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逃离应试学校——觉醒吧,家长!

2015-09-19 张荣锁 白卷


西施再美,砍掉四肢你还愿意要么?

一位同仁的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他很是纠结,送,还是不送?不送,没地方学习,送,孩子便走上了慢慢摧残路。


今年4月,深圳新闻网报道,一对夫妇为了能够让孩子上所谓的一级公办小学,花费500万买学区房,背上巨债。怎一个“蠢”字了得。笔者当时就说,给我5万,我能给孩子提供比那些学校强一万倍的教育。


那些愿意花费十万八万,送孩子到重点名校插班的家长,也都是糊涂蛋。


居然还有那么多家长迷信什么一级名校。实际上无论一级、特级还是无极,都是应试学校。在各行业里,目前只有教育还几乎原封不动地坚守着苏联模式,所以它是最保守、落后、僵化,缺乏灵气的“生物标本”。加之疯狂应试和集中营式管理导致目前大陆学校,堪称史上最糟糕。看看把孩子送到应试学校的得失状况。

西施再美,要你砍掉四肢才可以娶到她,你愿意吗?


何况你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换取的还是一张几乎没有含金量的文凭。


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上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创造力、想象力和好奇心

古希腊人认为,求学就是为了探寻真理。学者黎鸣总结真理包含三个层次:一、探索自然奥秘;二、追求自由平等;三、自由精神。


看看应试学校是不是探寻真理的死敌,或说与之南辕北辙。


当今社会,大部分国家都把培养合格公民,当作教育的宗旨。而应试学校就是和这个主要目的对着干的。它抵制公民意识,疯狂追求笔试成绩。你在应试学校,只能学到解题能力,但学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想象力和好奇心,被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消磨殆尽。郎咸平说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小学就被扼杀了。所以“砖家”建议最好上完中学再出国留学,是完全错误的。小学、甚至幼儿园就不能在应试学校上。既然具备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经济条件,就更没有必要把孩子先放到应试小学和中学糟蹋。


淹没在题海里的学生,丧失了生活的情趣。反复训练的是解题熟练度,忽略智慧升级。


我曾说,要把数理化和中国数理化区别开来。譬如数学,《几何原本》的智慧、情趣和美,被应试教育一一消解。中国数理化的奥秘就是把科学异化为重复做题、反复演算,而将科学精神巧妙地全部抽空。学生学了十几年数理化,却没有培育出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能力;实验论证的习惯;严密的逻辑思维;精准的数学表达。这是对科学的极大侮辱与扭曲。


很多具备一定艺术天分的孩子,结果大部分在初二的时候被迫停止艺术活动,皆因繁重的应试任务。作业时常做到晚间23点,根本无暇再顾及艺术爱好。除非极个别准备考艺校的学生坚持下来。这是人生多么重大的缺憾!

身心俱疲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应试教育眼中只有分数,没有身体。


2012年权威调查,中国大学生体质25年来一直处于不断下滑状态。我们的孩子高度近视的越来越多。我上学的时候,五百多度很罕见,我给孩子配眼镜时惊讶于500度。店员说,500度算什么,现在比这个度数高的学生一大堆!现在的学生容易生病的越来越多了,弱不禁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很多学校的多项体育记录,居然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学生创造的。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相当严重。


2014年,由共青团浙江省委和心辰网,共同发布的《2013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浙江小学生常担心自己做错事情,感到焦虑、寂寞、没人疼爱;而中学生更是感觉心理压力大,超过48%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比2001年时上升了一倍多(浙江新闻网)。


患心理疾病的学生是一半,而且还是政府公布的。这是什么概念!


去学校干嘛?一般家长理解为学习文化知识。不过很多家长不知道,您的孩子学到的是假知识。与真理有关的化作血肉的知识就是真知识。这种知识可以随时被提取、运用、升级。那些与学生经验无关,与真理无关的就是假知识。假知识就像不能调动的军队;无法激活的账号,中看不中用。看看每年高考完各校学生疯狂撕书,原本可爱的知识,已经变成学生憎恨的敌人。


早在2009年,北京地区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3.66%,不少于10万人(京华时报)。2012年,《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感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打个比方说,整天让农民在纸上画五谷,却从来不教农民怎样种庄稼。


西方很多学校开设木工课、组织乐队等,反映出他们注重培养真本领。而诸如此类的真本领教学内容,至今在大陆还是被看成奇技淫巧。大陆学校奉行高考不考的就不搞;搞高考不考的就是歪门邪道。大陆学校在上等级评估的时间段,往往会布置一些科技发明室、劳动技能室。等级一上完,这些教室就会被撤掉。


西方学生18岁成人后,独立人格已经培育出来。他们大都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对父母的依赖性会大大减少;独立生存能力比较强,基本可以策划自己的未来。而不少大陆学生甚至28岁都无法断奶,很多事情自己不能够独立应对解决。


圈养的孩子精神萎顿、心理脆弱、能力匮乏,没有未来没有希望。

你能遇到什么

真的没有必要再把孩子送到应试学校了。


你几乎遇不到优秀老师。


优秀的老师凤毛麟角。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不但毒害了学生,也坑害了老师。大部分老师除了应试,不会别的。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被淘汰,就是被压在五行山下。


