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挑战杯,全国特等奖+2!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 2024-06-27

他们

斗志昂扬

用专业知识

在“挑战杯”中放飞理想


化身“蓝海卫士”

夺得第十八届挑战杯

“黑科技”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以“IIDO”为名

夺得第十八届挑战杯

“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蓝海卫士团队来自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近年来,被海洋垃圾困死的海洋动物屡见不鲜,当看到《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态公报》中海洋污染的数据,了解到《“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他们深有感触,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多领悟,萌发出研发一种具有垃圾收集、垃圾储存运输等多种功能的海洋垃圾回收系统的想法,助力解决海洋漂浮固体垃圾的清洁回收问题。


该系统是一件崭新的黑科技作品,集机、光、电、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于一体,团队将独创的闭环多轴同步卷网运输和空间扩展式垃圾储存处理技术与光电信号转换、图像处理、深度学习、自适应PID算法等技术相互融合,以推动解决全球海洋垃圾污染问题。


同时,这件作品还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所采用的高效能源管理系统和可再生能源供电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蓝海卫士团队本科生集结,汇集机器人、光电、机械、电气、物联网、电子信息、电商、物流等学科人才,拥有深度学习、图像处理、嵌入式开发、电路设计、光电转换、机械结构设计与运动模拟仿真、三维结构设计与力学仿真、产品运营、数据分析、财务处理与分析等能力。


由于专业视角和技能不同,在比赛的初期,成员们对如何更好地解决海洋垃圾回收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成员侧重于技术创新,强调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视觉识别中的应用;另一些成员则更关注工程设计,提出了创新性的机械结构和垃圾收集方式。团队成员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实现了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项目,形成了综合性的意见,寻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从前期的三维结构设计与力学仿真,到中期的机器搭建、图像处理、嵌入式开发、团队搭建实验环境,到后期的可视化界面与小程序开发、财务分析、寻求投资意向,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了项目的质量和可行性,发挥出学科交叉的互补优势,成功融合技术创新和工程设计,使全自动海洋垃圾回收系统在性能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团队获奖合影


项目运行中遇到许多难题,团队负责人陈奎庚认为实验环境水池的搭建和设备试验是最具挑战的。蓝海卫士是一个全自动海洋垃圾回收系统,在完成实物设计后,要模拟好海洋环境进行实验,考虑到设备运输与调试的不便,团队在思考多种方案后,放弃了学校的人工湖,选择在实验室搭建水池来模拟实验环境。试验阶段需要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参数优化和设备调整,所以在保证试验全程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团队未对机器进行封装。在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团队最终完成了设备测试,陈奎庚说:“我们一同通宵达旦,一同见过许许多多次凌晨三四点的广大,是团队全体成员的坚持不懈,才有今天的奋斗结果。

▲团队成员工作中


当得知作品获奖时,团队负责人陈奎庚十分感谢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团队刘长红、赵志甲老师自始至终提供的悉心指导,“他们为我们排忧解难,助力我们走向成功”。此外,陈奎庚表示,校方提供的资源和实验设备对于项目开发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学校、机电学院和创客协会的实力护航,就没有团队的今天。团队成员谢泽文也十分感谢学校和学院以及创客协会提供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在项目长达一年的制作中,先后大更新迭代了3次,每次团队老师都会耐心讲解各种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给予了团队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此外,他还想感谢物理学院张成云老师对于项目中使用到的CMOS光学器件、光电能源转换增强续航以及电磁波GPS定位等有效建议与专业技术指导。奔赴下一场忙碌,他表示“比起天赋和智商,我更相信努力与刻苦是最重要的因素”



▲项目大更新

▲团队老师悉心指导

展望未来,星河璀璨。刘长红老师表示,未来会持续对作品进行建模和优化,并希望作品能应用到实际环境和环保教育知识传播中,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帮助提高社会对海洋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激发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保护海洋的行动。


作为蓝海卫士团队的负责人,陈奎庚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和科技竞赛,在竞赛中发展个人技能,为社会带来积极变革。“不断学习和成长,永远保持好奇心,不要害怕面对挑战,它们是成长的机会,是你们展现才华的平台,无论身处何领域,都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勇敢前行,你们的努力将会改变世界!”

