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戍边实力


兵团战力价值及其历史意义作者:纪道庄 
原兵团司令部军务处副处长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当中国方面决定将黑龙江农垦单位组建为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时,苏联军方和新闻媒体很快意识到:对这支兵团队伍“不可轻视”,是中方“为改变边境兵力薄弱态势采取的战略性措施”。


1973年,经我外交部同意,英国记者、军事评论家马克斯威尔来我兵团实地考察访问。这位长年研究中国军事问题、并著有《中印边界事件》一书的英国人得出结论:中国黑龙江兵团是“很强的准军事部队”。

时隔四十年,由吕书奎主编的《亲历兵团》一书和黑龙江兵团网,登载了原兵团司令部鲍鳌(副参谋长)、梁文玺(作战训练处副处长)、李植谷(侦察处副处长)、纪道庄(军务处副处长)、陈吉才(颜文斌副司令员秘书)、薛昆修(通讯处参谋)、王路通(管理处军需管理员)和杨茂军(通信处无线电报务员)以及六师师长王少伯等同志的叙及战备的回忆文章。仔细阅读这些史实,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年兵团为完成沈阳军区赋予的战备作战任务而做出的艰苦努力和成就,还能认知那时苏联军方和英记者马克斯威尔对兵团战力价值的判断是准确、实际的,而非虚妄、夸张之词。


八年屯垦戍边的实践证明,兵团战力价值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边境防卫力量,相当程度改变了对峙双方的兵力对比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友好结盟,两国人民频繁交往,亲如兄弟,边境安宁稳定。苏方在我黑龙江垦区援建友谊农场,即是一例。进入六十年代,中苏交恶,矛盾迭发,两国关系发生180度的大转变。苏联在中苏边境部署重兵集团向我施压,而我黑龙江省境内当时仅有一个军(即执行抗美援朝任务于1958年最后撤军回国的23军)和几个遂行护桥、守库任务的内卫团。双方兵力对比极其悬殊。中央党政军高层对此有严重的危机感,除迅速在重点边境地区组建若干边防团外,于1966年“文革”爆发前,决定将黑龙江农垦单位组建为生产建设兵团,并调去2万余名复转官兵,很快在合江、黑河建成了两个农垦师。严峻的边境形势,加上“文革”的混乱局面,增大了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紧迫性。1968年6月18日,党中央、毛主席做出决定,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划入沈阳军区建制,同时以实战精神迅速进行组建和实施一系列备战措施。


应该看到,兵团执行“屯垦戍边”任务有其明显的优势和基础。主要是,所属单位地处黑乌两江边境重要地区,拥有近80万可战斗人员(包括现役和转业军人、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和职工等),实行军事化体制编制,以武装连营团为基干队伍,配备武器装备,进行必要训练,加之熟悉地理环境,且从事生产,自供粮饷,尤有高昂士气,因而迅速形成战力,这在中央一时难以调谴野战军增兵黑龙江省的情况下,兵团6个师布防于边境地区,对于增强边境防卫力量,改变对峙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情况,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必使苏方认真掂量。

二、兵团组建的武装连营团总兵力相当于抗美援朝时期三个军

兵团组建后,着力落实主要战备措施之一是组建武装连营团。各师先后组建了武装连营,其中部分被指定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兵团则直接领导并完成了两个武装团(步兵第26团和炮兵第63团)的组建工作。这些武装连营团均实行军事编制,由现役或转业军人为主担任各级指挥员,战士则多为年轻力壮、到兵团不久的城市知识青年,其质量毫不逊色于野战部队服役战士。按照编制任务,为武装连营团适时配发了不同类型的轻重武器。通过落实战备制度规定,进行各种培训和军政训练,使之很快具备了执行战斗任务的能力。


