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海南双面绣第一人”符秀英——黎族“双面绣”的“麦田守望者”
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有一位52岁的黎族双面绣传承人远近闻名。2月27日,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叫符秀英,白沙县少年宫培训中心优秀教师,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代表性传承人,海南省唯一一位省级黎族双面绣代表性传承人,被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海南省教育厅表彰黎锦技艺进校园先进个人。2013年的博鳌非遗展上,她现场向国家级黎锦传承人容亚美学习纺纱技艺,回来后自己再摸索,终成为白沙唯一一个使用传统原料和植物染料、掌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的传承人,被誉为“海南双面绣第一人”。2016年9月,马云邀请她担任“乡村文化大使”。
符秀英向记者演示双面绣技艺。
记得《麦田守望者》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荣誉与幸福的背后总有许多挫折与烦恼,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在这巨大的光环下,究竟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她是如何守住自己的“麦田”的?“三八”妇女节前夕,三亚日报记者驱车深入白沙了解符秀英与“双面绣”背后的故事。
学习双面绣技艺 重拾生活信心
成为名人后,符秀英很忙,预约采访时间,她说这三天都在参加白沙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只有中午才有时间接受采访。
3月7日中午,记者如约在白沙县城牙叉镇见到符秀英,她将记者带到她的黎锦技艺传习馆并介绍情况。符秀英是个热情、开朗、乐观、健谈的大姐。
符秀英小时候天天看外婆绣花织锦,上中学时已经可以织一些简单的布条和生活中的一些装饰物了。“上中学的时候,我的一条白衣服沾上了黑墨水,怎么也洗不掉,后来我就在上面绣了一朵花,同学们都说好看,很羡慕。”当初,符秀英仅把织绣制衣视为闲时乐趣。17岁那年,她就来到南开粮站工作。她没想到的是,下岗后的她,就靠这个“双面绣”技艺,不但成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绣出的一幅幅黎锦供不应求,如今还到处收徒讲课。
“我的双面绣技艺是跟我姑妈学的。”符秀英说,2005年11月,她的丈夫符育邦因心肌梗塞突然病逝,自己又是下岗女工,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命运给了她重重一击,生活压力骤然增加。在最无助的日子里,她回到牙叉镇儋州村看望80多岁的大姑妈。“你还是跟我学双面绣吧,这个或许可以换口饭吃,不然的话,我入土了,这手艺也带入土了。”年过八旬的大姑妈符明兰在白沙是远近闻名的双面绣高手,在当地教过很多徒弟,曾被邀请到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授课。“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学习双面绣,第一块布都给我绣坏了。”符秀英说。
符秀英的作品图案生动,色彩鲜明,订单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2006年,符秀英和姊妹一起到北京旅游散心,她的双面绣“大力神”正在收尾,作为精神寄托,她走到哪里绣到哪里。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两个美国在华留学生对她的作品产生兴趣,经询问得知“大力神”是黎族崇拜的图腾,符秀英还当场绣给他们看。最后,符秀英半年心血换得1800元人民币。
回来之后,她又再次向姑妈学习双面绣的精髓。
“双面绣费时费力,在配色、图案等民族元素基础上要有创意。”符秀英说,为了供养两个孩子上学,为了承担起家庭的生活重担,她从下岗职工变成了职业绣娘,双面绣手艺让符秀英重拾生活信心。
然而这条路并不像她想的那样简单。“我跟大姑学了两个月她就去世了,剩下的大部分图腾都是我走访老人学来的。”符秀英走访每个乡镇,整个白沙只要听说哪有最好的图腾,她就坐车去找、去跟人家借,借回来就复印,复印出来哪个图腾她就按照哪个来绣,难度非常大。2007年,符秀英又跟一远房姑妈符亚女学习双面绣技术。“从早上九点半,要坐着学到下午的六点。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我都用笔记下来。”
在一次博鳌非遗展上,符秀英现场向国家级黎锦传承人容亚美学习纺纱技艺,回来后自己再摸索,终成为白沙唯一一个使用传统原料和植物染料、掌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的职业绣娘。
