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胃、无畏、无所谓——顽強的北大荒知青赵发训

赵发训在《北大荒知青之歌》
无胃.无畏——顽強的赵发训作者:李秀人

1989年《北大荒人名录》、《北大荒风云录》在京首发,来自京、津、沪、哈、浙几地的百名北大荒知青第一次走进了钓鱼台国宾馆这个神秘美丽的园林……那天开会时让每位发表一分钟感言,三十二年过去了,今天我仍清楚地记得我说的那句话“我们每一位北大荒知青的人生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不向疾病低头的强者赵发训。

屯垦戎边珍宝島留念

赵发训是四师35团的一名知青,中等身材,消瘦利落,动作敏捷,永远面带微笑。

初识发训,还是因为编排北大荒知青之歌,当时主创团队把最感人、最有难度的一幕重头戏“烈火中的凤凰”交给了35团,这幕戏以当年在35团因灭火牺牲的14位烈士为背景,反映了当年发生在黑龙江兵团四师35团的一件惨烈悲壮的史实,再现了北大荒知青将青春乃至生命献给北大荒的壮举,非常感人且令人深思……每演出到这一幕,台上台下都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当时35团负责这场戏的张爱军、王明明、季小凤、刘北等荒友和全体演员都付出了他们的才智和艰苦的排练及辛勤的汗水。

这幕戏因要再现当年着火、灭火的激烈场面,舞蹈动作強度难度都大,增加了奔跑、大跳、翻跟头、摔叉等动作,而且音乐旋律快、紧、强,这给当时已经年近花甲的演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每一位演员都极尽全力,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而这中间最出彩最让人敬佩的就是曾身患重病的赵发训。

发训自幼喜爱运动和武术,他的这些童子功此时派上了用场,无论排练、彩排或正式演出,发训都一丝不苟,每当他踩着激烈的乐曲,从侧幕奔跑上台,面对火光完成一连串的高难度动作后做出完美的造型,台上台下的荒友都为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2010年秋,就在台前幕后近300人经过半年创作、排练一切就绪,准备正式演出的前夕,发训的手腕儿在练习时受了伤,肿得像个小馒头,继而皮肤又因伤变黑,焉然像个非洲人。

在《雪花飘飘》正式演出前手受了伤,肿得像个小馒头,但他一直顽强的坚持。


困难难不倒英雄汉,发训就是这样的强者,他不仅克服伤痛圆满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还有一件事令人更加感动。

“北大荒知青之歌”前后在国内五大城市演出了二十二场,演员们都是吃盒饭,开始我知道发训胃不好,做过手术,却不知道他因癌症胃部做了根除术,他的胃只是一个小不锈钢盒,而这金属小盒子已经在发训的体内存在了二十多年。我第一次听他像讲故事似的说着自己的病情经过时,先是惊讶、接下来的是感动和敬佩!

这么多场排练演出,发训就是带着这样的身体,在舞台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翻滚、腾越,留给我们精彩的瞬间和永远的英姿,他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剧情更是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知青乐观、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


《雪花飘飘》北大荒知青之歌每次演出完的谢幕甚至比正剧还精彩难忘,有时长达半个多小时,观众围在台前迟迟不肯离去,每一次孟凡贵都要把主要演员一一介绍给大家,有一次老孟在介绍发训时这样说:“这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是患胃癌16年,胃被全部切除的老知青,今天演出前他意外跟腱撕裂,根据病情不能上台了,但是没有预备演员,也没有人能替代他演出。他用止疼药涂上,把脚踝缠上坚持演出。这就是老知青精神!这就是战胜癌魔的英雄气概!他比我们中的有些人还健康!”这番话感动了场上所有观众,当时我看到有人泪光闪闪,演出之后战友们马上把发训送到医院医治。

和孟凡贵在舞台上

和赵炎在舞台上

北大荒知青之歌首演成功后,在知青中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了大家的好评,我们每一个演员也心潮难平,首演当晚,我写了一首诗,诗中也提到了赵发训。

掌声中我听到了,

你因奔跑急促的心跳;

赞美中我看到了,

你的眼神中,

闪烁着顽强的光芒。

虽然你已经是30岁女儿的母亲,

却如少女般旋转,化作烈火中的凤凰;

