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奖项+27!这趟艺术旅程广大er收获满满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 2024-06-27

近日,我校在广东省

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

荣获“优秀组织奖”

 广大学子积极参与

在艺术表演、美术作品和

工作坊和美育案例

不同板块中取得佳绩

共获得

一等奖14项

二等奖8项

三等奖4项

其中6个作品

被推送至教育部


▲广州大学在广东省第七届大艺展获奖名单


热烈祝贺以上获奖团队

让我们一览优秀作品风采(含部分作品)





艺术表演

- 百舸争流,百花齐放 -




舞台上,有

歌曲的委婉动听

舞蹈的风态若

戏剧的人情冷暖

艺术表演共

一等奖6项



作品名称:合唱音诗《青春中国》

指挥:王怀坚

指导老师:王怀坚

参演人员:吴玉文、尹昕彤、陈梓齐、张钰莹、严雪文、黄祖茜、谢李炯、曹倩婷、刘清萌、林子芸、吴思礼、傅筱妍、林希晨、刘诗颖、邓诗颖、叶梦琪、周承颖、梁馨文、曾阳洋、李彤、周潘屹松、黄森、马俊杰、颜一顾、黄霁恒、张鑫炜、余英杰、李蒲睿、王颖柯、梁伟霖、袁志鹏、李思乐、邓贤苇、王弘迪、曾浚濠、李华纯、胡浩天、张泽宏、冯乐思

▲下滑查看完整参演人员名单

作品简介:合唱音诗《青春中国》由欧震作诗、王怀坚作曲,系为广州大学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而作。作品以混声合唱的形式,以宏观的视角、变幻的场景、饱满的热情、多彩的手段,音画般地回望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征程和无数爱国青年不断追求真理、热血献中华的奋斗足迹;抒发了昂首阔步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豪情。




作品名称:声乐《卓鲁·西藏牧歌》《Веники》

指导老师:弓丽、郑慧娟

参演人员:叶颖欣、梁嘉仪、曾芊桥、董慧琳、吴兆雪、覃巧艺、梁睿敏、段佩琦、邓诗晴、蔡扬阳、黄柏玲、杨洁、邓婷婷、成海菱、蔡婉莹、刘岳琪、莫颜冰、文雯、高雅、王天然、黄子依、 熊沁萱、王熙雯、方怡雯、王姗、郭悦悦、杨佶瑶艺、张嘉洳、邓楠、王艺霖、黄丽、艾頔、范轩宏、周天艺、朱银炜、刘洁、何泳婉、李博贤、徐源慧、谢桂瑶

▲下滑查看完整参演人员名单

作品简介:《卓鲁·西藏牧歌》由曹光平教授作词曲,卓鲁是指西部牧区劳动人民在放牧时所演唱的一种抒情性民歌。这首民歌采用了牧区的悠扬旋律,并用现代对位技法谱写无伴奏的混声合唱。

《Веники》是由俄罗斯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作品描写了俄罗斯人在洗澡沐浴时用成捆的带有树叶的桦木树枝抽打身体,呈现了俄罗斯人在沐浴时的欢快、活泼的画面,也展示了自身的勇气和魄力。




作品名称:舞蹈《燎原》

编导:姚磊、王珊、佟树声

指导老师:王珊、姚磊、高佳音

参演人员:陈福宁、林成章、马神冠、张锴泽、汤继平、蒲师旺、程锦沛、刘梓祺、廖汉林、吴炜杰、温典霖、张海凡、赖峰、卢云、丁向博、万子顺、池文聪、吴英堂、王高、吴镇熙、甄云骧、夏侯欧杨

作品简介:在披荆斩棘的革命岁月长河中,我们秉承着创作热情再现中国革命的坚韧不拔,在不断挫折中一次次的觉醒。着力展现中国革命的韧性,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星之火,在深夜,在荒野,是击退黑暗的火种,温柔闪耀,寂静燎原。阵阵鼓声燎起希望的火种,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中国人民的脉搏。




作品名称:舞蹈《山水间的家》

指导教师:王阿罗、田静、杨艺

参演人员:恩珠·木拉提汗、李晓楠、王玉怡、林圣婷、何晓妮、李晓璇、关晓晴、莫语桐、周婉桦、郭慧敏、丘慧姗、涂雨歆、吴菁菁、李绮漩、陈芙妮、彭柳茵、宋雅晶、吴欣桐、刘玉湄

作品简介:该作品以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为创作原型,以大学生离开城市,踏上回乡的旅程为开端,勾勒出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田园画。作品意象性表达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扎根乡村,最终逐梦沃野的故事。