看英国BBC电视台热播的《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你会发现英国孩子反感的大陆五位教师,中国孩子却非常认可。理由是听了老师的课,做题不是很困难。但在我眼里,这几位老师却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们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分数至上,认可用分数淘汰学生;他们视野狭窄,观念落后;他们不具备任何现代公民意识和现代优质能力。


如今,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而班主任中愚忠、死板、无脑的应试型教师占据了相当比例。他们除了能够告诉孩子听话、刻苦、守纪、卫生,再也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传授给学生。什么智慧、美育、人文、科学,你就别想了,一滴都没有。


你几乎遇不到好课与好课程。


没有好老师,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课。很多课堂观念陈旧、内容无聊、表述无趣、方法单一,让学生昏昏欲睡、精神疲惫。学生不来上课或上课睡觉又引发师生冲突。教科书上,很多知识、观念早已经过时,但老师依旧照本宣科满堂灌。即便是有好课程,你也开不下去。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理群去一所中学开设关于鲁迅思想的选修课程,原本信心满满的他结果因为学生越来越少无奈走人。钱理群教授感叹,目前的中学针扎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与应试教育无关的东西休想在中学有一席之地!笔者撰写的《快乐创造》,是一本系统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专著,原本是要作为校本教材给学生开课的,结果至今只是办了几场讲座,课程根本没有开成。应试学校拒绝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与活动。


有几位家长因为上小学的孩子成绩太差,请我帮助一下。我一问,八十分以上。我说成绩不错啊。哪里知道,家长说在班级是倒数。接触之后,我发现这几个孩子一切正常。但是由于激烈的分数比拼,其中有家长经常不停地指责、辱骂孩子,甚至有一位家长准备带孩子去测智商。原本正常的孩子,很可能就这样毁了。至少孩子们失去了自信、自尊与快乐。

逃离应试学校后,出路在哪里?

一、 在网上学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在百度搜“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百度文库显示,它们收录的相关论文竟然有4465篇!


加上脸书、推特,这是什么世界?


“一个人怎么可以富成这样!”


现在想学点东西,容易。上网,你会发现文字的、图片的、声音的、动画的、综合的,应有尽有。就怕你不学。


想了解关于雾霾的知识,顺便学一点调查方法、追问精神,可以看柴静的《穹顶之下》。

著名大学的课都在网上公开了。可汗著名的“翻转课堂”也都上了网,有不少国家的学生在“翻转课堂”上学。有消息说比尔•盖茨计划将一些世界著名图书馆的书,搬到网上。


还可以加入一些专业性、专题性的QQ群、微信群,志趣相投的团队一同学习、探讨、实践,共同提高。


想看什么没有?想学什么没有?


二、 看着电视学

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想听著名学者讲学,几乎不用花费一分钱!

央视9套10套,生物、地理、历史人文知识可以图文并茂地现场感地学到。

书画频道,书画家谈艺术,书画家系统、直观地教你怎么写字画画。只需要交八千元,甚至可以去北京得到书画家面对面指导。


我上学那个年代,学习条件没办法和现在比。笔者酷爱书法和笛子,但是因为找不到好点的老师而长期处于业余水平。好在书法后来“升级”了。


现在的悲剧是想学啥有啥,想学的人却少了,想学没时间学。


三、跟着学者学


一位学者,就是一座宝藏,无人可以代替。我熟知的大陆当代学者有徐卉、张鸣、黎鸣、秦晖、杜光、袁伟时、许锡良、颜昌海、吴非、鄢烈山、李承鹏(排名不分先后)等。打开他们的博客,或关注他们的微信号,或购买他们的著作,就等于芝麻开门,知识、思想、智慧犹如泉涌。


别说这些知名中外的学者,就是我认识的一些优秀老师,你结识几个也不得了。

网上有些人也是非常了得。学校里的普通老师,与他们无法相提并论。学者们免费分享他们的思想智慧,等于天上掉馅饼,我们何不“取法乎上”呢。


四、到非应试微型学堂里学


如今,私人创办的非应试学堂越来越多。不过大部分家长还是深度迷信应试名校,对非应试学堂则持怀疑、藐视的态度。


《窗边的小豆豆》里面描绘的巴学园,一个班只有9、10个人。巴学园非常低调,它从不比拼成绩,也不鼓励学生到外面摘金夺银,但却在一个只有9、10个人的班级里,培养出一位科学家、一位著名作家(小豆豆本人,她还有很多头衔,如日本最著名主持人,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等)、一位企业高管、一名教师、一位花卉专家、一位美术设计公司创始人。


这就是微型非应试学校的最终胜利成果。可惜不少家长一听微型学校,马上条件反射地拿出“小白鼠理论”抵抗你,质问:“谁愿意把孩子当小白鼠?”笔者只能一声叹息:你是不愿意把孩子当小白鼠,可你却几乎毫不犹豫地把孩子送进监狱、推向火坑!被做实验的小白鼠还能活蹦乱跳,火海里的小白鼠还有活路吗?


