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之女朱敏,集中营受尽磨难,一辈子不原谅母亲
朱德写下这封信时,
尚不知女儿身陷纳粹集中营
朱德之女朱敏为生存曾装哑2年
晚年称:无法原谅母亲的叛变
朱敏是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但朱德之女这个身份却没能让她受到优待。反而让她的前半生受尽磨难,为了生存不得不隐姓埋名,甚至装聋作哑。
对于爹爹,朱敏有抱怨但却依旧深爱着他。
但对于母亲她却说:“我作为女儿也无法原谅她的背叛。”
朱敏经历了什么?她为何会对父亲有这样的看法?又为何不能原谅母亲的背叛?
从“四旬”到“贺飞飞”
朱敏一生中换过许多次名字,几乎每换一次环境就要换一次名字,每一次背后都有着令人动容的原因,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
1922年,朱德与朱敏的母亲贺治华在上海相识、相恋。这年冬天,二人在法国登记结婚,此时的贺治华19岁,朱德大她17岁。
关于贺治华,张国焘夫人杨子烈在《往事如烟》一书中曾如此描绘她:"她生得的确妖娆,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热得像团火。"
婚后,夫妻二人一同前往德国奥古斯特大学进修,三年后因为频繁进行革命活动,二人被德国驱逐出境了。朱德便带着妻子来到了革命氛围浓厚的苏联,朱敏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尽管此时朱德与贺治华之间存在了不小的矛盾,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但朱德依旧因为朱敏的出生感到高兴,如获至宝。
此时的朱德已经将近40岁了,便给她取了个具有纪念意义的乳名“四旬”。
但是贺治华却觉得这个名字不够洋气,给女儿另外取了个洋气的名字“菲菲”。
朱德
朱敏刚刚满月,朱德就接到组织上的命令,不得不离开苏联回到国内。考虑到朱敏刚出生,经不起长途跋涉的颠簸,朱德便决定将他们娘俩留在苏联,自己一个人回国。
临走前,朱德抱着朱敏亲了又亲,最终双眼带着泪花,忍痛回到了国内。
谁知,朱德刚回国没多久,贺治华就移情别恋了,在她看来,敦厚老实的朱德既不懂浪漫年纪又大。
贺治华为了不让朱敏妨碍自己追求浪漫,将她交给了从成都万里迢迢来到中苏边境的妹妹手上。
于是,不满周岁的朱敏就从“四旬”变成了“贺飞飞”,在姨妈和外婆的陪伴下长到了14岁。
14岁前, 父亲是一片空白
14年间,朱敏从未见过父亲一面,朱德因为忙于革命事业,且身份敏感,不敢跟她相认。
朱德
在朱敏的记忆中,8岁的时候曾经见过朱德。
那天,她和外婆一起来到成都街头,满大街都贴着悬赏“朱毛”的通缉令。
小小年纪的朱敏不懂,就指着画像问外婆:“这是谁呀?”
外婆实在不忍心,就悄悄告诉她:“那个‘朱’就是你爹爹。”
从此刻起,朱敏心里有了一个愿望:想要亲眼见一见爹爹。
抗战爆发后,国共的关系有所缓和,朱德也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想把她带到身边抚养。
经过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多方面寻找,终于找到了12岁的“贺飞飞”。
周恩来看到朱敏的第一眼,就非常的惊讶地跟邓颖超说:“这孩子跟朱老总长得真像!”
外婆听说孙女要去延安那么远的地方,死活不愿让身体不好的朱敏离开。
最终,周恩来与邓颖超带走了一张朱敏身穿学生装的半身照,只有一寸大小,却成为了朱德的心头宝。
两年后,国共的关系再次恶化,国民党特务听说朱德的女儿藏在贺家,便抓走了姨妈。
好在姨妈一口咬定朱敏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才使朱敏幸免于难。
没过多久,邓颖超就秘密将14岁的朱敏接到了延安。
刚到延安,还没来得及看看四周的风土人情,朱敏就被不远处土堆上的男人吸引了目光,直觉告诉她,那个人就是她爹爹。
14年来受到的委屈与不解,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大喊道:“爹爹!爹爹!”
