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3·15十大忠告
快来学几招 省消保委联合多家协会发布消费忠告
01
二手房交易猫腻多
购买二手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要认真了解房屋中介公司的情况。如有无营业执照、资质许可等,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该公司是否有不良记录等具体情况。
二、选购房屋时要慎重对待,考虑周全后再购买。要通过多渠道了解所售房屋的真实情况,特别是房屋是否存在缺陷、有无涉及产权等方面的纠纷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三、通过房屋中介购买二手房时,要签订正式的委托合同。签订合同之前,要认真查看合同条款,对于不平等、不理解以及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要勇于说“不”。
四、消费者如准备贷款买房,应先行了解办理贷款所需的条件和流程,不可图省事,将贷款事宜全权委托给中介,避免存在“花了冤枉钱还办不好事”的现象。
五、买卖二手房时,必须查验房产证。一方面上房产局官方网站或前往房产局查询辨别房产证的真伪,另一方面还需核对房产证上的署名是否与售房者一致。
六、在签订合同前,确保原房东已结清所有费用,比如水电燃气费、物业费等。若实在无法结清,则在尾款扣除。
02
科学选配安全座椅
儿童安全座椅从以下几点注意:
一、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选购安全座椅
刚出生的婴儿或体重13公斤以下的儿童,应该采用提篮式安全座椅;3到6岁或身高120公分以下的儿童,要选择向前式小型儿童座椅;8到12岁或身高120公分至150公分的儿童,则要使用安全增高座垫;身高150公分以上的儿童,可以直接使用成人座椅。
二、通过认证标志来选购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3C”认证全称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经过该认证的产品上,所看到的标志就是“CCC”,表示该产品已经通过安全性认证。儿童安全座椅的“3C”测试包括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燃烧试验、毒性试验。
三、根据材质选购安全座椅
合格的安全座椅应当用原生的工程塑料,原生工程塑料的成本相对较高,不过其韧性较好,一旦发生意外,可以承受巨大的冲击力。
四、购买前尽量进行试坐体验
在购买安全座椅前,要根据自己汽车安装接口方式,选择适合的安全座椅。除了听销售员的介绍外,要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最好让孩子试坐。
五、按照出行方式的不同选择安全座椅
经常走高速公路的消费者可考虑给汽车配备更适合高速路行驶的安全座椅,这类安全座椅除了配备有保护骨架、安全带等模块之外,一般还会配备独立的吸能装置,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将提高对儿童的保护程度。
六、谨慎使用二手座椅
安全无小事,只有确保座椅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由于二手座椅可能经历过碰撞和长时间的使用,容易产生部件磨损、细菌滋生等问题,对孩子的安全健康存在安全隐患。
03
培训机构乱象多 选择需做“五核查”
选择培训机构要理性。
一、注意核查培训主体资格和办学资质
根据有关规定,非盈利性培训机构须取得民政局颁发的“民办非企业机构证”才能开展经营;而盈利性的培训机构则需到当地工商(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同时,需按照不同的行业获得教育、体育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查看相应证照,尤其要看清许可证上明示的办学地点、办学范围等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二、注意核查培训机构师资资质和规模
培训机构教学老师(包括外教)均应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等,建议家长和孩子实地查看教室、教学设备、师资规模配备情况,对宣传“外教”“一对一”培训的商家,重点核实教师资质并实际体验老师教学水平后,再办理正式入学手续。
三、注意核查合同条款
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切莫轻信机构的口头承诺,一定要将其培训项目、教学时间、报名费、资料费、师资情况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仔细阅读,特别是有关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条款,应格外留意。如果发现有霸王条款,一定要据理力争,要求对方修改,并签订书面合同。对合同内容仔细研读,特别是有关消费者权益方面及退费条款,应格外留意。同时,签合同时要有风险意识,不要仅凭商家赠送或降低课时费的利诱就一次缴纳大额学费或巨额培训费、签订超过一年以上的长期合同,进而落入商家的陷阱。
四、注意核查培训机构广告内容
部分教育培训类机构为了吸引眼球,肆意夸大培训效果和师资力量,“名校名师”“高通过率”“不过包退”等宣传标语铺天盖地,极易误导消费者。家长要注意核对广告内容,注意收集和保存培训机构派发的招生简章、宣传单等,一旦发生纠纷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
五、注意核查并留存消费凭证
