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彪40周年祭日,女儿无法亲自前往,女婿代为出国祭拜

林彪40周年祭日
女儿因护照问题无法亲自前往
女婿代为出国祭拜

几十年前发生的那起飞机坠毁事件,机上9人全部遇难,事故地点在境外。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当时的遇难者没有被运回国内,而是埋葬在出事地点。40年后的2011年,林彪的女儿林豆豆已经退休,过着平淡低调的生活。然而,中国人都有祭拜先人的传统,而她却无法实现祭拜父亲的这个心愿。


这时,黄春光给她打来了一个电话,告诉她放下手头的事情,准备一下出国,和他们一起去祭拜林彪。由于是林彪逝世40周年纪念日,黄春光筹划组织了一行人准备出发。


每年的祭日,林豆豆都会暗自神伤,一个人默默发呆,直到接到黄春光的电话。黄春光告诉她一起出国为已故的家人进行祭拜活动,她答应了,但她因为没有护照自己无法出行,感到十分困扰。所以,她须找一人代替她去。


首先,她想到的是同父异母的姐姐,姐姐有两个儿子。林豆豆找到他们,询问是否有时间出国祭拜。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时间。林豆豆心想,还能找谁呢?


思来想去,还是只能叫她的丈夫张清林代替她去了。


为了帮助林豆豆实现心愿,张清林通过他人紧急办理了商务签证,急匆匆赶上与黄春光等人的会合。前往祭拜的人是林彪当年四个老部下的儿子,这四人当年被称为"四大金刚"。分别是黄永胜、邱会作、李作鹏和吴法宪。


打电话的黄春光是黄永胜的儿子,而这次出行的人共有7人。同行的有邱会作的儿子邱路光,李作鹏的儿子李冰天,吴法宪的儿子吴新潮。再加上张清林还有另外两位同行者。


一行由7人组成的团队终于来到了蒙古国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们按照地图指引,驱车南行约10公里,来到大草原的深处。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出事地点周围依然荒凉,几乎没有人迹。他们找到了当年发生坠机事故的地方。


周围一片黑黢黢的,寸草不生。这是由于飞机撞击地面时引发的火灾,留下了焦土的痕迹。散落在焦土周围的零星碎片,是当年飞机的残骸。


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象当时事故的惨烈程度。


当地向导解释说,根据当地的风俗,遇难者的遗体不会埋葬在事故地点,而会葬在附近的地方。大家开始分头寻找,环顾四周,茫茫草地上的风呼啸而过。

团队中的成员捡起一些零散碎片,将其装入口袋中作为纪念。在围绕事故地点搜索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堆乱石。在草原上并不常见这样的堆砌,这看起来像是有意掩藏什么东西。


他们好奇地移开乱石,果然发现了一个石碑。石碑上简单地刻着字:“九一三遇难者之墓”,日期是2008年9月。立碑者是缅怀者,但不清楚是谁立下的这块碑。看到石碑,大家认为这就是埋葬地点。


明天才是9月13日,他们商量既然找到了埋葬地点,决定就等到明天再来,先回去准备一些祭拜所需的物品。

墓前祭品

次日,众人带上祭品和鲜花,再次来到墓碑前。他们摆好鲜花,然后在石碑前放上酒,并慢慢斟满酒杯。接着,他们将酒洒向墓碑周围。林豆豆的丈夫张清林此时默默地跪下,静静地望着石碑,泪水不禁涌出,他却一时无法开口,向着石碑磕了几个头。40年来,这是第一次有后代前来祭拜,这场景着实让人感慨万千。

张清霖等人宣读祭文

林豆豆是林彪的女儿,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这件事牵绊着。因为林彪,她的一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不定。


1944年,在延安,林总和叶群生下了女儿林豆豆。因为林总喜欢吃炒黄豆,所以给刚出生的女儿起了一个乳名豆豆。


林豆豆出生时不足月,从小就频繁生病,一直身体欠佳。她的母亲叶群是一个强势的人,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对瘦弱的林豆豆要求一直很严苛。

弟弟的出生使得林豆豆的生活更加艰难。本来她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但母亲反而更关心弟弟,经常冷落林豆豆,不时还会体罚她。加之林豆豆叛逆的性格,导致母女关系十分紧张。


然而,林豆豆对父亲林彪却始终敬重,而林彪对林豆豆也格外疼爱。


林豆豆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林晓霞,她在北师大附中读中学,并成功考入哈尔滨军工大学。姐姐是一个学霸,与此相比,林豆豆就显得不那么出色,她的学习成绩永远赶不上姐姐,因此常常受到叶群的责备,被贬低为没有出息的孩子。


林豆豆觉得唯一能摆脱母亲严格管束的方法就是离开家去读书。于是她努力学习,参加高考,最终考上母亲选中的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然而,林豆豆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她的兴趣在写作方面。在清华上大学期间,她对于枯燥的数字科学没有兴趣,经常请假,导致最后家人只能帮她转到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北大读中文系期间,林豆豆离开了家庭的束缚,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光。林总帮她租了房子,并安排保姆王淑媛照顾她的日常生活。王淑媛是一个细心的人,因为自己的亲生女儿很小就夭折了,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和林豆豆一样大。因此,保姆将林豆豆当作自己的亲女儿一样看待。


在保姆的关爱下,林豆豆感到幸福,每天都与保姆有说不完的话。她慢慢将保姆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林总看到林豆豆变得开朗并喜欢与王淑媛相处,心里很高兴,他便让林豆豆认王淑媛做干妈。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叶群对林豆豆的严格管教,她开始为林豆豆物色男朋友,安排了很多相亲对象。这让林豆豆感到非常反感,深感身心疲惫,慢慢地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无法完成学业。