虽然你是癌症患者,

却腾空翻越,展现着身体和心灵的刚强。

虽然你摔断了胳膊,

却不愿退出一线;

在你曼妙的舞姿后,

心脏病的困扰被你的坚毅一扫而光。


——选自《若水流芳•永不熄灭的灯光》

2016年在石景山古城公园里踢毽

我在这期《大荒之声》中发了发训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一些照片,从这些历史的影像中,不难看出发训热爱生活、热爱文化、热爱运动,不断努力向上攀登的奋斗精神,不论顺境逆境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他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人老心不老,看现在的发训还经常活跃在不同的场合,发挥着自己的特长,给朋友们带来惊喜和快乐!

赵发训最近在荒友聚会的表演

在此篇后我发一篇《赵发训抗癌三步曲》,这三步曲弹奏出他生命的最强音,他为顽强、可爱、可敬的北大荒知青又描出绚丽的一笔!前不久我联系发训说准备为他出一期《大荒之声》时,他谦虚地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没做出什么业绩,不像有些人……”而这大千世界不正是由这些不平凡的平凡人搭建成社会的基石,继往开来吗!难怪35团的荒友们这么称呼他“无胃、无畏、无所谓”好一个无畏、无所谓,非常人也,经历了北大荒的磨难、经历了中年忘我的拼搏、经历了绝症的生死考验、又经历了老年丧子之痛……我们今天仍然看到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赵发训,最后让我用最实际的一句话来结束:祝发训活到老练到老,健康快乐每一天!

我的抗癌三步曲

北京  赵发训口述
哈尔滨老年日报通讯员 刘书芳整理

十年的下乡生活使我患上严重的胃病。我回到北京进了首钢工厂以后,经常的胃痛,可是我没当回事。倚仗自己的身体底子好还经常参加篮球比赛。直到1999年我49岁时的一天,吃了就吐,连续胃疼好几天,我才不得不在爱人的催促下去医院检查。首钢医院和肿瘤医院确诊我得了“胃印戒性细胞癌”,这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癌症,医生当时断定我最多活半年。确诊后胃全部切除了,食道与小肠用钛金属的管子连接起来。食物消化和吸收两个过程完全靠小肠独立完成,手术后我体重锐减了20斤。一晃22年过去了,有人问我:你体内少了一个器官,地道的残疾人,你是怎么活过来的呢?怎么比我们健康人活得还好呢?我跟读者介绍一下我的抗癌三步曲。

首先是手术治疗彻底根除。

我患胃癌之前有7年的萎缩性胃炎历史,胃部除了有肿瘤,还有相当大的胃炎、溃疡面。住院,再检查,确诊,手术切除了整个胃。并且摘除了长在胃底的四个淋巴。可是我当初并不知道胃被全部切除,以为怎么也能剩点儿,听说胃被切除4/5都可以再生,我当时只有49岁,以为自己年轻,会慢慢在剩余的胃下延续长出一个新胃,当时我不知道根本长不出“胃”了,从麻醉中醒了之后,我浑身上下就像刀割一样疼,但是不能连续吃止疼药。虽然肉体上是痛苦的,但是为杜绝胃癌复发创造了条件。手术后我吃了五年的中药巩固治疗,以防止复发。 

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抗癌意志。

我从小热爱体育运动,喜欢练武,有童子功。篮球、足球、体操、田径、武术等我都喜欢,在学校运动会时,总能给班级争光。我下乡的时候,正在搞备战备荒。我曾经代表师、兵团参加比赛,获得过标枪和手榴弹第一名,在黑龙江省举行的第四届运动会上,我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长期的体育运动使我体质增强了,大手术后的第十天我就出了重症监护室。一个月后开始了体育训练:从走楼梯、跳舞开始。在常人看来轻而易举的动作,对于我来说每一步都是艰难的。后来我又逐渐增加了运动项目和提高运动强度,这就需要坚毅、乐观、不向困难屈服,敢于同命运挑战的精神。我越练越有乐趣,越练越有成就感,我还参加拉二胡、唱歌的训练。这16年间我参加了很多大型演出和比赛。2008年首都电视台开办“露一手”栏目,我被邀请踢毽子,原定踢2008个,结果我一高兴,连续踢了3000多个。