家长和学生在交费时应该注意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查看收费单据是否是有效凭证,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相符,防止遭遇“黑”补习班,令日后难以举证维权。出现纠纷后,及时向消费者组织、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04
网络购物方便多 放心消费四谨慎
在网络购物时要做到四个注意:
一、注意选择网站
如今网络上购物的电商平台繁多,消费者在网购时要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专业性强、信誉度高、交易量较大和售后有保障的电商平台。不要轻信网络引擎的搜索结果,也不能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要在没有任何资质认证的网站下单。消费者需注意,符合规定的网络交易平台会在其首页醒目位置公开网络标识,主页下方一般会有ICP认证标志、“红盾”标志,并在购物前多关注网店的信誉级别和其他消费者的交易评价。另外,对于电商平台上网店的选择,要多看看买家评价,不要一味关注网店的销售量、好评等信息,应同时注意中评、差评等评价,才可识别出商家刷单、刷好评造假等违法行为。
二、注意选择商品或服务
在购买商品时,要进行详细了解、比较,不要被低价迷惑而盲目下单。要注意货比三家,除比较价格外,还可以通过查看商家信誉、商品描述、商品评价等综合信息。在购买前对商品或服务要进行详细了解、比较,注意查看商品的技术参数和相关说明以及商品评价,不要被低价迷惑而盲目下单,避免购买到不合格商品。特别是对于降价、甩卖、清仓、最低价、打折等优惠打折的商品或服务更要认真辨别、仔细对比,核实优惠折扣的真实性,避免被虚假打折行为所蒙骗。
三、注意选择付款的方式
消费者在选择好心仪的商品后,应坚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要轻信以各种理由要求直接转账至私人账户,或点击卖家通过QQ、旺旺等发给付款链接的页面、要求扫二维码进行付款等行为。
四、注意证据的保留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不要忘了索要购买发票或收据,还应对网上商家的宣传、活动、聊天记录、订单详情提前做好截屏保留好证据,以防在购买商品后,一些不良商家私自取消订单、更改活动规则、承诺的与交付的商品不符等情况,导致损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网购中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卖家以及快递公司协商处理。若协商未果,消费者应及时拨打12315向卖家或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部门或消费者组织投诉,及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05
警惕美容机构的消费陷阱
警惕美容机构的消费陷阱:
一、不要轻信所谓的“免费体验”。许多“免费体验”都是一环套着一环吸引消费者上钩的。通常商家会以赠送免费试用品或免费美容服务为诱饵,当消费者真正使用时,各种附加收费项目也就产生了。做美容前,消费者一定要详细询问什么项目是免费的,什么项目是收费的,如果只想体验免费项目,应事先向经营者声明。
二、谨慎选择美容产品,理性消费。消费者应掌握基本的美容知识,提高辨别能力,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购买或使用美容机构推荐的产品前,要了解该商品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的肤质,是否会导致皮肤过敏等情况;对进口化妆品还应看是否有进口许可证。
三、谨防夸大效果引诱消费者。有些美容院为了拉拢顾客,常常极力宣传其产品的神奇效果。消费者应谨记不可轻信商家的夸大或虚假宣传,如“疗效”“速效”“特效”等等。
四、签订书面协议。对美容机构承诺的疗效,要通过书面形式达成服务协议。其中应包括使用材质、期限、美容预期效果等条款,同时留下可供对比的证据,不要轻信美容院的口头承诺,以免日后出现纠纷责任归属不清的情况。要特别注意美容机构提出的各种达到美容效果的条款是否适合自己,比如节食、时间要求等,要三思而后行。
五、办理美容预付卡要谨慎。办理美容预付卡时要了解清楚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特别要关注商家终止服务、商铺转让时的限制性约定,并确认是否允许中途退款;要量力而行,避免一次投入过高,承担过大风险,应尽量选择时限较短的月卡、季度卡,以便有效降低预付消费的风险;要妥善保管好办卡时签订的有关协议、付款发票等证据,便于日后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及时维权。如果发生美容方面的消费纠纷,消费者可以先找经营者协商,协商不成,要及时到消费者组织或者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或直接向法院起诉。
06
汽车消费有陷阱 购车还需留心眼
购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购时,货比三家,做到心中有数。购车前货比三家,了解销售商是否具有汽车销售资格,是否具有所要购买车型的厂家销售许可证,尽可能选择厂家授权、品牌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专卖店购车。另外,消费者最好提前确定几款心目中想购买的车型,充分了解该车型的基本信息,包括配置情况、售后反馈情况等,不要被“4S店对车辆及零配件质量、性能等信息的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以及搞促销活动赠送的礼品、财物等”所迷惑。
