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我们种了一棵生命树!
本
期
导
读
● 独一无二的SAM
● 西墙项目启动
● 向您致谢!
01
独一无二的SAM
从“学校即博物馆”说起
“学校即博物馆(School As Museum,缩写 SAM)”是蒲公英中学于2018年11月迁入新校区后启动的一项教育发展规划。
SAM致力于创造性地探索在一所学校中如何将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社会效应全面融合,从而能够深刻地与学校承担的教育使命互动。这样的互动会突破硬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边界,联接学校与社会,打通生活与教育。其焕发出来的能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善意与创造力,让所有的身边物都成为教育的媒介、内容、载体与资源。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合一的理想得到精彩的呈现。
SAM不是由房间构成的博物馆,不是由作品装饰的美术馆,也不是由数字技术支撑的时尚教室。但是同时,这些方式又都在 SAM 里面,而且在强大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中获得生命。返朴归真的教育思想、现代科学提供的验证、经过检验的方法论都会发出声音,参与到由学生、老师、家长、志愿者、捐赠方和政府共同创作的友好社区之歌中来。
02
西墙项目启动
从兴睿-蒲公英项目说起
兴睿-蒲公英西墙创意项目在民革中央和民革市委的高度关注下,由民革大兴区工委、第三支部和汇睿公司联合发起并资助,其他支部积极响应的长期定点帮扶公益项目,也是蒲公英中学在迁入新校区后第一个重要大型建设项目,是以 “学校即博物馆School As Museum”理念推动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3月
兴睿-蒲公英
西墙创意项目
启动仪式
2022年2月
彩虹生命树
设计完稿
2022年1月
西墙南北段
里外相通墙
设计完稿
2021年12月
举行奠基仪式!
西墙的中段主体由敬爱的叶蕾蕾老师设计。美丽的彩虹化作甘雨,滋润着拔地而起的生命之树——从环境到心灵,从艺术到生命,从生活到教育,从学校到社会。
西墙的南段和北段由耿丹学院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师生共同设计。将原本狭长的一整面墙切割成一段一段的墙体并扭转一定角度,每一面墙都成为记录蒲公英生长历程的小天地。安装在墙外侧的透明金属格栅将学校与西侧种满树木的小公园连接起来,疏通了校内外的呼吸通道,与周边社区形成互动。
叶蕾蕾老师说生命树
扎根本土 眼看世界
2005年,我来到了蒲公英,不仅是我个人,我的家人,我的哥哥嫂嫂和我弟弟,对蒲公英都有很重的感情。
2018年,当蒲公英从旧校区搬到新校区,新校区的条件比旧校区好的太多太多了。我们有那么大那么高的天花板,有那么明亮的窗户,一切的硬件都非常的好。可是,当我们的学生搬到新校区时,他们对这里有非常强烈的陌生感。他们觉得虽然老校区的硬件不是很好,但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尤其是大家一起参与创作的壁画,一起种花种树,一年一年,点点滴滴,都是充满了色彩和爱的校园。
我们蒲公英学校是非常特殊的,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为最贫困的学生、为没有机会上学的学生、为北京农民工子弟的学生而设立的。所有来的人都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到了新校区,我们15年辛苦经营的经验、蒲公英的文化传承、蒲公英的理念原则、蒲公英求真的态度,还有爱满天下的这颗心,怎么能够把这些从旧的校园带进新的校园?
我从工作坊里面听到了很多声音。
蒲公英的一个重要题材就是生命树。我们怎么能够让我们的艺术从中国文化艺术的大宝库里面生根?怎么能够让中国文化民间艺术在西方文明文化对国内冲击如此严重的时代在孩子们心中保留住?
想要扎根本土,就需要了解民间艺术。我找到了许多民间艺人,其中最是晴天霹雳的就是库淑兰。库淑兰的作品对于旧校区的生命树的设计和整个校区的转换有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也要眼看世界。对我很有影响的是伊斯兰的设计,因为他们不画人,就是用几何图形和那种翠蓝的蓝色,把天空和水带到沙漠的世界,而改变了他们的环境。他们画里的那种美、那种对生命扎根、向天的愿望是属于全人类的。
所以,我就用马赛克把它带到了蒲公英学校,我要把“扎根本土,眼看世界”的精神带到新的社区里来。
从独创到群创
在2019年的工作坊里,我看到了很多的虹,天上那种灿烂的颜色。有一个孩子说道:“我特别想在校园里看到‘虹’”这给我印象很深。虹,代表着未来、天空、诗意和希望。后来,从很多人那里得到启发,于是就有了:做一个虹,和生命树连在一起。这样就把学校过去的经验,还有这么多年大家点点滴滴的记忆带到新的校区。
面对现在这些硬邦邦的直线式的墙体,面对这种散布水泥的环境,我们如何把它软化,如何给它增温,如何给它连上地气,让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和我们的来宾有一种归宿?