我还参加了多次大型舞剧《雪花飘飘——北大荒知青之歌》的演出活动,在第四幕“烈火中的凤凰”的舞剧动作中有起舞、扑火打旋子、翻跟头、劈叉等动作,我一气呵成,我感觉我的精神头像小伙子似的。我在上海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长年累月坚持健身运动,使体内器官增加含氧量,从而也增强了细胞的含氧量,癌细胞是厌氧细胞。日久天长癌细胞就枯萎了。我用这种顽强精神生活和治疗,五年后在首钢医院复查,医生说我已经好了,一切指标正常,不用再吃药了。

第三是主副食的合理调节

我没有胃,消化功能没有,为了便于消化,我每天吃的二十多种蔬菜都要剁碎,吃饭只能是少吃多餐。开始一顿吃一两,一天吃六顿饭,以流食为主,直到今天,只能吃粥和面包等发面食品,一天吃四顿饭。还有自己配的十几种米、豆,熬得很烂,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我戏称这是“赵家粥”。我久病体虚,消瘦无力,为了补充营养,我在五年之内,每个星期吃一只甲鱼、一只乌鸡,甲鱼和鸡都不放盐,吃肉喝汤。以滋阴壮阳、软坚散结、增加热能。每天吃的蔬菜有好多种,洋葱、胡萝卜、西红柿、西兰花、菜花、大头菜、白菜、土豆、豆角,牛奶、鸡蛋、还有鱼、肉搭配,这是基本的,其他的什么蔬菜都吃,补充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一天还吃一头大蒜,用以解毒,提高免疫力。苹果、香蕉、柑橘、猕猴桃等水果每天不断,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还有我喝中药时也不忌口。


除此之外我每天吃一把干果,如开心果、核桃、杏仁、瓜子之类。干果能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从而增强体质。我认为:能吃能喝就能活着,如果限制食物种类的摄取,会使营养吸收少,只有吃的多而杂,营养才能全面、合理、健康。才会生长足够的抗癌能力。


我运动我高兴,我愿意为癌友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理念。

原文写于2015年9月21日
本次公众号做了修润 
赵发训珍贵照片回顾

发训儿时的珍贵照片

青春期像那个年龄所有的孩子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希望



下乡前和儿时一起折跟头打把式的伙伴留下了难忘的身影



代表四师参加兵团军事比赛



35团智取威虎山剧组照片

在首钢参加体育比赛,当年能在首钢工作是多么幸运和自豪!

  获奖是常事  





运动场上的发训,一看便知是一位拼命三郎

  珍贵的结婚照  

曾经一家人多么幸福美满,却被意外打破,老年丧子这对发训是又一次人生打击!

作者简介


作者及主编:李秀人

李秀人,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荒友,历任农工、团演出队创作员、团宣传股报道员。1976年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桥隧专业毕业,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在铁路建设部门工作多年。


1988年下海,在四通集团装饰公司任副总经理。1995年自主创业至今,已经带领自己的团队走过26年奋斗历程。


李秀人曾任北大荒艺术团团长,先后与战友负责组建了北大荒知青舞蹈队、戏曲队、朗诵团等。是北大荒知青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雪花飘飘》的主创和主持人之一。


在百忙的工作中她出版了散文集《柿树荫下》,诗集《若水流芳》,入选《全球华语——最美女诗人》一书。2020年在战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举办了《若水流芳》秀人诗歌诵读会,受到普遍好评。


李秀人以坚强的意志,旺盛的精力,不懈的追求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除此之外她还继承父亲的遗志,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主编和撰写出版了多种武术专著,被评为2010—2012年度北京武协先进个人。2018年被工作所在地推举为“北京榜样”,2019年入选北京西城区好人集。


自2021年元旦之日,由李秀人主推《大荒之声》订阅公众号,借助网络平台,宣传北大荒精神,广交朋友,为北大荒的后知青时代,奉献余力,热情服务,尽情高歌!

文章来源:大荒之声DHZS 点击以上图片进入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北大荒知青田梦冬《星光大道》演出实况

1300名知青 • 快闪《我和我的祖国》

雪花飘飘 北大荒知青之歌

《我们的歌》——记北大荒合唱团

北大荒知青志愿者委员会大型活动回顾

青春走过50年——北大荒后知青时代活动大事记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