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中国灯塔
诸多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意识到企业科技能力对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巨大帮助,但大部分企业难以突破传统科技运营模式带来的限制。企业一方面对自身科技能力缺少客观评估,另一方面在科技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面临模式、路径的关键抉择。
BCG设计了世界级科技能力框架(World Class Technology Function,简称WCTF),这是一套全面评估企业数字化、数据和IT能力的工具,从基本能力建设到敏捷迭代转型,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诊断和洞察视角,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建设模式,并就科技能力建设方向和投入进行预判,最终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解锁数据价值,推动业务逆势增长。
企业科技能力的建设根植于宏观技术与社会土壤之中,因此,对宏观趋势的精准识别和深入理解是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科技能力全面升级的重要前提。
科技发展
技术将围绕“以人为本”、“数据驱动”、“韧性交付”三大主题进一步发展迭代;同时,数字化大潮已近中场,企业纷纷通过加速科技能力自主化,实现效率与韧性的双重提升。
“以人为本”,促进深度交互、移动化多维化体验:增强现实、语义识别、5G等技术的发展将大幅拉升消费体验的标准。企业纷纷打造多渠道面客触点并重新定义用户旅程,移动化、交互式、沉浸式消费体验成为常态。
“数据驱动”,赋能数据应用、隐私计算保障安全:多维数据智能分析成果将整合为组装智能应用;同时,随着数据安全理念在全球不断深化,以隐私计算为基础的数据安全服务将加速释放价值。
“韧性交付”,强调敏捷高效,混合云管理常态化:云原生、低代码、分布式云计算的技术应用将更敏捷地应对业务变化、缩短产品迭代周期,提升企业韧性交付能力。混合云模式既考虑前端弹性服务,又兼顾后端安全高并发服务优势,逐步成为企业常态选择。
组织人才
数据科学家与企业架构师等高新人才、产品经理及转型项目经理等跨界人才存在分布不均、融合留存难的问题;同时,科技部门的自身运作及与业务部门的运营协作均需以“创造业务价值”为导向,优化提升。
人才分布不均、高端人才不足、融合留存不易:首先,科技人才存在行业与地域分布不均的现象,移动互联网等ICT行业与北上广深虹吸效应明显;其次,尽管科技人才总人数相对充裕,数据科学家、企业架构师等高级人才、产品经理等跨界人才仍然稀缺,雇佣高新跨界人才的成本往往超出企业支付意愿和能力,供不应求且成本高企的问题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传统企业中尤为明显;最后,文化相容性问题掣肘科技人才在传统企业的长期留存及价值创造。
科技团队效能低、业务部门协作难:首先,绩效考核重IT开发过程、轻价值创造结果,且多未与业务价值挂钩;其次,大多数科技部门缺乏清晰合理的人才上升路径、组织活力匮乏。工作模式传统,缺乏敏捷工作机制,内部经验累积和知识共享机制缺位。
全面评估,有的放矢
在技术与社会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下,如何打造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成为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BCG基于全球3,000多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调研结果与中国领先企业实践,定制了适合中国企业科技能力评估的“四化三能”框架,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全面衡量自身科技能力成熟度,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参阅图1)。企业科技能力发展的模式分析和关键抓手如下:
战略
转变思维,加大投入,结构调优
伴随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打造“科技公司”已成为各行业领先企业的战略方向。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唯有清晰坚定的数字化战略引领,方能助力企业驾驭趋势。数字化战略并非新话题,但在当前的科技和社会背景下需要新的诠释:
转变思维:数字化职能已从科技部门“溢出”,成为与业务部门紧密交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休戚相关的核心制胜因素。因此,聚焦业务价值创造,提升数字化战略地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项”。
加大投入:从宏观层面看,中国IT支出占GDP比例仅为3%,仍明显低于全球5%的水平;从微观层面看,中国领先企业IT投入占收入比例与全球同行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IT投入亟待提升。
结构调优:多数中国企业计划增加云服务、商业智能、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智能化投入和提升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相关的IT投入占比,未来IT预算需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与安全领域倾斜。
架构
加强全局规划,聚焦六大特征
成熟的企业架构应充分反映企业的经营模式对于整合和标准化的诉求,具备以客户为中心、迭代周期短、无重复建设、标准化共享化、安全稳定、供应商集中管理六大特征。
然而,企业架构叠床架屋是中国多数企业的共性问题,由于使用不同的技术设施堆栈与技术平台、迭代周期长、资源分配效率低,全局性企业架构规划的缺位可能导致IT运维成本呈指数级增长。因此,企业需从四方面着手进行架构全局性优化:
联合设计团队:由业务和IT专家组成架构设计联合团队,从功能、数据、架构、成本、上市时间、IT与业务战略的一致性等多维度验证解决方案。
架构管理方法:收集企业IT架构相关的业务诉求,在对应的功能模块内进行IT架构的开发和迭代,并针对各功能模块应用制定高阶实施路径。
需求管理流程:为在IT架构全局性与业务需求满足度间取得平衡,联合团队需在设计和决策等环节扮演核心角色,并以中长期视角进行项目优先级排序。
科技资金预算:公司必须具备科技战略与充足预算,覆盖IT、数据、数字化三大领域,并向数据和数字化倾斜。
系统
前端敏捷定制,后端稳定共享
企业需关注前端和后端系统差异化的升级诉求,针对前端应用,以聚焦客户、敏捷迭代、开放创新为导向;针对标准软件包、平台和基础设施三类后端系统,则以成本效益、架构解耦、安全稳定为重点(参阅图2)。
数据
完善治理框架,释放资产价值
具备优质的数据资产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基础。优质的数据资产需具备清晰性、唯一性、完备性、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可得性、隐私性八大特征,而多数企业的数据资产与上述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数据在中国企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仍较为局限,未来需进行从“数据服务”到“数据资产服务”乃至“数据创新业务”的阶段演进,逐步释放资产价值。
围绕人才队伍、支撑机制、考核评价、平台工具、文化建设五大关键要素完善资产管理体系,方可真正使数据成为业务发展的“助推器”,甚至“引航者”。
协作
横向敏捷协作,纵向合理分工
在科技与业务的协同问题上,无论是深谙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还是初窥数字化之门的未来之星,均面临组织设置和科业协同两大难题。
其一,如何权衡集团管控力度和业务响应速度,进行科技能力的合理配置?