二、留心格式合同“霸道”条款。消费者在签订订购合同时,应留心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例如:规定先支付订金或诚意金,如未购买,退订金较难;未约定交付车辆时间及商家逾期交付的违约责任;擅自扩大“不可抗力”的范围;在不提供车辆合格证的情况下允许消费者提车,所产生的安全等责任由消费者自行承担等减轻或免除经营者责任。消费者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应注意合同内容要具体,特别注意合同中明确违约责任,并约定解决的方式;对合同条款要认真阅读,对合同中不理解的条款,及时让商家予以解读,明白之后再签字盖章;对不合理的捆绑销售等要求要予以拒绝。
三、订购途中防“陷阱”。一些厂商采取“饥饿营销手段,通过加价提车、买车搭保险、买车搭装潢等经营策略,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商家无权强制消费者在本店购买车辆保险、贷款购车、挂牌服务。对于商家涉嫌的违法行为,消费者可向当地工商部门、消保委举报、咨询。
四、提车时应注意查验车辆。新车交付时,要仔细检查车况、重要部件的性能、配件和内饰装潢等配置是否与产品说明书和宣传促销内容相符,查验合格证、产品使用说书、三包凭证、保养手册等随车文件是否齐全,若存在问题,应及时提出。
五、权益受损要维权。消费时要索取、保存好发票、合同、维修清单等相关凭证,以便日后维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发现商家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搭售不合理产品、增加不合理服务等情况,消费者要及时向有关行政部门或消费者组织投诉,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07
选择搬家公司需牢记四点
江西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搬家公司时,应尽量规避搬家服务消费陷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找正规的、信誉良好的搬家公司进行搬运。每家公司的报价和要求可能不同,最好多找几家,选择合适自己的搬家公司。部分搬家公司存在“低价吸引客户,搬时坐地起价”的现象,他们往往打着“全市最低”的幌子忽悠消费者,宣称自己费用低,服务优,但在用户选定后,往往会在搬运途中百般刁难要求加付搬运费。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搬家公司时,不要轻信小广告或网上的宣传,最好是到搬家公司的固定办公场所现场查看,或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企业注册信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守信情况进行确认。
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好搬家公司,签订服务合同,从而避开种种可能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陷阱。部分搬家公司“大件额外收费,处处另需加钱”,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往往简单告知钢琴和需拆卸的衣橱等大件需要额外收费,但在实际搬运过程中,尺寸稍大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均按照大件计费。此外,楼层高了要收楼层费,书本多了要收超重费,车辆停放的位置距离单元门远了要收费,天热了再额外收取辛苦费,总之处处加钱,不给就不卸货。倘若消费者在装车前提出另找公司,还需补偿空车费。因此,消费者在搬家之前最好与搬运公司签订书面搬运合同,在签订合同时,注意注明保修责任、费用、搬运人数等。有其他特别要求,如从哪搬到哪、具体楼层、有无电梯、有什么物品、家具是否需要拆装、有无单独收费项目、是否开具发票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确保搬家公司不会再以各种不同理由要求加价。
三、支付费用前,要先清点物品,仔细核对搬运物品目录,检查是否有缺项;重点检查贵重物品、易碎物品、零散物品,查看是否有遗失或损害;检查家具是否有磕碰,表面是否有损伤,如果搬运的物品与目录有争议,最好拍照存证。
四、索要相关的凭证,如搬家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最好记录搬家车牌号、司机姓名;对于争议的情况,能当场达成一致的当场解决,不能达成一致的注意保存证据,事后及时与搬运公司协商解决,或向有关部门投诉。
08
办理快递业务五注意
随着网购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邮政快递消费纠纷也迅速攀升。邮政快递类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快递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并无明确法规规定延误赔偿标准;二是在邮寄过程中,邮件有错寄、损毁、丢失等情况;三是消费者如果遇到问题,相关赔偿标准不明确,对于未保价的商品消费者难以获得足额赔偿。为此,江西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寄、收快递及出现快递物品损毁、丢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经济实力强、管理规范、有固定办公场所、诚信经营、服务质量好的快递托运公司。最好能到快递公司营业点投递商品,检查上门接货业务员的有效证件,并索要服务凭证,防止上当受骗。