GZHU-IIDO,一支来自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队伍,在第十八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中,以作品“3C金属件柔性精密加工数字孪生车间构建及运行优化”一举摘得全国特等奖!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理念,他们突破难关,杀出重围,斩获佳绩!


IIDO组建的契机来源于机电学院创新拔尖班的组建。团队创建导师岳磊老师非常认可创新拔尖班的培养理念,他在创新拔尖班学生和研究生的基础上组建了IIDO广州大学工业智能决策与优化科研团队,希望聚集一批优秀的富有上进心的广大机电学子,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拓宽科研视野,夯实专业知识,为未来发展助力。

▲团队合照


对于IIDO团队的每位成员来说,备赛都是一个漫长的需要精进的过程,他们都面对着一个难题:如何去平衡备赛和校内学习生活


IIDO成员张嘉铭同学也曾在大一备赛阶段因无法平衡二者导致在学业方面有所疏忽。在大二的备赛期间,他决定采用优先级策略来给每个阶段作不同的时间规划。将“竞赛>学业”的观念转变为“竞赛≈学业”,这个“约等号≈”则在于灵活变通,例如当大赛来临需要进行项目打磨时,可以将备赛作为优先级,同时兼顾学业;当学业上面临期末考试或是难懂的知识点,则将学业作为优先级,有时间盈余再进行项目上的推进。只要有足够的决心与毅力,困难就能转化为进步的阶梯

IIDO成员徐庆同学认为,备赛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与企业的赛题性质有关,由于挑战杯“揭榜挂帅”是直接面对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发榜。这就提高了赛题的技术与专业门槛,不仅要对领域技术与生产工艺知识非常熟悉,更要有丰富的项目经历与经验。


面对这样的命题,IIDO团队可谓是迎难而上。经过团队的多方考察,他们发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的金属构件需要高精度加工,其制造过程十分复杂。而作为电子产品代表的3C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更新换代速度也在加快,因此3C产品的生产面临着多品种资源规划的问题。


基于这些灵感与问题,IIDO团队在岳磊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的3C制造企业车间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字孪生车间模型,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管控,实时获取并分析车间的运行数据,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质量,进一步提升制造效率与灵活性。

2022年9月,岳磊老师创建了IIDO广州大学工业智能决策与优化科研团队。


自2023年1月,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赛题发布,IIDO团队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备赛。在备赛的过程中,IIDO成员们一次次破解难题,一次次挑战极限。如果说,竞赛是一条未知的道路,那么学校与各位指导老师便是这条漫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从年初项目申报的材料撰写、技术培训、实地调研,到去温州正泰电器初赛,再到最后去贵阳终审答辩,岳磊老师在此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不仅在技术优化方面给了成员们许多建议,在汇报细节、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比赛心态上也都给了成员们极大的帮助。而学校与学院更是在背后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对此次团队成员的表现,指导老师岳磊深感欣慰,表示将继续精进项目、带领这支队伍持续关注互联网+等高质量学科竞赛,在此过程中见证同学们一点一滴的能力积累和成长。“比赛不是唯一目的”,他指出,竞赛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合适的赛道赛题是促进学生们快速成长,不断突破自我的强力推手。同时,以赛促学,在赛事中提升能力和精神境界,才是参赛的初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我们要感谢的,是学校,是老师,也是自己。”竞赛的征途并不孤独。回首时分,是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学校,是带领团队前行的老师,是并肩奔跑的队员,更是无数次渴望探索未知的自己。

▲团队合照


这是蓝海卫士、IIDO

两支团队的荣誉

更是广州大学的荣誉

少年当怀凌云志

科技创新勇向前

期待更多的广大人

冲刺“黑科技”

揭榜挂帅!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文案编辑|卢家怡 黄诗怡

微信编辑|王璇璇

封面制作|潘康龙

标题制作|王璇璇

图文校对|刘子滔 黎晓华 向文捷 潘雅雯

责任编辑|张芳 江美惠 刘姗姗 吴苇菁 王璇璇


若需转载 欢迎联络

GZHU1927@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