至1973年,兵团武装连营团的总兵力已达到了7万余人,轻重武器5万余件,其数量规模已相当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3个军。虽然在战斗素质和作战经验上两者不能相比,但在武器装备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都强于抗美援朝作战部队,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1969年支援珍宝岛作战,1970年长距离拉练,熊岳城高炮射击比武,和1971年应对林彪叛逃事件展开的高度戒备等多次实践证明,兵团的武装部(分)队是有战斗力的,且能够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战备作战任务。

三、兵团执行着远超于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军事任务,承担着边境防卫重责

基于对兵团战力的考量,沈阳军区当时赋予兵团的战备作战任务主要有三:


一是支援和配合边防部队作战。这是当主要以正规军与敌交锋时,兵团适时给予支援和配合,以保障其顺利作战。如珍宝岛作战样式。


二是坚守要点,实行火力侦察,掩护野战军战役展开。这是当对方实行大规模或较大规模进攻行动时,兵团应迅速组织武装部(分)队占领并扼守防御要点,阻止或迟滞对方进攻;同时实行火力侦察,判明敌情,以有效防御行动,为野战军战役展开赢得时间和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坚持敌后作战。

兵团为完成战备作战任务,还本着平战结合、战备生产兼用的原则,有效地进行了通信、交通、工程、仓库和后勤等战场建设,并建立了侦听队,形成配套作战能力。

正是由于兵团具有的战力及其担负着远超于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任务,英记者、军事评论家马克斯威尔才得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很强的准军事部队”的认识。这是颇有见地的。


兵团时期是黑龙江垦区“屯垦戍边”的历史时期。这是借鉴我国汉武、三国时代“屯田驻兵”经验,尤其是运用我建国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验的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值得载入史册,供后人研究借鉴。


兵团时期形成的战力,对当时稳定黑龙江边防,增强防卫力量,为国为民解忧,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在形成战力的过程中,为国家节省了经济支出,减少了财政负担;战备中发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使北大荒征战精神更加充实和发扬光大;令行禁止的纪律要求,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在武装连队的知识青年经受了锻炼,增强了国防意识,学到了军事知识,通信侦察部门还培养了专业人员和外语翻译人才;建成的通信、交通、工程和仓库在当时和尔后的生产建设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975年军委边防战备会议还介绍推广了我兵团“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经验。


当然,因受“文革”极左路线影响,在组编武装连队人员选配和执行边防政策等方面(如强调家庭出身)曾一度发生过偏差,挫伤过一些知青、农场职工的爱国热情。


我们有时戏称兵团是“庄稼兵”、“7083” (七零八散)部队。正是这支队伍在当年建立了功绩。这是共和国历史的选择,也是百万兵团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写于2008-11-27)

当年东部边境一支
不可低估的军事力量

——黑龙江兵团戌边实力解析

作者:梁文玺
(原兵团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

196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并赋予兵团“屯垦戌边”的重大任务。当时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我已在公开出版的《亲历兵团》——“守我国门保我边疆”一文中阐述了。一句话,就是防御原苏联霸权主义的入侵。兵团组建后,紧张有序地做了大量战备戌边准备工作,迅速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具有战役作战意义的军事实力。


本文就黑龙江兵团戌边实力作重点解析。

兵团具有作战经验丰富和军事素质良好的指挥班子,兵团指挥员强而有力。

颜文斌副司令

兵团第一副司令员颜文斌将军,系40军副军长,是1932年入伍的老红军战士。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作战英勇,执行命令坚决,指挥经验丰富,负伤18次,人称“猛张飞”。

任茂如政委

兵团政委任茂如将军,原系外长山要塞区政委。是抗日战争初期入伍的一位头脑清醒,即能率部作战又能做政治工作的指挥员。


颜任两将军都曾长期在我主力部队39军工作,彼此熟悉。


兵团副政委李子文,是位老红军战士。副司令员刘竹轩,王统,臧公盛,屈太仁和副政委蒲更生,以及参谋长张忠志,政治部主任段景岳,后勤部长赵保全,都是抗日战争初期入伍的老战士。