二、快递物品之前要仔细查看托运单,并详细阅读背后的条款内容,如认为货运单上条款不够明确,可共同协商补充条款或签订相关协议,切勿贪图方便、便宜而忽视这些条款,造成“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三、对于邮寄物品价值较高建议采取保价方式邮寄,且报价金额不应低于物品的价值;在邮寄易碎物品时,最好选购快递公司的专用包装箱,由收件员亲自包装,减少因包装不当造成的损失。
四、收到快递物品后可以要求先验货再签收。对于快递物品破损,一些快递公司常以消费者已签收为由,不予赔偿或拖延处理。因此,消费者应先检查物品,保证物品完好的情况下再签字确认签收。若发现物品外包装破损,要先与送货人讲明,查看物品后发现异常要拒绝签收。
五、保存好相关票据。要规范、详细地填写托运单据,且要保存好能证明快递物品价格的票据。一旦出现快递服务方面的消费纠纷,及时与经营者协商或向消费者组织、行政部门投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9
购买农资产品五查看
在购买农资时要“五查五看”。
一、查相关证照,看是否有合法经营(营业执照、农资经营许可证)。不要轻信小广告宣传和走街串巷兜售的农资产品,不要购买没有任何资质的经营者销售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最好去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商家购买。
二、查农资产品包装,看是否规范。标签是否完整,有无合格证、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购买来历不明的产品。
三、查农资产品说明书,看使用范围和方法。农资不同于其他产品,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主体认定较为困难。在使用农资产品前,要认真阅读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弄清适用范围和禁用事项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做到科学使用,不要只依赖经营者的介绍。遇到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应及时向农资生产经营者或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咨询,避免造成不良使用后果。
四、查购买发票,看是否有购物凭证。将自己所购农药、化肥、种子农资产品的日期、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主要项目填写清楚,要向经销商索取购买发票并妥善保管,依据备查,要拒绝经营者的只签名没有公章的字条。
五、查规范经营,看是否留存样品。在此提醒农民朋友购买农资产品时一定要开据发票,要详细注明品种名称、数量、价格及售出时间等内容,并妥善保管,另外在使用农资产品的时候要有少量的留存样品和外包装,这样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好拿样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可以凭外包装、样品和发票等向有关部门投诉,以利于更好的维权。
10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谨慎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五个方面:
一、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银行理财产品常常购买起点较高,这就要求消费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期限较长且不可赎回,消费者应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
二、关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财产情况、投资经历及风险偏好等确定自身的风险等级。很多投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只关心理财产品是否属于“保本型”,得到工作人员“保本”的口头承诺后便放了心,而对于浮动收益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并不了解。消费者应当注意,即使是保本型理财产品也并非“只赚不赔”,如果未到期赎回仍可能损失本金。
三、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用户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撒手锏。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刻意夸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员在给客户讲解时,也会口头保证预期收益。银行会在宣传中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预期收益,令客户对收益产生心理预期,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结构型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亏损。