功夫不负有心人,符秀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双面绣上,她的技艺日渐成熟,她的作品图案生动,色彩鲜明,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订单也越来越多,日子也好过了许多。“为了孩子的学费,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睡午觉的时间,什么时候是晚上的睡觉时间。”符秀英说,那几年,她每年都制出5套黎族传统衣裙。一条“大力神”双面绣至少要15天才能绣完,一条筒裙要织一个月,一套传统黎族服装则需要10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符秀英就这样慢慢地尽情地去绣她的东西,一幅作品最少也要卖8000元,外面的市场价也要一万二到一万五,收入便越来越多了。在朋友的帮助下,符秀英的作品还销往欧美。符秀英说,现在每天工作12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用于双面绣了。有了订单,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就有了着落,丈夫去世后留下的房贷也慢慢地还清了。符秀英说,在家庭陷入危机时,是双面绣拯救了她们。
珍藏“世界上最早的超短裙”
黎族刺绣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其中以白沙润方言区女子上衣的双面绣最为著名。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梁钊韬先生等编著的《中国民族学概论》这样描述双面绣:“黎族中的本地黎(即润方言黎族)妇女则长于双面绣,而以构图、造型精巧为特点,她们刺出的双面绣,工艺奇美,不逊于苏州地区的汉族双面绣”,其制作精美,多姿多彩,富有特色。
古人有诗云:“黎锦光辉艳若云。”符秀英依然固守着从祖辈那里流传下来的技艺。白色的布料,反复地浸泡之后,颜色便会慢慢地加深。染房里的颜料,都来源于大自然。它们都是生长在鱼塘边或山上的野生植物,如黄姜、蓝靛等药材,混合了酒和石灰,经过发酵、沉淀之后,就成了天然染色剂。经过反复染色的布料,晾晒之后就可以制作衣服。尽管现在的染色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但是符秀英依然坚持自己给布料上色。
双面绣改变了符秀英的生活,也改变了她两个女儿的命运。现在两个女儿长大了,符秀英也不再为了生活急着去卖双面绣了。她花了八个月时间,根据白沙境内的美女峰绣成的作品《美女峰》,商家出价8.8万元她都舍不得卖,她要留着做纪念。“作为传承人,我要有自己的作品,不能全都卖掉。”符秀英说这话时从家里的箱底拿出她为女儿准备的双面绣嫁衣。“我用了半年时间,才绣出这套嫁衣来,价格一万八,女儿觉得贵重,舍不得穿,让我收藏起来。”符秀英接着翻箱倒柜,“这条是黎族筒裙,才七寸长,是世界上最早的超短裙,是我阿婆留下来的,是无价之宝。”符秀英笑着说,“那时候穿超短筒裙是为爬山方便,是生产劳动的需要。”她随即拿了一把尺子量了起来,筒裙刚好七寸长。符秀英说,她的这些藏品最能代表白沙的双面绣了。
符秀英绣给女儿的双面绣嫁衣
一世坚守 一生传承
“纺、染、织、绣黎锦的四大工艺我全都会!”符秀英在接受三亚日报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符秀英的黎锦技艺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10年,符秀英被评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觉得,作为传承人,她有责任把这门技艺传下去。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大力神”,守望着黎族乡村那片“双面绣”天地,守住自己的“麦田”。
符秀英希望女儿能继承自己的手艺,但是不希望她们以此为职业。双面绣作品虽然有时候卖的价格非常高,但是毕竟要随行就市,收入并不稳定。她觉得女儿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小女儿符丽云,从事了和爸爸相同的职业,因为工作努力,25岁的她已经是一家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负责人,符丽云的心思显然不会在双面绣上。相反远在海口工作的大女儿符丽荣,却一直对双面绣充满兴趣,并偷偷地学习。“我不停地绣,把沙发当床睡,女儿的心愿是想帮我,当我看到她自己绣出个大力神图案后我才开始慢慢教她,如今,她已是白沙县双面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了。”
光教会女儿还不够,双面绣这技艺要让更多人学会。每隔一段时间,符秀英就会到白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孩子们展示双面绣技艺。“黎族双面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案也很好看,以后可以给自己绣一套来穿”。符秀英也希望将来这些黎家女孩子出嫁的时候,都能穿上她们自己绣的双面绣嫁衣。能够绣双面绣的女孩子必定是智慧和勤劳的,双面绣上传承下来的黎家图腾就会祝福她们一生幸福。
