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發展商搶補地價,批出數量創4年新高,加快釋放新界土地!

嶼天下 2023-09-19
早前有機構公布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的最新報告,香港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一個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20.7年才能買得到樓 ↓


在高樓價的環境之下,上樓難一直是香港市民很頭痛的話題→《香港市民哭了:我們等不起!》,過去一年,在受到了疫情衝擊的香港樓市,發展如何呢?

香港地政總署署長黎志華

香港地政總署署長黎志華表示,香港的私宅用地,近年普遍依重政府招標的土地以及鐵路物業發展項目而達標,惟今個財政年度的情況出現變化。

至於是哪些變化,黎志華接著說——

今個財政年度換地及土地契約修訂的批出數量「大豐收」,涉及近一萬三千伙,創四年以來新高,主要來自數個大型發展項目,部分發展商在接獲署方提出的補地價金額後旋即答應,反映發展商態度積極。


簡單說就是發展商就旗下項目換地及修訂土地契約,令整個市場更為活躍,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補地價」。

香港的土地由政府擁有,發展商如果要買地起樓,就要向政府支付「地價」,而每一塊地在購買時都有它的使命。

如果有一天,購買者想要把之前買的工業用地或農地重建成商場、住宅等,就必須得到最終業主(如政府)的同意,以修訂土地契約中的條款。

改變地方用途往往會提高土地的價值,所以土地持有者須向政府補回當中土地升值的差價,以補回政府當初以較低價格賣出土地的損失,這就是「補地價」。


香港今年的「補地價」浪潮,涉及多個大型發展項目,主要包括愉景灣項目、柴灣前中巴車廠發展項目、十四鄉項目增加地積比率申請、觀塘道項目,以及牛池灣清水灣道項目等。

而且發展商非常積極、非常配合,部分發展商在接獲地政總署提出的補地價金額後旋即答應,當然也有人上訴,不過最多也只提出了2次。


其實發展商的配合,也與項目的發展前景有關,比如説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採納了「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容許私人發展商在有條件下透過原址換地參與發展,此舉會令整個市場更為活躍。

黎志華說:「如果在我們(地政總署)定下死綫,或者在新市鎮發展計劃開始前都未傾掂,對不住了,我們(地政總署)用回傳統方法,政府收地,賠償給發展商或地主,所有地撥歸政府做發展計劃。」

現時已有12個發展項目申請參與計劃,涉及住宅及商業項目等,冀於計劃完結前將相關用地改為熟地,免日後遭政府收地,故可見未來數年,發展商將會繼續就旗下項目換地及土地契約修訂。


黎志華表示:「發展商心里有數,如果他們有地,早些補地價,會有着數。愈遲補,發展愈成熟,配套愈好,基建愈好,樓價愈高,水漲船高,補地價的價錢亦更貴,推動發展商加快補地價。」

作爲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北部都會區」來了!香港未來的發展看這裡》,北部都會區會加入「補地價」的浪潮嗎?

其實《施政報告》已經提及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巿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而詳情亦將於今季推出。


黎志華稱,有關計劃將以現時工廈市場就標準地價推出做法作為藍本,會先就個別發展期數推出,並且只會就該期數再細分成數個部分,從而得出數個地價給業界選擇。

黎志華說:「新發展區內兩幅地都好好價,可見新發展區已正式啟動,希望透過標準金額補地價,加強版新市鎮模式,令步伐更加快。」

目前「標準金額」補價模式現時正研究擴展至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以及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以加快區內發展,未來或再考慮擴展至新界其他用地。


黎志華指,地政總署亦會配合發展局、規劃署及屋宇署,以精簡規劃流程,令發展商在籌劃項目或進行項目補地價時更暢順。

其實不管怎麽發展,香港市民的訴求就是「上樓」,希望此舉可以加快香港市民的「上樓」之路~


(本文圖片來自星島、香港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