我们从独创到群创,在群创中收集,并把它翻转成艺术作品,然后把它还给社区,还给生活在这个社区的人,一群有共同愿望的人。因此,这是属于大家的作品。
耿丹学院的朵阳老师带着设计专业的同学们一起把这个硬邦邦的直线式的墙体设计成了立体的透明的空间,于是就疏通了学校和外界的互动。这就是一种从独创到群创的过程,是艺术民主化的形象表达,大家互相吸收,共享灵感,然后一起创造,这个创造的火花从不同的人慢慢的传成一片。
寄语学生:
追星探月的雄心和想象力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老师、家长,和那么多爱蒲公英的捐方志愿者的呵护下,健壮地成长,能够学习现代各种科学的、文学的、艺术的知识,就像这生命树的根一样,伸进地壳的深处。
我希望他们能够自信、有爱心、团结互助、有创造力,带着求真的精神有勇气地走自己的路,做真真实实的自己。
有了探月追星的雄心和想象力,在成长中慢慢开花结果,这所有的过程就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这是我对蒲公英学生和蒲公英学校的深深的期望!
下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可跳转链接购买叶蕾蕾老师著作
《唤醒创造力——绽放的蒲公英》
民革北京市大兴区工委会
三支主委 厉琼伟先生
“兴睿蒲公英”是由民革大兴区工委、第三支部和汇睿公司联合发起,其他支部积极响应的长期定点帮扶公益项目,也受到民革中央和民革市委的关注。
西墙建设是老校区和新校区的灵魂对接,蒲公英需要更多力量托起孩子们的梦想,我们也尽自己的能力用创意和帮扶传播我们的正能量。
项目已开工,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地募集资金,保质保量地建设我们学生、老师、捐方和志愿者心目中的生命树!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国际设计学院院长 林子杰先生
已经来蒲公英很多次了,每次来都是在接受教育。今天听了叶老师的介绍,更是感动!大家对于蒲公英的爱心已经汇聚成一种精神,给予我们很多力量!
我们以公益的方式帮助学校建设西墙,其实就是播下了一棵生命树的种子,这是对大家的引导,也是对教育的升华,对我们至关重要。
叶老师反复强调本土文化,并要将这种本土文化融入艺术创作中,这对我个人本身就是极大的教育,我相信对我们所有蒲公英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许多启迪和精神上的滋养。
朵阳老师带着我们耿丹的学生一次又一次来到蒲公英交流互动,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提供了非常珍贵的锻炼与磨练的平台,也是升华学生内在修养的一个机会。
作为国际设计学院的院长,我看到我们的学生在积极参加蒲公英的一项又一项活动,我也感受到我们的学生都在受蒲公英中学的影响。
叶老师画的这棵生命树是盛开的,是灿烂的,与此同时下面的根也越扎越深,也对学校的发展和更多爱心的凝聚产生巨大的力量。
建筑学专业教师 李朵阳老师
能参与到西墙的建设中,我们深感荣幸,因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收获的过程。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先后起草了上百个方案,经过多次推敲确定了最终方案——社区相通墙。
整体方案以叶老师设计的彩虹墙和生命树为中心,两边以一段一段扭转的有间距的墙体展开,可以作为学生记录校园、记录成长的工具,墙体与墙体之间会设有透明格栅,将校园内外连接起来形成互动。希望同学们在未来感受到来自这面墙的爱与温暖。
可亲可敬可爱的志愿者
叶祖尧先生 周瑞芬女士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蒲公英一直以来追求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合一的力量,我们很荣幸成为蒲公英的志愿者之一,我们愿意继续跟随蒲公英一起成长!
校长
咱们在老校区的时候,正面的墙上有彩虹,对面墙上有生命树。
现在,叶老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并有了很深的很丰富的根,这个根顺着生命树一直爬到了彩虹的顶端。
这种意境的表达是强有力的,我们每个人一想起这幅画,想起这个过程,想起这个表达,都会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陪着大家走一辈子。
03
向您致谢!
丰台区南苑街道党工委
副书记 | 蔡孟合先生(左四)
民革大兴区工委
副主委 | 徐建英女士(中)
三支主委 | 厉琼伟先生(右四)
三支副主委 | 于长江先生(右三)
预备党员 | 刘克俊先生(左一)
丰台政协常委 丰台民革党员 学校理事
蔺熠先生(左二)
海淀民革工委委员 华灿工场总经理
杨学兵先生(左三)
北京汇睿天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 张玉红女士(右一)
股东代表 | 杨志勇先生(右二)
股东代表 | 张学良先生
亲爱的敬爱的可爱的叶蕾蕾老师
耿丹国际设计学院 | 林子杰院长(右一)
耿丹建筑学专业 | 李朵阳老师(中)
耿丹建筑学专业 | 学生志愿设计团队
学校理事 | 郭明先生(左一)
北京中联日新影像中心
(左起)郑楠先生 谭涛先生 赵雪松先生
往期推荐
01 |
02 |
03 |
长按下图,加入月捐
为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助力!
欢迎添加
蒲公英小助手
下期再见
感谢您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