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其实是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
粗心其实是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
一、家长对孩子粗心的误解:
1、误认为孩子主观不努力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把它归结为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是主观不努力造成的。其实不是,家长们冤枉孩子了,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能力没达到,也就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所引起的。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是指智力正常,但是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孩子,小学三年级,性格活泼开朗,爱学习,每天上学都很高兴,教师也喜欢他,但他有一个毛病,马虎、粗心。读课文时结结巴巴,几乎没有一篇文章能完整的读下来,不是漏段,就是跑行,抄写课文或写作文的时候也总是漏字错字,做数学题呢,在草稿纸上算对了,一抄到本子上就抄错了,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帮他检查,他自己还发现不了,这个孩子出现的问题是由于视知觉的发展没有达到同龄人的水平所引起的。因此,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更多地要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找原因。
2、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家长往往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忽略了让孩子养成做事的条理性。
下面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看看你们的孩子或者在家庭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孩子在每天做作业的时候,把语、数、外等凡是要完成的作业一起都拿出来,然后呢,语文作业写了一半就停下来写数学,数学才把口算写完,遇到应用题卡壳,又撇下数学去做英语,结果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三门作业一门都没做完,而桌子上堆满了作业本、课本、文具等,一片狼藉。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孩子一天天在长大,家长们也想让孩子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可是呢,本来想让孩子洗碗,可吃完饭后还没等孩子动手,妈妈抢着把碗洗好了;晚上睡觉前,还没等孩子开口,爷爷就把洗脚水打好了;早上起床,奶奶会帮他穿好衣服、整理好书包送他上学。结果,小学毕业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家长们安慰自己说:他还小,大一点就好了。孩子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会学会自主,学会次序的安排,把握节奏,变得有条理,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自然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迁移到学习当中,因此,家长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3、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心理疲倦
我想问家长一个问题:你们在孩子写错字的时候是怎么办的?过度单调的重复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厌倦,从而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破坏孩子的求知欲。
二、形成孩子粗心的原因 那么,形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1、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把注意力比喻成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他,如果没有开启或半开半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注意力的指标有三个:指向性、分配性和转移性。
例如:注意力指向性差的孩子,在下课时间与同学玩的游戏,到了上课时间,老师在讲课了,可他的脑袋里还在想着游戏。
注意力分配性差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上的脚步声,乃至操场上的踢球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 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说话声统统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这样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和写作业上。
注意力转移性差的孩子在完成一件事之后作另外一件事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转移的速度非常慢,或非常困难。
2、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每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人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视知觉能力落后和粗心有着紧密的联系。
视知觉能力有以下几种:
A、视觉集中
视觉集中度差的孩子阅读时容易出现加字漏字甚至跳行,做计算时就会把数字跳过去或看错,影响他的审题,也就是说总会丢掉什么,看错什么,就象我刚才举的“糖果雨”的例子,就好比一篇文章讲了18个知识点,他却只掌握了10个、13个。
B、视觉分辨
也就是对数学、字母、符号、汉字和图形的区分能力,特别是对相近或相似的数学、字母、符号、汉字的分辨能力,它会直接影响孩子审题和计算的准确性。(找不同数)
C、视动协调
视动协调是指视觉与手部精细动作相配合的能力,孩子通过眼睛辨认的信息登记在大脑中,然后把大脑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操作。在学习中的两大环节:写作业和阅读,都要求眼睛看到的、大脑反映的和笔书写的达成一致,否则,就会丢字跳字,看错行,速度慢,错误多。
D、视觉记忆和理解
视觉记忆弱的孩子,大脑对眼睛看到的信息、影像的保留能力弱,使得储存的消息消失或者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误。
以上谈到的孩子的视知觉能力发展的四个方面对孩子粗心的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3、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4、思维能力造成的审题不明
5、父母不良的心理暗示
当孩子刚上学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会雄心勃勃地争当第一。可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在没有提高学习能力之前,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结果都会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受到家长和老师无数的批评和误解,比如说粗心被认为是不认真,意志不坚定等等。在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影响下,大人倾向于以更大的压力来矫正。比如打、骂、处罚,当我们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时,孩子会充满挫折感。
因此要客观分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多给孩子正面的激励,激励是对孩子思想行为的认可,在被肯定、被信任的状态,孩子的主动性会较好的调动起来,从而巩固自己的行为,随着一次次被巩固,孩子容易树立起自信,认为自己“行”,即使有时遇到困难,由于以前被认可,被肯定,而巩固起来的自信,孩子就容易主动去试,这是一种很可贵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极大成功,因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面对任何问题的积极能力。
【推荐阅读】
一位耄耋老人很实在地谈:关于教师的问题,有一点,大多数人的观点,都错了!
九旬老人教你解圆锥曲线高考题(包括2016/2017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