如果你身边有夏山学校、巴学园、华德福、蒙台梭利学校等,真的不妨去考察、试读。看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学到真东西。


特别提醒,以儒学为主的学堂建议别去;应试学堂,建议远离。

五、 在家上学


如果能有妈妈,或信得过的亲戚陪伴,在家上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沐浴春风,对月吟诗,涵养灵性;锻炼出强健的身体;发展兴趣爱好;尽情玩耍;亲近大自然;选择最好的老师;聆听最好的课程。


现如今,假如你感觉大陆课本不理想,完全可以找来民国课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课本来学。


在电视和网络上听优秀老师的课。


不用开会,不用上政治课,以及参加感恩活动,你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提升价值含量高的知识与能力。


进度、难度、时间安排及内容选择,有着相当的灵活度,不用按部就班。比如,历史课,高中再学都不晚,而且不用学习课本,如将来不打算从事历史研究,看一套世界通史和中国通史就足够了。物理化学则可以提前到小学学习;做科学实验也可以提前到小学。政治课就完全没必要上。到了一定年龄,看看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书籍、讲座。哲学课可以上。


在家上学可以保证学习的连贯性。比如,学生对气垫船或潜水艇着迷,就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持续研究,而不会因为什么缘故被中途打断。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保证持续研究环境的重大意义。


在应试学校上学,人文阅读、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技能掌握都是零星的,随时被打断的。在家上学克服了这一严重弊端,可全面、系统、深入、持续。


在家上学,需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寻找几名导师;二是寻找同伴。


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课程及理念的选择,导师可以为你指点迷津。


同伴交流非常宝贵,看看能不能相约同城在家上学的同伴一道学习、玩耍和活动。多动动脑筋,这个问题应该也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旦解决,在家上学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在家长学,使得学习完全独立自主,变成私人订制。这很可能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飞跃!这变化就好比,过去只有单位有几辆车有几个司机;如今,家家有车,人人是司机!


六、四处游学


好多文化人开始举办教育活动了,有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的味道。


冉云飞、夏昆、郭初阳、蔡朝阳、樊阳、张正德、谌卫军、田国宝、项恩伟等都在举办文化讲堂、人文行走、夏令营等活动。最近,在兰州诞生茆式教育文化传播中心,理论与实践兼备。大学教授谌洪果开办“知无知”,去那里帮助整理一下书籍,打扫一下卫生,参加个研讨会都会受益匪浅。笔者也创办了雅典娜学堂,宗旨为开启智慧,增长创意力。


在云南大理,菜妈常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培育学生的生活情趣、种植技术、制作能力、自然觉悟、艺术灵感等方面,蔡妈做出了创意。


我朋友青苔,今年暑假就带着孩子游学整整两个月!亲近山水,领悟名胜,听课学习,博采众长,收获颇丰。


她毅然放弃了选择应试学校。我为她的英明、勇气和智慧鼓掌!


最后我想起老子说,我讲的道理很简单,但是听从我的人不多。


我只是给家长提供一个建议,听不听、信不信由你。


如果你的孩子能在北京上学,那就无所谓了。全国可能只有北京的学校大部分都还可以。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在北京上学,可以参考我的建议。如果你生活在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应试重灾区,那就更应该考虑我的建议。我们生下后代是为了让孩子们幸福的,而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来人间遭罪。


有文凭才能生存,有文凭才能找到工作的时代,其实已经开始悄然改变。我认识的三个朋友的孩子,上的都是还算可以的正规大学,毕业三年多尚未找到工作。文凭万能的时代,很快会结束。比尔•盖茨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照样可以成为世界首富;莫言小学没毕业,照样拿到诺贝尔奖!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旁边一位小伙子一个人维修摩托车,年收入是老师的三倍以上。将来若我办学招聘老师,只看本领和理念,不看文凭。


学到真本领,还愁没饭吃?


假如实在想拿个文凭,安慰一下自己,也不是什么难事,国内外的大学越办越多,门槛也越来越低。


远离应试学校,您的孩子将是阳光又帅气、野性又高贵的合格公民。


最后,我要祝福那些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冒险的家长们!


(本文略有删节。)

作者简介:张荣锁 中国创造学会理事;荣锁公民意识培育小组创办人。著有《快乐创造》《如何高效学历史》《孔子思想病毒分析报告》等。另外创作有电影剧本《末日天灾》《巨鼠之灾》《中华圣女》等。


【编者按:本文所述,不代表我们的立场。但此问题是无法绕开的重要问题,而此文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同意者听之,不同意者斥之,或一笑了之,任凭君便。另:内文含有广告,提醒读者谨慎观之,本人未曾亲历,不为其真假负责。谢谢。】


相关链接:

逃离体制不仅需要勇气


作者相关文章:

教师节之二:请把教师尊严还回来

要命的中式教育成绩,值得骄傲吗?——再谈中英教育对比

“赴英”中国教师在英国吐得都是狼奶

《窗边的小豆豆》这样的学校为什么至今还是唯一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