作品名称:器乐《感恩》

指导老师:罗中允、杜帅黎、黄雨加

参演人员:何宇昊、陈宗卓、叶浩鹏、談子聰、刘斯雅、何适平、柯陈锐、王兰钦、张琼允、吴美伊、周颖姿、孙铭笛、杜书睿、马俊傑、张婉仪、叶晓琳、蔡莹、刘梓芯、吴颖欣、王哈礼 、王茗桂、计美婷、李桂荧、董芷均、苏筱玥、张凯蓉、张颐然、黄文昇、何煜、袁逸成、何梓峰、韦博榕、陈璟倩、杨卓文、罗世悦、杨闻、张豪明、葛佳炬、李宗阳、杨舒斐 、蔡静娴、张丰羽、胡百文、过啸川、张琬珧、赵昊翔、李程煜、陆滢、李靖怡、何雪莹、戴睿哲、于天豪、周小丹、张立旸、丘靖宇、唐祖璇、杨禹辰、陈璐、陈紫欣、李意、王硕、张心怡、谭创新、苏楠、方美慧

▲下滑查看完整参演人员名单

作品简介:《感恩》这首作品是中国一级作曲家陈黔追忆2008年汶川地震,为如今的美好生活而感恩创作的一首作品。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于一张被从废墟中救起的少年向参与救助的解放军战士举起右手敬了一个队礼的照片。




作品名称:广东音乐合奏《赛龙夺锦》

演奏: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粤风民乐团

指导老师:黄颖仪、杜帅黎、方琪

参演人员:官苑怡、林凯彤、龙怡民、黄嘉莉、杨莹、罗景元、王晨希、李静铧、彭仁鑫、黄昊、胡晨钰、谭丁豪、刘千瑶、吴雨桐、余昕琦、颜圆、刘雪晴、陈澜亓、徐雯静、田雅静、宋奕、宗夏莹、胡冰媛、刘志韵、黄诗淇、吕阳、杜俊慧、邓敏、叶玉萍、林渊淇、柯晨曦、利家明、张瑞清、熊利君、成诚、吕东阳、田恒丰、宋浩铭、郑宇、肖煜烨、谢莹君、陈俊宇、杨幸妍、黄雨萌、廖恩惠、吴逸帆、游方舟、岑浩男、叶常安、黄堃华、陈之文、田紫若、平睿琦、王艺霖、刘佳璐、邓裕枫、张艺媞、张冠华、钟健、张元飘、林俊杰、谈荣欣

▲下滑查看完整参演人员名单

作品简介: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是一首由何柳堂创作、李复斌编曲的吹打乐作品。乐曲描述了端午节民间举行龙舟赛,主体部分以勇弹拨及拉弦跳动的音调,配合铿锵的锣鼓节奏,展现一幅龙舟健儿全力以赴夺标的场面。结尾音调风趣,表现胜出龙舟洋洋得意的样子。



· 其中,声乐作品《卓鲁·西藏牧歌》《Веники》、舞蹈《燎原》、器乐《感恩》三个作品被推送至教育部






美术作品

-致广大而尽精微 -




画笔下,我们领略

祖国的大好河山

诗词的遒劲字体

人物的不朽精神

美术作品总获

一等奖6个


作品名称:《祈》

作品类别:绘画

作者:刘平

指导老师:吴泽锋

作品简介:《祈》描绘的是民间的民俗装饰品泥挂虎,作品在描绘挂虎的同时,还用香烧出一些形状,烧香这个动作本身也是具有祈愿的一个含义,再把这些烧过的形状进行了拼贴。它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蕴含着普通人民对生活的平凡祈愿。




作品名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作品类别:摄影

作者:张梓洪

指导老师:王艮

作品简介:该照片是在2023年6月8日,于广州艺校的艺术实践展上拍摄所得到。这张照片出自于当晚的最后一个名叫《曙光》的中国舞舞剧;该舞剧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艰辛的革命道路,该舞剧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色彩。

该作品聚焦的这一片段,讲述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士兵们勇往直前,并且露出坚毅的眼神,来告诉着观众他们有着必胜的信念来战胜一切邪恶势力。




作品名称:《收获》

作品类别:摄影

作者:程源泉

指导老师:王艮

作品简介:作品拍摄于2021年春节,地点是广东湛江。此时正值春节前夕,渔民们忙碌地出海捕鱼。早晨,他们迎着朝阳乘着渔船出海。下午,当太阳渐渐西沉,便是他们收获的时刻。这张照片捕捉到了渔民们冲进渔网中抢收鱼的瞬间。他们的身影,在海风中显得格外坚韧。远处,还有渔民在风浪中努力将渔网剩余部分拉上岸,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海平线上。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渔民们的辛勤劳动,更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浩渺的大海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正是这份渺小,却孕育出了无尽的勇气与坚韧。