四、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不少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在银行内推销保险产品,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消费者推销其代售的保险产品,消费者在银行内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买了保险。因此,消费者购买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认购书上,写的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如果被告知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已售完,而工作人员又推荐了另一款产品时,用户就需要小心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被销售人员 “忽悠”,错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
五、避重就轻,信息披露不完整。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收益,刻意淡化风险。产品说明中关于风险的表述有大量专业术语,普通用户很难看懂。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产品信息不完整、资金投资用途不明、收费项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是很多理财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消费者在投资前务必要看清事实,保持理性,谨慎投资。
省消保委、省电子商务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
01
网购产品返现
某互联网综合类目O2O在线交易平台声称,会员在其链接的网商城里购物可以获得返现,返现比例根据商品不等,甚至有些商品可全额返现。虽然这些商品高出市场价格2-4倍,但购物款在15个工作日后会全额返还。即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在网上买任何商品。
【消费提示】返现网站的“会员须知”即为邀约,会员注册时选择“同意”,即与网站建立了合同关系。如引发纠纷,消费者可投诉或诉讼,但举证较难,比如无法证明下单时操作程序无误。因此虽有法律保护,维权过程也会很艰难。
02
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不一样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材质、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
【消费提示】“电商专供”商品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二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仅有细微区别,内置部件或产品的原料等也有细微不同;三是“电商专供”商品在网店展示的广告图片,与实体店陈列商品一模一样,商品的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的区别在广告图片上有所显示,并且网店销售页面或商品显著位置也标明了“电商专供”。
网络交易平台应加强卖家货源的审核以及商品页面信息披露的监测,对于电商专供产品使用实体店商品图片的、虚假描述的予以监督和处罚。
03
打折商品概不退换
网商推出“反季促销”活动,消费者抱着捡漏心理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有瑕疵,想要退换却被对方以“打折商品概不退换”为由拒绝。商家声称,这一条例在网店宣传页上有明确标注,消费者购买前已经默认。
【消费提示】消费者网购最好选择正规的平台或卖家,仔细查看退换货规则,并且就退换货事宜提前与卖家进行沟通,并截图取证。对于直接在商品页面标注不支持退换货的商品,一定要三思再下单。此外,在跨境网购时,如遇到商家“退货不退税”行为,应坚决予以维权。
04
电商促销的价格“猫腻”
近年来,电商促销的形式多种多样,红包、满减、抽奖、积分兑换等,因此,商品价格先涨后打折成“潜规则”。
【消费提示】提前锁定需要购买的商品,对比日常售价和促销价;此外货比三家,多平台比价,选择性价比高的卖家处购买;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除了价格最主要的还是品质,因此下单前最好去品牌官网或专柜了解商品正常售价,一般化妆品低于四折以下很难买到真货;消费者发现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等虚假促销行为的,积极向第三方监管部门或平台举报维权。
05
各种诈骗“钓”钱
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活跃期,不法分子借机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平台派发虚假红包,或者利用木马病毒、中奖、退款、货到付款、秒杀等网络诈骗手段,套取个人信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消费提示】消费者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落入陷阱;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对于货到付款的,要先验货再付款。如遇骗局,请立即报警。
06
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
电商产品促销中附带的赠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卖家通常都会以是赠品为由拒绝保修。
【消费提示】《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应提供“三包”服务。
