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芯”钻研的他,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 2024-06-27


2022年8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联合评选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正式颁布。我校2018级本科生吴添贤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也是广大学子时隔八年再次荣获此奖!


个人简介


吴添贤,广州大学共青团员,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20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184班班长,现已推免至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读研。


四年绩点排名专业前3%,在校期间,曾获学年礼“科研达人”、“创业达人”、“创新达人”“广州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广东省攀登计划1项等。发表EI会议论文一篇,SCI期刊论文一篇,申请或已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1项,并在2021年亚太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会议中荣获Best Student Presentation Award(最佳学生讲演奖);以负责人身份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三等奖,以第二作者身份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等奖项。


01

持深造之心,他砥砺奋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大一的吴添贤与许多新生一样,起初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而茫然若迷,但这并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汲取优秀师兄师姐的经验之谈后,吴添贤的大学生活像是有了一盏明灯,前路不再迷雾重重。他暗下决心,“要成为本专业、本学院甚至是本校优秀学生的一份子”,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不惧前路的未知,吴添贤在大一学期便自律地开始了“课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认真投入到基础知识的吸收与学习习惯的养成中。


在吴添贤看来,“天助者自助”,保研须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这要求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时刻保持认真的态度,绝不可敷衍了事。”他是这样分享经验的,更是这样落实于点滴生活中的:课后主动梳理总结课堂知识点,勤做相关习题巩固基础,为自己高效学习打下了牢固保障。


吴添贤在分享保研经验


天道酬勤,吴添贤在大学四年里的绩点始终保持在专业前3%,优秀的他更是多项国家、校级奖学金与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有了大一夯实的基础与优异成绩的自信加持,吴添贤开始尝试参加多项比赛项目,并在竞赛中汲取了更多学术知识,增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同院师弟,也是同团队伙伴林培东谈到对吴添贤的印象时这样说道:“他踏实又细心,逻辑力和创新力总被老师表扬,而且是芯片实验室的。”


一份份荣誉的肯定,坚定了吴添贤在集成电路领域学习深造的意志,大三时,他迎来了自己学业的黄金期,以名列前茅的绩点成绩与丰富强劲的科研经历踏上了保研之路。


02

行科研之路,他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非科班成员,吴添贤需要尽比常人更大的努力与自律来跟上大家的脚步,他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集成电路的经典教材,努力夯实自己的基础。谈及在项目组的收获,吴添贤十分感激:“我接触到了与课本难度完全不同的浩瀚知识。”在导师曾衍瀚副教授的引领下,他逐步培养起了自己的论文查询阅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复盘总结能力等,科研之路,他走得坚定且稳。


成功的火花,常常摩擦产生于点滴坚持的日夜。在曾衍瀚副教授的指导下,吴添贤与同组师姐用了半年的时间攻克一个升压转换电路的项目,并将本人的设计以第二作者在《Microelectronic Journal》发表了自己的首篇高质量论文


项目示意图


难啃的骨头终于拿下,吴添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主动出击,他积极开展低功耗快速瞬态响应LDO项目,将这个项目转化为了一篇EI会议论文,并以本科生身份参加了“亚太电路与系统国际集成电路会议”。从7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科研人员中,吴添贤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学生讲演奖”,并因此受邀参加CASS Program训练营,获得了模拟集成电路领域知名专家的深入指导


吴添贤(第二排第一个)参加IEEE 亚太电路与系统国际集成电路学术会议与其他学者合照


“最佳学生讲演奖”荣誉证书


科研之路,步履不停,一个又一个项目的成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信心加持,不断塑造着一个逐渐成熟的吴添贤。从科研出发,以科研为基,吴添贤开始了组建团队参加竞赛的旅途。


03

遇竞赛之挫,他百折不挠


谈及竞赛,吴添贤选择用“坎坷”两字来形容自己的比赛经历。大二的吴添贤开始接触多项比赛项目,开始总是困难重重,他坦言自己“不断在失败和总结的路上”。但吴添贤并没有因此气馁低头,而是在一次次的试错后,不厌其烦地完成严谨的复盘,愈挫愈勇成为了吴添贤的代名词,在他看来,“年轻的我们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