朱德也认出了女儿,快步上前将她从马车上抱下来。
父女二人都攒了好多话想要告诉对方,可此时此刻,一个眼泪流个不停,另一个则不厌其烦的用大手一遍又一遍的抹去。
来到延安后,朱德曾经按照族谱给女儿起名“朱敏书”,但是他还是更喜欢叫女儿“朱敏”。
跟着爹爹生活一段时间后,朱敏经常从他嘴里听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也见到了一张她出生不久后在莫斯科郊外草地上的照片。因为长时间随身携带,早已发黄,四个角也都有卷了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革命,因为要抗日,朱德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女儿的。
苏联求学,沦为法西斯囚徒
在延安度过第一个春节后,朱敏就即将与爹爹分离,去苏联学习。
因为朱德告诉她:“等我们打败日本鬼子,就要建立新中国,到那个时候,祖国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你现在还小,正是学习文化的好时候。”
1941年2月,朱敏作为大姐姐,带着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王若飞的儿子王一飞、罗亦农的儿子罗西北,来到了苏联。
朱德给女儿起名为“赤英”,一方面是为了替她隐藏身份,另外这个名字也隐含朱德对她的期许:红色英雄。
莫斯科的伊万诺夫国际儿童学院,是1933年苏联政府建立的特殊学校。设立之初是为了给当时的世界革命者免除后顾之忧。在儿童院学习的,多是一些优秀共产党人和烈士的后代,孩子们在这里都接受到了良好的照顾和教育。
伊万诺夫国际儿童学院
朱敏再次踏上莫斯科的土地,患上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寒冷的天气还引发了她的哮喘。整夜的咳嗽睡不着觉。
到了6月,儿童院将苏敏送到了距离莫斯科500公里的夏令营疗养,希望她能早日康复。
温暖的气候让朱敏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却让她沦为法西斯的囚徒。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闪电般的入侵苏联。
毫无准备的苏联被有备而来的德国军队打得猝不及防,大片国土被侵占,朱敏所在的疗养院也沦为沦陷区,疗养院内的二十多个来自各个国家的孩子成为了德军的俘虏。
苏联卫国战争
随着战争的扩大,每天都会有孩子被带到这里,也会有孩子因为饥饿和疾病死去。
在疗养院里,除了朱敏外还有一个中国孩子,张闻天的儿子汪恪里,汪恪里和几个男孩子商量好一起逃跑,逃回莫斯科。
朱敏一直以为他真的逃走了,直到后来她回到国内才知道,汪恪里死在了敌人的轰炸中。
集中营里的“红樱桃”
在苏联被关了两年后,朱敏和几个孩子被装进闷罐火车里,送往德国东普鲁士集中营。
由于车内的空气太浑浊,朱敏发起了高烧,她强忍着难受,内心祈祷千万不要被德国人发现,不然一定会把她扔下火车。
集中营
迷迷糊糊中,朱敏感觉到有人在给她喂水,还对她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个牲口一样,活着就是胜利!”