消费者下单前,请于商家宣传页面进行截图保留,以防商家耍赖不发赠品;法律已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
07
跨境网购假货多
跨境网购的一大痛点问题就是“假货”。目前跨境网购商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假货,有的是商家进货渠道出了问题,有的是商家自己造假,伪造报关凭证;二是虚假宣传,有些是假洋货,拉到国外走一圈就成了海外产品;三是产品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四是售后服务国内难以保证。
当消费者认定购买到的商品是假货需要赔偿时,则需要消费者出具原厂的鉴定证明、品牌商鉴定报告、商家承认商品为假货的聊天记录等,对于消费者来说以上任何一项举证都很难获得。
【消费提示】1.海淘还是选择大型正规的平台,买到假货的概率以及出现问题后维权将更有保障;2.卖家声称“专柜验货”不可信,专柜没有权利和义务帮助消费者网购商品进行验货;3.购买前提前向卖家索要商品的品牌授权等证明商品为正品的凭证;4.索要购物小票等证明商品采购的凭证;5.由于网购有一定的特殊性,取证非常麻烦,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保留网购时的交易记录、交易信息、与卖家聊天记录截图等;6.遇到商家疑似售假的,积极向第三方监管部门举报维权。
省消保委、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
消费者在购买新建商品房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省消保委、省房地产业协会提醒消费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不轻信口头宣传和承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广告宣传、销售人员口头承诺,购房者应谨慎辨别。无法确定宣传和承诺是否能够兑现的,最好要求开发企业以书面合同形式予以确定,不写进合同条款中的事项发生纠纷后,很难受到法律保护。
二、购房前要查验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有《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如果是代理机构代理销售的,要查看该机构是否在当地房管部门办理经纪机构备案手续。所售商品房是否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三、查验商品房项目的建设手续。查看《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如果是现房,还可以要求查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等相关资料。
四、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即小产权房)交易有特定对象。有些项目允诺办理的乡产权、小产权,均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五、审慎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一是,签订合同时,应使用房地产管理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应仔细阅读并确保理解合同中有关交付条件、房屋交接、产权办理等条款,并就补充性条款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二是,对于实践中易发生产权争议的车库、车位等公共部位或公共设施的产权归属,应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进行约定,避免发生纠纷。三是,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要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合同登记备案。
六、交易时详细查看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临时管理规约。重点查看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有关于物业区域、服务单位、服务事项、收费标准等内容。
七、不要盲目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协议。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时会采取认购、发VIP卡、交1万抵几万等方式收取购房定金(诚意金、保证金)。在开盘时哄抬房价,人为制造房源紧张气氛。
省消保委、省家电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
如今市面上有一些假冒维修点,擅自以家电特约维修点的名义开展售后服务,骗取维修费用。他们往往会利用查询电话、搜索引擎等渠道进行虚假宣传,只要消费者拨打其维修电话,就会谎称是正规维修点。省消保委、省家电行业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家电维修及使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应保存好售后服务手册、维修卡等,一旦家电出现故障,可根据上面的联系方式进行报修。如果找不到维修电话,也可通过企业官方网站或家电销售专柜查询真实的维修电话。
二、消费者应要求服务人员在维修现场提供收费结算单,清楚注明包括零件编号、价格、检查维修工费、上门费、材料费等内容,以避免发生偷换零件、多收费、乱收费等损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如对上门服务人员有疑义,应及时向官方售后服务热线求证。