兵团机关干部说:我们兵团首长都是参加过打“鬼子”打“老蒋”打“美帝”的干部。由此可见,兵团领导成员都是经过战争考验,又有组织指挥实战经验的指挥员。


兵团机关干部素质好能力强。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担任战备作战工作的部处领导成员,基本是由沈阳军区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选调骨干组建而成。


兵团司令部主管战备工作的副参谋长李光兮,是抗日初期入伍的大学生,曾任我主力部队38军军部作战科长、师参谋长和沈阳军区防化部部长;副参谋长鲍鳌,是抗日战争入伍的知识分子,曾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作战部侦察处长。李鲍两位领导都是军政素质好,有丰富参谋工作经验,有头脑的领率机关领导干部。


沈阳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防空科副科长刘洪滨任作训处长,作战科参谋梁文玺任副处长;情报部的李植谷任侦察处副处长;军务部耿心松任军务处长,防化兵部作训参谋纪道庄任军务处副处长;通信兵部的王秉刚任通信处长,许开槐、王炎任通信处副处长。


兵团政治部由曾任136师政委的段景岳任主任,红军时期入伍的李江华、夏振栋辅佐。干部处长于勋,组织处副处长尹仲三,宣传处长韩忠志和保卫处长武志成,均系沈阳军区政治部派任。


兵团后勤部赵保全部长,钱秉公副部长,以及战勤处长高诺夫,装备处处长高庆昌,卫生处长王佐良等,都来自沈阳军区后勤部派任。


兵团六个师,69个团的军政一把手,绝大多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都有实战经历。


尤应指出,兵团还有1958年王震将军亲率垦荒的十万解放军转业官兵,和六十年代中后期先后来到北大荒屯垦戍边的46万城市知识青年,他们既是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更是戌边的重要力量。


戌边的工作实践,尤其是在支援珍宝岛反击战,林彪叛逃事件进入紧急戒备,长距离远程拉练,战场建设和边防部队防务上,充分证明兵团组织指挥战备作战和司政后领率机关工作是得力的,是经得起考验的,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艰巨任务。

兵团兵力与装备实力

1969年初,兵团组建初期,25岁上下的青年约30万人,其中符合应征入伍的青年就有11万人。经过快速组建,兵团战备值班步兵营达35个(既:黑河方向的一师6个营,鹤岗方向的二师8个营,红兴隆方向的三师5个营,密山方向的四师9个营,建三江方向的六师4个营)。同时,还组建了武装高射机枪连5个(440人),75无后座力炮连5个(435人),76加农炮连5个(440人)。兵力达2.1万人。


1970、1971两年,根据戌边战备急需,兵团又在原兵力装备基础上,组建了战备值班步兵第26团和炮兵第63团,以及21个高炮连,61个警卫通信排。兵力达5万人。


这样,兵团的武装部(分)队达7万人。共装备武器:7.62步枪1.3万支,手枪840支,冲锋枪1.6万支,轻机枪1900挺,重机枪239挺,40火箭筒333只,高射机枪51挺,37高炮84门,82迫击炮144门,57反坦克炮72门,75无后坐力炮237门,76加农炮108门,122榴弹炮18门。配发炮弹充足有余。


正是由于具备实实在在的军事实力,长期研究中国军事问题的著名英国人马克斯威尔来兵团考察访问后称:中国黑龙江兵团“是一支很强的准军事部队”。

三次战役勘察与制定作战预案

为做好迎击霸权主义的入侵,在积极做好军事编组和兵力物资准备的同时,必须对预定作战地区进行战役勘察,就此完善作战预案。在这方面至少有三次大的动作。


1969年夏,兵团第一副司令颜文斌率兵团机关,及四师和牡丹江军分区有关人员,对哈尔滨以东战场要点之方正、海林、绥芬河等地区进行战役勘察。在此基础上,1969年秋,沈阳军区负责战备作战的江拥辉副司令员率军区机关、23军、省军区和兵团的有关人员,对牡丹江方向的虎饶地区进行勘察,并驱车至宝泉岭兵团二师视察战备工作,高度称赞二师15团战备值班连的射击、投弹和队列训练成绩后,说:“你们是不带领章帽徽的解放军战士。”