作品名称:《老客》

作品类别:摄影

作者:蒋廷瀚

指导老师:王艮

作品简介:本作品采用松下s5相机44毫米焦距,摄于2023年1月6日下午3点,贵阳市火车站桥洞下的一家街边理发摊,是在驱车带领爷爷前往传统理发摊修容过程中有感而发拍摄。本组照片拍摄场景自然光充足,画面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街头理发师和我的爷爷,采用写实的手法,捕捉了传统理发师对爷爷进行修容的细致场景,表现出传统手艺人面对社会新旧交替,坚持传统手艺,适应新社会的局面,侧面反映出传统手艺人在现代社会中难以适应的艰难处境。

补充背景:我的爷爷曾是一名数学教师,年轻时曾在师范院校任教,对自己的打扮额外重视,是老一辈文化人的真实写照。精致的油头,合身的衬衫,笔挺的西裤,是他年轻时的出门日常。岁月悄然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笔笔印痕,额头上拔火罐留下的痕迹,眼尾深深的皱纹,鼻翼残留的狗皮膏药……但时光始终无法带走文化浸润的气质,坚持传统手艺修容理发,是他骨子里的体面。




作品名称:《国风·凌云志》

作品类别:摄影

作者:唐祖璇、佘甜妤

指导老师:蔡忆龙

作品简介:“须知少时凌云志”寓意着青年人的豪情壮志,这种精神正是国风摄影创作的源泉。我们借鉴这种意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将现代女性力量的坚强、自信和勇敢融入到画面中,展现出女性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和对未来的向往。通过摄影技巧和构图,捕捉青年眸光中蕴含的远大抱负,使成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侠女风范,让观者感受到青春的激情和活力。作品鼓励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怀家国,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为国家的繁荣和荣耀而努力拼搏。




作品名称:《楷书中堂·古文二首》

作品类别:书法和篆刻

作者:管升

指导老师:李芊

作品简介:本幅作品选择《赤壁赋》和《将进酒》两篇古文。《将进酒》为李白长安放还后所作,体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这两篇古文,我希望能展现我们大学生遇到挫折时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昂扬的精神状态。以上是我选择这两篇古文作为作品内容的原因。

在字体风格上,我选择《灵飞经》进行创作,《灵飞经》在风格上属于写经体,既有魏晋时期经书的遗风,如竖、撇较粗,结字以扁平居多,但从其精致灵动的点画特征来看,其风格源于王羲之、褚遂良。用笔上,露锋顺入居多,流畅中求稳健。结体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



·其中《国风·凌云志》作品

推送至教育部







工作坊和美育案例

- 文化之风,山高水长 -




非遗传承,国韵悠悠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弦歌不辍,音韵绵绵

文脉赓续,思载千承


▲省体卫艺处陈建生处长与

我校非遗工作坊团队合影


展示项目:非遗艺术工作坊

指导教师:朱丹丹、区汝红

参演学生:陈筱桐、王晓琦、何叶、夏晓彤、薛雨晴、柳骏山、徐芷珊、程豪妹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非遗艺术为切入点,围绕学校“懂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以“春夏秋冬”艺术季系列活动为依托,以艺术体验为载体,搭建艺术创作平台。工作坊涵盖书法、篆刻、竹编、扎染、剪纸、中国茶、广彩等艺术门类,通过讲堂、课程、展览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和交流展示。本工作坊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自信自强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懂艺术”人才。




作品名称:弦歌不辍、求美不息——基于“礼乐弦歌”课程的美育名师工作室实践

团队:刘瑾、祝晨光、韩若晨、赵赞、崔璨璨、文小武

项目简介:本案例依托广东省首批“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广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人民音乐出版社“礼乐弦歌教学研究中心”,携手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市的学校,开展了以“礼乐弦歌”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大中小学美育实践。主要如下:

第一,立足中华优秀文化、开发“礼乐弦歌”课程。将粤剧、粤曲、京剧、古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礼乐弦歌琴进行结合,开发了贴近学生审美偏好的系列“礼乐弦歌”课程。第二,线上线下多种路径,培训“礼乐弦歌”教师。本案例组织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进行“礼乐弦歌”美育教研,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多种路径,培训大、中、小学师资500余名。第三,广泛辐射各地学校,美育效果显著。有100多所学校的10万多名学生参与了“礼乐弦歌”课程的学习。第四,积极开展研究,项目成果丰富。本成果团队获美育名师工作室、广东省新师范助推基础教育项目、省教育教改项目、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等。



· 工作坊和美育案例共获一等奖2个

2个获奖作品皆被推送至教育部





讴歌艺术精神

品赏文化大观

迸发青春火花

涵养进取品格

广大师生一直在路上!







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文案编辑|胡嘉元 陈瑞芬

封面制作 | 梁卉喆

图文校对|饶玮珊 李海晴 冯韵璇

微信编辑 | 陈强 邱娈淳 梁卉喆

责任编辑|江美惠 刘姗姗 冯韵璇 王璇璇

初我我审|张芳

复我我审|吴谦

终我我审|温志昌


若需转载 欢迎联络

GZHU1927@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