2睡眠质量下降

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噩梦、易惊醒,肌肉紧张、食欲不振、眩晕心悸。

3躯体化症状明显

老年焦虑症患者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尿频、便秘或腹泻等,还会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他们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存在,皮肤颜色是否改变等;有些人一有点身体不适便怀疑得了大病,惶恐不安。

4焦虑急性发作

除情绪惊恐外,常感胸闷、窒息、心跳剧烈、面手发麻,“要晕倒”、“要发疯”、“要死去”了,往往以为心脏病发作去急诊。 

特别提醒

陷入情绪“风暴”无法自拔时请记住,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担心别人的看法,或者一味地忍耐,以为扛扛就能挺过去。


焦虑症可防可治,自己无法排解时,可以挂心理学门诊,弄清病因、病理机制,然后通过心理和药物的治疗,解除对焦虑发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老年人最大的受伤风险就是跌倒
你知道吗

人一旦上了年纪,住惯了的家也变得危险重重”:淋浴担心滑倒、上厕所担心无法起身、半夜走路怕被绊倒……


没错,老年人最大的受伤致死风险就是跌倒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5000万老人意外跌倒,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一次或几次,而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死亡率为50.02/10万,跌倒死亡已经成为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第一死因。


跌倒最常见的后果就是骨折,主要包括三种:

1.椎体压缩性骨折

说得形象些,是一种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脊柱骨折。多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椎体皮质骨变薄、松质骨的骨小梁逐渐消失,椎体强度变小,抗压能力下降。


有时不仅仅因为跌倒一屁股坐在地上而引起压缩骨折,更多的时候会因为一些不起眼的诱因,例如下楼梯、弯腰、下床,甚至打喷嚏等一些轻微的动作而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到医院就医,椎体进一步压缩,症状往往会加重,甚至引起双下肢疼痛、麻木,甚至瘫痪。


对于治疗方案,如果椎体压缩高度小于1/3,可平卧休息保守治疗,必要时为减轻疼痛,早期下床,也可行微创椎体成形手术;但是如果压缩性严重,对后方脊髓神经有挤压,且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则需要进行减压手术治疗。

2.桡骨远端骨折

生活中,我们常目睹这样的一幕:老年人不慎摔倒的瞬间,手臂总会下意识的撑扶身体,而就是这样一个下意识自我保护的动作,非常容易导致“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腕关节以上3厘米以内的骨折。该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本身就很容易发生骨折,再加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强度严重下降,摔倒后反应速度慢,不能及时调整体位,导致整个体重集中作用于腕部而导致骨折。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不可自行对手腕部进行揉捏,以免加重损伤。可适当局部冷敷,用夹板固定或用丝巾悬吊在胸前,既减轻了疼痛,又起到了临时固定的作用,并迅速到医院进行诊治。

3.髋部骨折

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我们也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因为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中,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能会超过20%。


老年髋部骨折之所以会有如此“骇人”的称号,是因为髋部骨折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因疼痛不敢翻身,不愿主动咳嗽咳痰,容易导致肺部感染;或因伤后饮水不足,加上老年人抵抗能力差,导致泌尿系感染;或长期卧床不活动,导致压疮感染或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血栓脱落,会引起脑梗死、肺栓塞。


任何一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都可能成为危及老年患者生命的“元凶”。因此,一旦发生髋部骨折,最好的治疗方法仍是建议积极手术。

由此可见,老人一旦跌倒,所造成的骨折或软组织甚至脏器的损伤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经研究表明,所有跌倒的诱因中,竟有一半是在自己家里跌倒的。所以,如果家里有老人,对家庭环境做一些适老化改造就势在必行。


那我们应该怎样改造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六点:


第一、沙发。沙发垫子要硬一点;沙发座位底下要悬空,给双脚留出后撤的空间;同时沙发座椅两侧要有扶手。这样才便于老人起身时支撑身体,稳定重心。


第二、要在床边放拖鞋的地方和通往卫生间的过道上,安装感应型夜灯,便于老人起夜。

第三、老人久坐之后不好站起来,要在马桶旁边加装一个L形扶手。

第四、配备一个专业浴凳,地上放块防滑垫,便于老人坐着洗澡。

第五、卧室、卫生间、客厅、厨房等老人会经常走动的地方地板砖进行防滑处理,防止因为地滑而跌倒。


第六、床边安装护栏或者抓杆,防止老人起夜是意外跌下床。

你看,只要我们平时多用心,就能帮家中老人避免很多风险,就算家里老人身体健健康康,我们也要多注意对老人的居家护理,防患于未然。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必须尽我们的所能让他们享受高质量的百岁人生,从“养老”变为“享老”。

来源:康养中老年、知道你的不知道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