这既是军区首长对兵团的鼓励、肯定,更是期盼。

1971年秋,沈阳军区李德生司令员率23军、省军区和兵团有关人员,先是对黑河地区战役要点进行勘察,又对海伦和经铁力到佳木斯南山等地区进行勘察。


通过上述的战役勘察,对黑龙江作战地区的兵要地理有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当时敌我双方态势,统筹计划我野战军、地方部队和兵团武装力量,制定出作战方案,依此进行战场建设准备。计划要点是:临战前,要在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地区快速组建一个现役步兵军,由兵团的六个师各组建一个现役步兵师,编入各军战斗序列。一旦有事,立即开赴战场。


回顾兵团八年戌边史,不难看出:当年兵团的戌边实力是比较可观的;兵团戌边任务得到了野战军、省军区的支持和配合;兵团的战备戌边任务是在沈阳军区党委、首长的直接领导与关怀下完成的。

历史的时空已过去了近40年。当年黑龙江兵团的“屯垦戌边”是国史和军史上光辉的一页,今天,又成了值得回忆的当年解放军与老转业官兵和知青谱写的一段难忘的历史故事。我相信戌边与屯垦的成就和经验,对现实或将来,都将是有益的。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
巡防祖国边境线上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戍边”旧照

保卫边疆,爬冰卧雪,时刻准备打击侵略者。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亦农亦兵。每个团都有几个武装连队,军事训练常态化。训练打枪现役军人作训股长在步兵三连指导战士使用火箭筒。《冬训》团部警通连经常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知青擦枪《 军事大拉练》1971年冬四师组织了全师为时一周的武装连队大拉练。图为37团机炮连在拉练路上。知青江边巡逻爬冰卧雪 战前训练

爬冰卧雪 战前训练

知青拉练

知青训练 武装渡河

知青训练 雪地冲锋

野外做饭

射击训练

射击训练

女知青使用40火箭筒。

一团43连女子前哨班亦是由各城市知青组成的、兵团级的集体典型。

1972年,兵团一师一团六营三十八连战士在巡逻。周确摄。

巡逻黑龙江边。

巡逻黑龙江边。

巡逻黑龙江边。

电话兵,黑龙江兵团值班营兵团战士在军事训练。

黑龙江兵团值班营兵团战士在军事训练。

黑龙江兵团值班营兵团战士在军事训练。

兵团领导为新建的武装排授枪。

师武装战士用的莫辛-纳甘步枪练刺杀。

26团的兵团战士在进行训练。用的是56式冲锋枪。

刺杀训练。

3团8连的老战士给知青讲地形。冲锋枪为54式,步枪为莫辛-纳甘。

女知青和56式冲锋枪。

列队女知青。

图为41团炮连。

七五无后座力炮平炮实弹射击。

四0火箭筒实弹射击。

巡逻黑龙江。

担架营的北京知青杨一平,在珍宝岛战斗中荣立二等功。

一九六九年我军在珍宝岛战斗中缴获苏军的T62坦克,照片上的民兵是黑龙江省建设兵团21团担架营的民兵。

一九六九年我军在珍宝岛战斗中缴获苏军的T62坦克,照片上的民兵是黑龙江省建设兵团21团担架营的民兵。

兵团战士练习射击

兵团战士训练

北大荒知青照片集锦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宣传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0158kiup5u


精选文章推荐

《生命中的兵团》历史走到“六.一八”

北大荒知青回忆:亲历珍宝岛战斗

中苏边境老知青们的故事

征 稿

童年回忆、青春往事、上山下乡、知青岁月、知青历史、返城生活、人生经历、光阴故事、老年生活……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和老照片
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