林豆豆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她不想再呆在家里,想要去工作。林彪的老部下安排她在《空军报》担任副编辑的职位。在上班之前,她给自己改了个名叫林立衡。1965年3月,她正式入职,并且在7月入了党。


工作期间,林豆豆使用李红作为化名,作为一名通讯员,她和其他两位通讯员一起编写了一篇名为《三访九厂》的稿件。这篇通讯报道非常受欢迎,就像现在的热搜一样,还受到了主席的赞扬。由于这类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很多人都期待着她的新作,一时间她备受关注。

林彪对女儿在工作上的成绩非常满意,亲自指导她写作方法,并经常向她讲解国内外形势和见解。林豆豆与林彪之间一直保持关系融洽。


由于受到特殊待遇和专门的照顾,年轻的林豆豆时候就获得了较高的职位,甚至比许多老同志都要高。而且她在空军报工作时像一个保密人物一样。没有人知道她的上下班时间,甚至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她本人,因为她的出行都是由专车和保镖接送,很少露面,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


林豆豆工作的这十年,也是她人生事业的巅峰。虽然凭借关系和照顾得到的了机会,但她也做了几件大事。空军报的报头需要一个题词,林豆豆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事实证明,林豆豆也不负众望。她亲自向主席要到了题词,这让她一下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毕竟,不是每个报刊都能获得主席的题词。


尽管林豆豆身体瘦弱,但她个性鲜明,直言不讳。她对母亲和弟弟的行为不满时,就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这导致母亲对她更加严厉。随之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以至于连林彪也无法调和。


九一三坠机事件后,林豆豆虽然事后举报有功,但仍受到牵连。她的案件需反复审查,导致她被监护多年。在这段期间,她多次想过轻生,但未能成功。精神上的打击和折磨让她的健康状况恶化,头发脱落,牙齿掉落,原本就身体虚弱的她变得面目全非。


林豆豆坚持写材料,详细说明情况,希望能够得到组织上的理解。后来,上级部门了解了她的情况,解除了对她的监护,并批准了她与张清林的婚姻。直到1988年,她调回北京,在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她的工作和生活逐渐恢复平静。

家人相继离世,亲朋好友的远离,但她的丈夫张清林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无论何时都不离不弃,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相互支持,共同走过了艰难的岁月。


2002年,林豆豆曾经受到老乡的邀请,担任北京黄鹤酒楼的总经理。她在这个职位上低调行事,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林豆豆也没有去参加空军报的周年庆,但是悄悄地回去看了下她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对她来说,那段在空军报工作的岁月是美好而难忘的经历。她曾经说过,在空军报工作的十年里,经历了人生的辉煌和苦难,舒畅和幽暗,得志和落魄,年轻和苍凉。


林豆豆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她既有功劳也犯过错,既有风光也经历了落魄,既肆意妄为又经历了痛苦和无助。


而到了晚年,林豆豆选择了低调生活,平淡地面对曾经的过往。她学会了接受生活中的起伏和挫折,珍惜平凡而安宁的日子。尽管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境,她仍然保持着坚强和勇敢的态度,过上了她选择的生活方式。

在坠机事件后,除了林豆豆,她父亲的旧部下,被称为"四大金刚"的人以及他们的子女也受到了影响,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下放和劳动改造。


随着八十年代末期市场经济的开放,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电影行业也不例外。战争题材的电影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当时有一剧组正在拍摄《辽沈战役》,这是三大战役之一,其中总指挥官的角色成为了一个难题。


剧组只能向上级请示,很快得到了回复:要还原历史,大胆拍摄,追求客观真实,将功过分开。剧组成功地选定了演员,并顺利完成了拍摄。


这部电影上映后,电影里展现的精彩战役,大获好评。观众们惊讶地发现,片中出现了林彪的镜头,展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才能。这使人们认识到,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彪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时还有一本正在编写的有关军事方面的百科全书,那本书对于林总的收录表明了社会对他在军事上的认可,而这对林豆豆来说也是一种宽慰,因为多年来她一直期待着还能看到对父亲的正面评价。


在"四大金刚"中,李作鹏和吴法宪由于身体原因获得保释,他们的子女也陆续解除了监护。其中黄永胜的儿子黄春光开始经商,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可以算作一个成功人士。黄春光比较活跃,经常组织"四大金刚"的后代们聚会。当林总去世40周年时,他安排了大家出国祭拜。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已经趋于客观,不再极端。人们更加倾向于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避免对历史的偏颇。这种客观评价的态度对于正确理解历史非常重要。


时间飞逝,往事亦如过眼云烟,曾经的争议和困惑已经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被人淡忘。那事件的迷团也只能埋藏在大草原的深处。


那些曾经受牵连的人们也放下了愤恨和不满,他们不辞辛劳地千里迢迢来祭拜逝者,只为了表达内心的思念和敬意,化解心中的执念。


林豆豆和林彪旧部的后代们仍然健在,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他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由于父辈的身份,他们的人生经历了许多转变,从辉煌走向暗淡,因为他们的出身便身不由己被推上巅峰,也因为历史的变迁而从神坛跌落。


现在,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过着平静安稳的日子,不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关于蒙古大草原的深处,在那个荒芜之地,每年的祭日,他们的后代们是否还会前往,这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和心愿。或许有人会回到那里,怀念曾经的岁月和痛苦,或者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救赎。而也有人可能选择遗忘,将那段历史留在过去,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来源:冷冻的历史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