三、消费者对于利用查询电话、搜索引擎等渠道联系的上门维修人员,应查看其是否具有正规的工作证、工作服、维修单据等,谨防受骗,如无证或证件不符可拒绝服务。(注:对于在三包期限内的家电维修,消费者无需支付相关维修费用,如遇有要求消费者支付费用的,消费者可予以拒绝)
四、高温期间维修高峰,消费者可在此之前对家中的电器做一个检查和保养,以免要用时才发现故障和问题。另外,高峰期间出现问题不要随便找不可靠的路边摊或信箱小广告里的企业,以免上当受骗。
五、维修完成后,消费者应立即调试家电是否能正常使用,不要听信上门人员“几小时后”才能使用的说法。
六、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各种家电产品都有其不同的使用年限,超期服役的家电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尘埃,污垢的侵蚀,一些部件就会出现老化、锈蚀,安全隐患非常大。如果让这些“带病”、“负伤”的家电继续服役,就会增加老化家电漏电、燃烧,甚至爆炸的危险。
据了解,空调8到10年,电冰箱12到16年,彩电8到10年,洗衣机8年,微波炉10年,电风扇10年,电热水器8年,燃气具8年,计算机6年,电饭煲10年,电风扇10年,吸尘器8年。有些超过年限的产品,如果出现故障之后,需要理性判断维修和买新机的性价比哪个更高,特别是燃气热水器、煤气灶等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家电产品,超过一定使用年限之后千万别本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心态因小失大,以免发生煤气泄漏等人身伤害事故。对那些超龄服役或者主要部件失灵的家电,花大价钱修理不如买新,这个时候听取服务人员的专业建议比较合适。
省消保委、省室内装饰协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
针对近年来房屋装修投诉逐年增多的情况,省消保委、省室内装饰协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装修时应谨防以下陷阱,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01
“游击队”冒充“正规军”
由于家装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大量缺乏资质的经营者甚至“打游击”承揽家装业务,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或低价揽客,或无序竞争,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02
低价诱惑“要小心”
近年来,不少家装公司为招揽客户,推出套餐、团购价等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这种装修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主辅材料、家具、配饰等产品的整合,根据不同套餐额度提供相应的装修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作出调整,让不少消费者很心动。
但装修公司往往没有告诉消费者,“套餐仅供参考”,在消费者交意向金、预付款或者定金后,装修设计人员会根据上门测量结果,出具“真实的”装修预算。这笔费用通常远远高于消费者选定的套餐,但此时如果消费者不认可,经营者就有各种理由不退还消费者所交预付款。
03
看不见的工程漏洞
家装质量问题主要存在安装、管线等隐蔽工程铺设不合格;墙面、地面不平,瓷砖空鼓、墙面裂缝等。还包括“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等。因此,消费者在装修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查看资质。消费者选购装修服务和建材商品时要选择信誉可靠、质量好的商家,查验其证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是否齐全。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看其是否按时参加企业年报、有无行政处罚记录等信息,或者可以通过一些家装网站了解其口碑、知名度和信誉度等。
二、签订装修合同。消费者在与家装公司签订合同时,内容要明确、详细、可操作,比如在装修套餐合同中,应标明家装涉及材料的品牌、型号,不能笼统地用“国内名牌”“国际名牌”之类的字眼代替。如果委托装饰公司选择建材的话,要妥善保存装饰公司提供的预选材料样品,以便日后检查对照。合同中要详细注明施工工期、质量要求、装修材料明细表等,同时还要约定好违约金的赔付比例,要明确工程延期装修的违约金。
三、确定装修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消费者要将装修风格、经济预算等方面的想法与装修公司充分协商、沟通,设计的装修方案双方要认可;在装修过程中尽量不要更改方案,如确有需要变动,双方可以协商,并进行签字确认。
四、签订工程保修协议书。鉴于装修房屋中的有些瑕疵不会在短期内显现,为保障今后出现装修质量问题时能够顺利解决,消费者要与装修公司签订工程保修协议书,保修期限至少应在一年以上。
五、注意付款技巧。装修款按完成的项目逐项支付,待全面完工验收合格后,支付余款。
六、注意室内空气质量,避免搬进“毒气室”。居室装修过后,千万莫忘先检测,待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后再搬进去。
来源:江西省消保委《2017江西消费维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