“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符秀英一世坚守、一生传承。绣山,山含黛;绣云,云含情。“双面绣不是先画图案,而是在一块布上直接把图案绣出来的。我是在用记忆来刺绣,就像画家作画一样!”符秀英说,双面绣的一针一线,两面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白沙的双面绣,龙代表着风调雨顺”,符秀英拿起一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如是说,“这个图案是凤,龙凤呈祥。这个是水波纹,这个是山水,有山有水,这个是飞起来的小鸟,还有小鱼……”据悉,该双面绣长186厘米,宽60厘米,符秀英花了三个月时间绣出来,北京收藏家郭先生出价6.8万元人民币收购,并已交1万元订金。郭先生说,黎族双面绣有漂亮的图腾,代表着黎族文化,值得收藏。
黎族刺绣有平面刺绣和双面绣两种,其中以白沙地区润方言黎族的双面绣最为著名,构图和图案都非常精美。
符秀英告诉记者,如今白沙的双面绣作品市场十分喜人。织双面绣费神费力,十分耗时。有人建议她简化一下图案和技法,绣得可以快一点,但是她坚决不同意。她说,白沙的双面绣几百年来都是这种绣法,都是这种图案,不能随意简化。简化了就会失去它的特色和魅力,也会失去它的市场。
马云邀她担任“乡村文化大使”
2016年9月,双面绣省级传承人符秀英获“乡村文化大使”称号的消息,迅速在白沙朋友圈转载,引起白沙人纷纷点赞。在双面绣传习馆,符秀英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这是马云邀请我们白沙电商办去云南参展获得的,我当时带了双面绣‘大力神’及一些服饰等工艺品去展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符秀英代表海南参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双面绣作品《大力神》
据介绍,9月23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首届阿里巴巴乡村文化节”暨“县域文化博览会”线下活动。此次活动由阿里巴巴、淘宝方面主办,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00多个县代表共1000多人参会。
符秀英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是特富有艺术天赋的黎族“绣女”。她经常代表白沙、代表海南参加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双面绣展览、非遗交流会等,每次去她都带回订单,拓宽了白沙织绣品种,有工艺品、手提包、手机包、围巾、桌席等新品种,使白沙非遗走向市场。
为了不断提升非遗传承工作能力,她先后在海口、东方、广州、北京、苏州等地参加非遗保护与传承培训、传承人研修班等,她为激励更多人传承双面绣,带动就业,成立了“白沙黎族双面绣民间绣坊”,为妇女们提供销售平台,使她们的作品有了市场,无形中推动了黎锦的保护和传承。
符秀英从2012年至今,在白沙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分别在白沙县第一小学、县少年宫等,累计培训学生356人,8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织绣技艺。每周一、周二、周五开课,学生不收任何费用,农村学生每天还补助50元的伙食费。白沙县第一小学6年级学生黄斯帖在去年“非遗日”上参加白沙县黎锦织绣比赛荣获第一名。黄斯帖是符秀英培训出来的优秀学生之一。
此外,在白沙、保亭、五指山等地,培训下岗工人、农村妇女累计2368人,培养出1个省级黎锦传承人,近20个县级黎锦传承人。“我在白沙成立一个20人的合作社,为农村妇女提供销售平台,我一分钱都不收她们的,只为她们提供服务,主要是想让双面绣得到保护和传承。”符秀英对记者说。
存续3000多年的黎族织锦被称为纺织活化石。黎族妇女在色彩斑斓的织物上用寓意深刻的纹样图案来展现自己的民族史,其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说。黎族同胞从轧棉、弹棉、纺线、染色、理经、织布、刺绣,直至生产出色彩斑斓的锦、被、单、筒裙、花带等。其中,双面绣以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驰名。
来源:三亚日报 3月12日 006版 苏隐墨
编辑:南歌传媒
【视频】周秋平副县长《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第28期完整视频来啦!赶紧点进来!
【公示】白沙好人是谁?白沙黎族自治县第一届道德模范拟表彰人选出来了!
——推广——
爆料请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13278911190QQ:52313424微信:13278911190地址:海南省白沙电子商务产业园南歌传媒邮箱:523134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