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这个节目在央视开播
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在“象魏”宣誓法律?
“黑脸包公”和传统司法文化有什么关系?
“明镜高悬”背后有什么法律内涵?
法的刚峻与德的温润能否实现刚柔并济?
来CCTV-12频道
刘云生教授为你一一解答!
5月1日-5日、8日-10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开始推出大型专题系列《中华法谚》,主讲人系我校法学院刘云生教授。
《法律讲堂》
文史版栏目介绍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的栏目之一,作为央视文化品牌栏目,《法律讲堂》文史版旨在“观复而知新”,回望过去,观照现实,探究历史和文化新的内涵。其内容重在“探秘中外法律文化”,感悟先贤的才智思辨,挖掘经典文化的时代脉络和人文气息。“揭秘历史大案要案”,还原案件真相,洞察不为人知的内幕细节;“解密传奇法制人物”,体悟人生起伏,透视传奇背后的风云变幻。
刘云生教授
二级教授,法学博士,法学史博士后,广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民商法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刘云生教授于2018年3月主讲《传世家风》节目,主要讲述传统家法对子孙的心性淬炼、人格培育、性格磨砺、才德提升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从居家、应世、为政方面解读古人治家育人的经典事迹。
于2020年主讲《民法典文化解读》,用十五集的篇幅为大家拉开五十集系列节目《民法典文化解读》的序幕,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民法典。
《中华法谚》系刘云生教授继2018年《传世家风》、2020年《民法典文化解读》之后又一大型专题系列。
5月1日——5日
5月8日——10日
用8集的篇幅
为大家拉开60集系列节目
《中华法谚》的序幕
探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魅力
敬请关注!
精彩预告
1
受大不取小
播出时间:5月1日
为什么老虎不长翅膀?大象和犀牛为何只吃素?古人从我们生存的世界里观察到了怎样的自然法则?这种自然法则如何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息息相关?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道德自觉与政治智慧?
2
悬法象魏
播出时间:5月2日
古代宫殿的大门之外,总是会建两个对称的高台,称之为“象魏”,又叫“阙”,是帝王公布宣示法律的地方。法律为什么要公开?古人对此产生过怎样激烈的争论?从子产铸刑鼎到悬法象魏,为什么说法律成文化、公开化,是一个民族迈进法治文明的标志?
3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播出时间:5月3日
传统中国尊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平等观,为何司马迁却认为这样的价值理念严而少恩,只能作为一时之计,不能长远?儒家思想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变通?所谓“刑不上大夫”,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什么?如果士大夫有罪能否法外开恩?
4
苍天有眼 青天在上
播出时间:5月4日
按照戏曲符号语言,舞台上的黑脸包公代表的是公平正义、正直无私。那么黑脸包公是怎么产生的?他为何会被塑造为“青天”?为什么中国会出现“青天情结”?“苍天有眼”“青天在上”这些法谚和传统司法文化有什么关系?
5
明镜高悬
播出时间:5月5日
宋代以来,衙门正堂的正中,通常都悬挂着“明镜高悬”匾,代表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公平正义。为什么镜子会和法律发生关联?镜子的文化隐喻到底传输着什么样的价值诉求和正义理念?它如何对司法官员产生影响力和控制力?
6
法不外乎人情
播出时间:5月8日
常言道,“法不容情”,为了法律正义,甚至不惜大义灭亲;可常言又道,“法不外乎人情”,于是有了亲亲相隐的法律传统。那么法律与人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法律是否需要尊崇人情?应该如何平衡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关系?
7
善恶随人 祸福自招
播出时间:5月9日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坚信善恶有报,于是“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通俗的民间格言警句世代流传,引领着中国人的价值导向。那么这种善恶有报的道德因果律如何融进了传统的法律思想,又怎样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裁判?
8
执法如山 守身如玉
播出时间:5月10日
在传统法律文化中,“山”代表法律的正直严峻、坚韧不移;“玉”代表道德的洁白无瑕、高雅温润,于是“执法如山,守身如玉”便成为了人们对司法官员最基本的品德要求。那么法的刚峻与德的温润能否实现刚柔并济?执法者怎样才能做到“通情而不曲法”?
赶快拉上小伙伴
一起了解感受
中国法谚文化的奥秘与智慧!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丨CCTV.节目官网、法学院(律师学院)
文案编辑丨陈俊宇
微信编辑丨梁玉婷 凌晓晴 许宝文
图文校对丨胡薰匀
责任编辑丨张芳 李婉岚 胡薰匀 陈俊宇 凌雨欣
若需转载 欢迎联络
GZHU19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