朱敏一直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长途跋涉,朱敏终于来到了集中营,开始了做苦力的生活。
进入集中营前,所有的人不允许携带任何东西,身上的衣服也要脱下来。
朱敏的一支派克钢笔就被德国人没收了,上面还刻着“朱德”两个字,这是朱德留给朱敏唯一的纪念。好在德国人不认识中文,朱敏的身份才没有暴露。
但是朱敏并没有坐以待毙,她将缝在衣服内里的一枚列宁勋章压在舌头下,成功瞒过德国人,带进了集中营。
集中营
进入集中营后,朱敏患上了严重的颈部淋巴结核,在衣领的摩擦下越来越严重。
一名德国士兵就将她带到了集中营的医务室,朱敏永远不会忘记那位有着蓝色眼睛的恶魔。
他在没有任何麻醉的前提下,直接摁着朱敏的头,一刀一刀的将颈部的结核切开,然后用力的将脓血挤出来。
朱敏以为自己将会死在这里,可能永远也回不到祖国,见不到爹爹了。好在她挺了过来。
但是没过几天颈部的淋巴结核又发炎了,不停地流着脓水,再加上语言不通,朱敏几乎丧失了语言能力,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个哑巴。
朱敏(左二)在纳粹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朱敏见识过德国人层出不穷的杀人手法,将苏联俘虏赶到充满毒气的房子活活憋死、将人的胳膊打断然后再让他亲手挖自己的坟墓、因为有犹太血统就将一个个孩子活埋......
有时候,朱敏总以为自己活在地狱里,每天都有挨不完的毒打、做不完的工作和受不尽的欺辱。
此时,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遇难了,但却没人想到她还活着,活在德国人的纳粹集中营里。
斯大林下令一定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却始终没有任何关于她的消息。
严格要求,恪守优良家风
1945年5月,随着苏联反攻的推进,希特勒的末日逐渐逼近,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弑杀的本性。
就在德国人准备屠杀集中营剩下的囚徒时,苏联红军赶到了,朱敏和伙伴们才得以死里逃生。
但是,经历过4年地狱般的生活后,朱敏无法信任任何人,无论谁问她都说自己叫赤英,父亲是一名中医,来苏联是养病的,被德国人抓到了集中营。
就这样,朱敏在苏联监狱里又生活了一段时间,一名苏联军官多次跟她交流,告诉她国际上的情况,中国的情况。
朱敏得知日本人已经被打倒后,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
得知朱敏的真实身份,他大惊失色:“身份如此重要的孩子竟然没被德国佬发现!真是奇迹!德国佬知道后该多后悔啊!”
1946年1月,朱敏被一路护送来到了莫斯科,收到了那封朱德在1943年写的信。
朱德
朱德在信中解释道,因为苏联也在进行卫国战争,所以不好麻烦他们大张旗鼓地找人,希望能获得女儿的原谅。
朱敏看完后,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于是她决定,不能就这样回到国内,要继续在苏联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才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
1953年,朱敏学成回国,按照父亲的期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久后她生下来第一个孩子,年近70的朱德当上了外公。
刚生完孩子没多久,朱德就让朱敏搬回了学校宿舍,嘱咐她:“要好好工作,不用常回家,一定要跟群众打成一片。”
于是,朱敏一家在一间只有12平的宿舍里住了4年,后来才搬到了新的宿舍楼,一住就是40年,从不搞特殊化,也不使用特权。
1976年,朱德元帅在去世前对朱敏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和你一起在延安生活的时候,是我让你的一生充满血泪。”
朱敏听到这些话泪湿衣襟,她从未怪过爹爹,他一直都是她的骄傲。
朱敏
朱敏晚年时曾写过《我的父亲朱德》,书中分别描述了对父亲和母亲的看法。
对于母亲,她说:
“我常常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贺治华在将朱敏送走后,就跟新婚丈夫回到了国内,为了过上奢侈的生活,3000美金出卖了我党罗亦农的信息,成为共产党的叛徒。
关于父亲,朱敏是这样认为:“我深爱我的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又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
连环画《我的父亲朱德》
图文欣赏
编文:朱敏
绘图:钱定华、张晓伟、陆旻、邬海佳
1926年4月,我在苏联莫斯科出生。爹爹正值不惑之年,中年得女,心中欣喜,给我起乳名为“四旬”。
一个月后,爹爹受命回国参加北伐战争,踏上了艰苦漫长的革命征程。没有想到我们父女这一别就是十四载……
经过多方寻访,周恩来伯伯找到了我。1940年,他把我接到延安。快到杨家岭的时候,我便远远地搜索起爹爹的身影来了。一位穿着八路军军装,腿上打着绑腿的中年男人站在土墩上,直觉告诉我,这个人就是爹爹!