也是在大二,吴添贤与实验室伙伴组建起了科研团队,选择以芯片设计为研究项目,陆续参加了“挑战杯”与“互联网+”等大型赛事,致力于研究“广大芯”。在“挑战杯”校赛成果截至上交的前一晚,吴添贤仍在解决电路设计中的漏洞。而在研究成果被摆在全校作品中时,吴添贤也显得有些忐忑,谈及备赛的艰苦过程,吴添贤和团队们都讲起了在实验室闭关的经历,时间紧任务重,他们甚至没时间洗澡,熬夜到了凌晨四点,坦言“是非常疯狂的状态”。


团队协作的竞赛,更考验着并肩作战的伙伴。吴添贤感激地说:“我很幸运,遇到了一群鞭策我不断前进的人。”其实,作为负责人的他,更是那个引领团队前行的“领头羊”。作为大四毕业生,吴添贤的生活不免按下了加速键,但即使在各种事项纷扰的情况下,他依旧积极参与团队工作,耐心与成员沟通解决问题,保持高效执行能力。看着研究成果凝聚为指甲十分之一大小的芯片,惊喜充盈着吴添贤的心间,“研发芯片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切努力都在此刻有了最好的回报。”


“挑战杯”国赛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团队成员林培东、指导老师王志杰老师、曾衍瀚老师、团队负责人吴添贤


热爱是一种永恒的可能,比赛需要日久岁深的研究与准备,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又何尝不是科研之路的缩影呢?不计其数的修改、复盘、演练、打磨……每一次比赛都是突破极限,自我更新的过程,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得到不负期待的答案。最终,由吴添贤负责的“面向物联网感知层的低功耗电源管理芯片研发”项目获得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一等奖,参与的“芯立创半导体——用AI和IP授权加速芯片设计”项目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


吴添贤(右三)与学校、学院老师等

参观粤芯半导体企业


三年的久久为功,吴添贤与团队成员和衷共济,携手共进,忆起喜讯传来的那一刻,吴添贤认为是自己大学本科生涯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他甩开了不自信、焦虑的自己,“那种喜悦感给了我一记强心剂”。吴添贤看来,在科研活动中,“参与只是其次,重要的是学到能让自己觉得有价值的,能让自己提高产出能力的知识。”回望他四年厚重的科研经历,关于科研竞赛,吴添贤已身体力行给出了属于自己的优秀答卷。


04

担青年之责,他敢为人先


在广大四年的求学之途,是吴添贤吸收养分,茁壮成长的过程,而与芯片的相遇,则让吴添贤义无反顾地担起青年责任,坚定选择将自己的人生道路与中国芯片相连。面对芯片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困境,为吸引更多人关注、加入到芯片研发的队伍中来,吴添贤与实验室伙伴勇担青年责任,以芯片设计为研究项目,组建“广大芯团队”,团队说道:“我们渴望打破国外企业对芯片研发技术长期垄断,这让我们的研究更具使命感和责任感。”


潜心科研,追求创新,以全院第一身份保送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吴添贤,将恪守“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坚持创新思维引领成长前路,在新的征途里不忘初“芯”,“坚持在这个行业上发光发热,为中国半导体芯片设计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在集成电路专业中继续对芯片研发的无尽探索!



在吴添贤看来,人生正如花开结果,此刻的果实不仅是指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还有自己在科研过程中提升的能力以及磨练的品质。他也以此为喻,激励在校学子:“好事多磨,摘取果实的过程中总会途经荆棘地,希望师弟师妹们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都能成为热爱自己所学、踏实做好每件事、坚持自己道路的人。”



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

吴添贤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

在中国芯片未来的建设里

吴添贤希望贡献更大力量

 潜心笃志,探索不止

广大青年勇立潮头,劈波斩浪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来源:广州大学团委学术科技中心公众号、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广大EC小团子)、广大学工公众号、广大自律会公众号

封面制作 | 吕叶凡

文案编辑 | 邓馨韵

微信编辑 | 蔡明栩

图文校对 | 胡薰匀 刘炜聪

责任编辑 | 张芳 李婉岚 胡薰匀 邓馨韵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GZHU1927@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