BU主导型:科技部门全部融入BU内部,对一线业务响应速度较快,但集团管控较弱。
混合型:前端应用职能由BU内部科技团队承担,支持对一线业务的快速响应与敏捷迭代;后端由科技公司/科技中心承担,实现规模效应并确保数据资产集团直管。
集团主导型:BU内部不设科技部门,全部科技职能由科技公司/中心承担;集团对科技实现较强管控,同时,由科技公司/中心派驻ITBP作为接口至各BU,提升响应和对接速度,促进科技与业务协同效率。
其二,如何权衡团队融度合和灵活性,加强科技与业务之间的协作?
叠加式配置:保持独立的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以“能力池”形式组织科技资源,并按照需求匹配业务和科技人员组建敏捷团队。
分层式配置:科技部门设置为自组织的敏捷团队,采用扁平化的层级结构;科技团队高管具备坚实的技术背景,业务部门按需临时借调熟悉业务规则和应用场景的资深人员担任敏捷团队的产品负责人,总领团队管理。
部落式配置: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完全合并,形成目标驱动的部落和分队;在部落内部业务人员和科技人员充分协作,通过小队实现各种人才的协调和对齐。
生态
伙伴结构调优,合作促进双赢
企业的外部科技能力伙伴应涵盖三大类型,当前企业IT合作伙伴主要集中于ICT层,未来需提升云服务及初创企业等新兴合作伙伴占比,以借助领先和创新厂商的科技能力积淀,弥补自身科技能力短板的同时,为企业本身、客户和供应商提供最佳体验。
同时,企业需平衡多元化业务需求与对同一科技领域供应商的集中遴选和管控需求,精选供应商,避免生态体系过度膨胀、增加管理成本。
结语
从发展趋势来看,技术本身不断演进、新技术层出不穷、应用场景百花齐放,技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和高效运营的空间无限。各企业起点不同、路线各异,但是我们坚信,科技能力已成为当前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构筑全方位竞争壁垒的重要抓手和引领行业革命的必备要素。
企业科技能力的提升,永远在路上。
★
预告
★
工业品、消费品和金融保险三大行业均在加速科技能力建设过程中,但在“四化三能”不同领域的建设优先级有所不同,具体细节将在后续陆续推出的微信文中详细展开,敬请关注。
点击小程序码
获取报告全文
BCG世界级科技能力框架
BCG世界级科技能力框架(World Class Tech Function,简称WCTF)关注企业科技能力, 与BCG的其他数字化能力评估工具——如数字化加速指数(Digital Accelerator Index)、数据能力成熟度评估(Data Capability Maturity Assessment)等紧密相关,共同形成一套从数字化战略到具体领域数字化能力诊断的完整工具链。
WCTF在应用过程中,除关注科技部门的观点输入外,同样重视来自业务部门的评价反馈以识别双边认知差异,同时可按需利用成本对标工具和关键成本指标引入财务视角、反映科技效能,从多个角度完成企业科技能力的全面评估与洞察。
除全球上百名各行各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支持外,BCG更拥有一支全球研究团队支持WCTF不断演进迭代。截至目前,WCTF已在全球积累了超过2,000个项目的经验,为客户科技能力提升提供关键洞察,在客户数字化转型之旅中体现巨大价值。
关于作者
徐勤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数字科技专项以及DigitalBCG Accelerator System团队中国区负责人,BCG金融机构专项中国区核心领导。
程轶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数字科技专项以及DigitalBCG Accelerator System团队中国区核心领导,BCG保险专项中国区核心领导。
张希博士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工业品专项、数字科技专项以及DigitalBCG Accelerator System团队中国区核心领导。
陈果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Platinion董事总经理,BCG全球企业架构和数据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核心领导团队成员,企业解决方案亚太区负责人。
魏金程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BCG交通物流运输业务和数字科技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
钱俊彦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BCG金融机构专项和数字科技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
魏云峰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BCG数字科技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
姜婧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Platinion联席董事,BCG全球企业架构和数据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核心成员,企业架构解决方案中国区核心成员。
孙川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经理,BCG金融机构专项和数字科技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
感谢BCG咨询顾问刘竟超、于海莹、陈梦雪、陈昱璇、徐小青、杨家齐对本报告的支持与贡献。
推荐阅读
如需联络, 请致信GCMKT@bcg.com
BCG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视频号
快来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