“中国近百年被帝国主义欺辱的历史,要靠你们这一代人重新改写。用什么改写?就是要用文化知识改写,用强大的祖国改写!”爹爹说这些话时情绪特别激动,眼神发亮。我被爹爹的话感染了,看着手中的小册子,咬咬牙,使劲地点了点头。
回国后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工作。爹爹常常对我说:“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爹爹对你的期望。”
更没想到的是,爹爹非让我住到学校的单身宿舍去。我原本想留在爹爹身边尽尽孝心,爹爹却说:“你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作贡献,而不是回来做孝子贤孙,只要你好好工作,就是对爹爹最大的孝顺。”就这样,我搬到了学校去住。
我永远都忘不了1954年的国庆节。那一天,爹爹第一次对我发火,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爹爹泾渭分明的做人原则。
按照惯例,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一天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和首都人民一同庆祝节日。我以前暑假回北京,曾经和爹爹去过。这次我一听说爹爹要去天安门城楼,就又想一起去。
没有想到,我一说出这个想法,爹爹就生气了:“庆祝活动是中央的集体活动,怎么能带子女?”见爹爹不答应,我委屈极了,眼眶一下就红了。
爹爹没有心软,反而板下脸来教训我。我抽抽噎噎地说:“我在莫斯科时,每年苏联国庆,斯大林都邀请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在红场观礼,我在中国倒不能参加自己的国庆节?”
爹爹一听更生气了:“你怎么能这样比较?斯大林请你,因为你是我女儿,是苏联的客人,那是出于外交礼节。如果要参加国庆活动,你可以去天安门广场,和群众一起联欢。”他说完,起身就走了。
中午,爹爹从天安门城楼回来。我一见,故意扭头不理他。爹爹好像忘记了早晨那不愉快的摩擦,他微笑着走到我跟前,问:“上午在家干什么了?没有去天安门广场?”
我的眼泪在眼眶打转,真想大哭一场,耳边又传来爹爹温和的声音:“朱敏,我知道你还在生爹爹的气,上午对你的态度是严厉了些。不过,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不能有特权思想。你要记住你是一个普通的人,和所有人民群众一样。”
有一位外国记者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时,曾问过爹爹:“朱德元帅,您以为在您身后应该留下什么样的名声?”爹爹的回答竟如此简单:“一个合格的老兵足矣!”这位外国记者不由肃然起敬,而这句话也成了我和孩子们人生的座右铭。
爹爹不止一次对我和孩子们说:“我不要孝子贤孙,要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直到他临终以前,还谆谆嘱咐我们要做“无产阶级”。
1975年1月,爹爹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写下了“革命到底”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用以鞭策自己,激励后人。
1976年7月6日,爹爹静静地走完了90个寒暑春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举国哀悼,那一天是我人生中最灰暗、最悲伤的一天……
爹爹用近乎苛待自己的方式一分一分地积攒下了近两万元“财富”,不过这笔积蓄不是为我们后代预备的。早在积攒过程中,爹爹就明确了这笔积蓄的用途:他将用它交最后一次党费!
爹爹生前多次对我说:“我是无产者,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我没有什么遗产,只有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们可以拿去学习。”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孩子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非常努力,他们长期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着。每当遇到困难,他们就用爷爷“从头革命”的经历和“革命到底”的精神鼓励、鞭策自己。
爹爹酷爱兰花。他曾经作诗夸赞兰花:“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爹爹这一生为追求和实践真理而不懈奋斗,毛泽东主席赞扬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爹爹纯朴谦逊、淡泊名利,他的崇高品质就如那盛开的兰花,芬芳历久弥香!
来源:腾讯视频、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
精选文章推荐
▲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社会纪实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