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城港】抓好一个关键 激活一个山村

原标题:

抓好一个关键 激活一个山村

——“山海见证,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

近日,防城区华石镇那岽村香水柠檬基地负责人在向村干部推广种植技术,为日后进一步扩种做准备。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映武 摄


“村干部怎么一个都不见呀!”


“一些在守卡防控,剩下的都去甘蔗地里忙了!”


回答记者的是防城区华石镇那岽村第一书记梁兰华,刚在“疫”线忙完的她连忙解释,这块甘蔗地是集体的,他们忙的都是公家的事。


梁兰华口中的甘蔗地有些故事。此前,村里部分村民手里有些土地,由于种植技术欠缺,或出于其他原因,产出不高,有的甚至接近丢荒。在乡村振兴启动后,村“两委”广泛动员村民将这些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并向村民承诺,除支付流转费用外的所得利润将用于村全面建设上。


乡村振兴,深得民心。村“两委”干部的决心感动了一众村民,他们将手中的34亩土地无偿流转给了村集体。此外,他们还将20亩土地低租流转给了村集体,种上了油茶树。


八山一水一分田,稀缺的田地对于那岽村民来说,尤其金贵。“这些村民中个别惜地如金,以前要他的土地就是要他的命,而这次流转,却能无偿或低租交给集体种植,足以说明村民对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拥护。”驻村工作队员杨婷婷坦言。


流转土地给集体种甘蔗种油茶,是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振兴产业的缩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那岽村“两委”始终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中的其他“四个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


养猪一直是那岽村的传统产业,但因技术跟不上,小打小闹式的养殖虽然让村民增收不少,但相较于现代化养殖企业的经济收益,那是小巫见大巫,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鉴于此,村“两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做生猪养殖文章,引进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大力推广良种猪养殖,并辅以专业技术支持,让村民得到了吹糠见米的显著效益。


村民刘华积的父亲是周边出了名的“猪司令”,今年72岁的他养了40多年的猪。尽管当“司令”多年,但老人并未给家里带来可观的财富,刘华积依然要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


村支书、村主任唐光慧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尤其是养猪方面在村里算得上一把好手。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她除了重点抓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外,还重视在村里的年轻人中培养致富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刘华积就是她最看好的有潜力的年轻人之一。


经过村干部深入动员后,刘华积去年结束了出外打工的日子,毅然回到了家乡,子承父业,开启了自己的养猪事业。他与技术先进的企业联营,在一个山沟里建起了现代化猪舍。他吃住在山沟,照顾生猪比照顾他自己还要精心。按他的话说,就是猪圈比自己的宿舍还干净,猪身上比自己身子还干净。


尽管去年生猪价格大幅回落,但刘华积还是首战告捷,养猪首年就净赚了30多万元。刘华积年赚30多万元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心动不已,都有了回家创业、振兴家乡的念头。返村的年轻人,给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


初尝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甜头的唐光慧一脸兴奋。她介绍,全村240多户常住户中有60多户在养猪,全村生猪出栏量2万多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她说,养猪业还推动了全村的种植业,养猪产生的大量有机肥,让村里绿色农业再迈新台阶。


村里的香水柠檬种植基地就是最好的例证。“正是有了足够的有机肥做保障,香水柠檬的产量和品质才有了保障。”基地负责人陈德钦欣慰地说,基地每年收获的四五十万吨柠檬,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畅销全国,优质果每公斤40多元,次果每公斤也要16元。此外,基地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每天工资100元。


梁兰华驻村不到两年,时间不长,但见证了那岽村绿色循环经济、生态振兴的发展。她说,有机肥还促进了村里的沃柑、皇帝果、油茶的种植,村里的空气更加清新,绿色覆盖率也进一步提高。生态那岽,已然长成。


账户有钱,心中不慌。村“两委”干部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要建设一批文化设施,让物质上已经富裕的村民,在文化生活上也能丰富多彩,做到“五个振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记者| 李映武

编辑| 丁   蕾校对| 卢镰太  廖雪杏审核| 黄虹源

值班编委| 吴炬才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  精彩推荐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截至5月15日24时防城港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有啥影响?

 【北部湾评论】希望生活中少一点“男护士”“女司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