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党章,坚守信念!和广大人一起“读懂中国”
“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2021年“读懂中国”活动
在全国高校全面开展
活动开展以来
我校积极响应和广泛发动
累计346名师生参与
共采访25名“五老”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共报送征文48篇、微视频4个
短视频7个、舞台剧1个
我校关工委荣获教育部关工委
2021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
短视频作品《入党誓词的笃行者》
获2021年“读懂中国”最佳短视频奖
舞台剧作品《信念》
获2021年“读懂中国”优秀舞台剧奖
我校也是广东省属高校中获奖作品最多的单位
“我的初心使命,便是入党誓词!”
高志光同志,男,出生于1932年11月,原广州大学副校长,离休干部,党龄72年。1947年,在上海加入地下党组织,一直从事学生运动。1949年1月在地下党的安排下来到广州读书并参加学生运动,后投身广州教育事业,在1955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93年,在广州大学离休后,他再度开启了平凡又伟大的育人道路,不为名利、不求报酬,他想把那个年代的革命故事亲身告诉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获党中央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自1947年加入地下党组织
高志光同志一直恪守党章 铭记使命
革命时期
他在狱中两次生死轮回
受尽压迫与迫害
他亲眼目睹被捕女工即便惨遭极刑
仍不屈不挠守护党的机密
这群热血青年团结一心
在监狱这个大熔炉里
历经千锤百炼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他们更是将这段非人的经历
写成了沥血之作
《炼狱》
战火烽烟再回首
百炼成钢真英雄
2019年国庆之际
高志光同志及其家族内6人
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主创有话说
短视频是更好传播《读懂中国》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制作想要精准,一是要多看多听,多渠道全方位了解人物的生平故事;二是要多思多想,在了解的基础上梳理出人物的闪光点;三是要团队合作,通过访谈的方式,把闪光点与人物的某一句或一段话相融合。这个短片主要是身边人讲真故事,是在美好的今天讲曾经的困苦故事,充分展现的是高志光老校长在革命年代坚持战斗的艰辛经历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勇气,特别令人感动。
红色主题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增进新时代青年对党、国家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作为本次活动的参赛作品,《入党誓词的笃行者》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通过身边的真人真事去了解那段红色历史,就像种下一粒种子,让我们在内心激发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传承好红色基因。
同学们在与以高志光、裴定一等为代表的“五老”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了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广州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必将继续追随党的脚步,坚定信心,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争做建设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指导老师方建平
高志光老校长对党的认识非常深刻,对党和人民的关系也有清晰的认知,视频中的那一份“入党誓词”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长在采访中有提到“希望当代年轻人能够跟紧党的步伐,坚持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做贡献”,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寄语,而是对中国青年的信心与期盼。同时,他的一言一行也是在实践着他入党的初心,为我们提供了模范作用。
《入党誓词的笃行者》通过原广州大学副校长高志光的视角,讲述他和身边优秀共产党人的伟大事迹,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困境中对初心的坚守、赤子的家国情怀和殷殷报国之志,这和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是紧密联系的。我们作为新闻学子,要把对优秀党员的崇敬之心转化为用心讲好他们的爱党爱国故事,让更多的青年受到感染,同时也为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宣传出一份力。
大家在观看《入党誓词的笃行者》这一短片时,能从高志光老校长的讲述中,感受到如今中国的美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感叹当今幸福的来之不易,让人不禁向老一辈革命先辈、共产党人致敬!
——参与师生张立、陈楚敏、陈思达、卢珮瑄、曹璇、颜璐
“我们的报国信念,永远不变!”
裴定一同志,男,出生于1941年8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密码界著名的学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国际密码学会理事、计算机权威刊物《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2006年亚洲密码年会总主席。裴定一同志的科研生涯囊括了从基础数学到密码学的研究,他是改革开放后教育部派往美国的第一批访问学者中的一员,其研究成果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集体奖);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话剧《信念》讲述的是1981年3月的一天
我国赴美访问学者裴定一和贾振国
就人生之路何去何从的问题
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
主人公裴定一在美期间
心无旁骛钻研数论
终破解世界数学50年未解之难题
同时他也深谙祖国振兴之需要
话剧《信念》体现了爱国信念、报国初心、使命担当
名企的邀约和优厚待遇
并未使主人公动摇报国信念
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
两人矢志报国的决心更加坚定
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信念不移 载誉回国
无论何时何地
我国青年学者振兴中华
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始终铭记在心
主创有话说
话剧《信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人文学院的领导十分重视,积极组织师生投入创作、对剧情细节的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等;离退休处的领导带领我们剧组代表采访裴定一教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申请排练场地等;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组织学生拍摄剪辑等。
在编导上,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裴定一教授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矢志报国的热情,生动而又令人信服地呈现于舞台上。我认为,归心似箭的裴定一收到大洋彼岸的妻子的来信,夫妻俩隔着时空进行心灵的絮语那场戏,是比较感人的;当贾振国得知同门师兄裴定一,断然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拒绝在MT公司高薪聘请的协议书上签名时,贾振国双膝跪在裴定一面前那一幕,是本剧的高潮,能够感染到观众。
我认为,我在指导学生排演《信念》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裴定一教授的家国情怀、爱国热情、报国之志,使大家的心灵得到一次润物无声的洗礼,接受了一次喜见乐闻而又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指导老师喻彬
当时正值五一劳动节假期,我们时间紧,任务重,喻彬老师定好剧本后,我们紧锣密鼓地投入排练。我负责总剧务和灯光,很快就要到正式的剧场彩排摄像,起初,舞台灯光我一窍不通,经过紧张的学习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舞台上呈现了出来。这其中的锻炼、成长和蜕变,离不开剧组的老师、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也离不开人文学院和离退休处领导的大力支持。
最能够打动观众的,我想是最后裴定一教授带头和大家一起喊出的那句:“我们的报国信念,永远不变!”裴定一用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打动了身边被金钱欲望冲昏了头脑的贾振国,使他最终改弦易辙一起为祖国的振兴贡献力量,这样的转变是令人感动的。
对于主创人员而言,他们通过对人物的创造和演绎,切身体会到那一代知识分子,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心;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这一部话剧的诞生也是集体信念的一次熔铸;对于观众而言,红色的记忆在戏剧舞台上被唤醒,裴定一教授的爱国情怀,通过矛盾冲突、戏剧张力表现出来,无疑会深深感染到一代年轻人,从而使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参与学生麦悦瑶
以入党誓词为承诺
以报效祖国作信念
广大人读懂中国 读懂使命
积极传承红色基因
向所有甘洒热血、甘于奉献的爱国前辈们
致敬!
推荐阅读
部分资料来源于广州大学新闻网、广州大学离退休公众号
文案编辑 | 胡薰匀
图片制作 | 蒋邱恒
动图制作 | 潘文义
微信编辑 | 蒙佳然
图文校对 | 胡薰匀
责任编辑 | 张芳 张晓琳 李志川 胡薰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